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1281发布日期:2020-08-05 00:56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压开放系统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尾气回收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尾气中通常含有有毒危害气体、有机溶剂、工业产品/副产品等。这些气体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物料浪费、有毒危害等严重后果。针对尾气成分及性能的不同,大多通过冷却,凝结、化学反应等方式回收处理,在封闭系统中使用较为广泛,其回收体系也比较完善,有专门的成套设备做针对性处理。

对于工业中的湿热尾气回收通常有一定难度,具体表现在尾气排放点分散,系统开放排气孔无法统一规范,热回收价值不大或没有热回收价值。这些热气扩散,会造成周边空气温湿度过高,不仅影响工作环境,周边设备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出现氧化生锈加速,也无形中加重设备维护负担。

回收处理开放系统的湿热尾气成了很多工厂面临的现实问题,工厂容器通常是水泥结构的浆水池,或者金属槽罐。因容积较大,通常会在侧面和顶部都设有入孔,这使尾气回收处理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开放系统湿热尾气处理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热尾气回收装置,实现对湿热尾气的回收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由尾气收集罩、气压平衡机构、回收管道和尾气收集桶组成,尾气收集罩置于湿热尾气排出口的上方,气压平衡机构设置在尾气收集罩四周,尾气收集罩固定连接在回收管道一端,回收管道的另一端伸入尾气收集桶内,湿热尾气经尾气收集罩收集后沿回收管道流至尾气收集桶内收集。

进一步的,气压平衡机构为设置在尾气收集罩四周的毛毡、滤布或滤袋。

进一步的,尾气收集罩的口径小于湿热尾气排出口的口径。

进一步的,尾气收集桶的顶部设置有尾气进口,回收管道的另一端穿过尾气进口进入尾气收集桶,尾气进口处设置气压平衡机构进行封闭。

进一步的,回收管道的另一端位于尾气收集桶内最高允许水位的上方。

进一步的,尾气收集桶底部设置有排液阀门。

进一步的,尾气收集桶顶部设置有透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将尾气收集罩置于湿热尾气排出口处,使得湿热尾气可沿尾气收集罩进入至回收装置中,同时通过尾气收集罩周围的气压平衡机构平衡回收装置与外界的气压,湿热尾气散发后降温冷凝附着在气压平衡机构上,形成致密的保护层,使得湿热尾气可沿设定的回收管道扩散,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冷却凝结,最终在尾气收集桶中冷凝为液体收集。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利用湿热尾气的性质,将其置于常压开放系统开口处,湿热尾气和物料一起进入槽体后,槽体空间内气压变大,湿热尾气就会向与外界大气联通的一侧即湿热尾气排出口流动,进入尾气回收管道,在温差作用下实现冷凝。此过程没有额外动力需求,即可实现对湿热尾气的冷凝收集,方便有效。

(2)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结合工厂容器多为容积较大的水泥浆水池或金属槽罐,且在其侧面和顶部多设有入孔的结构,在各入孔位置固定设置该湿热尾气回收装置,有效解决了开放系统的湿热尾气集中处理难的问题;同时只需提供口径小于尾气排出口的尾气收集罩并与其周边的毛毡、滤布等气压平衡机构相结合,即可实现尾气的定向扩散和有效收集,有效解决了系统排放孔口径不一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中尾气收集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尾气收集罩,11-收集孔,12-收集管,2-气压平衡机构,3-回收管道,4-尾气收集桶,41-尾气进口,42-排液阀门,43-透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湿热尾气回收装置,如图1-2所示,由尾气收集罩1、气压平衡机构2、回收管道3和尾气收集桶4组成,尾气收集罩1置于湿热尾气排出口的上方,气压平衡机构2设置在尾气收集罩1四周,尾气收集罩1固定连接在回收管道3一端,回收管道3的另一端伸入尾气收集桶4内,湿热尾气经尾气收集罩1收集后沿回收管道3流至尾气收集桶4内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将尾气收集罩1置于湿热尾气排出口处,使得湿热尾气可沿尾气收集罩1进入至回收装置中,同时通过尾气收集罩1周围的气压平衡机构2平衡回收装置与外界的气压,湿热尾气散发后降温冷凝附着在气压平衡机构2上,形成致密的保护层,使得湿热尾气可沿设定的回收管道3扩散,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冷却凝结,最终在尾气收集桶4中冷凝为液体收集。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利用湿热尾气的性质,将其置于常压开放系统开口处,湿热尾气和物料一起进入槽体后,槽体空间内气压变大,湿热尾气就会向与外界大气联通的一侧即湿热尾气排出口流动,进入尾气回收管道,在温差作用下实现冷凝;当槽体内物料由泵向其他地方转移时,槽体内气压减小,空气会通过排出口反向流动,进入槽体内,因温差作用,尾气就会自动冷凝。此过程没有额外动力需求,即可实现对湿热尾气的冷凝收集,方便有效。

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设置在水泥浆水池或者金属槽罐的侧面和顶部的入孔处,本实用新型对本装置在湿热尾气排出口位置的固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任何可实现对上述装置固定的现有技术均可。如在该回收装置的尾气收集罩1位置固定连接有尾气回收架,尾气回收架与槽罐固定连接,使得尾气收集罩1固定在湿热尾气排出口。更具体的,尾气收集罩1末端的收集管12和回收管道3的结构和弯曲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图1和图2中的弯曲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尾气收集罩1与回收管道3通过法兰连接。

具体的,气压平衡机构2为设置在尾气收集罩1四周的毛毡、滤布或滤袋。在尾气收集罩1入口周边设置毛毡或者滤布等,利用毛毡、滤袋、滤布的致密结构,将湿热气体的细小水滴与空气进行分离,实现对湿热气体的冷却并阻拦空气中的异味及悬浮杂质,同时还可防止湿热气体向外扩散,平衡外界与槽体内部的压力。

具体的,尾气收集罩1的口径小于湿热尾气排出口的口径。排出口排出的湿热尾气,沿发散方向扩散至尾气收集罩1的收集孔11位置,部分尾气遇到尾气收集罩1周边的毛毡,降温冷凝,附着在毛毡上,形成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湿热气体沿尾气收集罩1及回收管道3的方向扩散。

具体的,尾气收集桶4的顶部设置有尾气进口41,回收管道3的另一端穿过尾气进口41进入尾气收集桶4,尾气进口41处设置气压平衡机构进行封闭。优选的,在尾气进口41用毛毡封闭,允许空气穿透毛毡流通,有利于尾气收集桶4内外的气压平衡。

具体的,回收管道3的另一端位于尾气收集桶4内最高允许水位的上方。湿热尾气通过尾气收集罩1进入回收装置,在回收管道3内流动过程中持续冷却,冷凝后的液体进入尾气收集桶4内,回收管道3末端设置在最高水位之上,使得未冷凝的湿热尾气在尾气收集桶4内可持续冷凝。

具体的,尾气收集桶4底部设置有排液阀门42。当尾气收集桶4内冷凝的液体含量达到一定值后,通过打开排液阀门42将液体排出,有助于尾气回收装置的持续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排液阀门42来收集回收湿热尾气中的溶出物。

具体的,尾气收集桶4顶部设置有透气管43。通过设置透气管43,与尾气进口41处的气压平衡机构共同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尾气收集桶4内外的气压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把尾气回收机构架支在槽体顶部,尾气收集罩1置于顶部的入孔上方,池槽内的湿热尾气经上方入孔处散发,经尾气收集罩1收集并由回收管道3引导回收;尾气收集罩1底部的收集孔11四周设置毛毡,对湿热尾气冷却并阻拦空气中的异味及悬浮杂质,平衡外界与槽体内部的压力,又能防止湿热气体扩散;湿热尾气被限定在回收管道3中持续冷却,冷凝后的液体沿管道流入尾气收集桶4中。在尾气回收桶4的尾气进口41用毛毡封闭,允许空气穿透毛毡流通,同时还设置透气管43,有利于尾气收集桶4内外的气压平衡。在尾气收集桶4底部设置有排液阀门42,用于冷凝液的排放。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尾气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可固定在池槽不同位置的入孔处进行尾气收集,克服了湿热尾气分散、集中处理困难的问题。该装置简便实用,尾气收集效果好,适宜大规模推广应用。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