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002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混合单元(1)、絮凝剂导入单元、湍流单元(3)、搅拌单元(4);所述混合单元(1)沿进料方向依次设有进料口(11)、第一混合管体(12)、连接口(15)、第二混合管体(13)、出料口(14),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2)与第二混合管体(13)之间经连接口(15)固定连接;所述絮凝剂导入单元包括有第一絮凝剂导入管(21)和第二絮凝剂导入管(22),所述第一絮凝剂导入管(21)接入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2)内,所述第二絮凝剂导入管(22)接入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3)内;所述湍流单元(3)设于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2)内,并位于第一絮凝剂导入管(21)接入口与连接口(15)之间;所述搅拌单元(4)设于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3)内,并位于第二絮凝剂导入管(22)接入口与出料口(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2)与第二混合管体(13)之间的连接口(15)经法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剂导入管(21)的出料端位于第一混合管体(12)内,所述第一絮凝剂导入管(21)的出料端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出药孔(211),所述第一絮凝剂导入管(21)的进料端位于所述第一混合管体(12)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药孔(211)为4~8个,相邻所述第一出药孔(211)之间等距离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絮凝剂导入管(22)的出料端位于第二混合管体(13)内,所述第二絮凝剂导入管(22)的出料端顶部设有第二出药孔(221),所述第二絮凝剂导入管(22)的进料端位于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3)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湍流单元(3)沿进料方向依次设有挡板(31)、支架(32)、多孔隔板(33),所述挡板(31)呈圆锥形,所述挡板(31)的圆锥形底面与所述支架(3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2)另一端与所述多孔隔板(33)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多孔隔板(33)设于所述连接口(15)上,所述多孔隔板(33)上设有多个透孔(3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1)的椎角α角度为90~12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孔(331)的开孔率为50~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4)包括以下部件:

连接轴(42),所述连接轴(42)贯穿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3)一侧侧壁;

搅拌桨(41),所述搅拌桨(41)位于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3)内且与所述连接轴(42)一端相连接;

电机(43),所述电机(43)位于所述第二混合管体(13)外且与所述连接轴(42)另一端相连接,用于驱动连接轴(42)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桨(41)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1)为中间部分加固的矩形板,所述搅拌桨(41)的侧边呈直边、锯齿边或波浪边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包括有混合单元、絮凝剂导入单元、湍流单元、搅拌单元;混合单元沿进料方向依次设有进料口、第一混合管体、连接口、第二混合管体、出料口;絮凝剂导入单元包括有第一絮凝剂导入管和第二絮凝剂导入管;湍流单元设于第一混合管体内,并位于第一絮凝剂导入管接入口与连接口之间;搅拌单元设于第二混合管体内,并位于第二絮凝剂导入管接入口与出料口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调质用高效混合装置,其结构简单,采用导入絮凝剂与污泥进行混合,通过设置湍流单元和搅拌单元,实现剧烈紊流及机械搅拌,从而使液态污泥与混凝剂进行充分混合,使混合及絮凝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文;廖洪秀;赵宁华;阮燕霞;唐秀华;魏宏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中耀环保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申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