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用进水减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7754发布日期:2020-09-18 20:3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检测用进水减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检测用进水减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航运及远洋船舶运输的发展,船舶所产生的废气排放已成为沿海地区尤其是港口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为了减少船舶排气对环境的污染,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不同的船舶排放法规,如规定在非排放控制区航行的远洋船舶,其燃油含硫量必须低于1%,在排放控制区域,燃油中含硫量必须低于0.1%;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除了使用低硫燃油外,船舶也可以采用经认可的废气洗涤系统或其他技术,来降低船舶动力装置排放的sox,使之相当于对应含硫量燃油的排放。

采用洗涤脱硫对船舶废气进行脱硫后会剩下洗涤废水,目前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脱硫产生的洗涤废水的排放提出严格要求,规定了ph值、浊度、温度、多环芳烃等在洗涤废水的限值,因此洗涤废水需要经过检测装置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至海洋中。

现有技术中直接抽取脱硫后的洗涤废水作为被测水样送入到检测装置中进行检测,虽然能够实现对被测水样的检测,但是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被测水样中含有的大颗粒的固体杂质会进入并停留在检测装置内,使得检测装置被磨损或堵塞。

第二,因被测水样是被泵体泵送到检测装置内的,如若进入泵体的被测水样的水压过大,则经过泵体后,水压不会降低,而压力过大的水送入检测装置中会使得检测装置出现漏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检测用进水减压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力大的被测水样进入检测装置后使得检测装置漏水的问题和被测水样中的固体杂质进入到检测装置中而出现的磨损或堵塞检测装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检测用进水减压机构,包括泵体,还包括过滤器和减压阀,过滤器与减压阀的进水端连通,减压阀的出水端与泵体的进水端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机构时,被测水样首先经过过滤器过滤后再进入减压阀,之后被测水样再从泵体中泵出;该过程中采用了减压阀和泵体的结合,减压阀是对高出减压阀设定值的被测水样进行降压作用,而泵体是对被测水样进行增压作用,通过对被测水样进行先降压再增压,以满足不同压力下被测水样从泵体里出来后都能满足检测装置对被测水样的水压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避免因被测水样压力过大而迫使检测装置出现漏水的情况。

此外,采用减压阀和泵体的配合,当进入减压阀的被测水样的水压高出减压阀的额定出水压力时,减压阀发挥其降压作用,使得被测水样的压力降至减压阀的额定压力,保证经过泵体泵送出去的被测水样的水压不会超过泵体的出水水压额定值;当进入减压阀的被测水样的水压低于减压阀的出水额定水压时,减压阀不发生作用,依靠泵体的增压作用,使得经过泵体的被测水样的压力增至泵体的出水水压,进而保证了无论进入减压阀的被测水样的水压大小如何,都能使得从泵体中出来的被测水样的水压的恒定性,进入检测装置内的被测水样的水压恒定性得到保障,有利于提高检测装置的寿命和检测准确性。

除此之外,在减压阀对被测水样进行降压前,采用过滤器对被测水样进行了过滤,使得被测水样中大颗粒的固体杂质被过滤掉,减少了进入检测装置内的被测水样堵塞或磨损检测装置的概率。

进一步,还包括阀门,阀门连接在过滤器的进水端;通过阀门来控制被测水样是否进入到过滤器中,便于在过滤器需要清洗时阻断被测水样的继续进入。

进一步,所述阀门为球阀;球阀技术成熟,采购简单。

进一步,所述泵体的出水端连接有压力表。

有益效果:通过压力表便于观察者知晓泵体泵出的被测水样的压力情况。

进一步,所述压力表为隔膜压力表;隔膜压力表采用间接测量方式,也即隔膜压力表不与被测水样进行直接接触,在完成对被测水样的压力测试的同时,能避免被测水样对压力表的腐蚀和污染。

进一步,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目数小于35目;通过过滤器将被测水样中大于35目的固体杂质过滤掉。

进一步,所述泵体采用隔膜泵;隔膜泵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运行稳定,耐海水腐蚀。

进一步,所述泵体的出水端连接有分离罐,分离罐上设有出水口和排水出口,出水口的位置高于排水出口的位置,排水出口的位置高于分离罐的罐体底部,出水口与泵体的出水端连通,排水出口与检测装置连通。

有益效果:经过泵体的被测水样从分离罐的进水口进入到分离罐的罐体内,被测水样在分离罐的罐体里留存到排水出口的高度后才能从排水出口排出到检测装置内;为被测水样进入到检测装置前提供了分离环境,相当于对被测水样进行了稳流处理,有利于提高被测水样的检测准确性。

此外,该过程中使得被测水样中部分杂质能够沉淀在罐体底部,形成了一种非拦截式过滤方式,既不影响样被测水样的真实性,又降低进入检测装置内的被测水样堵塞检测装置的概率。

进一步,所述分离罐的罐体内设有竖向的进水管,进水管底部固定连接在分离罐的罐体底部,出水口位于进水管的上部;分离罐的罐体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位于出水口上方。

有益效果:因泵体泵送被测水样的过程中,使得被测水样中含有大量的气泡,而本方案中被测水样达到进水管的出水口后,被测水样会沿着进水管的外壁向下流到分离罐的罐体底部,然后被测水样在分离罐的罐体内液位逐渐升高,直至被测水样从排水出口排出;在被测水样缓缓流动和液位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被测水样中的气泡浮在样水的上表面,随着气泡在分离罐的罐体内的不断增多,气泡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更大的气泡,当气泡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气泡会破裂,气泡内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使得从排水出口排出的被测水样中的气泡含量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提高被测水样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分离罐的罐体内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分离罐的罐体底部,排水出口位于排水管的顶部。

有益效果:被测水样从排水管顶部的排水出口向下流出,便于已经除去气体的被测水样的快速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分离罐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过滤器13、减压阀1、泵体2、分离罐3、压力表4、球阀14、上盖5、外管6、下盖7、进水口8、排水口9、排屑口10、进水管11、排水管12、出水口111、排气口51。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

检测用进水减压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过滤器13、减压阀1和泵体2,泵体2采用隔膜泵;过滤器13的进水端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球阀14,过滤器1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减压阀1的进水端连通,减压阀1的出水端与泵体2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通。

泵体2的出水端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4,压力表4采用隔膜压力表4。过滤器13的过滤目数为35目。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需要使得被测水样送入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打开球阀14,接着启动减压阀1和泵体2,被测水样首先经过过滤器13过滤后再进入减压阀1,之后被测水样再从泵体2中泵出。

该过程中采用了减压阀1和泵体2的结合,减压阀1对高出减压阀1设定值的被测水样进行降压作用,而泵体2对被测水样进行增压作用,通过对被测水样进行先降压再增压,以满足不同压力下被测水样从泵体2里出来后都能满足检测装置对被测水样的水压要求,能够避免因被测水样压力过大而迫使检测装置出现漏水的情况。

此外,采用减压阀1和泵体2的配合,当进入减压阀1的被测水样的水压高出减压阀1的额定出水压力时,减压阀1发挥其降压作用,使得被测水样的压力降至减压阀1的额定压力,保证经过泵体2泵送出去的被测水样的水压不会超过泵体2的出水水压额定值;当进入减压阀1的被测水样的水压低于减压阀1的出水额定水压时,减压阀1不发生作用,依靠泵体2的增压作用,使得经过泵体2的被测水样的压力增至泵体2的出水水压,进而保证了无论进入减压阀1的被测水样的水压大小如何,都能使得从泵体2中出来的被测水样的水压的恒定性,进入检测装置内的被测水样的水压恒定性得到保障,有利于提高检测装置的寿命和检测准确性。

除此之外,在减压阀1对被测水样进行降压前,采用过滤器13对被测水样进行了过滤,使得被测水样中颗粒大于35目的大颗粒固体杂质被过滤掉,减少了进入检测装置内的被测水样堵塞或磨损检测装置的概率。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如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二中,泵体2与检测装置之间还连接有分离罐3,分离罐3的罐体由上盖5、外管6和下盖7组成,上盖5和下盖7位于外管6的上下两端,上盖5、下盖7均与外管6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上盖5上开有排气口51;下盖7上开有进水口8、排水口9和排屑口10,进水口8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进水管11(此处固定连接采用粘接或螺纹连接),进水管11的上部开设有出水口111;排水口9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排水管12(此处固定连接采用粘接或螺纹连接),排水管12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排水管12的上端开口为排水出口;排屑口10上螺纹连接有堵头。

泵体2的出水端与分离罐3的进水管11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该管道上还安装有球阀14,排水管12底部的开口与检测装置的进水端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实施例二具备实施例一的所有效果,此外,实施例二还具备以下过程和效果:

打开连接分离罐3和泵体2的球阀14,泵体2将被测水样泵入到分离罐3的进水管11中,被测水样从进水管11底部进入并从出水口111上流到分离罐3的罐体底部,被测水样需要在分离罐3的罐体内存留到排水管12的排水出口的高度,再从排水管12的排水出口上溢流出去,从排水出口上流出的被测水样进入到检测装置内被检测。

在本实施例二中,进水管11的出水口111位于进水管11的上部,被测水样从出水口111排出后会沿着进水管11的外壁缓缓流到分离罐3的罐体底部,然后被测水样在分离罐3的罐体内液位逐渐升高,直至被测水样从排水管12的排水出口排出,在被测水样缓缓流动和液位逐渐升高的过程中,被测水样中的气泡浮在水样的上表面,随着气泡在分离罐3的罐体内的不断增多,气泡之间互相融合形成更大的气泡,当气泡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气泡会破裂,气泡内的气体从排气口51排出,使得从排水出口排出的被测水样中的气泡含量大幅度降低,保证被测水样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二中,被测水样需要在分离罐3的罐体内存留到排水管12的排水出口的高度,再从排水出口溢流出去,使得进入被测水样从分离罐3内缓慢自动流出,这种方式为被测水样进入到检测装置前提供了分离环境,相当于对被测水样进行了稳流处理,能够解决因泵体2泵送被测水样而带来的湍流,进一步有利于提高被测水样检验的准确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二中,相比于实施例一,增加了对被测水样的杂质处理,除了像实施例一中通过过滤器13进行除杂后;被测水样需要在分离罐3的罐体内留存一段时间再从排水管12的排水出口排出;被测水样留存在分离罐3的罐体的过程中,使得被测水样中部分杂质能够沉淀在分离罐3的罐体的底部,形成了一种非拦截式过滤方式,既不影响样被测水样的真实性,又降低进入检测装置内的被测水样堵塞检测装置的概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