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5947发布日期:2020-08-05 01:32阅读:1719来源:国知局
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对各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尤其是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已经提标到一级标准的a标甚至是更优标准的水质。随着水质标准的提升,对应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技术也随之不断改善。

现阶段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mbr工艺,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就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可以很好的满足一级a标准,且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少。但是,同时这种工艺也具有诸多缺点,例如:mbr膜造价高;mbr膜需要不断巡检和清洗,且每两三年就需要更新膜组件,人工费用及设备更新维护费用高,同时时间成本也高;mbr工艺综合运维成本高;还有这种工艺容易出现膜污染,会给操作管理者带来不便;还有mbr工艺能耗高,mbr泥水分离过程必须保持一定的膜驱动压力,及mbr池要保持足够的传氧速率,必须加大曝气强度,还有为了加大膜通量、减轻膜污染,必须增大流速,冲刷膜表面,这些都造成了mbr工艺的能耗高。故亟需一种出水水质优质稳定的同时,还节能、费用成本低、污染也低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费用成本高、能耗大、易出现膜污染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两个竖直并排设置的第一生化罐体装置和第二生化罐体装置,所述第一生化罐体装置内由一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将其分割成独立的两个空间,分别设置为厌氧区和缺氧区,所述第二生化罐体装置内由一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将其分割成独立的两个空间,分别设置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

所述厌氧区一侧与污水进水管相通设置,另一侧与所述缺氧区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缺氧区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好氧区的一侧相连通,所述第一好氧区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好氧区的一侧相连通,

所述第二好氧区的另一侧和与其相邻设置的罐体形状的二沉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二沉池的底部与混凝反应器相连通,

所述混凝反应器还与加药装置相连通,所述加药装置将其内的碳源和/或pac投放至所述混凝反应器内的污水中,

所述混凝反应器还与罐体形状的终沉池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终沉池的底部与罐体形状的反硝化浅层过滤器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反硝化浅层过滤器的出口与紫外消毒器的进入端相连通,所述紫外消毒器的排出端与清水池相连通;

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所述第二好氧区、所述二沉池、所述终沉池内均设有控制水流流动的泵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污水由污水进水管进入至与之相通设置的第一生化罐体装置的厌氧区内,通过其内的厌氧菌对污水中的厌氧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及对污水中的厌氧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经过厌氧区净化的污水再进入到与该厌氧区相连通的缺氧区内,其内的缺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进一步吸附,及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之后经过缺氧区净化的污水再依次相继进入到与该缺氧区相连通第一好氧区及与该第一好氧区相连通的第二好氧区内,连续两次经过不同区域内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水内的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及对好氧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至此,污水依次经过了厌氧净化处理、缺氧净化处理、两次好氧净化处理的多层次的生化反应净水处理,大大提升了对污水中微生物及活性泥的净化效果,进而有效提高了出水水质;继而,污水再进入到二沉池进行初次沉淀,初次泥水分离;经过二沉池沉淀后的水再进入到混凝反应器中,加药装置将其内的碳源和/或pac(聚合氯化铝)投放至该混凝反应器中,并与其内的污水进行足够的混合、絮凝反应后;再进入至与其相连通的终沉池中进行再次沉淀,进一步提高净水效果,经过终沉池沉淀后的水从反硝化浅层过滤器(dsb)的入口进入其中,通过其内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过滤后,从其出口排出,并通过紫外消毒器的进入端进入到紫外消毒器内,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净化,净化后最后通过其排出端排出至与之相连通的清水池内,等到符合出水标准的清水,结束污水处理工作。

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全地上式的设备,便于运输安装,及分体的各设备方还方便现场安装连接,这样设置对用地形状有较好的适应性,还可以灵活调整布局,尤其对交通条件和安装条件要求苛刻的地区更为有利,处理规模还可大可小灵活配置,当污水处理规模较大时,方便通过增加罐体设备来增大系统的处理规模,还有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节省了工程建设投资以及地下水对设备上浮和侵蚀的不利影响;并且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不只可以提高出水水质,保证出水稳定且达到一级a标准甚至更优水平,各立式竖直设置的罐体形状的设备使其更方便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这样方式高效节能,提高速率,简单可靠;再有,除了重力自流的方式可以降低能耗外,该系统的耗电设备也较少,进一步降低能耗;另外,由于没有mbr膜的参与,该系统还节省了频率较高的人工巡检带来的人工费用及清洗mbr膜带来的设备更新维护费用,降低了费用成本,并且该系统的综合运维成本(水电费、人工费、药剂费,日常维修费、大修费等)也远低于mbr工艺综合运维成本;还有效避免出现膜污染的情况,减少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所述第二好氧区、所述二沉池和所述终沉池内均可设有与其底部之间留有间距的、竖直设置的分流隔板。

污水分流后,可形成推流和混合的效果,可提升其净化反应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二沉池和/或所述终沉池的下半部设置为上下贯通的上宽下窄的圆台型结构。

采用这种收缩斜坡设置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进一步确保出水ss(悬浮物)含量及tp(总磷)含量达到优于一级a标准,保证出水稳定性及保证出水水质。

更进一步的,所述终沉池的底部出口处布满设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下方设有由陶粒和火山岩混合料组成的粗滤料滤池,所述粗滤料滤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反硝化浅层过滤器的入口相连通。

这样出水可通过布水器均匀撒布在其下方的粗滤料滤池上,该粗滤料滤池对其进行陶粒和火山岩混合料的物理截留过滤,使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使出水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含量及tn(总氮)含量进一步降低,这种粗滤料滤池的滤料颗粒较普通砂滤料颗粒粗,过滤周期较长,反冲洗周期较短,因其滤料相对密度低,使其反冲洗强度较普通砂滤低。

更进一步的,所述粗滤料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集水配槽,所述集水配槽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这样可有效提高反冲洗的均匀性,及有效减少滤料流失,并且可使反冲洗后重新进水约2h过滤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保证净化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设有3d打印组装式房屋,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第一生化罐体装置和所述第二生化罐体装置及所述二沉池的操作间,和用于放置所述终沉池、所述反硝化浅层过滤器、所述紫外消毒器、所述混凝反应器及所述加药装置的深度处理间,

所述第一好氧区和所述第二好氧区的顶部敞开设置,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终沉池和所述反硝化浅层过滤器的顶部均设有封闭盖体,所述操作间的侧壁设有门体,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和所述第二好氧区及所述二沉池的外侧壁设有手动操作阀,

所述深度处理间的屋顶设有钢化玻璃人孔盖,

所述操作间和所述深度处理间的层高相等,所述终沉池和所述反硝化浅层过滤器相邻并排设置,二者的顶部与所述深度处理间的屋顶的间距大于1m。

由于该深度处理间内的设备需要防止闲人进入,避免不必要的人为事故发生,故只在屋顶设置可进入的钢化玻璃人孔盖,而侧壁均封闭设置,屋顶与设备的间距大于1m,可使工作人员顺利的通过屋顶的钢化玻璃人孔盖进入到该深度处理间内,对其内的设备进行检修等;操作间的侧壁设有门体,可方便工作人员从该门体进入至操作间,通过手动操作阀对各设备进行操控。

更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和所述第二好氧区及所述二沉池的顶部与所述操作间的屋顶相接设置,所述屋顶的对应位置均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终沉池和所述反硝化浅层过滤器的顶部均设有通风管,并直接与该深度处理间屋顶的第二通风口相通;和/或

所述操作间和/或所述深度处理间的地面的内边沿设有明沟。

这样每个设备顶部均设有各自的通风口或与通风口相通额通风管,可使操作间及深度处理间内保持干燥状态,无水汽,保证净水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设有排水的明沟,可有效、及时的将溅到的水排出,保证地面无积水,保持干燥状态,保证净水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生化罐体装置和所述第二生化罐体装置的高度为3.8m,有效水深为3.5m,且均为圆柱形罐体结构,其直径为1.4m~2.4m之间。

与传统的高3m以内、有效水深2.5m以内设备相比,其可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对氧的利用率也有极大的提高,使设备更节能高效,增加了设备高度也有利于节约占地面积。及便于运输,处理规模的大小可灵活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依次相连通设置的格栅池和调节池,所述格栅池还与所述污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调节池还与所述第一生化罐体装置的厌氧区相连通,

所述格栅池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疏格栅网格絮凝器和密格栅网格絮凝器。

这样设置可在污水进行生化处理阶段之前,先依次进行格栅池的物理拦截,和在调节池中进行初步沉降及分离。这种格栅池可先通过疏格栅网格絮凝器进行一次粗精度拦截过滤,再接着通过该密格栅网格絮凝器进行一次细净度拦截过滤,可大大提高其对污水中漂浮物及较大悬浮物的拦截处理效果;该调节池还具有调节水质,使水质更均衡一些的作用,和调节水量和水速,使进水速度更均匀一些,及事故缓冲的作用,即如果后面的处理工序出现小故障,污水可在该调节池中做暂时的贮存,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至使生产工序因废水不能排除而停机。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终端plc控制单元,所述厌氧区、所述缺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所述第二好氧区、所述二沉池和所述终沉池处均设有与所述终端plc控制单元耦合连接的智能在线溶氧仪、氧化还原电位器、液位计和流量计及电控阀门,所述终端plc控制单元还与各所述泵体耦合连接。

可以更智能的调控各阶段的停留时间,以及及时监控各阶段的处理进度及所处环境的各指标参数变化,可对整个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各阶段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可使厌氧、缺氧、好氧等的生化系统运行也更加可靠节能,还提高系统运行策略的灵活性、合理性,还可提高设备对来水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冲击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纵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疏格栅网格絮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密格栅网格絮凝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第一生化罐体装置;

111-厌氧区;

112-缺氧区;

113-第一隔板;

12-第二生化罐体装置;

121-第一好氧区;

122-第二好氧区;

123-第二隔板;

21-二沉池;

211-圆台型结构;

22-终沉池;

31-反硝化浅层过滤器;

32-紫外消毒器;

33-混凝反应器;

34-加药装置;

341-碳源区;

342-pac区;

40-分流隔板;

51-疏格栅网格絮凝器;

52-密格栅网格絮凝器;

60-3d打印组装式房屋;

61-操作间;

611-第一通风口;

62-深度处理间;

621-第二通风口;

63-明沟;

70-监控器;

81-泵体;

82-风机;

90-污泥斗。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体现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全地上式的设备,便于运输安装,还方便现场安装,这样对用地形状有较好的适应性,还可以灵活调整布局,尤其对交通条件和安装条件要求苛刻的地区更为有利。如图1和图2所示,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两个竖直且并排设置的第一生化罐体装置11和第二生化罐体装置12,该第一生化罐体装置11内由一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113将其分割成独立的两个空间,分别设置为厌氧区111和缺氧区112,该第二生化罐体装置12内由一竖直设置的第二隔板123将其分割成独立的两个空间,分别设置为第一好氧区121和第二好氧区122,该厌氧区111的一侧可以与污水进水管相通设置,另一侧可与该缺氧区112的一侧相连通,该缺氧区112的另一侧可与第一好氧区121的一侧相连通,该第一好氧区121的另一侧可与第二好氧区122的一侧相连通,连通方式可采用连通管进行连接,也可采用贴合设置后直接开孔连通等其他的连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并且该厌氧区111、该缺氧区112、该第一好氧区121和该第二好氧区122内均设有控制水流流动的泵体81。

前述的厌氧区111内营造厌氧的环境,即溶解氧为零或接近为零,利于其内的厌氧菌生长,其顶部可设有封闭盖体,设置该厌氧区111的作用是吸附污水中的厌氧活性污泥,及降解污水中的厌氧有机污染物,以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例如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中的磷元素化合物降解为磷酸根,再由聚磷菌吸收;该缺氧区112内营造缺氧的环境,即溶解氧小于0.5mg/l,利于其内的缺氧微生物生长,设置该缺氧区112的作用是进一步吸附活性污泥,及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例如将污水中的亚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生成氮气释放;该第一好氧区121和该第二好氧区122均营造好氧的环境,即溶解氧为2-4mg/l,利于其内的好氧微生物生长,该第一好氧区121和该第二好氧区122的顶部可敞开设置,设置第一好氧区121和该第二好氧区122的作用是吸附污水中的好氧活性污泥,及降解污水中的的好氧有机污染物,该第一好氧区121主要具有除碳反硝化的功能,主要将有机污染物中的含碳元素的氧化物降解为co2和h2o,该第二好氧区122主要具有硝化的功能,主要将氮元素化合物降解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将磷元素化合物降解为磷酸根,再由聚磷菌吸收,并且聚磷菌在好氧的环境下可以比在厌氧的环境下多吸收数倍的磷酸根,该第二好氧区122处理能力较第一好氧区121强,可很好地处理和抵抗来水冲击;该第一好氧区和该第二好氧区可采用组合填料与悬浮填料结合的方式。经过前述实施例中依次将厌氧区111、缺氧区112、第一好氧区121和第二好氧区122相连通以及通过各自内控制水流流动的泵体81,可以使进入的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净化处理、缺氧净化处理、相继两次好氧净化处理的多层次生化反应净水处理,这大大提升了污水中微生物及活性泥的净化效果,进而有效提高了出水水质,进一步确保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甚至更优水准。

本申请实施例中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二沉池21、终沉池22、反硝化浅层过滤器(dsb)31和紫外消毒器32,以及混凝反应器33和加药装置34。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好氧区121的另一侧可以和与其相邻设置的罐体形状的前述二沉池21的上部的入口相连通,该二沉池21用于生化处理后的初次沉淀,其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消、污泥浓缩。可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活性污泥悬浮物,及有效降低出水的bod(生物需氧量)浓度,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该二沉池21的底部可与前述混凝反应器33相连通,该混凝反应器33还可与加药装置34相连通,该加药装置34可包括碳源区341和pac(聚合氯化铝)区342,该加药装置将其内的碳源和/或pac投放至该混凝反应器33内的污水中并进行足够的混合、絮凝反应;该混凝反应器33还与罐体形状的终沉池22的上部相连通,该终沉池22用于生化处理后的再次沉淀,进一步使混合液澄消、污泥浓缩,出水ss(悬浮物)含量及tp(总磷)含量达到优于一级a标准;该终沉池22的底部可与罐体形状的反硝化浅层过滤器31的入口相连通,该反硝化浅层过滤器31通过反硝化菌进行进一步的反硝化脱氮反应;该反硝化浅层过滤器31的出口可与紫外消毒器32的进入端相连通,该紫外消毒器32是采用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强紫外uv-c光照射,来达到消毒杀菌目的的一种消毒器,具有强效的消毒灭菌等功能,该该紫外消毒器32具体可采用管式紫外消毒器,方便连接;该紫外消毒器32的排出端可与清水池相连通,将最终净化完毕的清水排出至该清水池中,前述二沉池21和终沉池22内同样设有控制水流流动的泵体81。前述的各设备布置紧凑有序,且各设备及管路标有名称、流向等,方便检修及管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污水由污水进水管进入至与之相通设置的第一生化罐体装置11的厌氧区111内,通过其内的厌氧菌对污水中的厌氧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及对污水中的厌氧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经过厌氧区111净化的污水再进入到与该厌氧区111相连通的缺氧区112内,其内的缺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进一步吸附,及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之后经过缺氧区112净化的污水再依次相继进入到与该缺氧区112相连通第一好氧区121及与该第一好氧区121相连通的第二好氧区122内,连续两次经过不同区域内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水内的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吸附及对好氧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至此,污水依次经过了厌氧净化处理、缺氧净化处理、两次好氧净化处理的多层次的生化反应净化处理,大大提升了对污水中微生物及活性泥的净化效果,进而有效提高了出水水质;继而,污水再进入到二沉池21进行初次沉淀,初次泥水分离;经过二沉池21沉淀后的水再进入到混凝反应器33中,加药装置34将其内的碳源和/或pac(聚合氯化铝)投放至该混凝反应器33中,并与其内的污水进行足够的混合、絮凝反应后;再进入至与其相连通的终沉池22中进行再次沉淀,进一步提高净水效果,经过终沉池22沉淀后的水从反硝化浅层过滤器(dsb)31的入口进入其中,通过其内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过滤后,从其出口排出,并通过紫外消毒器的进入端进入到紫外消毒器32内,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净化,净化后最后通过其排出端排出至与之相连通的清水池内,等到符合出水标准的清水,结束污水处理工作。

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除采用全地上式的设备,便于运输安装外,分体的各设备方还方便现场安装连接,这样设置更加对用地形状有较好的适应性,调整布局更加灵活,尤其对交通条件和安装条件要求苛刻的地区更为有利,处理规模还可大可小灵活配置,当污水处理规模较大时,方便通过增加罐体设备来增大系统的处理规模,还有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节省了工程建设投资以及地下水对设备上浮和侵蚀的不利影响;并且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不只可以提高出水水质,保证出水稳定且达到一级a标准甚至更优水平,各立式竖直设置的罐体形状的设备使其更方便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这样方式高效节能,提高速率,简单可靠;再有,除了重力自流的方式可以降低能耗外,该系统的耗电设备也较少,进一步降低能耗;另外,由于没有mbr膜的参与,该系统还节省了频率较高的人工巡检带来的人工费用及清洗mbr膜带来的设备更新维护费用,降低了费用成本,并且该系统的综合运维成本(水电费、人工费、药剂费,日常维修费、大修费等)也远低于mbr工艺综合运维成本;还有效避免出现膜污染的情况,减少污染。

进一步的实施例是,前述的厌氧区111、缺氧区112、第一好氧区121、第二好氧区122、二沉池21和终沉池22内均可设有与其底部之间留有间距的、竖直设置的分流隔板40。污水分流后,可形成推流和混合的效果,可提升其净化反应速率。进一步的,该分流隔板40底部可具有分叉结构,如t型结构、y型结构皆可,可进一步减小口径,进一步提升反应速率。另外,该厌氧区111、缺氧区112、第一好氧区121和第二好氧区122内还可设有污泥斗90,以便于排除污泥。

更进一步的实施例是,该二沉池21和该终沉池22的下半部均可设置为上下贯通的、上宽下窄的圆台型结构,采用这种收缩斜坡设置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沉淀效果,进一步确保出水ss(悬浮物)含量及tp(总磷)含量达到优于一级a标准,保证出水稳定性及保证出水水质。

优选的实施例是,前述的终沉池22的底部出口处可布满设有布水器,该布水器下方可设有由陶粒和火山岩混合料组成的粗滤料滤池,该粗滤料滤池的出水口与前述反硝化浅层过滤器31的入口相连通。这样出水可通过布水器均匀撒布在其下方的粗滤料滤池上,该粗滤料滤池对其进行陶粒和火山岩混合料的物理截留过滤,使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使出水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含量及tn(总氮)含量进一步降低,具体的,出水cod<30mg/l,出水ss<5mg/l,出水tn<5mg/l,达到准地表四类水质标准。这种粗滤料滤池的滤料颗粒较普通砂滤料颗粒粗,过滤周期较长,可达15天,反冲洗周期较短,只需5min,因其滤料相对密度低,使其反冲洗强度较普通砂滤低,一般为4~6l/m2.min。

为防止反冲洗不均匀或强度过大造成滤料流失,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在前述粗滤料滤池的出水口处设有集水配槽,并在该集水配槽下部固定安装过滤网,具体可以选用3mm过滤网,这样可有效提高反冲洗的均匀性,及有效减少滤料流失,并且可使反冲洗后重新进水约2h过滤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保证净化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依次相连通设置的格栅池和调节池,该格栅池另一侧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污水进水管相连通,该调节池还与前述的第一生化罐体装置11的厌氧区111相连通,及在污水进行生化处理阶段之前,先依次进行格栅池的物理拦截,和在调节池中进行初步沉降及分离,该调节池还具有调节水质,是水质更均衡一些的作用,和调节水量和水速,使进水速度更均匀一些,及事故缓冲的作用,即如果后面的处理工序出现小故障,污水可在该调节池中做暂时的贮存,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至使生产工序因废水不能排除而停机。如图3和图4所示,前述的格栅池可对污水中的漂浮物、较大悬浮物进行拦截处理,该格栅池可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疏格栅网格絮凝器51和密格栅网格絮凝器52,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是,该疏格栅网格凝器51及该密格栅网格絮凝器52的平均流速为0.12m/s,管径为dn80,校核流速为0.115m/s,该疏格栅网格絮凝器51的疏格栅可均匀开孔9个,开孔孔径为18mm,开孔比为47.4%,栅孔流速取0.22-0.25m/s,单孔流速校核为0.25m/s,该密格栅网格絮凝器52的密格栅可均匀开孔21个,开孔孔径为12mm,开孔比为47.9%,栅孔流速取0.25-0.30m/s,单孔流速校核为0.24m/s。先通过疏格栅网格絮凝器51进行一次粗精度拦截过滤,再接着通过该密格栅网格絮凝器52进行一次细净度拦截过滤,可大大提高其对污水中漂浮物及较大悬浮物的拦截处理效果。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是,前述的第一生化罐体装置11和第二生化罐体装置12的高度可达3.8m,有效水深为3.5m,与传统的高3m以内、有效水深2.5m以内设备相比,其可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对氧的利用率也有极大的提高,使设备更节能高效,增加了设备高度也有利于节约占地面积。该第一生化罐体装置11和第二生化罐体装置12可均为圆柱形罐体结构,其直径为1.4m~2.4m之间,便于运输,处理规模的大小可灵活调整。

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设有3d打印组装式房屋60,其可以包括用于放置前述第一生化罐体装置11和第二生化罐体装置12及二沉池21的操作间61,和用于放置前述终沉池22、反硝化浅层过滤器31、紫外消毒器32、混凝反应器33及加药装置34的深度处理间62,该操作间61和该深度处理间62分隔设置,该操作间61的侧壁可设有门体,该厌氧区111、缺氧区112、第一好氧区121和第二好氧区122及二沉池21的外侧壁可设有手动操作阀,工作人员可从该门体进入至操作间61,通过手动操作阀对各设备进行操控,该深度处理间62的屋顶可设有钢化玻璃人孔盖,该操作间61和该深度处理间62的层高相等,该终沉池22和该反硝化浅层过滤器31相邻并排设置,且二者的顶部与该深度处理间62的屋顶的间距要大于1m,这样可使工作人员顺利的通过屋顶的钢化玻璃人孔盖进入到该深度处理间62内,对其内的设备进行检修等,该深度处理间62内的设备需要防止闲人进入,避免不必要的人为事故发生,故只在屋顶设置进入的钢化玻璃人孔盖,而侧壁均封闭设置。

一种进一步的实施例是,前述的厌氧区111、缺氧区112、第一好氧区121和第二好氧区122及二沉池21的顶部可与操作间61的屋顶相接设置,该屋顶的对应位置均设有第一通风口611,终沉池11和反硝化浅层过滤器31的顶部均可设有通风管,并直接与该深度处理间62屋顶的第二通风口621相通。这样每个设备顶部均设有各自的通风口或与通风口相通额通风管,可使操作间61及深度处理间62内保持干燥状态,无水汽,保证净水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

另一种进一步的实施例是,前述的操作间61和深度处理间62的地面的内边沿可设有用于排水的明沟63,以有效及时的将溅到的水排出,保证地面无积水,保持干燥状态,保证净水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

再有,前述的3d打印组装式房屋的外墙体可采用轻钢材料制成,既可保证其较强的承载能力,还可以尽量减轻其重量,以方便运输。以及其外墙体还可铺设有保温层,以保证系统的保温性能,使其可在北方的冬季也同样能够高效进行净水处理,具体还可根据冬季极端温度,选择不同的保温层和保温层厚度,将其内设备内的水温锁住,减少热量损失,使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处理能力得到保障。该3d打印组装式房屋内还可设有监控器70,以对屋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为了可以更智能的调控各阶段的停留时间,以及及时监控各阶段的处理进度及所处环境的各指标参数变化,该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终端plc控制单元,对应的,各设备,包括厌氧区111、缺氧区112、第一好氧区121、第二好氧区122、二沉池21和终沉池22处均需要设有智能在线溶氧仪(在线do)、氧化还原电位器(orp)、液位计和流量计及电控阀门等仪器,该终端plc控制单元与各设备的前述各仪器及各泵体81和风机82耦合连接,以对整个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各阶段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泵体81、风机82、智能在线溶氧仪(在线do)等的联动可通过设定的plc程序进行控制,厌氧、缺氧、好氧等的生化系统运行也更加可靠节能;还可以通过设定plc程序实现间隔进水的运行方式,使调节池污水提升泵启动时,曝气、回流、加药系统同时启动,调节池水泵停止后间隔一段时间,曝气、回流、加药系统停止;还可以通过设定plc程序设置不同的反馈等级,如提升泵对风机的启动指令优先于溶解氧的反馈等级,提高系统运行策略的灵活性、合理性。再有,可根据来水水质不同,该终端plc控制单元可自动给出开启手动阀门或开启电控阀门的指示,若是给出可开启电控阀门的指示,对应的电动阀门自动打开,若是给出需开启手动阀门的指示,该终端plc控制单元将提醒工作人员前往开启对应的手动阀门,提高了设备对来水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冲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