一种生物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1679发布日期:2020-07-17 15:4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物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环保、生态等需求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生活区的河道污染问题,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不但存在异味,也会水质不够好而影响观赏感官。对于水体的修复治理,且低成本的修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水体的修复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因为根据自然规律、生态环保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生物浮岛技术,在水体中种植可净化水体的植物达到修复目的。而生物浮岛或浮床漂浮在水中,在汛期若固定不牢极易飘到河道中央,影响行洪安全;而枯水期时,生物浮岛或浮床下落,其上的植物根系容易扎根河床,水位上涨时,生物浮岛或浮床往往会浸没于水下,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治污效果。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生物桩,能够固定于水体内,不易飘动或下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桩,能够固定于水体内,不易飘动或下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桩,所述生物桩内设有附着微生物群的若干载体,所述生物桩包括:

微生物部,所述微生物部包括:

圆柱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设有网孔,所述载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载体上的微生物群能够通过所述网孔扩散,

吊钩,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侧壁,用于连接于吊件使所述筒体置于水面之下;

植物部,所述植物部的底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植物部的顶部置于水面之上,用于放置水生植物。

优选地,所述载体为活性炭、木屑、纤维、碎石或其组合,所述微生物群为有益微生物菌群。

优选地,所述植物部的底部设有多个通水孔,用于底部进水,以养护植物。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高度不超过2500mm,所述筒体的外径不小于300mm。

优选地,所述植物部为直筒形或广口筒形,且所述植物部的底部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筒体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网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最大长度不超过70mm。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材质为不锈钢、尼龙或塑料,所述植物部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

优选地,所述吊件为吊杆或绳索。

优选地,所述吊钩的数量为2-6个,且所述吊钩沿所述筒体的周向均布。

优选地,所述筒体内设有多个隔层,用于将所述筒体分隔成不同的空间段,所述载体设于所述空间段内。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生物桩,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于微生物部内的载体向河道内投放有益微生物菌群,利用水流扩散达到消灭厌氧菌,活络水体的内容搭配含氧量的控制使生物菌改善水质;植物部设于水面上一方面能够形成景观美化河道,另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加快污水治理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生物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生物桩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生物桩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微生物部,2植物部,3筒体,4吊钩,5通水孔,6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桩,生物桩内设有附着微生物群的若干载体,包括:

微生物部,微生物部包括:

圆柱筒体,筒体的侧壁设有网孔,载体设于筒体内,且载体上的微生物群能够通过网孔扩散,

吊钩,设于筒体的顶部侧壁,用于连接于吊件使筒体置于水面之下;

植物部,植物部的底部连接于筒体的顶端,植物部的顶部置于水面之上,用于放置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生物桩,通过设于微生物部内的载体向河道内投放有益微生物菌群,利用水流扩散达到消灭厌氧菌,活络水体的内容搭配含氧量的控制使生物菌改善水质;植物部设于水面上一方面能够形成景观美化河道,另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加快污水治理过程。

优选地,载体为活性炭、木屑、纤维、碎石或其组合,微生物群为有益微生物菌群。有益微生物菌群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等为主的有益微生物,将有益微生物菌群投放于水中,能够形成优势菌群,引导环境微生物群向良性方向活动,抑制腐败菌、病源菌的增殖,有助于净化水质、消除臭味、抑制腐败,治理过程生态环保。

将含有有益微生物菌群的菌液或制剂搅拌于载体内,并将载体放置于筒体中,以便扩散。通过微生物部与植物部配合提高河道清澈度,能够建立生态环境,且不需隔离河道的污水,降低成本。载体优选为组合,组合内包括碎石等重物,便于微生物部沉浸于水中。

优选地,植物部的底部设有多个通水孔,用于底部进水,以养护植物。

优选地,筒体的高度不超过2500mm,筒体的外径不小于300mm。

优选地,植物部为直筒形或广口筒形,且植物部的底部的外径不小于筒体的外径。

优选地,植物部内设有隔板,用于放置植物生长基以及植物种子,植物在水和光的作用下生长后,根须穿过通水孔,与水接触更深,存活率好。

优选地,多个生物桩根据需求排布成多边形、圆形或文字等景观形状,提高观赏度。

优选地,网孔为矩形孔、菱形孔或圆孔,网孔的最大长度不超过70mm。

优选地,筒体的材质为不锈钢、尼龙或塑料,植物部的材质为尼龙或塑料。

优选地,吊件为吊杆或绳索。吊杆或绳索可以连接于河道两岸,多个筒体挂于吊杆上,吊杆也可以设置于水面下,通过支杆或吊装线支撑或悬吊。吊件的形状与生物桩的排布结构相配合。

优选地,吊钩的数量为2-6个,且吊钩沿筒体的周向均布,便于生物桩组成不同排布结构的景观。

优选地,筒体内设有多个隔层,用于将筒体分隔成不同的空间段,载体设于空间段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桩,生物桩内设有附着微生物群的若干载体,包括:

微生物部1,微生物部1包括圆柱筒体3和吊钩4,筒体3的侧壁设有网孔,载体设于筒体3内,且载体上的微生物群能够通过网孔扩散,吊钩4设于筒体3的顶部侧壁,用于连接于吊件使筒体3置于水面之下;

植物部2,植物部2的底部连接于筒体3的顶端,植物部2的顶部置于水面之上,用于放置水生植物。

在本实施例中,载体为木屑与碎石的组合,微生物群为有益微生物菌群。植物部2的底部设有多个通水孔5,用于底部进水,以养护植物。筒体3的高度不超过2500mm,筒体3的外径不小于300mm。植物部2为直筒形,且植物部2的底部的外径不小于筒体3的外径。植物部2内设有隔板,用于放置植物生长基以及植物种子。网孔为矩形孔,矩形孔的最大长度不超过70mm。筒体3的材质为尼龙,植物部2的材质为尼龙。

吊件为吊杆。吊杆连接于河道两岸,多个筒体3挂于吊杆上。吊钩4的数量为6个,且吊钩4沿筒体3的周向均布,便于生物桩组成不同排布结构的景观。

筒体3内设有多个隔层6,用于将筒体3分隔成不同的空间段,载体设于空间段内。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多个生物桩根据需求排布成多边形状,提高观赏度。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