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5490发布日期:2020-08-28 17:2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曝气是指人为通过适当设备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带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曝气装置的好坏,不仅影响污水生化处理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处理场占地,投资及运行费用。但是现有的曝气装置的出气口多是固定不动的,对于污水的搅动效果一般,因此,现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包括进气管,还设置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进气管联通至所述固定罩内,所述固定罩内设置有中轴,所述中轴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扇叶,每两个所述扇叶之间形成一个转气腔,所述中轴上方固定连接有上转体,所述上转体为中空结构且其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导气的导气管,所述固定罩靠近所述上转体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上转体和所述固定罩相接触的面上开设有通气槽,且所述通气槽两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上转体上端设置有上圆筒,且所述上圆筒上设置有用于联通外部的出气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圆筒上的若干出气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圈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孔上设置有放大腔,且所述出气孔内设置有横杆和堵塞柱,所述横杆和堵塞柱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且所述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圆筒侧面的若干呈弧形的出气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管的截面形状呈倾斜设置的椭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进气管中的气流进入到所述转气腔内并经由通孔和通气槽进入到所述导气管内,气流进而进入到所述上转体的空腔内并最终经由所述出气结构排出,且在气流的作用下,所述扇叶和所述中轴将会转动,所述中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转体和上圆筒转动,使得本装置排出的气流是在不断旋转的状态下的,如此可以产生搅动效果,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所述出气孔内设置有防止倒灌的结构,在不通气的状态下,所述堵塞柱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将所述出气孔堵住,在通气的状态下,所述堵塞柱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吹至所述放大腔处以实现气流的流通,可以有效防止污水的倒流倒灌。所述出气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圆筒侧面的若干呈弧形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截面形状呈倾斜设置的椭圆形,如此在所述出气管转动的时候能够产生向上的带动力,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仰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的立体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中出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中出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中出气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固定罩、3-扇叶、4-中轴、5-导气管、6-上转体、7-出气孔、8-通孔、9-密封圈、10-出气管、11-上圆筒、12-放大腔、13-堵塞柱、14-弹簧、15-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包括进气管1,还设置有固定罩2,所述固定罩2为圆形中空结构,所述进气管1联通至所述固定罩2内,所述固定罩2内设置有中轴4,所述中轴4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扇叶3,每两个所述扇叶3之间形成一个转气腔,所述中轴4上方固定连接有上转体6,所述上转体6为中空结构且其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导气的导气管5,所述固定罩2靠近所述上转体6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通孔8,所述上转体6和所述固定罩2相接触的面上开设有通气槽,且所述通气槽两侧设置有密封圈9以加强密封效果,所述上转体6上端设置有上圆筒11,且所述上圆筒11上设置有用于联通外部的出气结构。进气管1中的气流进入到所述转气腔内并经由通孔8和通气槽进入到所述导气管5内,气流进而进入到所述上转体6的空腔内并最终经由所述出气结构排出,且在气流的作用下,所述扇叶3和所述中轴4将会转动,所述中轴4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转体6和上圆筒11转动,使得本装置排出的气流是在不断旋转的状态下的,如此可以产生搅动效果,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具体地,所述出气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圆筒11上的若干出气孔7。

具体地,所述密封圈9选用塑性材料制成,所用塑性材料不加限制,作为示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9由橡胶材料制成,除此之外,也可选用聚四氟乙烯和聚氨酯等密封材料。

具体地,所述出气孔7上设置有放大腔12,且所述出气孔7内设置有横杆15和堵塞柱13,所述横杆15和堵塞柱13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14,且所述弹簧14为拉伸弹簧,在不通气的状态下,所述堵塞柱13在所述弹簧14的作用下可以将所述出气孔7堵住,在通气的状态下,所述堵塞柱13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吹至所述放大腔12处以实现气流的流通,如此,可以有效防止污水的倒流倒灌。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进气管1中的气流进入到所述转气腔内并经由通孔8和通气槽进入到所述导气管5内,气流进而进入到所述上转体6的空腔内并最终经由所述出气结构排出,且在气流的作用下,所述扇叶3和所述中轴4将会转动,所述中轴4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上转体6和上圆筒11转动,使得本装置排出的气流是在不断旋转的状态下的,如此可以产生搅动效果,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所述出气孔上设置有放大腔,且所述出气孔内设置有横杆和堵塞柱,所述横杆和堵塞柱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弹簧,且所述弹簧为拉伸弹簧,在不通气的状态下,所述堵塞柱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将所述出气孔堵住,在通气的状态下,所述堵塞柱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吹至所述放大腔处以实现气流的流通,如此,可以有效防止污水的倒流倒灌。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的在于,所述出气结构为设置在所述上圆筒11侧面的若干呈弧形的出气管10,相对于实施例1,如此设置搅拌效果更好,具体地,所述出气管10的截面形状呈倾斜设置的椭圆形,如此在所述出气管10转动的时候能够产生向上的带动力,使用效果更好。

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性、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