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3962发布日期:2020-10-28 11:5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水体净化设备,往往均是通过多个结构体积相对较大的纳滤膜滤芯、活性炭滤芯等滤芯与承载壳体一同构成,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水体净化设备结构体积大,极易受到使用场地和环境限制,且运行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借助外部系统提供净化作业动力,从而导致当前净水设备转运、携带及使用灵活性受到了极大得影响,尤其限制恶劣净水设备在野外环境独立运行作业的能力,无法有效满足当前户外活动等对水体净化作业得需要。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净化器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结构布局紧凑简单,操作灵活方便,携带运输方便,可有效的满足不同使用场合快速进行水体净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满足提高了净水器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及可靠性,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运行及维护作业的劳动强度及成本,并提高了净水器使用运行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包括承载柱、定位杆、密封端头、过滤腔、活性炭过滤层、纳滤膜过滤层、无纺布过滤层、负压泵、控制阀及驱动机构,承载柱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密封端头相互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密封端头上均设至少一个导流口,导流口与承载柱同轴分布并与承载柱相互连通,过滤腔为与承载柱同轴分布的密闭腔体结构,各过滤腔嵌于承载柱内并沿承载柱轴线方向均布,过滤腔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一个过水口,相邻两个过滤腔间通过过水口相互连通,位于承载柱两端位置的过滤腔通过过水口与承载柱相互连通,并通过承载柱与密封端头的导流口相互连通,活性炭过滤层、纳滤膜过滤层、无纺布过滤层分别嵌于相互独立的各过滤腔内,其中一个承载纳滤膜的过滤腔和两个承载活性炭过滤层及两个承载无纺布过滤层的过滤腔构成一个工作组,同一工作组中的各过滤腔中,承载活性炭过滤层的过滤腔对称分布在承载纳滤膜过滤层的过滤腔两侧,并与承载纳滤膜过滤腔相互连通,且两个承载活性炭过滤层的过滤腔同时分别与一个承载无纺布过滤层的过滤腔相互连通,承载柱内设至少一个工作组,且当工作组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工作组件相互串联并通过承载柱相互连通,承载柱两端位于密封端头于过滤腔之间位置对应的侧表面上设至少一个导气口,位于承载柱两端位置的导气口通过导气管与负压泵相互连通,负压泵与承载柱外侧面相互连接并与承载柱两端位置的导气口间串联,驱动机构与承载柱外侧面相互连接并与负压泵相互连接,承载柱至少两条,环绕承载柱轴线均布并通过铰链机构与承载柱外表面相互铰接,且定位杆轴线与承载柱轴线呈0°—90°夹角,控制阀若干,位于承载柱外并分别与导流口和导气口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腔与承载柱内表面间滑动连接,且过滤腔与承载柱内表面间设至少一条弹性密封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腔中,相邻两个过滤腔之间间距为1—10厘米,并通过至少两条承压弹簧相互连接,所述承压弹簧环绕承载柱轴线均布并与承载柱轴线平行分布,所述过滤腔中,位于承载柱两端位置的过滤腔与密封端头间间距为5—2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水口口径为其所在过滤腔端面直径的50%—95%。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杆长度为承载柱长度的0.1—1.5倍,并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铰链机构与承载柱外表面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滑槽于承载柱轴线平行分布,滑槽两端于承载柱两端间间距为承载柱有效长度的10%—30%。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摇柄、手轮及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柱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电加热管,且所述密封端头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并且承载柱外表面还设置有51单片机,所述51单片机分别与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加热管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柱外表面还设置有广告灯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结构布局紧凑简单,操作灵活方便,携带运输方便,可有效的满足不同使用场合快速进行水体净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满足提高了净水器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及可靠性,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运行及维护作业的劳动强度及成本,并提高了净水器使用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高效净水器,包括承载柱1、定位杆2、密封端头3、过滤腔4、活性炭过滤层5、纳滤膜过滤层7、无纺布过滤层8、负压泵9、控制阀10及驱动机构11,承载柱1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密封端头3相互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密封端头3上均设至少一个导流口12,导流口12与承载柱1同轴分布并与承载柱1相互连通,过滤腔4为与承载柱1同轴分布的密闭腔体结构,各过滤腔4嵌于承载柱1内并沿承载柱1轴线方向均布,过滤腔4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一个过水口13,相邻两个过滤腔4间通过过水口13相互连通,位于承载柱1两端位置的过滤腔4通过过水口13与承载柱1相互连通,并通过承载柱1与密封端头3的导流口12相互连通,活性炭过滤层5、纳滤膜过滤层6、无纺布过滤层7分别嵌于相互独立的各过滤腔4内,其中一个承载纳滤膜7的过滤腔4和两个承载活性炭过滤层5及两个承载无纺布过滤层8的过滤腔4构成一个工作组,同一工作组中的各过滤腔4中,承载活性炭过滤层5的过滤腔4对称分布在承载纳滤膜过滤层7的过滤腔4两侧,并与纳滤膜过滤层7的过滤腔4相互连通,且两个承载活性炭过滤层5的过滤腔4同时分别与一个承载无纺布过滤层8的过滤腔4相互连通,承载柱1内设至少一个工作组,且当工作组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工作组件相互串联并通过承载柱1相互连通,承载柱1两端位于密封端头3于过滤腔4之间位置对应的侧表面上设至少一个导气口14,位于承载柱1两端位置的导气口14通过导气管15与负压泵9相互连通,负压泵9与承载柱1外侧面相互连接并与承载柱1两端位置的导气口14间串联,驱动机构11与承载柱1外侧面相互连接并与负压泵9相互连接,承载柱1至少两条,环绕承载柱1轴线均布并通过铰链机构16与承载柱1外表面相互铰接,且定位杆2轴线与承载柱1轴线呈0°—90°夹角,控制阀10若干,位于承载柱1外并分别与导流口12和导气口14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的过滤腔4与承载柱1内表面间滑动连接,且过滤腔4与承载柱1内表面间设至少一条弹性密封环17,所述的过滤腔4中,相邻两个过滤腔4之间间距为1—10厘米,并通过至少两条承压弹簧18相互连接,所述承压弹簧18环绕承载柱1轴线均布并与承载柱1轴线平行分布,所述过滤腔4中,位于承载柱1两端位置的过滤腔4与密封端头3间间距为5—20厘米。

同时,所述的过水口13口径为其所在过滤腔4端面直径的50%—95%。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定位杆2长度为承载柱1长度的0.1—1.5倍,并为至少两级伸缩杆结构。

需要特别指出的,所述的铰链机构16与承载柱1外表面通过滑槽19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滑槽19于承载柱1轴线平行分布,滑槽19两端于承载柱1两端间间距为承载柱1有效长度的1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11为摇柄、手轮及电动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承载柱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电加热管,且所述密封端头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并且承载柱外表面还设置有51单片机,所述51单片机分别与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加热管电气连接。

同时,所述的承载柱外表面还设置有广告灯箱。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柱、定位杆、密封端头、过滤腔、活性炭过滤层、纳滤膜过滤层、无纺布过滤层、负压泵、控制阀及驱动机构进行组装,并在组装过程中设定活性炭过滤层、纳滤膜过滤层、无纺布过滤层的使用量和分布位置即可。

由于本新型结构均及承载承载柱内部和外表面,从而极大的简化了设备结构,提高了携带、转运作业的灵活性喝便捷性。

在将本新型在指定位置使用中,首先根据水源位置机周边环境条件,一方面调整定位杆长度,并使定位杆与承载面可靠定位,然后调整承载柱与定位杆间的夹角,并使承载柱其中一段通过密封端头上的导流口于外部水源连通,使另一端通过密封端头上的导流口与水体收集设备连通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使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安装施工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完成本新型装配后,打开各控制阀,使水体通过导流口流入到承载柱内,并依次通过位于承载柱内承载有活性炭过滤层、纳滤膜过滤层、无纺布过滤层的过滤腔,经过各过滤腔过滤净化后从另一端的导流口排出即可得到相对洁静的水体以供使用,且在水体流经承载柱过滤作业的同时,可通过负压泵将位于水体流出一端位置承载柱与过滤腔之间的空气排出,形成低气压区,并将排出的气体返回到水体流入一端位置承载柱与过滤腔之间,在此形成高气压区,通过承载柱两端气压差辅助提高净化作业的效率。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结构布局紧凑简单,操作灵活方便,携带运输方便,可有效的满足不同使用场合快速进行水体净化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满足提高了净水器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及可靠性,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运行及维护作业的劳动强度及成本,并提高了净水器使用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