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3757发布日期:2020-08-18 19:54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絮凝池,属于水处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再利用,能够节约资源,比较环保,常用的净水方法有絮凝等,而絮凝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去除这些物质需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絮凝是指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黏结的过程,高分子絮凝剂能够在废水中将颗粒物快速地结成体积较大的絮团,便于废水中颗粒物的分离,现有的絮凝池,由于废水的不断注入和排出,部分废水与药物来不及反应就被排出,从而不仅影响絮凝处理效果,还浪费药物,达不到较好的净水效果,延长工作效率,传统的絮凝池,处理杂质时,容易清理不干净,影响再次使用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絮凝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絮凝池,通过絮凝池内的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以及清扫毛刷抵接环形过滤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药物与污水在絮凝池内充分混合,从而使得污水的絮凝效果更好,能够过滤出污水中的杂质,还能够对环形过滤网进行清扫工作,防止污水中的杂质附着于环形过滤网上造成阻塞,利用浮球排水组件的结构设计,在污水水位达到絮凝池内的一定高度,然后进入安装框内的污水能够利用浮球的浮力自动打开上部密封盖进行排出絮凝过滤后的水源,结构设计巧妙,始终保持絮凝池内的絮凝过滤后的污水快速自动排出,采用呈圆锥形的絮凝池下部、刮泥板、储泥腔、抽泥泵的结构设计,能够快速清理絮凝池下部的沉淀物掉落到储泥腔内,然后抽泥泵抽取排出,保持絮凝池的正常运转,实现了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用可靠,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絮凝池,包括絮凝池,所述絮凝池顶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一侧设有加药口,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延伸至所述絮凝池内腔,第一转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两侧连接有清扫毛刷,所述清扫毛刷的端部抵接连接沿所述絮凝池一周内壁设置的环形过滤机构内壁,所述环形过滤机构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絮凝池内壁,与所述环形过滤机构同一高度的所述絮凝池一侧设有排水口,所述环形过滤机构由环形过滤网、安装框与浮球排水组件组成,所述絮凝池底部连接储泥腔,所述储泥腔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储泥腔内的第二转轴上连接有与两个所述絮凝池下部结构匹配的刮泥板,所述储泥腔底部通过排泥管连接抽泥泵,所述抽泥泵一侧连接排泥口。

进一步而言,所述絮凝池上部设为圆柱形结构,下部设为呈圆锥形的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安装框设为与所述环形过滤网结构相配套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过滤网设于所述安装框内腔一侧,且与所述清扫毛刷的端部抵接连接,所述环形过滤网一侧的所述安装框内设有浮球排水组件。

进一步而言,所述浮球排水组件由浮球、连接绳、旋转轴、上部密封盖与下部密封槽组成,所述浮球通过连接绳连接上部密封盖顶部一侧,所述上部密封盖通过旋转轴连接下部密封槽一侧,所述上部密封盖一侧底部与所述下部密封槽一侧顶部设为结构匹配的闭合结构,所述浮球排水组件与排水口的个数均设为两个。

进一步而言,第二转轴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储泥腔内外,所述刮泥板以第二转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进一步而言,所述储泥腔外的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套设与第三转轴上,第三转轴一端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

进一步而言,所述絮凝池一侧底部设有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絮凝池内的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以及清扫毛刷抵接环形过滤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药物与污水在絮凝池内充分混合,从而使得污水的絮凝效果更好,能够过滤出污水中的杂质,还能够对环形过滤网进行清扫工作,防止污水中的杂质附着于环形过滤网上造成阻塞,利用浮球排水组件的结构设计,在污水水位达到絮凝池内的一定高度,然后进入安装框内的污水能够利用浮球的浮力自动打开上部密封盖进行排出絮凝过滤后的水源,结构设计巧妙,始终保持絮凝池内的絮凝过滤后的污水快速自动排出,采用呈圆锥形的絮凝池下部、刮泥板、储泥腔、抽泥泵的结构设计,能够快速清理絮凝池下部的沉淀物掉落到储泥腔内,然后抽泥泵抽取排出,保持絮凝池的正常运转,实现了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絮凝池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絮凝池第二搅拌桨与清扫毛刷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絮凝池a处结构图。

图中标号:1、絮凝池;2、第一电机;3、加药口;4、第一搅拌桨;5、第二搅拌桨;6、清扫毛刷;7、环形过滤机构;8、排水口;9、环形过滤网;10、安装框;11、浮球排水组件;12、储泥腔;13、刮泥板;14、抽泥泵;15、排泥口;16、浮球;17、连接绳;18、旋转轴;19、上部密封盖;20、下部密封槽;21、进水口;22、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包括絮凝池1,所述絮凝池1顶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一侧设有加药口3,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延伸至所述絮凝池1内腔,第一转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桨4与第二搅拌桨5,所述第二搅拌桨5两侧连接有清扫毛刷6,所述清扫毛刷6的端部抵接连接沿所述絮凝池1一周内壁设置的环形过滤机构7内壁,所述环形过滤机构7外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絮凝池1内壁,与所述环形过滤机构7同一高度的所述絮凝池1一侧设有排水口8,所述环形过滤机构7由环形过滤网9、安装框10与浮球排水组件11组成,所述絮凝池1底部连接储泥腔12,所述储泥腔12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储泥腔12内的第二转轴上连接有与两个所述絮凝池1下部结构匹配的刮泥板13,所述储泥腔12底部通过排泥管连接抽泥泵14,所述抽泥泵14一侧连接排泥口15。

更具体而言,所述絮凝池1上部设为圆柱形结构,下部设为呈圆锥形的结构,方便絮凝后的杂质滑落到储泥腔12内,所述安装框10设为与所述环形过滤网9结构相配套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过滤网9设于所述安装框10内腔一侧,且与所述清扫毛刷6的端部抵接连接,清扫毛刷6能够对环形过滤网9进行清扫附着在环形过滤网9上的杂质,防止环形过滤网9阻塞,所述环形过滤网9一侧的所述安装框10内设有浮球排水组件11,所述浮球排水组件11由浮球16、连接绳17、旋转轴18、上部密封盖19与下部密封槽20组成,所述浮球16通过连接绳17连接上部密封盖19顶部一侧,所述上部密封盖19通过旋转轴18连接下部密封槽20一侧,所述上部密封盖19一侧底部与所述下部密封槽20一侧顶部设为结构匹配的闭合结构,在污水水位达到絮凝池内的一定高度,然后进入安装框10内的污水能够利用浮球16的浮力自动打开上部密封盖19进行排出絮凝过滤后的水源,结构设计巧妙,始终保持絮凝池1内的絮凝过滤后的污水快速自动排出,所述浮球排水组件11与排水口的个数均设为两个,第二转轴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储泥腔12内外,所述刮泥板13以第二转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所述储泥腔12外的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套设与第三转轴上,第三转轴一端连接第二电机22的输出端,用于驱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二齿轮旋转,从而驱动第一齿轮以及其连接第二转轴旋转,使得刮泥板13对絮凝池1下部内壁的絮凝的污泥进行快速清理刮除掉落到储泥腔12内,所述絮凝池1一侧底部设有进水口21,作为污水的进入絮凝池1的渠道。

实施例二

所述环形过滤网9可以设为不锈钢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改进于:在使用时,连接外接电源,污水经进水口21进入絮凝池1内腔底部位置,将絮凝剂利用加药口3加入,开启第一电机2高速旋转,同时开启第二电机22与抽泥泵14,第一电机2高速旋转驱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搅拌桨4与第二搅拌桨5以及第二搅拌桨5上的清扫毛刷6进行旋转,对絮凝池1内的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使得污水中的杂质得到絮凝,当絮凝池1内的混合絮凝过程中的水位达到进入环形过滤机构7的高度,由环形过滤网9过滤杂质后,进入安装框10内,浮球16在污水的浮力作用下带动上部密封盖19向上旋转,从而污水进入排水口8排出,同时第二电机22低速旋转驱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二齿轮旋转,从而驱动第一齿轮以及其连接第二转轴旋转,使得刮泥板13对絮凝池1下部内壁的絮凝的污泥杂质进行快速清理刮除掉落到储泥腔12内,由抽泥泵14抽取污泥杂质,经排泥口15排出,即可。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