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复合绝缘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的硅橡胶材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主要由金具、硅橡胶和芯棒组成,芯棒是复合绝缘子机械负荷的承载部件,同时又是内绝缘的主要部分,要求它有很高的机械强度、绝缘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现在芯棒材料普遍采用树脂增强单向玻璃纤维引拔棒。
复合绝缘子属于有机材料,运行中复合绝缘子的伞套材料会遭受到温度、污秽、潮湿、局部放电或高场强的联合作用,硅橡胶复合绝缘子伞裙及护套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粉化、憎水性降低、开裂等老化现象,严重威胁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性能。
复合绝缘子设计使用寿命一般15-20年。在复合绝缘子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退役复合绝缘子。如果退役复合绝缘子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而被遗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经济、环保地处理退役复合绝缘子成为我国电网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复合绝缘子回收处理,首先需要进行金具、硅橡胶材料和芯棒材料的分离。因此,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材质分离装置是其退役后预处理的重要工具。
中国专利cn201710680542.1公开了一种直切式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材质分离装置,包括基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推料机构和拉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推料机构和拉料机构之间的直切分离机构,还包括贯穿所述推料机构、直切分离机构和拉料机构的导轨,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轨的导轨固定板,该装置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绝缘子的硅橡胶材质分离装置,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复合绝缘子硅橡胶分离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绝缘子的硅橡胶材质分离装置,包括有底板、滑动导向机构、间距调调整机构、芯棒夹持机构、端面固定机构、可调式直切机构和伞裙夹持机构,滑动导向机构和间距调调整机构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滑动导向机构与间距调调整机构工作端同轴向,芯棒夹持机构工作端朝上分别设置在间距调调整机构的固定工作端端和活动工作端,可调式直切机构工作端滑动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上,端面固定机构工作端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设置在两侧滑动导向机构上,伞裙夹持机构滑动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上,伞裙夹持机构位于间距调调整机构固定工作端一侧。
优选地,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滑杆,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两端,滑杆沿轴向水平设置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可调式直切机构和伞裙夹持机构工作端均滑动设置在滑杆上。
优选地,间距调调整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底板、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第一螺纹杆、转动盘、第一固定板和活动板,第一固定底板与滑动导向机构同轴向设置在底板顶端,第一固定底板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导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同轴设置在第一固定底板两端,第一螺纹杆同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转动盘同轴设置在第一螺纹杆一端,第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滑动导轨一端,活动板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动槽,第二滑动槽滑动设置在滑动导轨上,活动板底端还设置有第一丝杆螺母,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螺纹杆螺纹拧接。
优选地,芯棒夹持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底板、小型气缸、滑动座、齿条、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和第一夹爪,第二固定底板固定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活动工作端和固定工作部顶端,滑动座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两侧,齿条滑动设置在滑动座上,齿条一端与小型气缸工作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两端,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同轴向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第一齿轮和第二固定座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齿条啮合,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上。
优选地,第二固定座顶端设置有安全板。
优选地,第一固定架内架四角设置有导向耳;端面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抵接固定装置、第二抵接固定装置、第二固定板和导向杆,第一抵接固定装置和第二抵接固定装置与可调式直切机构工作端同轴向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第一抵接固定装置和第二抵接固定装置工作端均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第二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抵接固定装置工作端,导向杆与滑杆同轴向滑动设置在导向耳上。
优选地,第一抵接固定装置包括有长轴气缸和抵接板,长轴气缸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一端,长轴气缸工作端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同轴设置在长轴气缸工作轴上;第二抵接固定装置与第一抵接固定装置结构完全相同。
优选地,可调式直切机构包括有固定圈、安装圈、旋转齿圈、止动圈、螺纹柱、第三齿轮、刀架、刀具、拉伸杆和直线驱动器,安装圈同轴向设置在固定圈一端,固定圈外圆周面沿轴向均布有四个第一滑动耳、第一通孔和止动架,止动架位于第一通孔外端,固定圈内圆周面沿轴向还均布四个滑动架,滑动架与第一通孔同径向;旋转齿圈同轴转动设置在安装圈上,旋转齿圈外圆周面沿轴线均布有插槽,止动圈同轴固定设置在安装圈一端,止动圈外圆周面沿轴向均布有第二滑动耳,第一滑动耳和第二滑动耳均滑动设置在上,螺纹柱同轴滑动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三齿轮转动设置在止动架内与螺纹柱螺纹拧接,第三齿轮与旋转齿圈啮合,止动圈沿径向固定设置在螺纹柱底端,刀架一侧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动架滑动配合,刀具固定设置在刀架内,拉伸杆与固定圈同轴向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耳一端,拉伸杆贯穿第一固定架与直线驱动器工作端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伞裙夹持机构包括有安装架、套筒、螺纹通孔杆、第二螺纹杆、固定螺母和活动固定器,安装架同轴向滑动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导向端,套筒通过活动固定器同轴向设置在安装架内架上,套筒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等间隔的固定齿和条形口,固定齿与条形口相邻,螺纹通孔杆同轴滑动设置在套筒内,螺纹通孔杆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等间隔的活动齿,活动齿贯穿条形口,第二螺纹杆同轴转动设置在套筒内,第二螺纹杆与螺纹通孔杆螺纹啮合,第二螺纹杆一端贯穿安装架与固定螺母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安装架沿径向设置有第二丝杆螺母;活动固定器包括有转动座、方翼蝶形螺钉和转动块,转动座沿轴向固定设置在套筒外圆周面上,转动块同轴设置在方翼蝶形螺钉一端,转动块转动设置在转动座内,方翼蝶形螺钉与第二丝杆螺母螺纹啮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滑动导向机构和间距调调整机构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使用时,复合绝缘子首先去除两端金具,从而使得两端芯棒外漏,调整间距调调整机构活动工作端与固定工作端之间距离,从而使得两侧间距调调整机构间隔适当位置,然后将间距调调整机构同轴向放置在芯棒夹持机构上,从而使得芯棒夹持机构工作端夹持住复合绝缘子两端外漏芯棒,启动端面固定机构,从而使得间距调调整机构两侧的端面固定机构工作端伸出从而固定住芯棒两端,调整可调式直切机构工作端与芯棒外外圆周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可调式直切机构直切工作端抵接在芯棒外圆周面上,可调式直切机构驱动端启动,从而使得可调式直切机构直切端在滑动导向机构导向作用下将包裹在芯棒外圆周面上的伞裙沿轴向切开,然后将伞裙夹持机构滑动抵接在可调式直切机构一侧,通过人工将伞裙夹持机构夹持工作端夹住切开的伞裙,从而使得伞裙相对芯棒同样被固定,芯棒夹持机构工作端复位,从而停止对芯棒的夹持,端面固定机构工作端再次启动从而将芯棒从被分割的伞裙中抽离,从而完成复核绝缘子的硅橡胶材质分离操作。
该装置通过直切将复合绝缘子的外硅橡胶切开,便于回收芯棒,可对不同直径或长度的复合绝缘子进行切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滑动导向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间距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芯棒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端面固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可调式直切机构的局部立体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可调式直切机构的局部立体图二;
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圈和安装圈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伞裙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伞裙夹持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伞裙夹持机构的局部侧视图;
图12为图1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
1、底板;
2、滑动导向机构;2a、第一固定架;2a1、导向耳;2b、第二固定架;2c、滑杆;
3、间距调调整机构;3a、第一固定底板;3a1、滑动导轨;3b、第一安装座;3c、第二安装座;3d、第一螺纹杆;3e、转动盘;3f、第一固定板;3g、活动板;3g1、第二滑动槽;3g2、第一丝杆螺母;
4、芯棒夹持机构;4a、第二固定底板;4b、小型气缸;4c、滑动座;4d、齿条;4e、第一固定座;4f、第二固定座;4f1、安全板;4g、第一齿轮;4h、第二齿轮;4i、第一固定轴;4j、第二固定轴;4k、第一夹爪;4l、第二夹爪;
5、端面固定机构;5a、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1、长轴气缸;5a2、抵接板;5b、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c、第二固定板;5d、导向杆;
6、可调式直切机构;6a、固定圈;6a1、第一滑动耳;6a2、第一通孔;6a3、止动架;6a4、滑动架;6b、安装圈;6c、旋转齿圈;6c1、插槽;6d、止动圈;6d1、第二滑动耳;6e、螺纹柱;6f、第三齿轮;6g、刀架;6g1、滑块;6h、刀具;6i、拉伸杆;6j、直线驱动器;
7、伞裙夹持机构;7a、安装架;7a1、第二丝杆螺母;7b、套筒;7b1、固定齿;7b2、条形口;7c、螺纹通孔杆;7c1、活动齿;7d、第二螺纹杆;7e、固定螺母;7f、活动固定器;7f1、转动座;7f2、方翼蝶形螺钉;7f3、转动块;
8、复合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12所示的一种复合绝缘子的硅橡胶材质分离装置,包括有底板1、滑动导向机构2、间距调调整机构3、芯棒夹持机构4、端面固定机构5、可调式直切机构6和伞裙夹持机构7,滑动导向机构2和间距调调整机构3均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滑动导向机构2与间距调调整机构3工作端同轴向,芯棒夹持机构4工作端朝上分别设置在间距调调整机构3的固定工作端端和活动工作端,可调式直切机构6工作端滑动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上,端面固定机构5工作端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6设置在两侧滑动导向机构2上,伞裙夹持机构7滑动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上,伞裙夹持机构7位于间距调调整机构3固定工作端一侧。
滑动导向机构2和间距调调整机构3均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使用时,复合绝缘子首先去除两端金具,从而使得两端芯棒外漏,调整间距调调整机构3活动工作端与固定工作端之间距离,从而使得两侧间距调调整机构3间隔适当位置,然后将间距调调整机构3同轴向放置在芯棒夹持机构4上,从而使得芯棒夹持机构4工作端夹持住复合绝缘子两端外漏芯棒,启动端面固定机构5,从而使得间距调调整机构3两侧的端面固定机构5工作端伸出从而固定住芯棒两端,调整可调式直切机构6工作端与芯棒外外圆周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可调式直切机构6直切工作端抵接在芯棒外圆周面上,可调式直切机构6驱动端启动,从而使得可调式直切机构6直切端在滑动导向机构2导向作用下将包裹在芯棒外圆周面上的伞裙沿轴向切开,然后将伞裙夹持机构7滑动抵接在可调式直切机构6一侧,通过人工将伞裙夹持机构7夹持工作端夹住切开的伞裙,从而使得伞裙相对芯棒同样被固定,芯棒夹持机构4工作端复位,从而停止对芯棒的夹持,端面固定机构5工作端再次启动从而将芯棒从被分割的伞裙中抽离,从而完成复核绝缘子的硅橡胶材质分离操作。
滑动导向机构2包括有第一固定架2a、第二固定架2b和滑杆2c,第一固定架2a和第二固定架2b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1两端,滑杆2c沿轴向水平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a和第二固定架2b之间,可调式直切机构6和伞裙夹持机构7工作端均滑动设置在滑杆2c上。
第一固定架2a和第二固定架2b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1两端,而滑杆2c沿轴向水平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a和第二固定架2b之间,且可调式直切机构6和伞裙夹持机构7工作端均滑动设置在滑杆2c上,从而使得可调式直切机构6和伞裙夹持机构7工作端在滑杆2c上滑动工作,从而便于对复合型绝缘子进行切割和分离。
间距调调整机构3包括有第一固定底板3a、第一安装座3b、第二安装座3c、第一螺纹杆3d、转动盘3e、第一固定板3f和活动板3g,第一固定底板3a与滑动导向机构2同轴向设置在底板1顶端,第一固定底板3a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导轨3a1,第一安装座3b和第二安装座3c同轴设置在第一固定底板3a两端,第一螺纹杆3d同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3b和第二安装座3c上,转动盘3e同轴设置在第一螺纹杆3d一端,第一固定板3f固定设置在滑动导轨3a1一端,活动板3g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动槽3g1,第二滑动槽3g1滑动设置在滑动导轨3a1上,活动板3g底端还设置有第一丝杆螺母3g2,第一丝杆螺母3g2与第一螺纹杆3d螺纹拧接。
第一固定底板3a与滑动导向机构2同轴向设置在底板1顶端,而第一固定底板3a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导轨3a1,且第一安装座3b和第二安装座3c同轴设置在第一固定底板3a两端,第一螺纹杆3d同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座3b和第二安装座3c上,转动盘3e同轴设置在第一螺纹杆3d一端,第一固定板3f固定设置在滑动导轨3a1一端,活动板3g底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动槽3g1,第二滑动槽3g1滑动设置在滑动导轨3a1上,活动板3g底端还设置有第一丝杆螺母3g2,第一丝杆螺母3g2与第一螺纹杆3d螺纹拧接,从而使得当复合绝缘子长度较长时,可通过转动转动盘3e,从而使得第一螺纹杆3d在第一安装座3b和第二安装座3c上同轴转动,而第一丝杆螺母3g2与第一螺纹杆3d螺纹啮合,从而使得第一丝杆螺母3g2在第一螺纹杆3d上滑动,从而使得活动板3g相对第一固定板3f靠近或偏离。
芯棒夹持机构4包括有第二固定底板4a、小型气缸4b、滑动座4c、齿条4d、第一固定座4e、第二固定座4f、第一齿轮4g、第二齿轮4h、第一固定轴4i、第二固定轴4j和第一夹爪4k,第二固定底板4a固定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活动工作端和固定工作部顶端,滑动座4c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4a两侧,齿条4d滑动设置在滑动座4c上,齿条4d一端与小型气缸4b工作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4e和第二固定座4f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4a两端,第一固定轴4i和第二固定轴4j同轴向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座4e和第二固定座4f上,第一齿轮4g和第二固定座4f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轴4i和第二固定轴4j上,第一齿轮4g和第二齿轮4h啮合,第二齿轮4h与齿条4d啮合,第一夹爪4k和第二夹爪4l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轴4i和第二固定轴4j上。
第二固定底板4a固定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活动工作端和固定工作部顶端,而滑动座4c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4a两侧,且齿条4d滑动设置在滑动座4c上,齿条4d一端与小型气缸4b工作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4e和第二固定座4f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底板4a两端,第一固定轴4i和第二固定轴4j同轴向转动设置在第一固定座4e和第二固定座4f上,第一齿轮4g和第二固定座4f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轴4i和第二固定轴4j上,第一齿轮4g和第二齿轮4h啮合,第二齿轮4h与齿条4d啮合,第一夹爪4k和第二夹爪4l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轴4i和第二固定轴4j上,从而使得当复合绝缘子放置在适当位置后,第二齿轮4h工作端启动,从而带动齿条4d在第一固定座4e和第二固定座4f上滑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4h带动40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夹爪4k和第二夹爪4l收拢或张开,从而使其能够夹住芯棒两端。
第二固定座4f顶端设置有安全板4f1。
第二固定座4f顶端设置有安全板4f1,从而防止工作人员被转动的齿轮误伤,提高安全性。
第一固定架2a内架四角设置有导向耳2a1;端面固定机构5包括有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第二固定板5c和导向杆5d,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和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与可调式直切机构6工作端同轴向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a和第二固定架2b上,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和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工作端均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6,第二固定板5c固定设置在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工作端,导向杆5d与滑杆2c同轴向滑动设置在导向耳2a1上。
第一固定架2a内架四角设置有导向耳2a1;而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和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与可调式直切机构6工作端同轴向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a和第二固定架2b上,且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和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工作端均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6,第二固定板5c固定设置在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工作端,导向杆5d与滑杆2c同轴向滑动设置在导向耳2a1上,从而使得当复合绝缘子芯棒两端被夹持后,通过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和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使得芯棒两端面被顶住,从而提高切割过程中复合绝缘子的稳定性,而第二固定板5c用于导向,从而提高结构稳定性。
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包括有长轴气缸5a1和抵接板5a2,长轴气缸5a1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一端,长轴气缸5a1工作端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6,5a同轴设置在长轴气缸5a1工作轴上;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与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结构完全相同。
长轴气缸5a1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一端,而长轴气缸5a1工作端朝向可调式直切机构6,且5a同轴设置在长轴气缸5a1工作轴上;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与第一抵接固定装置5a结构完全相同,从而使得当吸芯棒两端被夹持后,长轴气缸5a1工作轴伸出,从而使得抵接板5a2抵接在芯棒一端,从而使得芯棒另一端被第二抵接固定装置5b抵接,从而使得切割过程更加稳定。
可调式直切机构6包括有固定圈6a、安装圈6b、旋转齿圈6c、止动圈6d、螺纹柱6e、第三齿轮6f、刀架6g、刀具6h、拉伸杆6i和直线驱动器6j,安装圈6b同轴向设置在固定圈6a一端,固定圈6a外圆周面沿轴向均布有四个第一滑动耳6a1、第一通孔6a2和止动架6a3,止动架6a3位于第一通孔6a2外端,固定圈6a内圆周面沿轴向还均布四个滑动架6a4,滑动架6a4与第一通孔6a2同径向;旋转齿圈6c同轴转动设置在安装圈6b上,旋转齿圈6c外圆周面沿轴线均布有插槽6c1,止动圈6d同轴固定设置在安装圈6b一端,止动圈6d外圆周面沿轴向均布有第二滑动耳6d1,第一滑动耳6a1和第二滑动耳6d1均滑动设置在2a3上,螺纹柱6e同轴滑动设置在第一通孔6a2内,第三齿轮6f转动设置在止动架6a3内与螺纹柱6e螺纹拧接,第三齿轮6f与旋转齿圈6c啮合,止动圈6d沿径向固定设置在螺纹柱6e底端,刀架6g一侧设置有滑块6g1,滑块6g1与滑动架6a4滑动配合,刀具6h固定设置在刀架6g内,拉伸杆6i与固定圈6a同轴向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耳6a1一端,拉伸杆6i贯穿第一固定架2a与直线驱动器6j工作端同轴固定连接。
安装圈6b同轴向设置在固定圈6a一端,而固定圈6a外圆周面沿轴向均布有四个第一滑动耳6a1、第一通孔6a2和止动架6a3,止动架6a3位于第一通孔6a2外端,且固定圈6a内圆周面沿轴向还均布四个滑动架6a4,滑动架6a4与第一通孔6a2同径向;旋转齿圈6c同轴转动设置在安装圈6b上,旋转齿圈6c外圆周面沿轴线均布有插槽6c1,止动圈6d同轴固定设置在安装圈6b一端,止动圈6d外圆周面沿轴向均布有第二滑动耳6d1,第一滑动耳6a1和第二滑动耳6d1均滑动设置在2a3上,螺纹柱6e同轴滑动设置在第一通孔6a2内,第三齿轮6f转动设置在止动架6a3内与螺纹柱6e螺纹拧接,第三齿轮6f与旋转齿圈6c啮合,止动圈6d沿径向固定设置在螺纹柱6e底端,刀架6g一侧设置有滑块6g1,滑块6g1与滑动架6a4滑动配合,刀具6h固定设置在刀架6g内,拉伸杆6i与固定圈6a同轴向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耳6a1一端,拉伸杆6i贯穿第一固定架2a与直线驱动器6j工作端同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当工作人员通过撬棍插接在插槽6c1使得旋转齿圈6c相对安装圈6b转动时,第三齿轮6f在止动架6a3内同轴转动,而滑块6g1与滑动架6a4滑动配合,从而使得螺纹柱6e在第一通孔6a2内滑动,从而使得安装在螺纹柱6e底端的刀具6h沿径向滑动,从而使得刀具6h抵接在复合绝缘子一端的芯棒外圆周面上,当直线驱动器6j工作端启动带动拉伸杆6i滑动时,固定圈6a带动刀具6h将复合绝缘子的硅橡胶呈十字切开,从而便于将芯棒抽出。
伞裙夹持机构7包括有安装架7a、套筒7b、螺纹通孔杆7c、第二螺纹杆7d、固定螺母7e和活动固定器7f,安装架7a同轴向滑动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导向端,套筒7b通过活动固定器7f同轴向设置在安装架7a内架上,套筒7b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等间隔的固定齿7b1和条形口7b2,固定齿7b1与条形口7b2相邻,螺纹通孔杆7c同轴滑动设置在套筒7b内,螺纹通孔杆7c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等间隔的活动齿7c1,活动齿7c1贯穿条形口7b2,第二螺纹杆7d同轴转动设置在套筒7b内,第二螺纹杆7d与螺纹通孔杆7c螺纹啮合,第二螺纹杆7d一端贯穿安装架7a与固定螺母7e同轴固定连接。
安装架7a同轴向滑动设置在滑动导向机构2导向端,而套筒7b通过活动固定器7f同轴向设置在安装架7a内架上,且套筒7b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等间隔的固定齿7b1和条形口7b2,固定齿7b1与条形口7b2相邻,螺纹通孔杆7c同轴滑动设置在套筒7b内,螺纹通孔杆7c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等间隔的活动齿7c1,活动齿7c1贯穿条形口7b2,第二螺纹杆7d同轴转动设置在套筒7b内,第二螺纹杆7d与螺纹通孔杆7c螺纹啮合,第二螺纹杆7d一端贯穿安装架7a与固定螺母7e同轴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当切割完成后,滑动安装架7a使得安装架7a一端抵接在可调式直切机构6工作部一侧,转动固定螺母7e使得第二螺纹杆7d在套筒7b内部同轴转动,而第二螺纹杆7d与螺纹通孔杆7c螺纹啮合,从而使得活动齿7c1相对轴向向固定齿7b1移动,从而使得固定齿7b1和活动齿7c1固定夹持住被切割的复合绝缘子伞裙,从而使其便于将芯棒从中抽离。
安装架7a沿径向设置有第二丝杆螺母7a1;活动固定器7f包括有转动座7f1、方翼蝶形螺钉7f2和转动块7f3,转动座7f1沿轴向固定设置在套筒7b外圆周面上,转动块7f3同轴设置在方翼蝶形螺钉7f2一端,转动块7f3转动设置在转动座7f1内,方翼蝶形螺钉7f2与第二丝杆螺母7a1螺纹啮合。
安装架7a沿径向设置有第二丝杆螺母7a1,而转动座7f1沿轴向固定设置在套筒7b外圆周面上,转动块7f3同轴设置在方翼蝶形螺钉7f2一端,转动块7f3转动设置在转动座7f1内,方翼蝶形螺钉7f2与第二丝杆螺母7a1螺纹啮合,从而使得当转动方翼蝶形螺钉7f2时,转动块7f3在转动座7f1同轴转动,而方翼蝶形螺钉7f2与第二丝杆螺母7a1螺纹啮合,从而使得方翼蝶形螺钉7f2在第二丝杆螺母7a1内转动,从而便于调整套筒7b离安装架7a轴线的距离。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滑动导向机构2和间距调调整机构3均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使用时,复合绝缘子首先去除两端金具,从而使得两端芯棒外漏,调整间距调调整机构3活动工作端与固定工作端之间距离,从而使得两侧间距调调整机构3间隔适当位置,然后将间距调调整机构3同轴向放置在芯棒夹持机构4上,从而使得芯棒夹持机构4工作端夹持住复合绝缘子两端外漏芯棒,启动端面固定机构5,从而使得间距调调整机构3两侧的端面固定机构5工作端伸出从而固定住芯棒两端,调整可调式直切机构6工作端与芯棒外外圆周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可调式直切机构6直切工作端抵接在芯棒外圆周面上,可调式直切机构6驱动端启动,从而使得可调式直切机构6直切端在滑动导向机构2导向作用下将包裹在芯棒外圆周面上的伞裙沿轴向切开,然后将伞裙夹持机构7滑动抵接在可调式直切机构6一侧,通过人工将伞裙夹持机构7夹持工作端夹住切开的伞裙,从而使得伞裙相对芯棒同样被固定,芯棒夹持机构4工作端复位,从而停止对芯棒的夹持,端面固定机构5工作端再次启动从而将芯棒从被分割的伞裙中抽离,从而完成复核绝缘子的硅橡胶材质分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