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和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4588发布日期:2020-08-05 01:3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滤芯和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净水装置中,大多数装置中采用功能不同的多个滤芯,并将不同功能大多滤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从而来水经过一个个不同过滤功能的滤芯过滤,最终生成以供用户使用的水。由于多个滤芯安装在装置中,普遍而言装置的体积偏大,同时,每一个滤芯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因此会导致换芯相对频繁,这样会给用户带来诸多麻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体式复合滤芯,其将具有不同功能的过滤材料通过一些套筒、隔离件、导流管等零部件安装在一个滤芯中。由于不同过滤材料之间必须要隔离,同时需要将不同材料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等通过导流管等相对应连通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过滤,因此,目前的一体式复合滤芯内部结构复杂、体积偏大,特别是滤芯径向的尺寸较大,不易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其能够对结构进行优化以有效减小滤芯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

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和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的第一过滤膜;

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中心管内的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三过滤组件,所述第三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包括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之间第一间隙、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之间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相隔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间隙相对应的所述中心管处具有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膜的过滤水出水侧为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膜至少包括反渗透膜或纳滤膜。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间隙分隔成相隔离的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的分隔件。

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组件包括第三过滤件,所述第二间隙能与所述第三过滤件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件设置在所述分隔件中,所述分隔件的内部与所述第二间隙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过滤件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过滤组件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滤芯还包括:穿设过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分隔件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具有连通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分隔件内部的开孔;所述导流管连接在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内壁为出水侧,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壁为进水侧;或者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内壁为进水侧,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壁为出水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二过滤件中的支撑架,所述导流管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中,所述支撑架内形成有水路通道。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进水侧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出水侧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过滤膜的端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导流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内壁为出水侧,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壁为进水侧;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壁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二过滤件中的支撑架,所述导流管穿设在所述支撑架中,所述支撑架内形成有水路通道,所述第一出口通过所述水路通道与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内壁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分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件朝向所述第三过滤组件的端部并用于对该端部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具有废水出口,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过滤膜的外侧壁或所述过滤膜的端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为预处理过滤件。

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组件为后置过滤件。

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滤芯在第一过滤组件的中心管中直接设置第二过滤组件和第三过滤组件,并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被分隔成相隔离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因此满足了流经第三过滤组件的水与流经第二过滤组件的水相互不会产生影响。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第一过滤组件之间无需再设置其它起隔离作用的套筒等部件,因此,滤芯的径向尺寸能够得到有效减小,使得整个滤芯更加小型化,便于滤芯更换以及降低了带有滤芯的净水装置的安装处的限制条件。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剖面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壳体;11、本体;12、盖体;13、第一端;14、第二端;15、第一进口;16、第二进口;17、第一出口;18、第二出口;19、废水出口;21、中心管;211、贯穿孔;22、第一过滤膜;3、第二过滤组件;31、第二过滤件;32、支撑架;4、第三过滤组件;41、第三过滤件;51、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6、导流管;7、分隔件;71、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对结构进行优化以有效减小滤芯的尺寸,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滤芯,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滤芯可以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中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21和卷绕在中心管21上的第一过滤膜22;沿轴向方向设置在中心管21内的第二过滤组件3和第三过滤组件4,第三过滤组件4、第二过滤组件3与中心管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包括第二过滤组件3与中心管21的内壁之间第一间隙51、第三过滤组件4与中心管21的内壁之间的第二间隙52,第一间隙51和第二间隙52相隔离。

本申请中的滤芯在第一过滤组件的中心管21中直接设置第二过滤组件3和第三过滤组件4,并使得第三过滤组件4、第二过滤组件3与中心管2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被分隔成相隔离的第一间隙51和第二间隙52,因此满足了流经第三过滤组件4的水与流经第二过滤组件3的水相互不会产生影响。在上述结构中,第二过滤组件3与第一过滤组件之间无需再设置其它起隔离作用的套筒等部件,因此,滤芯的径向尺寸能够得到有效减小,使得整个滤芯更加小型化,便于滤芯更换以及降低了带有滤芯的净水装置的安装处的限制条件。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滤芯,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滤芯的壳体1可以具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轴线,整个壳体1大体沿轴线方向延伸。为了将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3和第三过滤组件4安装至壳体1中,壳体1可以具有至少本体11和盖体12,本体11中可以具有容纳腔以及相对应的开口,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3和第三过滤组件4可以从开口中安装入容纳腔中,盖体12用于将本体11的开口进行封闭。盖体12和本体11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等。

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壳体1中,第一过滤组件可以包括中心管21和卷绕在中心管21上的第一过滤膜2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膜22至少可以包括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等等。

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组件的外侧壁和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该间距可以形成废水流道,第一过滤膜22的过滤水出水侧为内侧壁,第一过滤膜22的废水出水侧为外侧壁,第一过滤膜22的原水进水侧为上端部和/或下端部。原水可以从第一过滤膜22的上端部和/或下端部进入第一过滤膜22中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过滤水从第一过滤膜22的过滤水出水侧即内侧壁流出,第一过滤膜22产生的废水从废水出水侧流至废水流道中。壳体1上可以具有废水出口19,废水出口19与废水流道相连接,以使废水出口19与第一过滤膜22的外侧壁相连通。废水出口19可以位于壳体1的上端、下端或侧壁上均可。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膜22的过滤水出水侧为内侧壁,第一过滤膜22的废水出水侧为上端部和/或下端部,第一过滤膜22的原水进水侧为外侧壁。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组件的下端可以套设有封堵件,其将第一过滤组件的中心管21和第一过滤膜22的下端封堵,同时保证第一过滤膜22的四周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稳定的间距,第一过滤组件不会在壳体1中出现晃动。

如图1所示,第二过滤组件3和第三过滤组件4沿轴向方向设置在中心管21内,中心管21的下端可以呈封闭状态。第二过滤组件3可以位于第三过滤组件4的上方。第三过滤组件4、第二过滤组件3与中心管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可以包括第二过滤组件3与中心管21的内壁之间第一间隙51、第三过滤组件4与中心管21的内壁之间的第二间隙52。

滤芯可以包括:用于将间隙分隔成相隔离的第一间隙51和第二间隙52的分隔件7。如图1所示,第三过滤组件4可以包括第三过滤件41,第二间隙52与第三过滤件41相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分隔件7可以大体呈筒状,其具有内部空间,第三过滤件41可以设置在分隔件7中,分隔件7的内部与第二间隙52连通,这样第二间隙52中的过滤水能够再流至第三过滤组件4中的第三过滤件41经过第三过滤件41进行过滤。分隔件7的侧壁上可以具有环形凸起部,以使分隔件7将间隙分隔成相隔离的第一间隙51和第二间隙52,第二间隙52能与第三过滤件41相连通。

为了使得第二间隙52与第三过滤件41相连通,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间隙52相对应的中心管21处具有贯穿孔211,如此,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过滤膜22的内侧壁流出的过滤水只能经过中心管21的贯穿孔211流入至第二间隙52中,其无法流至第一间隙51中。当然,在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下端还可以开设有第三出口和第三进口,第三出口与第二间隙52相连接,第三进口与第三过滤件41组件相连接,第三出口和第三进口可以在壳体1外通过管线相连接,最终使得第二间隙52与第三过滤件41相连通。

具体而言,壳体1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3和第二端14,如图1所示,第一端13可以为上端,第二端14可以为下端,第三过滤件41靠近第二端14,第二过滤组件3靠近第一端13。滤芯还可以包括:穿设过第二过滤组件3的导流管6,导流管6与分隔件7的内部相连通。分隔件7靠近第二端14的一端具有连通第二间隙52与分隔件7内部的开孔71。导流管6连接在分隔件7靠近第一端13的一端。第二间隙52中的过滤水可以向下流动至分隔件7靠近第二端14的一端上的开孔71,通过该开孔71流入至分隔件7中的第三过滤件41,过滤水由下向上通过第三过滤件41过滤后从分隔件7靠近第一端13的一端流出至导流管6中。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使得过滤水较为均匀的经过第三过滤件41,第三过滤件41的利用率较高,避免过滤水出现只集中流经第三过滤件41的部分区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过滤组件4可以为后置过滤件。

如图1所示,第二过滤组件3可以包括第二过滤件31,第二过滤件31的内壁为出水侧,第二过滤件31的外壁为进水侧;或者第二过滤件31的内壁为进水侧,第二过滤件31的外壁为出水侧。由于第二过滤组件3和中心管21之间的第一间隙51与第二间隙52是隔离的,所以第二过滤组件3出水侧或进水侧的水不会对第二间隙52造成干扰。自壳体1流入的原水可以先流至第一间隙51再通过第二过滤件31的外壁进入第二过滤件31进行过滤后自第二过滤件31的侧壁流出,再流出壳体1。或者自壳体1流入的原水可以先流至第二过滤件31的内侧壁进入第二过滤件31进行过滤后自第二过滤件31的外壁流出至第一间隙51,再流出壳体1。

作为优选地,第二过滤组件3还可以包括穿设在第二过滤件31中的支撑架32,导流管6穿设在支撑架32中,支撑架32可以使得导流管6与第二过滤件31之间形成有水路通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过滤组件3可以为预处理过滤件。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分隔件7可以设置在第二过滤件31朝向第三过滤组件4的端部并用于对该端部进行密封,分隔件7的外缘与中心管21的内壁相抵便可以使得间隙被分隔成相隔离的第一间隙51和第二间隙52。在该实施方式中,滤芯可以包括:穿设过第二过滤组件3的导流管6,分隔件7将导流管6第二过滤件31下端与导流管6的外壁之间同时密封,如此使得导流管6仅与第三过滤件41相连通。上述结构下,通过第三过滤件41的水不会与通过第二过滤件31的水形成相互干涉。优选地,分隔件7和导流管6可以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壳体1可以具有第一进口15、第二进口16、第一出口17和第二出口18;第一进口15与第二过滤组件3的进水侧相连通,第一出口17与第二过滤组件3的出水侧相连通;第二进口16与第一过滤膜22的端部相连通,第二出口18与导流管6相连通。第一进口15、第一出口17和第二出口18可以位于壳体1的第一端13,第二进口16可以位于壳体1的第一端13和/或第二端14。

如图1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进口15通过第一间隙51与第二过滤件31的外壁相连通;第一出口17通过水路通道与第二过滤件31的内壁相连通。原水自壳体1的第一进口15流入壳体1中后,经过第二过滤件31过滤后从第一出口17流出壳体1,然后再经第二进口16流进壳体1中,从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过滤膜22的两端或其中一端流入至第一过滤膜22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过滤水自第一过滤膜22的内壁流出;或者从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过滤膜22的外侧壁流入至第一过滤膜22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过滤水自第一过滤膜22的内壁流出;再经中心管21的贯穿孔211进入至第二间隙52中或者从壳体1的第三出口流出,通过壳体1外的管线再从第三进口流入至壳体1中的第二间隙52中。而第一过滤膜22产生的废水则从第一过滤膜22的外侧壁流出,经过第一过滤膜22与壳体1之间间距再从壳体1上的废水出口19排出;或从第一过滤膜22的端部排出,再从壳体1上的废水出口19排出。第二间隙52中的过滤水向下流至分隔件7的下方通过分隔件7的下端流入分隔件7,经过分隔件7中的第三过滤件41再进入导流管6中,通过导流管6导流过滤水穿过第二过滤组件3进而从第二出口18流出壳体1;或者第二间隙52中的过滤水直接经过第三过滤件41后进入导流管6中,通过导流管6导流过滤水穿过第二过滤组件3进而从第二出口18流出壳体1。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装置,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的滤芯。

本申请中的滤芯能够同时集成三种不同功能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3和第三过滤组件4,当净水装置只需安装一个滤芯就能满足三种不同的过滤需求,当净水装置中的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3和第三过滤组件4寿命到达后,只需要更换一个滤芯时即可,可以有效减少用户更换过滤组件的频率。另外本申请中的滤芯巧妙的利用了中心管21以及分隔件7,使得滤芯中无需其他套筒等部件,有效减小了滤芯的径向尺寸。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