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曝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6677发布日期:2020-05-08 17:5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曝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黑色或者黄褐色的带有恶臭气味的液体,渗滤液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包括各种难降解有机物(如各种芳香族化合物和腐殖质等)、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由于垃圾中的成分复杂,垃圾渗滤液水质的特点之一就是污染物含量很高,包括高cod、高氨氮、高固体悬浮物浓度等,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污水净化领域非常棘手的问题。

针对垃圾渗滤液废水,现阶段多采用生物处理法,在好氧生物处理阶段,如微孔管膜曝气或中孔穿孔管曝气系统,常常由于曝气器易受污堵,造成供氧不足,do溶解氧低下,造成污染物无法充分降解,也容易造成提供风源的风机过载故障。且曝气器一旦堵塞,只能停产检修,增加了曝气系统或反应池运行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曝气系统,从而解决现阶段生物处理法,在好氧生物处理阶段,如微孔管膜曝气或中孔穿孔管曝气系统,常常由于曝气器易受污堵,造成供氧不足,do溶解氧低下,造成污染物无法充分降解,也容易造成提供风源的风机过载故障;且曝气器一旦堵塞,只能停产检修,增加了曝气系统或反应池运行的不稳定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曝气系统,包括反应池;所述本曝气系统包括供液装置、供气装置和气水射流装置,所述气水射流装置包括射流器和与其连接相通并延伸至反应池的混合管路,所述气水射流装置与所述供气装置、所述供液装置连通,从而接收气体和液体并且将二者混合后通过混合管路输送至反应池中;该装置还包括混合曝气器,所述混合曝气器安装在混合管路并位于反应池中的部分上,并且所述混合曝气器位于反应池的底部。

其中,所述混合曝气器包括外层导流罩、设于所述外层导流罩一端并与所述混合管路连接的混合曝气器入口、设于所述外层导流罩另一端的混合曝气器出口;所述混合曝气器还具有设于所述外层导流罩内的筒状导流组件,所述筒状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位于最内部,末端开口,首端与所述混合曝气器入口连通;和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二导流罩一端开放、另一端具有封闭筒底,所述第二导流罩叠套在所述第一导流罩的外侧,所述第二导流罩的封闭筒底布置在所述混合曝气器入口的相对侧。

其中,所述供气装置包括曝气风机、与曝气风机连通至射流器的曝气风管,所述供气装置的管道最高点高于反应池的最高液位。

其中,所述反应池为圆筒形的反应罐,所述混合管路伸入所述反应罐的底部并环形布置;多个所述混合曝气器连接在所述混合管路上,并且呈环状分布排列。其中,所述供液装置为循环液回流装置,所述循环液回流装置包括循环泵、自反应池连通至所述射流器的回流管路以及设于回流管路上的阀门。

其中,所述射流器为两端大、中部小并且自两端朝向中间减缩的管型构造,所述射流器与所述曝气风管或所述回流管路连接处设有喷嘴。

其中,所述外层导流罩、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中的相邻两者之间通过支撑件隔离并固定。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曝气系统,该曝气系统设有循环液回流装置、曝气风机、气水射流装置,实现垃圾渗滤液废水的充分混合紊流,并通过射流器及循环液的切割,将空气的大气泡切割成微小气泡,便于微生物的吸收利用。

本发明中的曝气系统包括有混合曝气器,该混合曝气器采用多部件交替内外叠套联接,实现流体与空气的旋混推流与紊流反应,在反应池内进行充分供气与充氧,供给微生物可利用的氧气动力,实现水中污染物的有效降解。且该混合曝气器可有效防止污堵,避免曝气风机过载,减少设备维护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混合曝气器2的俯视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混合曝气器2的结构示意图;

1、反应池;2、混合曝气器;21、第一导流罩;211、第一首截面;212、第一末截面;22、第二导流罩;221、第二首截面;222、第二末截面;23、外层导流罩;231、外层首截面;232、外层末截面;2321、过流孔;3、供液装置;4、供气装置;5、气水射流装置;51、射流器;52、混合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的曝气系统,图1示出了该曝气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曝气系统用于为处理废水的反应池1曝气,反应池1设有内部进水、出水、溢流、放空管路等,可采用钢制结构或土建结构。该曝气系统包括供气装置4、供液装置3、气水射流装置5和混合曝气器2等。

气水射流装置5能够将空气的大气泡切割成小气泡,气水射流装置5与供气装置4、供液装置3连通,气水射流装置5包括射流器51和自射流器51伸入反应池的混合管路52。混合曝气器2连接在混合管路52的末端,混合曝气器2在反应池1的底部布置至少1个。

具体实施时,供气装置4主要为整个曝气系统提供氧气,可包括曝气风机、自曝气风机连通至射流器51的曝气风管,曝气风机或曝气风管的最高处高于反应池的最高液位。在一实施方式中,曝气风机还可设有配套的控制装置,曝气风管的最高处较反应池1的最高液位高出0.5~1.0m,只为了方便取用外界含氧空气,不做具体规定。如图1所示,曝气风管的分部立管呈u形架设安装,防止液体倒灌入曝气风机。

优选的,供液装置3主要是供应液体从而进一步将气体进行分割,为方便取液,供液装置3可为循环液回流装置,可包括循环泵、自反应池1连通至射流器51的回流管路、设于回流管路上的阀门等。

优选的,射流器51为两端大、中部小的管型构造。如图1所示,射流器51采用前部为渐缩管、中部为水平管、后部为渐扩管的形式。射流器51与曝气风管和回流管路连接处设有喷嘴,其连接位置优选为中部的水平管部位。采用射流器51可减少气泡的大小,增加气泡的数量,提高液体的紊流程度,促进曝气效果。反应池1为圆筒形的反应罐,可为硝化反应罐,混合管路52可伸入反应罐的底部并环形布置。多个混合曝气器2连接在混合管路52上,各混合曝气器2朝向曝气器的向心方向并均匀布置。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混合管路52在硝化反应罐1内的底部呈环状管路敷设,沿径向等分伸出短接管,每根短接管各接一套混合曝气器2。短接管或混合曝气器2设置的数量可按照现场设计的要求、反应池的大小合理调整,所以其形状可依据需要进行改变。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反应池1为矩形的处理池,混合管路52伸入处理池的底部并线性布置;多个混合曝气器2连接在混合管路52上并均匀布置。

该曝气系统设有循环液回流装置、曝气风机、气水射流装置5等,实现空气垃圾渗滤液废水的充分混合紊流,并通过射流器及循环液的切割,将空气的大气泡切割成微小气泡,便于微生物的吸收利用。

为实现更好的曝气效果、避免污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合曝气器。优选的,如图3所示,该混合曝气器2包括外层导流罩23、设于外层导流罩23一端并与混合管路52连接的混合曝气器入口、设于外层导流罩23另一端的混合曝气器出口。

混合曝气器2还具有设于外层导流罩23内的筒状导流组件,该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罩21和叠套在该第一导流罩上的第二导流罩22。

第一导流罩21位于最内部,末端开口,首端与混合曝气器入口连通。第二导流罩22一端开放、另一端具有封闭筒底,第二导流罩22叠套在第一导流罩21的外侧,第二导流罩22的封闭筒底布置在混合曝气器入口的相对侧。各导流件的开口端或封闭端布置成使得进入混合曝气器的混合气液多次折流的形式。

优选地,外层导流罩23、各筒状导流件之间具有支撑件将两者隔开并保持同轴状态。

优选的所述外层导流罩23、各筒状导流件可为喇叭筒状。

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混合曝气器2可以由多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导流件组成,。第一导流罩21、第二导流罩22、外层导流罩23采用交替内外叠套,即第一导流罩21叠套在第二导流罩22内,第二导流罩22套在外层导流罩23内,各个导流件均有相互固定的支撑件。

如图2所示,第一导流罩21的第一首截面211部分开口、第一末截面212敞口,此处所述的第一首截面211应当与入口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第二导流罩22的第二首截面221即位于第一首截面211的一侧为敞口、第二末截面222封闭。

外层导流罩23的外层首截面231即位于第一首截面211的一侧为封闭、外层末截面232封闭、并于第二末截面222一侧均布开有若干过流孔2321,即混合曝气器2的出口。

供气装置4的曝气风管与循环液回流装置的出口管路,通过射流器51实现紊流混合后,通过混合管路52进入反应池1内的底部的混合曝气器2,通过出口实现充氧气泡的切割与释放,从而为反应池1提供硝化反应动力所需的氧气,以实现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的好氧降解。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等。

本发明中的曝气系统可采用变径筒或等径筒的特殊结构、环状均匀布置的混合曝气器,该混合曝气器采用多部件交替内外叠套联接,实现流体与空气的旋混推流与紊流反应,在反应池内进行充分供气与充氧,供给微生物可利用的氧气动力,实现水中污染物的有效降解。且该混合曝气器可有效防止污堵,避免曝气风机过载,减少设备维护强度。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