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3858发布日期:2020-06-02 19:4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使得水中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积累;而且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雨季管道沉积物冲刷溢流入河,沉降河底,厌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氨气等异味气体,有雨污排口的湖体凹湾和支浜呈黑臭现象,湖体则呈重度富营养化,大面积爆发蓝绿藻,严重影响了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景观。

现有的技术中,一般将相应的污水处理结构安装于池塘的某一位置,因此仅对池塘的某一位置进行净化,当该位置的湖水净化完成后,不能移动至其它污染较严重的位置的进行净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其优势在于,工作人员可根据湖水某一位置的污染程度,调整污水处理结构的位置,进行湖水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包括漂浮于公园湖上的船体和设置于所述船体上且对湖水进行处理的净化结构,所述净化结构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净化池分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投掷有固磷剂,所述第二空腔投掷有漂浮型水草、光合菌、生物剂等,所述第三空腔投入有鱼、虾、螺等,所述第一空腔连接有输送湖水的输送管道,所述第三空腔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侧壁均开设有通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湖水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内的固磷剂进行,固磷剂处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磷的问题。第一空腔内的湖水通过隔板排入第二空腔内,第二空腔内投掷有漂浮型水草、光和菌、生物剂等,通过漂浮型水草、光和菌、生物剂等进行净化水质。第二空腔内的湖水排入第三空腔内,从而达到自我净化,且排水管道连接于第三空腔内,建立生态平衡,完成自我净化。

工作人员可根据湖水的需要,调整船体的位置,从而进行对污染较严重的位置进行净化。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结构还包括沉淀池,所述输送管道连接于所述沉淀池内,所述船体上固定有位于湖内的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连接有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的进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潜水泵通过进水管道将湖水抽至沉淀池内,并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湖水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第一空腔,沉淀池通过沉淀的方法,初步对湖水进行净化、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内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沉淀池分为第一沉淀空腔与第二沉淀空腔,所述第一沉淀空腔与所述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沉淀空腔与所述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沉淀空腔内投入有絮凝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湖水通过第一沉淀空腔沉淀后,通过挡板排入第二沉淀空腔,絮凝剂对第二沉淀空腔内湖水胶状体进行吸附,从而进一步进行湖水的净化。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沉淀空腔内湖水的表面漂浮较多的垃圾,通孔设置于挡板的中部,第一沉淀空腔内的湖水通过通孔排入第二沉淀空腔内,使第二沉淀空腔的湖水较干净。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沉淀空腔竖直活动放置有盒体,絮凝剂活动放置于盒体内,所述盒体的两侧开设有仅供湖水通过的排水孔,所述第二沉淀空腔内的湖水穿过盒体流至所述输送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盒体的设置,通过盒体的取出,进行絮凝剂的更换,避免了絮凝剂二次无法湖水。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池的顶部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蓄电池与所述潜水泵电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设置,潜水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进行利用,使污水处理结构更环保。通过盖板的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盖板上,使阳光较好的照射至太阳能电池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于盖板上的底板、竖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杆、转动且竖直穿设于所述支撑杆内的转动杆以及与转动杆和支撑杆均螺纹连接的固定套;所述转动杆位于支撑杆上侧的一段为设置有螺纹的固定段,所述固定套的上部与所述固定段螺纹连接;当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动杆相对转动时,所述固定套脱离固定段。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支撑杆与转动杆的相对转动,从而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同时,通过转动套同时与支撑杆与转动杆螺纹连接,使支撑杆与转动杆相对稳固;同时,当需要调节太阳能电池板时,固定套脱离固定段,从而方便转动杆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于所述固定段顶部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套的顶部与所述固定环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环具有对固定套限位的作用,同时固定套紧一步稳固了固定套,使支撑杆与转动杆更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的顶部水平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安装块,两所述安装块套设固定于安装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安装杆、安装块的设置,方便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同时,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设置,使阳光更好的照射至太阳能电池板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湖水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内的固磷剂进行,固磷剂处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磷的问题。第一空腔内的湖水通过隔板排入第二空腔内,第二空腔内投掷有漂浮型水草、光和菌、生物剂等,通过漂浮型水草、光和菌、生物剂等进行净化水质。第二空腔内的湖水排入第三空腔内,从而达到自我净化,且排水管道连接于第三空腔内,建立生态平衡,完成自我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安装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2、净化池;21、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第一空腔;24、第二空腔;25、第三空腔;26、通水孔;27、盖板;3、沉淀池;31、挡板;311、通孔;32、第一沉淀空腔;33、第二沉淀空腔;4、盒体;41、排水孔;51、潜水泵;52、进水管道;53、输送管道;54、排水管道;6、安装架;61、底板;62、支撑杆;621、转动孔;63、转动杆;64、固定套;65、固定段;66、固定环;67、支撑环;68、安装杆;7、太阳能电池板;71、安装块;72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利于生态修复的园林污水处理结构,包括可在水上移动的船体1,船体1上设置有用于净化湖水的净化结构。净化结构包括依次设置于船体1上的沉淀池3和净化池2,且沉淀池3与净化池2通过输送管道53相连通;同时,船体1的底部安装有位于湖内的潜水泵51,潜水泵51上连接有进行湖水输送的进水管道52,进水管道52连通于沉淀池3,且净化池2连接有排水管道54。当湖内污染较严重时,工作人员将船体1移动至相应位置,通过潜水泵51将湖水抽至沉淀池3内进行沉淀,湖水在沉淀池3沉淀后通过输送管道53输送至净化池2净化,湖水通过净化池2净化后通过排水管道54排出,从而完成湖水的净化。

沉淀池3竖直固定于船体1上且靠近穿头,沉淀池3内竖直固定挡板31,挡板31将沉淀池3分成左右两个空腔,且分别为第一沉淀空腔32与第二沉淀空腔33,进水管道52远离潜水泵51的一端连通于第一沉淀空腔32侧壁上,湖水通过进水管道52排入第一沉淀空腔32内并进行对湖水内较大颗粒的物质进行沉淀。同时,挡板31竖向方向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311,沉淀后的湖水通过通孔311流入第二沉淀空调33内。

参照图1和图2,第二沉淀空腔33内竖直固定有类似板状体的盒体4,盒体4的顶部设有与盒体4内侧相通的开口,盒体4内通过开口放置有絮凝剂。同时,盒体4的竖直两侧开设有排水孔41,且排水孔41尺寸较小,仅供湖水通过,且絮凝剂无法通过。输送管道53的端部连通于第二沉淀空腔33,且输送管道53位于盒体4远离挡板31的一侧。因此,第一沉淀空腔32内的湖水流至盒体4,盒体4内的絮凝剂进行湖水胶状体的吸附,从而达到清理湖水的作用。清理后的湖水穿流流至输送管道53,并通过输送管道53输送至净化池2内。

净化池2内竖直放置于船体1上且位于沉淀池3远离船头的一侧,净化池2内依次间隔固定有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将净化池2分成第一空腔23、第二空腔24以及第三空腔25,且第一隔板21与第二隔板22侧壁上上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26,两隔板21上的通水孔26使第一空腔23、第二空腔24与第三空腔25相连通。

输送管道53的端部连通于第一空腔23内壁的上部,第一空腔23内投掷有固磷剂,输送管道53将沉淀池3内的湖水输送至第一空腔23内,通过固磷剂处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磷的问题。同时,第一空腔23处理好的湖水通过通水孔26输送至第二空腔24内。

第二空腔24内投掷有漂浮型水草、光和菌、生物剂等,通过漂浮型水草、光和菌、生物剂等进行净化水质,且经第二空腔24净化的湖水通过通水孔26排入第三空腔25;同时,第三空腔25内喂养有鱼、虾、螺以及贝等,通过此种方式重新达到生态平衡,从而达到自我净化,且排水管道54连接于第三空腔25内。因此,通过第三空腔25净化后的湖水通过排水管道54排入湖内。

参照图1和图3,净化池2的上侧水平固定有盖板27,盖板27上固定有安装架6,安装架6上安装有可调节的太阳能电池板7。太阳能电池板7电连接蓄电池72,蓄电池72与潜水泵51电连接。因此,通过太阳能电池板7发电并储存至蓄电池72,蓄电池72产生足够的电能使潜水泵51运行。

安装架6包括底板61,底板61通过螺栓竖直固定于盖板27的上表面。底板61上表面的中心处竖直焊接有圆柱状的支撑杆62,支撑杆62的顶部竖直向下开设有圆形的转动孔621;同时,转动孔621内转动穿设有转动杆63,转动杆63的底部抵接于转动孔621的底部,转动杆63的侧壁与转动孔621的侧壁贴合。太阳能电池板7倾斜设置,太阳能电池板7固定安装于转动杆63的顶部。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杆63支撑杆62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调整太阳能电池板7的朝向的方向。

由于太阳能电池板7面向方向调整好以后,需要进行太阳能电池板7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撑杆62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套64,固定套64的上部套设于转动杆63的外侧,且转动杆63位于支撑杆62上侧的一段为设有螺纹的固定段65,固定段65的底部与支撑杆62的顶部保持一定距离。工作人员上下旋转固定套64,固定套的上部螺纹连接于固定段65上,且固定套64的下部于支撑杆62的上部螺纹连接,此时固定套64具有使支撑杆62与转动杆63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固性,且不易发生相对转动,进而稳固太阳能电池板7的位置。

转动杆63的侧壁与固定管道顶部套设固定有固定环66,固定套64向上移动时且与固定套64相抵接,从而进一步稳固了支撑杆62于转动杆63的连接。

转动杆63的顶部竖直焊接有支撑环67,支撑环67水平穿设固定有安装杆68。太阳能电池板7的两侧固定有竖直固定有安装块71,两安装块71套设固定于安装杆68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通过太阳能电池板7进行给蓄电池72充电,通过蓄电池72内的电量启动潜水泵51,潜水泵51通过进水管道52将湖水输送至第一沉淀空腔32进行沉淀,第一沉淀空腔32的湖水通孔311输送至第二沉淀空腔33,第二沉淀空腔33通过盒体4内的絮凝剂进行湖水胶状体的净化。第二沉淀空腔33内通过输送管输送至第一空腔23内并通过固磷剂进行净化,第一空腔23内的湖水一侧通过第二空腔24及第三空腔25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湖水通过排水管排出,从而完成湖水的净化。

当湖内某一位置需要净化时,工作人员将船体1移至相应位置,进行湖水的净化。

由于位置的调整,工作人员需要调整太阳能电池板7的位置,使太阳能电池板7更好的接收阳光。因此,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杆63与固定杆的相对转动,从而太早太阳能电池板7的朝向。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