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综合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大部分的行业均采用循环供水的方式来使用水资源。在循环用水方式中循环冷却水为现代工业的关键环节,是保证生产工艺稳定和维持生产系统热量平衡的重要保障。
目前循环冷却水中需要对使用的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才能进行循环使用,通常,水处理包括净化过滤、杀菌消毒和污垢沉积等步骤。
现有的处理系统中存在对水净化过滤效果不佳,杀菌不彻底,能源消耗过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循环水综合处理系统来尽可能全面地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水综合处理系统,能够综合性的处理循环水,处理之后的循环水水质符合要求,同时本处理系统能源消耗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通过第一水管依次连接并连通的节水型复合冷却塔、复合式加药装置、除污排污装置和除菌净化装置,所述节水型复合冷却塔上设有进水管,所述除菌净化装置上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的出水口;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水质监测装置和中央控制器,所述除菌净化装置和所述复合式加药装置还通过第二水管连通,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水管上,并与所述第二水管连通,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复合式加药装置、所述除菌净化装置及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节水型复合冷却塔实现对循环水冷却,方便处理高温的循环水;通过复合式加药装置可以满足连续不间断供药的需求,同时通过复合式加药装置能够加入处理药剂对循环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处理;通过除污排污装置能够除去循环水中的污泥等大颗粒杂质;通过除菌净化装置实现净化杀菌功能,使得循环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符合工况要求,同时通过设置的水质监测装置,能够监测循环水处理后的水质情况,若不满足,可及时回流到复合式加药装置重新进行处理;另外通过中央控制器能够实现简单的自动控制,操作上更方便,能够连续不断加药,并根据工况不同,有效方便的进行灵活控制加药量和除菌等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复合式加药装置包括清理管、储液罐、搅拌组件、混合罐、连通管和加药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连接在所述混合罐上,用于对所述混合罐内物料搅拌,所述清理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至所述储液罐的内部,所述清理管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储液罐延伸,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混合罐的侧壁和所述储液罐的侧壁连接,并连通至所述混合罐和所述储液罐的内部,所述加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并连通,所述加药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并连通,所述混合罐通过所述第一水管分别与所述节水型复合冷却塔和所述除污排污装置连通,所述储液罐通过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除菌净化装置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进行加药操作,同时加药之后能够进行短时间发酵,同时通过设置的混合罐能够将所加药剂与循环水混合更均匀。
进一步,所述加药组件包括加药管路、回流管和离心加药泵组,所述加药管路的一端所述储液罐的侧壁连接,并与所述储液罐内部连通,所述加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离心加药泵组的输入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离心加药泵组的输出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侧壁连接,并与所述储液罐内部连通,所述加药管路上还设有开关阀门和流量计,所述开关阀门控制所述加药管路开启和关闭,所述流量计与所述加药管路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离心加药泵组抽取循环水,进行加药,加药后再回流回储液管,方便控制加药量。
进一步,所述节水型复合冷却塔包括塔体、空气冷却组件和蒸发冷却组件,所述塔体的顶端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与所述塔体内部连通,所述风机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塔体的外部,所述空气冷却组件和所述蒸发冷却组件均位于所述塔体内,所述空气冷却组件位于所述蒸发冷却组件的竖直上方,所述空气冷却组件和所述蒸发冷却组件之间设有连接管道,所述空气冷却组件和所述蒸发冷却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通,所述进水管设在所述塔体上,所述塔体上还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塔体的侧壁与所述空气冷却组件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塔体的侧壁与所述蒸发冷却组件连接并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复合式加药装置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塔体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空气冷却和蒸发冷却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冷却效果更好,同时能耗更低。
进一步,所述空气冷却组件包括空气冷却器本体和多个导风板,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顶端设有天窗,所述天窗朝向所述风机的输入端,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内设有多根翅片管束,多个所述导风板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底端外壁连接,多个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塔体的外壁与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顶端连接,并与多根所述翅片管束的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却组件包括光管管束、喷淋组件和收水器,所述喷淋组件位于所述光管管束的竖直上方,所述收水器位于所述喷淋组件的竖直上方,所述喷淋组件、所述光管管束和所述收水器均与所述塔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塔体的外壁与所述光管管束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多根所述翅片管束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管管束的另一端连接并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翅片管束和光管管束能够有利于进行换热。
进一步,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头、喷淋管道、喷淋水泵和水箱,所述喷头连接在所述喷淋管道上,并与所述喷淋管道连通,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光管管束的上方,所述喷头的喷洒方向朝向所述光管管束,所述喷淋水泵设置在所述塔体的外壁上,所述喷淋管道的一端穿过所述塔体的侧壁与所述喷淋水泵的输出端连接并连通,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塔体的底部,所述喷淋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喷洒冷却水。
进一步,所述除污排污装置包括污泥过滤塔、排污泵以及污物收集器,所述污泥过滤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复合式加药装置和除菌净化装置连通,所述排污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污泥过滤塔的底端连接并连通,所述排污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污物收集器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污泥过滤塔过滤掉大颗粒杂质后,通过排污泵和污物收集器有效解决了污垢沉积问题。
进一步,所述除菌净化装置包括臭氧设备和砂滤过滤器,所述砂滤过滤器连接在所述臭氧设备的外壁上,所述臭氧设备与所述砂滤过滤器连通,所述砂滤过滤器与所述除污排污装置连通,所述复合式加药装置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臭氧设备连通,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臭氧设备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砂滤过滤器能够过滤掉细小杂质和油脂有机杂物。
进一步,所述砂滤过滤器包括滤筒、三通电动球阀和压差开关,所述三通电动球阀的一端与所述滤筒相连通,所述三通电动球阀的另两端分别与所述除污排污装置和所述臭氧设备连通,所述滤筒与所述三通电动球阀连接处设有水过滤网,所述压差开关设置在所述水过滤网的竖直下方,所述滤筒的内填充有填料,所述滤筒内设有水收集器,所述压差开关与所述水收集器连通,所述压差开关打开或关闭所述水收集器,所述滤筒的底端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收集器连通,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臭氧设备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细小杂质和油脂有机杂物的过滤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多个回流阀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多个所述回流阀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控制不满足要求的水回流进行重新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式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节水型复合冷却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砂滤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复合式加药装置,2、节水型复合冷却塔,3、水质监测装置,4、中央控制器,5、第一水管,6、回流阀门,7、污泥过滤塔,8、排污泵,9、污物收集器,10、清理管,11、储液罐,12、搅拌组件,13、混合罐,14、连通管,15、回流管,16、加药管路,17、离心加药泵组,18、开关阀门,19、流量计,20、塔体,21、风机,22、进水管,23、出水管,24、天窗,25、底部进风口,26、中部进风口,27、翅片管束,28、光管管束,29、收水器,30、第二水管,99、臭氧设备,100、砂滤过滤器,101、滤筒,102、三通电动球阀,103、压差开关,104、填料,105、水过滤网,106、水收集器,107、滤水帽,108、连接头,109、输水管,130、静态扰流板,140、基础过滤器,201、喷头,202、喷淋管道,203、喷淋水泵,204、水箱,208、连接管道,209、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
处理单元包括通过第一水管5依次连接并连通的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复合式加药装置1、除污排污装置和除菌净化装置,第一水管5包括第一段水管、第二段水管和第三段水管,第一段水管位于复合式加药装置1与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之间,复合式加药装置1与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通过第一段水管连通,第二段水管位于复合式加药装置1与除污排污装置之间,复合式加药装置1与除污排污装置通过第二段水管连通,第三段水管位于除污排污装置和除菌净化装置之间,除污排污装置和除菌净化装置通过第三段水管连通,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上设有进水管22,除菌净化装置上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的出水口;需要处理的循环水从进水管22进入到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内,降温冷却,然后经过第一段水管流入到复合式加药装置1内,通过复合式加药装置1加入处理药剂,对循环水进行处理,再通过第二段水管进入到除污排污装置进行过滤排污处理,最后在通过第三段水管进入到除菌净化装置,进行杀菌净化,得到处理之后的水,并从出水口排出。
控制单元包括水质监测装置3和中央控制器4,除菌净化装置和复合式加药装置1还设有第二水管30,除菌净化装置和复合式加药装置1通过第二水管30连通,水质监测装置3安装在第二水管30上,并与第二水管30连通,通过水质监测装置3能够监测除菌净化装置中处理之后水的水质情况,当水质监测装置3监测到除菌净化装置中处理之后水不符合要求时,通过第二水管30回流到复合式加药装置1重新进行处理,中央控制器4分别与复合式加药装置1、除菌净化装置及水质监测装置3电连接。同时水质监测装置3能够将监测结果反馈到中央控制器4,中央控制器4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加药量和杀菌效果,使得除菌净化装置中处理之后水符合要求,其中中央控制器4为单片机,为现有技术,具体型号为intelmcs-51系列。其中水质监测装置3同样为现有技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公知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过多赘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水管30上设有两个回流阀门6,中央控制器4与两个回流阀门6电连接。通过中央控制器4能够控制两个回流阀门6的来控制第二水管30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当水质监测装置3监测到除菌净化装置中处理之后水不符合要求时,中央控制器4控制两个回流阀门6打开第二水管30,使得水回流到复合式加药装置1进行重新处理。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复合式加药装置1包括清理管10、储液罐11、搅拌组件12、混合罐13、连通管14和加药组件,混合罐13放置在储液罐11顶端,搅拌组件12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混合罐13上,用于对混合罐13内物料搅拌,其中搅拌组件12包括搅拌杆、搅拌叶和电机,电机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混合罐13的顶端,搅拌杆竖直设置,搅拌杆的上端向上穿过混合罐13后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叶固定连接在搅拌杆的下端,搅拌叶跟随搅拌杆进行转动,对混合罐13中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清理管10的一端与储液罐11的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至储液罐11的内部,清理管10的另一端向远离储液罐11方向延伸,清理管10用于清洗储液罐11,方便在停机时对设备进行清洗,其中清理管10上设有清理阀门,清理阀门为球阀或蝶阀。连通管14的两端分别与混合罐13的外侧壁和储液罐11的外侧壁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储液罐11和混合罐13通过连通管14相互连通,加药组件的一端与储液罐11的外侧壁通过法兰连接,加药组件的一端与储液罐11的内部连通,加药组件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1的外侧壁通过法兰连接,加药组件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1的内部连通。通过加药组件抽取储液罐11中的水流过加药组件后再回流到储液罐11中,完成加药操作。其中储液罐11的侧边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第一段水管与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连通,混合罐13通过第二段水管与除污排污装置连通,第二段水管与混合罐13的外壁通过法兰连接。经冷却后的循环水经第一段水管和进水口进入到储液罐11中,经加药组件加药后,经连通管14流入到混合罐13中,在混合罐13经搅拌组件12搅拌混合处理后,通过第二段水管流入到除污排污装置进行处理。其中储液罐11通过第二水管30与除菌净化装置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加药组件包括加药管路16、回流管15和离心加药泵组17,加药管路16的一端储液罐11的侧壁通过法兰连接,并与储液罐11的内部连通,加药管路16的另一端与离心加药泵组17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其中加药管路16上设有加药口,用于加入药剂,回流管15的一端与离心加药泵组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回流管15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1的侧壁通过法兰连接,并与储液罐11的内部连通,通过离心加药泵组17抽取储液罐11中的循环水,经加药管路16流动离心加药泵组17,在离心加药泵组17处通过加药口加入处理药剂,加入处理药剂之后的循环水通过离心加药泵组17经回流管15回流到储液罐11中,完成加药。加药管路16上还固定设有开关阀门18和流量计19,通过开关阀门18控制加药管路16开启和关闭,流量计19与加药管路16连通。通过流量计19检测加药管路16中流过循环水的流量,方便控制加药量。其中中央处理器与搅拌组件12和离心加药泵组17电连接,通过中央处理器能够控制搅拌组件12的搅拌频率,以及控制离心加药泵组17的输送功率。其中混合罐13中的内壁还设有静态扰流板130,能够提高混合罐13的混合效果。加药管路16上设有基础过滤器140,避免循环水中的杂质堵塞离心加药泵组17。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包括塔体20、空气冷却组件和蒸发冷却组件,塔体20的顶端固定设有风机21,风机21的输入端与塔体20内部连通,风机21的输出端朝向竖直上方,空气冷却组件和蒸发冷却组件均位于塔体20内,空气冷却组件位于蒸发冷却组件的竖直上方,空气冷却组件和蒸发冷却组件之间设有连接管道208,空气冷却组件和蒸发冷却组件通过连接管道208连通,塔体20上设有进水管22及出水管23,进水管22的一端穿过塔体20的侧壁与空气冷却组件连接并连通,进水管22为循环水进入端,需要处理的循环水从进水管22进入到塔体20内进行冷却,出水管23的一端穿过塔体20的侧壁与蒸发冷却组件连接并连通,出水管23的另一端与第一段水管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从而与复合式加药装置1连通。塔体20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其中进风口包括底部进风口25和中部进风口26,底部进风口25设置在塔体20的底部侧壁上,中部进风口26设置在塔体20中部的侧壁上。其中风机21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风机21主要用于将塔体20内的空气排出。其中循环水经进水管22进入到空气冷却组件,在空气冷却组件中冷却后再通过连接管道208进入到蒸发冷却组件,在蒸发冷却组件中进行再次冷却。冷却之后的循环水经出水管23和第一段水管进入到复合式加药装置1中进行处理。由于本设备能够处理工业和生活循环水,对工业循环水有可能含有较高的温度,因此需要对循环水进行冷却。出水管23上设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4电连接,通过温度检测器能够检测出水管23内排出循环水的温度,其中出水管23上设有阀门,能够控制出水管23的开启或关闭,阀门与中央控制器4电连接,当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可以流入到复合式加药装置1时,中央控制器4控制阀门打开出水管23,当检测到温度过高不能流入到复合式加药装置1时,中央控制4控制阀门关闭出水管23,使得循环水冷却时间延长。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空气冷却组件包括空气冷却器本体和多个导风板209,空气冷却器本体的顶端设有天窗24,天窗24朝向风机21的输入端,空气冷却器本体内设有多根翅片管束27,使得在风机21的作用空气从多根翅片管束27中穿过,再从天窗24穿过到风机21的输入端,多个导风板209的一端与空气冷却器本体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多个导风板209的另一端与塔体20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多个导风板209将空气导向多根翅片管束27,进水管22的一端穿过塔体20的外壁与空气冷却器本体的顶端通过法兰连接,并与多根翅片管束27的一端连通,其中多根翅片管束27的两侧端部设有固定罩,其中进水管22与固定罩通过法兰连接,循环水经进水管22进入到固定罩中再流入到翅片管束27内,循环水在翅片管束27内流动时,空气从翅片管束27外流过时与翅片管束27内的循环水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循环水的温度降低。蒸发冷却组件包括光管管束28、喷淋组件和收水器29,其中光管管束28设有多根,并以此首尾连接,形成整个s型换热通道,喷淋组件位于光管管束28的竖直上方,喷淋组件喷洒水到光管管束28上,从而使得循环水与光管管束28外壁上流过的水进行换热,从而降低循环水的温度,收水器29位于喷淋组件的竖直上方,收水器29能够收集水经换热后产生的蒸汽,使得蒸汽能够冷凝掉落下来,喷淋组件、光管管束28和收水器29均与塔体20的内壁固定连接,出水管23的一端穿过塔体20的外壁与光管管束28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连接管道208的一端与多根翅片管束27外的固定罩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连接管道208的另一端与光管管束28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并连通。其中翅片管束27、光管管束28和收水器29均为现有技术,对本领域人员来说为公知技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喷淋组件包括喷头201、喷淋管道202、喷淋水泵203和水箱204,喷头201固定连接在喷淋管道202上,并与喷淋管道202连通,使得喷淋管道202中的水从喷头201喷出,其中喷头201设有6-12个,喷头201位于光管管束28的上方,喷头201的喷洒方向朝向光管管束28,喷头201喷出的水洒落到光管管束28上,喷淋水泵203固定连接在塔体20的外壁上,喷淋管道202的一端穿过塔体20的侧壁与喷淋水泵2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喷淋水泵203的输入端与水箱204连通,水箱204位于塔体20内的底部,水箱204位于光管管束28的竖直下方,水箱204上方为开口设计,能够将喷头201喷洒出来的水全部接取,从而能够循环利于水冷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除污排污装置包括污泥过滤塔7、排污泵8以及污物收集器9,污泥过滤塔7通过第二段水管与复合式加药装置1中的混合罐连通,污泥过滤塔7通过第三段水管与除菌净化装置连通,使得循环水经过复合式加药装置1加药处理后,经第二段水管流入到污泥过滤塔7中,经过污泥过滤塔7对循环水中的大杂质过滤,过滤的后水从第三段水管进入到除菌净化装置,排污泵8的输入端与污泥过滤塔7的底端固定连接并连通,通过排污泵8将污泥过滤塔7底端过滤而来的污泥等杂物抽取排出,排污泵8的输出端与污物收集器9连通。排污泵8将污泥等杂物抽取后输送到污物收集器9集中收集处理。其中污物收集器9、排污泵8和污泥过滤塔7均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过多赘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除菌净化装置包括臭氧设备99和砂滤过滤器100,砂滤过滤器100固定连接在臭氧设备99的外侧壁上,臭氧设备99与砂滤过滤器100连通,砂滤过滤器100通过第三段水管与污泥过滤塔7连通,出水口设在臭氧设备99的侧边上,复合式加药装置1通过第二水管30与臭氧设备99连通,水质监测装置3能够监测臭氧设备99杀菌处理后的水的质量情况,中央控制器4与臭氧设备99电连接。通过中央控制器4能够控制臭氧设备99的处理功率。其中经过除污排污装置处理后的水从第三段水管进入到砂滤过滤器100,过滤细小的杂质后,再进入到臭氧设备99中进行臭氧杀菌消毒,处理之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其中臭氧设备99为现有技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为公知技术,其具体的结构不再过多描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砂滤过滤器100包括滤筒101、三通电动球阀102和压差开关103,三通电动球阀102的一端通过连接头108与滤筒101相连通,三通电动球阀102的第二端通过第三段水管与除污排污装置连通,三通电动球阀102的第三端与臭氧设备99连通,滤筒101与三通电动球阀102连接处设有水过滤网105,压差开关103设置在水过滤网105的竖直下方,滤筒101的内填充有填料104,滤筒101内设有水收集器106,压差开关103与水收集器106连通,压差开关103打开或关闭水收集器106,滤筒101的底端设有输水管109,输水管109的一端与水收集器106连通,输水管109的另一端与臭氧设备99连通。当需要使用砂滤过滤器100时,调节三通电动球阀102的第三端与臭氧设备99断开,此时循环水从三通电动球阀102的第一端进入到滤筒101中,经过水过滤网105过滤掉细小杂质,再经过填料104过滤掉油脂等杂质,在滤筒101中聚集,当滤筒101中的水达到设定量,压差开关103打开水收集器106,水从水收集器106流入到臭氧设备99进行杀菌消毒。当不需要使用砂滤过滤器100时,调节三通电动球阀102将第一端关闭,第三端打开,使得水直接进入到臭氧设备99中杀菌消毒。其中水收集器106上设有滤水帽107,能够防止填料104进入到水收集器106中。其中填料104的可为石英砂。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循环水从进水管进入到节水型复合冷却塔2中的空气冷却组件和蒸发冷却组件中,经过翅片管束27和光管管束28进行换热冷却后,从出水管排出,经第一段水管进入到储液罐11中,通过加药组件加入微生物处理药剂,使得循环水加入微生物处理药剂后在储液罐11中发酵,其中储液罐11中上层的水经进水口不断的输送压力,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混合罐13中,通过搅拌组件12搅拌混合罐13中的循环水,使得微生物处理药剂能够更好分散在循环水中进行处理,混合之后的水通过第二段水管进入到污泥过滤塔7中,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水通过第三段水管进入到砂滤过滤器100,在砂滤过滤器100中过滤细小杂质和油脂杂物后,进入到臭氧设备99,在臭氧设备99中杀菌消毒,同时由于水质监测装置3通过第二水管30与臭氧设备99连通,水质监测装置3能够实时监测到臭氧设备99中杀菌消毒后的水质情况,当处理后的水不符合要求时,中央处理器控制回流阀门6打开,将臭氧设备99中的水回流到复合式加药装置1中重新处理。同时中央处理器控制加药组件调整加药量,以及控制臭氧处理设备增加杀菌效果。当处理的水符合要求后,从出水口排出,用于循环再利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