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2390发布日期:2020-06-20 14:35阅读:1176来源:国知局
酸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酸清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酸缸。



背景技术:

酸清洗是实验室检测用器皿常用的洗涤方式之一,其盛装酸液的器皿除了要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外,还必须具备极佳的耐酸特性。具备上述特性的酸缸较易获得,但是随着酸液的反复使用,酸液很容易随着被清洗的器皿带出,导致酸液快速减少,影响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酸缸,其旨在解决酸液随器皿带出导致酸液快速减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酸缸,包括:

容液缸,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并用于容纳酸液的容液槽;

沥液筛,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并用于容纳器皿的容皿槽,所述沥液筛于所述容皿槽的槽底和/或槽壁开设有连通至外部的沥液通孔;

顶撑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容液缸并位于所述容液槽内的顶筛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沥液筛周侧的撑筛组件,所述顶筛组件和所述撑筛组件之间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避让以使所述撑筛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顶筛组件上下运动的清洗配合状态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干涉设置以使所述顶筛组件限制所述撑筛组件下落的顶筛配合状态。

可选地,所述顶筛组件包括至少三个从下往上延伸的顶筛柱,所述撑筛组件至少开设有三个上下贯通设置的过柱孔,所述顶筛柱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过柱孔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在所述清洗配合状态时,各所述顶筛柱分别穿过一个所述过柱孔,而在所述顶筛配合状态时,至少三个所述顶筛柱均与任一所述过柱孔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容液缸在所述顶筛配合状态下限制所述沥液筛前后方向移动,而允许所述沥液筛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顶筛柱于所述沥液筛的前侧至少设有一个,所述顶筛柱于所述沥液筛的后侧至少设有一个,所述顶筛柱于所述沥液筛的前侧和所述沥液筛的后侧中至少其中之一至少设有两个;

在所述顶筛配合状态时,所述顶筛柱于所述沥液筛的前侧和所述沥液筛的后侧均至少有一个与任一所述过柱孔错位设置,而于所述沥液筛的前侧和所述沥液筛的后侧中至少其中之一至少设有两个与任一所述过柱孔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容液槽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具有分别前后设置并相互平行的前侧壁面和后侧壁面;

所述撑筛组件具有分别前后设置的前贴合面和后贴合面,所述前贴合面与所述前侧壁面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前侧壁面接触设置,所述后贴合面与所述后侧壁面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后侧壁面接触设置。

可选地,所述前侧壁面至少连接有一个所述顶筛柱,所述后侧壁面至少连接有一个所述顶筛柱,所述前侧壁面和所述后侧壁面至少其中之一至少连接有两个所述顶筛柱。

可选地,所述顶筛柱下侧柱面抵触所述容液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顶筛柱上侧柱面的水平位低于所述容液槽槽口的水平位。

可选地,所述沥液筛设有供人抓持的把手结构。

可选地,所述顶筛组件与所述容液缸一体结构设置。

可选地,所述撑筛组件与所述沥液筛一体结构设置。

在需要浸泡清洗器皿时,首先,使器皿放入到容皿槽,使容液槽存放有酸液,其次,使撑筛组件的水平位高于顶筛组件时,并让顶筛组件和撑筛组件之间处于清洗配合状态,此时,顶筛组件和撑筛组件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避让,撑筛组件能够相对于顶筛组件上下运动,然后,使撑筛组件相对于顶筛组件向下运动,以让沥液筛内的器皿浸泡到容液缸内的酸液,从而清洗器皿;而在器皿清洗完成后并要沥干器皿时,首先,使撑筛组件相对于顶筛组件向上运动,并使撑筛组件的水平位高于顶筛组件,沥液筛从酸液中取出,其次,再让顶筛组件和撑筛组件之间处于顶筛配合状态,顶筛组件将限制撑筛组件下落,容皿槽内的酸液将从沥液通孔流出,从而将以沥干器皿,其中,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酸液将从沥液通孔直接回流到容液槽内,从而避免了酸液随器皿带出导致酸液快速减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酸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顶筛组件和撑筛组件之间处于清洗配合状态;

图2是图1中隐藏容液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酸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顶筛组件和撑筛组件之间处于顶筛配合状态;

图4是图3中隐藏容液缸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酸缸,主要用于实验室检测用器皿。

请参阅图1至图4,该酸缸包括容液缸100、沥液筛200和顶撑结构300。

容液缸100、沥液筛200和顶撑结构300由于需要长期与酸碱液接触,因此,容液缸100、沥液筛200和顶撑结构300在材料选择上通常选择耐酸碱的材料,如pp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液缸100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并用于容纳酸液的容液槽101,该容液槽101的形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槽口形状可以为矩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局限形状结构。

沥液筛200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并用于容纳器皿的容皿槽201,该容皿槽201的形状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槽口形状可以为矩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局限形状结构。沥液筛200于容皿槽201的槽底和槽壁开设有连通至外部的沥液通孔202,这样,在沥液筛200的底部高于酸液的液面时,容皿槽201内的酸液将从沥液通孔202流出,在其他实施中,沥液筛200可以于容皿槽201的槽底设有连通至外部的沥液通孔202,沥液筛200也可以于容皿槽201的槽壁设有连通至外部的沥液通孔202;其中,沥液通孔202设置有多个,以便于容皿槽201内的酸液快速流出,从而快速沥干容皿。

顶撑结构300包括连接于容液缸100并位于容液槽101内的顶筛组件310以及连接于沥液筛200周侧的撑筛组件320,顶筛组件310和撑筛组件320之间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避让以使撑筛组件320能够相对于顶筛组件310上下运动的清洗配合状态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干涉设置以使顶筛组件310限制撑筛组件320下落的顶筛配合状态。

基于此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在需要浸泡清洗器皿时,首先,使器皿放入到容皿槽201,使容液槽101存放有酸液,其次,使撑筛组件320的水平位高于顶筛组件310时,并让顶筛组件310和撑筛组件320之间处于清洗配合状态,此时,顶筛组件310和撑筛组件32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避让,撑筛组件320能够相对于顶筛组件310上下运动,然后,使撑筛组件320相对于顶筛组件310向下运动,以让沥液筛200内的器皿浸泡到容液缸100内的酸液,从而清洗器皿;而在器皿清洗完成后并要沥干器皿时,首先,使撑筛组件320相对于顶筛组件310向上运动,并使撑筛组件320的水平位高于顶筛组件310,沥液筛200从酸液中取出,其次,再让顶筛组件310和撑筛组件320之间处于顶筛配合状态,顶筛组件310将限制撑筛组件320下落,容皿槽201内的酸液将从沥液通孔202流出,从而将以沥干器皿,其中,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酸液将从沥液通孔202直接回流到容液槽101内,从而避免了酸液随器皿带出导致酸液快速减少。

此外,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该酸缸还会包括有压板(图中未示出),当需要浸泡清洗器皿时,压板可活动于沥液筛200内,可利用压板自身的重力,把一下漂浮在酸液表面的器皿压下去,使器皿能够充分浸泡,提高洗涤效果。

请参阅图2至图4,顶筛组件310包括至少三个从下往上延伸的顶筛柱311,撑筛组件320至少开设有三个上下贯通设置的过柱孔321,顶筛柱311的截面形状与过柱孔32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在清洗配合状态时,各顶筛柱311分别穿过一个过柱孔321,而在顶筛配合状态时,至少三个顶筛柱311均与任一过柱孔321错位设置。基于此结构设置,当各顶筛柱311均从各自对应的过柱孔321穿出时,由于顶筛柱311的截面形状与过柱孔32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此时,只需稍微使沥液筛200侧移,即可使顶筛组件310和撑筛组件320处于顶筛配合状态,也即是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地使顶筛组件310和撑筛组件320进入到顶筛配合状态。工作人员在实际提起沥液筛200的过程中,由于器皿外表面都粘附有酸液,此时将会有较多的酸液蒸发,此时,工作人员将处于富含酸液的空气环境中,而基于此结构设计,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地使顶筛组件310和撑筛组件320进入到顶筛配合状态,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够快速地离开富含酸液的空气环境,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接触到酸液的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筛柱311和过柱孔321均是设有四个。

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液缸100在顶筛配合状态下限制沥液筛200前后方向移动,而允许沥液筛200左右方向移动;顶筛柱311于沥液筛200的前侧至少设有一个,顶筛柱311于沥液筛200的后侧至少设有一个,顶筛柱311于沥液筛200的前侧和沥液筛200的后侧中至少其中之一至少设有两个;在顶筛配合状态时,顶筛柱311于沥液筛200的前侧和沥液筛200的后侧均至少有一个与任一过柱孔321错位设置,而于沥液筛200的前侧和沥液筛200的后侧中至少其中之一至少设有两个与任一过柱孔321错位设置。基于此结构设计,首先,沥液筛200提起之后,只需再使沥液筛200往左或往右侧移即可将撑筛组件320放置到顶筛组件310上,操作更为简单便捷,其次,沥液筛200两侧均有支撑点,有利于平衡受力,避免沥液筛200出现倾倒。

具体地,容液槽10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具有分别前后设置并相互平行的前侧壁面和后侧壁面;撑筛组件320具有分别前后设置的前贴合面和后贴合面,前贴合面与前侧壁面平行设置,并与前侧壁面接触设置,后贴合面与后侧壁面平行设置,并与后侧壁面接触设置。

具体地,前侧壁面至少连接有一个顶筛柱311,后侧壁面至少连接有一个顶筛柱311,前侧壁面和后侧壁面至少其中之一至少连接有两个顶筛柱311。

请参阅图2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个,前侧壁面连接有两个顶筛柱311,后侧壁面也连接有两个顶筛柱3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顶筛柱311下侧柱面抵触容液槽101的槽底。这样,有利于进一步防止顶筛柱311支撑强度,避免顶筛柱311发生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筛柱311上侧柱面的水平位低于容液槽101槽口的水平位。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沥液筛200设有供人抓持的把手结构210。这样,便于工作人员之间用手抓取沥液筛200,而不需要其他辅助器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筛组件310与容液缸100一体结构设置,这样,有利于提高顶筛组件310与容液缸100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具体地,顶筛组件310与容液缸100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撑筛组件320与容液缸100一体结构设置,这样,有利于提高撑筛组件320与沥液筛200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具体地,撑筛组件320与沥液筛200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