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4845发布日期:2020-10-13 09:4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固液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固液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质,为了获取固液废水中的的沉淀污泥,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程度、回收有用物质的可能性等制定相应方案,通过物理的手段或生物化学作用等,得到相应的沉淀污泥。沉淀污泥应用广泛,其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污泥在处理后可用作施肥和制作建筑材料,有着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优点。

目前,在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干燥加工时,通常存在以下缺陷:1、传统的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通常采用对表面直接烘干的方式,耗时较长,且直接烘干往往只能烘干固液沉淀污泥的表面,固液沉淀污泥的内部仍然处于潮湿状态,且干燥后的固液沉淀污泥易形成结块;2、传统的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在使用传送带运输固液沉淀污泥时,由于固液沉淀污泥内部潮湿,往往会有潮湿的固液沉淀污泥残留在传送带表面,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通常采用对表面直接烘干的方式,耗时较长,且直接烘干往往只能烘干固液沉淀污泥的表面,固液沉淀污泥的内部仍然处于潮湿状态,且干燥后的固液沉淀污泥易形成结块;传统的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在使用传送带运输固液沉淀污泥时,由于固液沉淀污泥内部潮湿,往往会有潮湿的固液沉淀污泥残留在传送带表面,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浪费人力物力等难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包括安装框、进料板、安装板、出料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的安装框的右端外壁上固定有进料板,安装框前端中部的外壁上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框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出料装置,安装框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干燥装置。

所述的安装框包括安装框架、工作腔、固定板、加热棒和进料口,安装框架的内部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的上端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均匀设有加热棒,安装框架的右端上方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下端安装有进料板,具体工作时,通过进料口将固液沉淀污泥输送到传送带上,通过加热棒对固液沉淀污泥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的出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连接板、出料口、一号转动辊和出料皮带,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底座安装在安装框架前端下侧的外壁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工作腔内,安装框架右端下侧的外壁上前后对称安装有连接板,安装框架的右端下侧开设有出料口,连接板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左右对称安装有一号转动辊,一号转动辊之间通过出料皮带连接,左侧的一号转动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具体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左侧的一号转动辊转动,进而使出料皮带转动,带动位于右侧的一号转动辊转动。

所述的干燥装置包括翻转机构、传动机构、清理机构和打散机构,安装框架的上侧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下方设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打散机构,具体工作时,通过翻转机构将内部的固液沉淀污泥翻出,通过传动机构将固液沉淀污泥传输到合适位置,通过清理机构对传送带的表面进行清理,通过打散机构将干燥完成的固液沉淀污泥中的结块进行打散。

所述的清理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连接杆、通过槽、刮料板和毛刷,电动推杆安装在安装板的上端中部,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安装有连接杆,安装框架的前端开设有通过槽,连接杆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经由通过槽安装在工作腔内,连接杆的上端左侧安装有刮料板,连接杆的上端右侧设置有毛刷,具体工作时,当传送带运输固液沉淀污泥一端时间后,通过电动推杆将连接杆向后推出,连接杆穿过通过槽进入工作腔,由于刮料板和毛刷紧靠在传送带的下端,此时传送带运动,通过刮料板先对传送带表面的固液沉淀污泥进行刮除,再通过毛刷清理掉残留的固液沉淀污泥,清理完成后,通过电动推杆带动连接杆向前运动,使得刮料板和毛刷向前运动,离开工作腔。

所述的打散机构包括气缸、安装杆、限位杆、限位槽、凸块、限位板、滑动杆、打散板、压缩弹簧,气缸通过气缸底座安装在工作腔左端的内壁上,气缸的顶出端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杆,工作腔前后两端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安装杆的外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于限位槽内,安装杆的上端均匀安装有凸块,工作腔后端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前端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下端紧靠在安装杆的上端,滑动杆的上端固定有打散板,打散板与限位板之间通过压缩弹簧连接,具体工作时,通过气缸带动安装杆在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下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凸块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当凸块运动到滑动杆的下端时,挤压滑动杆向上运动,当滑动杆的下端运动到凸块与凸块之间的缝隙处时,滑动杆向下运动,由于安装杆在气缸的带动下进行左右往复运动,从而使滑动杆在限位板的限位作用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打散板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将输送到打散板上的固液沉淀污泥进行上下抖动打散,由于打散板的倾斜设计,固液沉淀污泥最终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出料皮带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翻转机构包括带动电机、带动轮、带动皮带、连接轴、翻转盘、翻转板,带动电机通过带动电机底座安装在安装板的上端右侧,带动轮通过轴承左右对称安装在安装框架前端的外壁上方,带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右侧的带动轮连接,带动轮之间通过带动皮带连接,带动轮与翻转盘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翻转盘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翻转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二号转动辊、传送带,转动电机通过转动电机底座安装在安装板的上端左侧,工作腔的后端内壁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左右对称安装有二号转动辊,左侧的二号转动辊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二号转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通过槽的形状与刮料板、毛刷的形状为对应配合设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翻转板为向上弯曲设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凸块的上端面与滑动杆的下端面均为弧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在干燥的同时,设计了多种机械传动,对固液沉淀污泥进行了翻转和打散处理,使得固液沉淀污泥的内部也能进行干燥处理,同时使固液沉淀污泥在干燥时不易结块,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效率;针对残留在传送带上的固液沉淀污泥设计了清理机构,便于传送带对固液沉淀污泥进行多次传输,防止固液沉淀污泥粘黏在传送带上,影响传送带的工作效率;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本发明通过翻转机构和打散机构,使得固液沉淀污泥在进行干燥的同时还可以对固液沉淀污泥进行翻转和打散,扩大了固液沉淀污泥的干燥面积,提高了干燥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固液沉淀污泥结块过多;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本发明通过清理机构对传送带上的残留固液沉淀污泥进行了清理,采用先刮除后清扫的方式,防止固液沉淀污泥残留过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打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的x向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图3的y向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固液废水处理沉淀污泥干燥床,包括安装框1、进料板2、安装板3、出料装置4和干燥装置5,所述的安装框1的右端外壁上固定有进料板2,安装框1前端中部的外壁上安装有安装板3,安装框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出料装置4,安装框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干燥装置5。

所述的安装框1包括安装框架11、工作腔12、固定板13、加热棒14和进料口15,安装框架11的内部开设有工作腔12,工作腔12的上端安装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均匀设有加热棒14,安装框架11的右端上方开设有进料口15,进料口15的下端安装有进料板2,具体工作时,通过进料口15将固液沉淀污泥输送到传送带523上,通过加热棒14对固液沉淀污泥进行干燥处理。

所述的出料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连接板42、出料口43、一号转动辊44和出料皮带45,驱动电机41通过驱动电机底座安装在安装框架11前端下侧的外壁上,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工作腔12内,安装框架11右端下侧的外壁上前后对称安装有连接板42,安装框架11的右端下侧开设有出料口43,连接板42之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左右对称安装有一号转动辊44,一号转动辊44之间通过出料皮带45连接,左侧的一号转动辊44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具体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41带动左侧的一号转动辊44转动,进而使出料皮带45转动,带动位于右侧的一号转动辊44转动。

所述的干燥装置5包括翻转机构51、传动机构52、清理机构53和打散机构54,安装框架11的上侧设置有翻转机构51,翻转机构51的下方安装有传动机构52,传动机构52的下方设有清理机构53,清理机构53的下方设置有打散机构54,具体工作时,通过翻转机构51将内部的固液沉淀污泥翻出,通过传动机构52将固液沉淀污泥传输到合适位置,通过清理机构53对传送带523的表面进行清理,通过打散机构54将干燥完成的固液沉淀污泥中的结块进行打散。

所述的翻转机构51包括带动电机511、带动轮512、带动皮带513、连接轴514、翻转盘515、翻转板516,带动电机511通过带动电机底座安装在安装板3的上端右侧,带动轮512通过轴承左右对称安装在安装框架11前端的外壁上方,带动电机511的输出轴与右侧的带动轮512连接,带动轮512之间通过带动皮带513连接,带动轮512与翻转盘515之间通过连接轴514连接,翻转盘515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翻转板516,所述的翻转板516为向上弯曲设计;具体工作时,通过带动电机511带动右侧的带动轮512旋转,进而使带动皮带513运动带动左侧的带动轮512旋转,带动轮512旋转进而带动连接轴514和翻转盘515同步旋转,使得翻转板516转动,将传送带523上的底部固液沉淀污泥铲起,经过旋转后重新落入到传送带523,实现对底部固液沉淀污泥的翻出,便于干燥。

所述的传动机构52包括转动电机521、二号转动辊522、传送带523,转动电机521通过转动电机底座安装在安装板3的上端左侧,工作腔12的后端内壁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左右对称安装有二号转动辊522,左侧的二号转动辊522与转动电机521的输出轴连接,二号转动辊522之间通过传送带523连接,具体工作时,通过转动电机521带动左侧的二号转动辊522,进而带动传送带523对固液沉淀污泥进行运输。

所述的清理机构53包括电动推杆531、连接杆532、通过槽533、刮料板534和毛刷535,电动推杆531安装在安装板3的上端中部,电动推杆531的伸出端安装有连接杆532,安装框架11的前端开设有通过槽533,连接杆532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经由通过槽533安装在工作腔12内,连接杆532的上端左侧安装有刮料板534,连接杆532的上端右侧设置有毛刷535,具体工作时,当传送带523运输固液沉淀污泥一端时间后,通过电动推杆531将连接杆532向后推出,连接杆532穿过通过槽533进入工作腔12,由于刮料板534和毛刷535紧靠在传送带523的下端,此时传送带523运动,通过刮料板534先对传送带523表面的固液沉淀污泥进行刮除,再通过毛刷535清理掉残留的固液沉淀污泥,清理完成后,通过电动推杆531带动连接杆532向前运动,使得刮料板534和毛刷535向前运动,离开工作腔12。

所述的通过槽533的形状与刮料板534、毛刷535的形状为对应配合设计,在刮料板534和毛刷535经由通过槽533向工作腔12外运输时,由于通过槽533的形状只能通过连接杆532、刮料板534和毛刷535,进而使残留在刮料板534和毛刷535上的固液沉淀污泥经由通过槽533被刮除,掉落到打散板548上。

所述的打散机构54包括气缸541、安装杆542、限位杆543、限位槽544、凸块545、限位板546、滑动杆547、打散板548、压缩弹簧549,气缸541通过气缸底座安装在工作腔12左端的内壁上,气缸541的顶出端连接有安装杆542,安装杆542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限位杆543,工作腔12前后两端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544,安装杆542的外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设置于限位槽544内,安装杆542的上端均匀安装有凸块545,工作腔12后端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546,限位板546的前端滑动设置有滑动杆547,所述的凸块545的上端面与滑动杆547的下端面均为弧形结构;滑动杆547的下端紧靠在安装杆542的上端,滑动杆547的上端固定有打散板548,打散板548与限位板546之间通过压缩弹簧549连接,具体工作时,通过气缸541带动安装杆542在限位杆543的限位作用下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凸块545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当凸块545运动到滑动杆547的下端时,挤压滑动杆547向上运动,当滑动杆547的下端运动到凸块545与凸块545之间的缝隙处时,滑动杆547向下运动,由于安装杆542在气缸541的带动下进行左右往复运动,从而使滑动杆547在限位板546的限位作用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打散板548在压缩弹簧549的弹性作用下,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将输送到打散板548上的固液沉淀污泥进行上下抖动打散,由于打散板548的倾斜设计,固液沉淀污泥最终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出料皮带45上。

本发明的工作步骤如下:

s1:通过进料板2经由进料口15将未处理的固液沉淀污泥运送到工作腔12内部,使其落入到传送带523上;

s2:通过传送带523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运输,通过带动电机511驱动带动轮512旋转,进而带动翻转板516对固液沉淀污泥进行翻边;

s3:通过气缸541带动安装杆542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进而使打散板548进行小幅高频的上下往复运动;

s4:通过刮料板534和毛刷535对传送带523上残留的固液沉淀污泥进行刮除;

s5:通过驱动电机(41)带动一号转动辊44旋转,进而带动出料皮带45将完成干燥处理的固液沉淀污泥运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