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排污口的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0811发布日期:2020-07-31 21:5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排污口的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排污口的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与之配套的污水管网设施尚未健全,尤其是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截污不彻底、污水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河涌、湖塘的现象依然普遍;珠三角感潮河网区水体交换不畅,而过高的有机负荷远远超过了水体自净的能力,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足或耗尽,厌氧分解生成大量厌氧产物导致整个水体黑臭难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排污口的生态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截污不彻底、污水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河涌、湖塘的现象依然普遍;珠三角感潮河网区水体交换不畅,而过高的有机负荷远远超过了水体自净的能力,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足或耗尽,厌氧分解生成大量厌氧产物导致整个水体黑臭难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排污口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修复池,所述修复池的左侧上端固接有进水管,所述修复池的右侧下端固接有排水管,所述修复池的内侧左侧固接有防护机构,所述修复池的内腔中间固接有过滤组件,所述修复池的内腔右侧固接有增氧机构。

优选的,所述增氧机构包括支架、第一直板、增氧机、管道、第一直块、卡环和螺栓,所述支架的下端固接有修复池,所述支架的顶端固接有第一直板,所述第一直板的中间内腔固接有增氧机,所述增氧机的下端固接有管道,所述第一直块的正面中间贴合管道,所述管道的外壁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正面左右两侧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卡环和第一直块,所述螺栓与卡环与第一直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以第一直板的中心为基准左右对称。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挡块、第一过滤板、石块层、沙土层、活性炭层、第二过滤板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的右侧贴合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右侧贴合有石块层,所述石块层的右侧设有沙土层,所述沙土层的右侧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的右侧贴合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右侧贴合有第二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以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中心为基准前后对称。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架子、挡板、弹簧、转轴、套块和孔洞,所述架子的左侧固接有修复池,所述架子的右侧加工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腔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转轴与架子转动连接,所述挡板和修复池的内侧均固接有套块,所述套块的内腔固接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排污口的生态修复装置,通过石块层、沙土层和活性炭层的连接配合,使排污口排出的污水进过层层的过滤和吸附,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和过滤,确保排出的水质洁净,解决了污水口排出的污水中污染物为清除就排放的问题,通过增氧机、支架和管道的连接配合,使增氧机对排出的污水增加氧气,从而使水中的厌氧产物减少,解决水体黑臭难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弹簧、挡板和架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石块层、沙土层和活性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管道、直块和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修复池,2、过滤组件,201、第一挡块,202、第一过滤板,203、石块层,204、沙土层,205、活性炭层,206、第二过滤板,207、第二挡块,3、增氧机构,301、支架,302、第一直板,303、增氧机,304、管道,305、第一直块,306、卡环,307、螺栓,4、进水管,5、排水管,6、防护机构,601、架子,602、挡板,603、弹簧,604、转轴,605、套块,606、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排污口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修复池1,修复池1的左侧上端固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4连接外接污水口,修复池1的右侧下端固接有排水管5,排水管5将修复后的污水排出,排水管5外部安装阀门,修复池1的内侧左侧固接有防护机构6,修复池1的内腔中间固接有过滤组件2,防护机构6防止污水流速过大对过滤组件2产生损坏,修复池1的内腔右侧固接有增氧机构3,增氧机3对水体增氧,增加其内部的溶解氧。

增氧机构3包括支架301、第一直板302、增氧机303、管道304、第一直块305、卡环306和螺栓307,支架301的下端固接有修复池1,支架301的顶端固接有第一直板302,支架301对第一直板302进行支撑,同时支架301将第一直板302固定在修复池1中,第一直板302的中间内腔固接有增氧机303,增氧机303的下端固接有管道304,增氧机303通过管道304对水体中进行增氧,第一直块305的正面中间贴合管道304,管道304的外壁设有卡环306,卡环306的正面左右两侧设有螺栓307,螺栓307贯穿卡环306和第一直块305,螺栓307与卡环306与第一直块305螺纹连接,螺栓307通过将卡环306固定在第一直块305上,来使卡环306将管道304进行固定,从而使管道304固定在修复池1中,支架301以第一直板302的中心为基准左右对称,放边保证第一直板302的平衡。

过滤组件2包括第一挡块201、第一过滤板202、石块层203、沙土层204、活性炭层205、第二过滤板206和第二挡块207,第一挡块201的右侧贴合有第一过滤板202,第一过滤板202和第二过滤板206均为表面开设有孔洞的钢板,第一过滤板202上开设的孔洞比第二过滤板206上开设的孔洞大两倍,第一过滤板202的右侧贴合有石块层203,石块层203的右侧设有沙土层204,沙土层204和石块层203进行分级过滤,同时将微生物放进沙土层204中,使微生物对水质进行改善,沙土层204需要定期投放微生物,同时石块层203和沙土层204要定期进行更换,沙土层204的右侧设有活性炭层205,活性炭层205对水体中的异味进行吸附,同时洁净水质,活性炭层205中的活性炭经过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更换,保证其吸附效率最大化,活性炭层205的右侧贴合有第二过滤板206,第二过滤板206对活性炭层205中的活性炭进行阻挡,第二过滤板206的右侧贴合有第二挡块207,第一挡块201和第二挡块207分别以第一过滤板202和第二过滤板206的中心为基准前后对称,方便第一过滤板202和第二过滤板206的固定。

防护机构6包括架子601、挡板602、弹簧603、转轴604、套块605和孔洞606,架子601的左侧固接有修复池1,架子601固定在修复池1上,架子601的右侧加工有孔洞606,孔洞606的内腔设有挡板602,挡板602通过转轴604与架子601转动连接,挡板602在孔洞606中进行旋转,挡板602对进水口4进入的水体进行阻挡,挡板602和修复池1的内侧均固接有套块605,套块605的内腔固接有弹簧603,弹簧603增加挡板602的缓冲性能。

当污水口进行污水排放时,污水从污水口流进与其连接的进水口4进入到修复池1中,水体冲击在挡板602上,使挡板602的下端向右侧进行旋转,挡板602的上端向左侧进行旋转,挡板602的上端向左侧旋转压缩弹簧603,水体冲击在挡板602上的冲击力从而减小,当水体冲击力变小后弹簧603推动挡板602的上端向右侧旋转,水体的冲击力慢慢减小配合弹簧603的推力使挡板602慢慢回到原位,直达水体不再冲击到挡板602上,水体进入到修复池1中后,向右侧进行移动,通过第一过滤板202和石块层203的阻挡,使水体中的大块污染物进行阻挡,使其可以脱离水体,沙土层204和其中的微生物对水体进一步的过滤,同时微生物对水体进行修复,活性炭层205吸附水体中的异味,同时洁净水质,然后将增氧机303连接外接电源,使增氧机303进行工作,当水体流过后,增氧机303通过管道304向水中进行充氧,增加水体的溶解氧,避免水体因其内部的溶解氧减少滋生厌氧产物,造成水体黑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