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及其建造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94980发布日期:2020-06-23 18: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沿排水支渠内的水流方向,依次包括以下单元结构:植物层、吸附层、过滤层和排水层;

所述植物层、吸附层、过滤层和排水层独立地由单层或多层生态袋堆叠组成;

所述植物层的生态袋内装有土壤和植物种子;

所述吸附层的生态袋内装有生物炭和/或秸秆堆肥;

所述过滤层的生态袋内装有土壤和细砂;

所述排水层的生态袋内装有粗骨料和细骨料;所述粗骨料包括砾石和/或粗砂;所述细骨料包括炉渣和/或陶粒;

所述生态袋之间固定连接;

与所述排水支渠接触的生态袋与排水支渠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的长度独立为40~60cm,宽度独立为20~40cm,高度独立为2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层的厚度为0.2~1.2m;

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0.2~2.4m;

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0.2~1.6m;

所述排水层的厚度为0.2~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的粒度为5mm~30mm;所述细骨料的粒度为0.5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在农作物生长期内,所述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的坝体高度比所述排水支渠的平均水位高10~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水支渠的平均水位≤排水支渠高度的1/2时,所述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的坝体宽度为排水支渠宽度的1~2倍;当所述排水支渠的平均水位>排水支渠高度的1/2时,所述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的坝体宽度为排水支渠宽度的2~5倍。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排水支渠的横断面的形状建造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沿排水支渠内的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的结构单元组成中的植物层、吸附层、过滤层和排水层,将各生态袋之间固定连接,将与排水支渠接触的生态袋与排水支渠之间固定连接,得到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

8.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或权利要求7所述建造方法建造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在寒区农田退水净化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建造于所述排水支渠上游段,所述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与干渠汇入口的距离≥80m。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水支渠的汇水面积≥1000m2且退水水质低于地表水iv类水标准时,或,当所述排水支渠的汇水面积≥1000m2且退水流速≥1m/s时,在排水支渠上游段设置多个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相邻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之间的距离为90~110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及其建造方法和应用,属于农田退水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沿排水支渠内的水流方向,依次包括以下单元结构:植物层、吸附层、过滤层和排水层;所述植物层、吸附层、过滤层和排水层独立地由单层或多层生态袋堆叠组成;所述植物层的生态袋内装有土壤和植物种子;所述吸附层的生态袋内装有生物炭和/或秸秆堆肥;所述过滤层的生态袋内装有土壤和细砂;所述排水层的生态袋内装有粗骨料和细骨料;所述粗骨料包括砾石和/或粗砂;所述细骨料包括炉渣和/或陶粒。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寒区农田退水净化的生态拦截坝耐冻胀且能够高效去除农田退水的面源污染物。

技术研发人员:欧洋;阎百兴;刘树元;徐莹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3.12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