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9657发布日期:2020-08-25 19:1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在一辆汽车的生产过程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到几十种工业门类,而车用塑料工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当今发达国家工程塑料应用最广泛、需求量最大的工业门类,涉及到众多上下游企业。虽然国产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国产汽车工业也在飞速发展,为了适应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作为其上游产业的车用塑料工业也需要完成自身的升级转型,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汽车工业中需要使用的塑料部件有很多,其中密封胶条的生产需求量大,且在后期的汽车维修工作中需要周期性的更换,其主要应用在车门门扇门框、侧面车窗、前后档风玻璃、发动机盖和行李箱盖上,起到防水、防尘、隔音、隔温、减震、装饰的作用,为了满足这些多样性的使用需求,现有的密封胶条多具有复合结构,因此,为了满足对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的需要,本领域研发了机械生产密封胶条的机器,但是由于密封胶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去除其中的铁芯,现有机器无法集中回收生产中产生的废料——铁芯,使得铁芯在生产场所中随处可见,不便对铁芯的回收及二次利用,也不利于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好摘取密封胶条铁芯的铁芯摘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所述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包括夹钳装置及承料装置,所述夹钳装置用于夹紧铁芯并将其抽出,所述承料装置用于承放待摘取铁芯的密封胶条,所述夹钳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及夹芯钳,所述驱动机构与夹芯钳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为夹芯钳提供夹紧的驱动力,所述夹芯钳用于夹紧铁芯,所述夹钳装置及承料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铁芯回收槽,所述铁芯回收槽用于回收去除的铁芯。

采用上述结构,有效的优化了铁芯摘取机的机械结构,在使密封胶条及铁芯快速且高效分离的同时,同步回收去除的铁芯,能够有效促进去除铁芯的二次利用,解决密封胶条生产场所的安全隐患,具有优秀的实际使用价值,能够显著优化密封胶条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优选地,所述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夹钳装置、承料装置及铁芯回收槽设置在固定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板底端还连接有机柜。

进一步地,所述机柜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机柜侧壁上还设置有过滤减压器,所述过滤减压器用于调节驱动机构的压力,并过滤压缩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用于使铁芯回收槽与电磁阀相互独立,防止二者互相干扰。

采用上述结构,合理的优化了铁芯摘取机的整体结构,使铁芯摘取机的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铁芯摘取机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优选地,所述铁芯回收槽底端连接有回收漏斗,所述回收漏斗用于承接、引导去除的铁芯。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漏斗包括连接部及滑槽部,所述连接部顶端与铁芯回收槽相连接,底端与滑槽部相连接,所述滑槽部一端与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柜侧壁相连接,并从机柜内部延伸至机柜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轴线垂直于固定底板。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去除铁芯的回收效率,防止铁芯回收槽堵塞。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部及第一压紧部,所述滑动部用于驱动夹钳装置相对于承料装置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紧部包括四连杆驱动器,所述四连杆驱动器用于实现夹钳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顺畅移动,同时为夹芯钳提供更好的加紧力。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还设置有滑动容纳槽,所述滑动容纳槽与滑动部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滑动部包括固定底座及滑动导轨,所述固定底座顶端与滑动驱动板底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底座底端与滑动导轨相连接,且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能够沿着滑动导轨轴线方向上移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夹钳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实现摘取铁芯过程中的分离动作,促进密封胶条与铁芯间产生相对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导轨底端与固定底板相连接,所述固定底板底端还设置有滑动驱动器,所述滑动驱动器包括滑动气缸,所述滑动气缸与固定底座及固定底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气缸设置在固定底板底端,所述滑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底座相连接,所述滑动气缸的活塞杆能够实现在滑动导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使滑动部具有优良的机械结构,能够高质量的为夹钳装置提供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力,实现夹钳装置的前后移动,保证密封胶条与铁芯的分离效果,提供了设备整体的机械强度。

优选地,所述承料装置包括承放固定块及第二压紧部,所述承放固定块底端与固定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紧部底端与承放固定块顶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紧部包括承料压紧块、第二压紧气缸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底端与承放固定块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紧气缸与第二连接柱及承料压紧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放固定块上设置有承放导槽,所述承放导槽用于承放待去铁芯的密封胶条,所述承放固定块与夹芯钳相配合,更优选地,所述承放固定块与铁芯回收槽相配合,所述承放导槽用于引导并固定带去铁芯的密封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紧气缸的活塞杆及承料压紧块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紧气缸的活塞杆能够实现在垂直于承放导槽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合理的利用了铁芯摘取机的整体结构,使夹钳装置及承料装置能够联动使用,并优化了整机的机械结构,延迟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结构,所述第二压紧部能够为密封胶条提供固定力,有效防止在去除铁芯的过程中密封胶条跟随铁芯移动,有效的提高了铁芯摘取机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有效的优化了铁芯摘取机的机械结构,在使密封胶条及铁芯快速且高效分离的同时,同步回收去除的铁芯,能够有效促进去除铁芯的二次利用,解决密封胶条生产场所的安全隐患,具有优秀的实际使用价值,能够显著优化密封胶条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滑动部具有优良的机械结构,能够高质量的为夹钳装置提供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力,实现夹钳装置的前后移动,保证密封胶条与铁芯的分离效果,提供了设备整体的机械强度;

3.本实用新型合理的利用了铁芯摘取机的整体结构,使夹钳装置及承料装置能够联动使用,并优化了整机的机械结构,延迟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结构,所述第二压紧部能够为密封胶条提供固定力,有效防止在去除铁芯的过程中密封胶条跟随铁芯移动,有效的提高了铁芯摘取机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内部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钳装置及承料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钳装置及承料装置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夹钳装置;111、滑动部;1111、滑动导轨;1112、固定底座;112、第一压紧部;12、夹芯钳;2、承料装置;21、承放固定块;22、第二压紧部;221、承放导槽;3、固定底板;4、铁芯回收槽;41、回收漏斗;411、连接部;4111、滑动容纳槽;412、滑槽部;5、机柜;51、电磁阀;52、过滤减压器;53、第一隔板;54、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所述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包括夹钳装置1及承料装置2,所述夹钳装置1用于夹紧铁芯并将其抽出,所述承料装置2用于承放待摘取铁芯的密封胶条,所述夹钳装置1包括驱动机构及夹芯钳12,所述驱动机构与夹芯钳12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为夹芯钳12提供夹紧的驱动力,所述夹芯钳12用于夹紧铁芯,所述夹钳装置1及承料装置2之间还设置有铁芯回收槽4,所述铁芯回收槽4用于回收去除的铁芯。

采用上述结构,有效的优化了铁芯摘取机的机械结构,在使密封胶条及铁芯快速且高效分离的同时,同步回收去除的铁芯,能够有效促进去除铁芯的二次利用,解决密封胶条生产场所的安全隐患,具有优秀的实际使用价值,能够显著优化密封胶条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如图1-图4所示,所述具有回收机构的铁芯摘取机还包括固定底板3,所述夹钳装置1、承料装置2及铁芯回收槽4设置在固定底板3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底板3底端还连接有机柜5,所述机柜5内设置有电磁阀51,所述电磁阀51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柜5侧壁上还设置有过滤减压器52,所述过滤减压器52用于调节驱动机构的压力,并过滤压缩空气。进一步地,所述机柜5内还设置有第一隔板53及第二隔板54,所述第一隔板53及第二隔板54用于使铁芯回收槽4与电磁阀51相互独立,防止二者互相干扰。采用上述结构,合理的优化了铁芯摘取机的整体结构,使铁芯摘取机的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铁芯摘取机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铁芯回收槽4底端连接有回收漏斗41,所述回收漏斗41用于承接、引导去除的铁芯,所述回收漏斗41包括连接部411及滑槽部412,所述连接部411顶端与铁芯回收槽4相连接,底端与滑槽部412相连接,所述滑槽部412一端与连接部411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柜5侧壁相连接,并从机柜5内部延伸至机柜5外部,所述连接部411的轴线垂直于固定底板3。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去除铁芯的回收效率,防止铁芯回收槽4堵塞。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部111及第一压紧部112,所述滑动部111用于驱动夹钳装置1相对于承料装置2移动,所述第一压紧部112包括四连杆驱动器,所述四连杆驱动器用于实现夹钳装置1在竖直方向上的顺畅移动,同时为夹芯钳12提供更好的加紧力,所述连接部411上还设置有滑动容纳槽4111,所述滑动容纳槽4111与滑动部111相配合。

所述滑动部111包括固定底座1112及滑动导轨1111,所述固定底座1112顶端与滑动驱动板底端相连接,所述固定底座1112底端与滑动导轨1111相连接,且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底座1112能够沿着滑动导轨1111轴线方向上移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夹钳装置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实现摘取铁芯过程中的分离动作,促进密封胶条与铁芯间产生相对位移,所述滑动导轨1111底端与固定底板3相连接,所述固定底板3底端还设置有滑动驱动器,所述滑动驱动器包括滑动气缸,所述滑动气缸与固定底座1112及固定底板3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气缸设置在固定底板3底端,所述滑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底座1112相连接,所述滑动气缸的活塞杆能够实现在滑动导轨1111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使滑动部111具有优良的机械结构,能够高质量的为夹钳装置1提供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力,实现夹钳装置1的前后移动,保证密封胶条与铁芯的分离效果,提供了设备整体的机械强度。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所述承料装置2包括承放固定块21及第二压紧部22,所述承放固定块21底端与固定底板3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紧部22底端与承放固定块21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紧部22包括承料压紧块、第二压紧气缸及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底端与承放固定块21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紧气缸与第二连接柱及承料压紧块相连接,所述承放固定块21上设置有承放导槽221,所述承放导槽221用于承放待去铁芯的密封胶条,所述承放固定块21与夹芯钳12相配合,所述承放固定块21与铁芯回收槽4相配合,所述承放导槽221用于引导并固定带去铁芯的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压紧气缸的活塞杆及承料压紧块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压紧气缸的活塞杆能够实现在垂直于承放导槽221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合理的利用了铁芯摘取机的整体结构,使夹钳装置1及承料装置2能够联动使用,并优化了整机的机械结构,延迟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结构,所述第二压紧部22能够为密封胶条提供固定力,有效防止在去除铁芯的过程中密封胶条跟随铁芯移动,有效的提高了铁芯摘取机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的优化了铁芯摘取机的机械结构,在使密封胶条及铁芯快速且高效分离的同时,同步回收去除的铁芯,能够有效促进去除铁芯的二次利用,解决密封胶条生产场所的安全隐患,具有优秀的实际使用价值,能够显著优化密封胶条的生产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滑动部111具有优良的机械结构,能够高质量的为夹钳装置1提供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力,实现夹钳装置1的前后移动,保证密封胶条与铁芯的分离效果,提供了设备整体的机械强度;本实用新型合理的利用了铁芯摘取机的整体结构,使夹钳装置1及承料装置2能够联动使用,并优化了整机的机械结构,延迟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结构,所述第二压紧部22能够为密封胶条提供固定力,有效防止在去除铁芯的过程中密封胶条跟随铁芯移动,有效的提高了铁芯摘取机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