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6532发布日期:2021-02-18 21:2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当前河流、湖库水环境纳污能力下降,排污量增加,水体有机物、氮、磷等严重超标,水华频发,导致水体黑臭,严重威胁居民饮用水安全,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水生态失去平衡。
[0003]
申请公布号为cn11120202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

藻鱼共生’的智能化生态体系”,利用小球藻净化鱼类生活水质,提供鱼类饵料的同时实现小球藻自身快速生长的智能化生态系统,虽然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但其应用范围仅限于养殖鱼塘,单一的小球藻仅能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对于沉积底部的排泄物、腐殖质等无法去除。
[0004]
金鱼藻以假根固着在沉积物上通过茎吸收营养,其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竞争营养、光和空间抑制蓝藻的生长,其生物体还能供螺蛳等水生动物食用;螺蛳具有很强的滤水能力,能过滤浮游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以粪便及假粪的形式使较难沉积的悬浮物沉积下来,对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藻类有一定的去除效果;青鱼属“四大家鱼”之一,以螺蛳、水生昆虫等为食,营养价值高,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市场价值大。
[0005]
因此,本发明通过生态礁石给水生生物提供生长、繁殖、藏身之处,利用金鱼藻、螺蛳、青鱼构建良性生态食物链,净化水质,使物质的利用得到有效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它可以通过构建“藻螺鱼”生态食物链,集净化水质、水产养殖、生态修复于一体,实现湖库水域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青鱼养殖成本,带来水产经济效益,修复水域生态系统。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主要包括生态礁石主体、金鱼藻、螺蛳、青鱼、人工水草填料,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表面设有生态礁石外壳,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上方设有吊环,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内部设有防水灯、气囊,所述的气囊连接输气管的一端,输气管的另一端与地面上的产气设备连接,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下方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插入底泥层深处,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内部设有上隔离网和下隔离网,所述的下隔离网设于上隔离网下方,所述的上隔离网与下隔离网之间的生态礁石外壳预留有孔洞,所述的下隔离网下方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的下隔离网上种植有人工水草填料、金鱼藻。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礁石外壳表面设有凹槽,凹槽表面和生态礁石主体内部有连续的孔隙,凹槽有利于浮游藻类的附着和吸引浮游动物、虾等停留,为螺蛳提供充足的饵料,并提高生物多样性,孔隙加大生态礁石主体内外氧气和水的流通。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的青鱼、螺蛳通过孔洞进入生态礁石主体内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外层设有气囊保护套。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隔离网、下隔离网为不锈钢钢丝网,其中不锈钢钢丝的直径范围为0.1cm~0.3cm,网眼大小为2cm
×
2cm~4cm
×
4cm,隔离网的设置一方面防止青鱼的活动破坏生态礁石主体内部装置,另一方面防止悬浮状的金鱼藻覆盖防水灯,影响防水灯的光照效果。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礁石外壳由疏浚底泥烧结而成,外形为模拟天然礁石或通过预制构件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工水草填料为高比表面积材料,其表面附着大量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由不锈钢或玻璃钢制作而成的透水网状结构,内部为中空结构,整个生态礁石主体位于水平面以下,固定于水体底部。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的孔洞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其直径范围为10cm~12cm。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的曝气装置数量为1个以上,采用公知的膜片盘式微孔曝气器、旋涡曝气器、穿孔器、微孔曝气管、曝气盘、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的任意一种。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构造一个良性生态食物链,处理受污染的湖库水质,生态礁石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藏身之处,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金鱼藻充分吸收污染水体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为螺蛳提供食物来源,青鱼捕食螺蛳,有效的防止螺蛳过度繁殖,当青鱼数量过多,采取人工捕捞,提高了物质利用的效率,还可增加经济效益。
[0018]
2、生态礁石外壳的凹槽设计及投放人工水草填料,有利于浮游藻类的附着和吸引浮游动物、虾等停留,为螺蛳提供充足饵料,并提高生物多样性。
[0019]
3、金鱼藻能有效抑制蓝藻,易于悬浮于水体中,在透明度低的水体中,有利于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光能,一边吸污,一边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保证食藻类水生动物的饵料,同时利用曝气装置调节生态礁石周边水体溶解氧,促进人工水草填料上的光和细菌等环境友好型微生物生长繁殖,改善水体环境。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的整体结构及效果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的下隔离网结构及种植效果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的生态礁石外壳表面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1、生态礁石外壳,2、生态礁石主体,3、防水灯,4、吊环,5、气囊保护套,6、气囊,7、输气管,8、上隔离网,9、下隔离网,10、孔洞,11、人工水草填料,12青鱼,13、螺蛳,14、曝气装置,15、固定装置,16、水平面,17、金鱼藻,18、凹槽,19、孔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如图1、2、3所示,一种利用“藻螺鱼”共生体系净化水质的生态礁石装置,主要包括生态礁石主体2、金鱼藻17、螺蛳13、青鱼12、人工水草填料11,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2表面设有生态礁石外壳1,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2上方设有吊环4,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2内部设有防水灯3、气囊6,所述的气囊6连接输气管7的一端,输气管7的另一端与地面上的产气设备连接,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2下方设有固定装置15,固定装置15插入底泥层深处,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2内部设有上隔离网8和下隔离网9,所述的下隔离网9设于上隔离网8下方,所述的上隔离网8与下隔离网9之间的生态礁石外壳1预留有孔洞10,所述的下隔离网9下方设有曝气装置14,所述的下隔离网9上种植有人工水草填料11、金鱼藻17;所述的生态礁石外壳1表面设有凹槽18,凹槽18表面和生态礁石主体2内部有连续的孔隙1;所述的青鱼12、螺蛳13通过孔洞10进入生态礁石主体2内部;所述的气囊6外层设有气囊保护套5;所述的上隔离网8、下隔离网9为不锈钢钢丝网,其中不锈钢钢丝的直径范围为0.1cm~0.3cm,网眼大小为2cm
×
2cm~4cm
×
4cm;所述的生态礁石外壳1由疏浚底泥烧结而成,外形为模拟天然礁石或通过预制构件组成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所述的人工水草填料11为高比表面积材料,其表面附着大量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所述的生态礁石主体2由不锈钢或玻璃钢制作而成的透水网状结构,内部为中空结构,整个生态礁石主体2位于水平面16以下,固定于水体底部;所述的孔洞10数量为1个或1个以上,其直径范围为10cm~12cm;所述的曝气装置14数量为1个以上,采用公知的膜片盘式微孔曝气器、旋涡曝气器、穿孔器、微孔曝气管、曝气盘、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的任意一种。
[0026]
实施例1如图2所示,实施前,将预置有环境友好型微生物的人工水草填料11绑在下隔离网9十字交叉位置上,人工水草填料11有利于浮游藻类的附着和吸引浮游动物、虾等停留,为螺蛳13提供充足饵料,并提高生物多样性,金鱼藻17苗卡在正方形网格中,密度适中,再将下隔离网9固定于生态礁石主体2内部,金鱼藻17能有效抑制蓝藻,易于悬浮于水体中,在透明度低的水体中,有利于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光能,一方面吸纳污染物,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保证食藻类水生动物的饵料。
[0027]
如图1、3所示,通过控制吊环4、气囊6将生态礁石主体2平稳地放入水中,固定装置15将其固定在水体底部,通过曝气装置14调节水体溶解氧,防水灯3的光照给予金鱼藻17足够光源,投放一定比例螺蛳13和青鱼12,生态礁石外壳1的凹槽18、孔隙19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提供生长、繁殖、躲藏的空间,吸引更多水生浮游生物停留,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藏身之处,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金鱼藻17充分吸收污染水体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为螺蛳13提供食物来源,青鱼12捕食螺蛳13,有效的防止螺蛳13过度繁殖,当青鱼12数量过多,采取人工捕捞,提高了物质利用的效率,还可增加经济效益,生态礁石外壳1上预留的孔洞10,孔洞10的直径为10cm,方便青鱼12、螺蛳13等水生动物进出,上隔离网8、下隔离网9防止青鱼12的游动对设备的破坏,其材质为不锈钢钢丝,不锈钢钢丝直径0.1cm,网眼大小为2cm
×
2cm。
[0028]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前,将预置有环境友好型微生物的人工水草填料11绑在下隔离网9十字交叉位置上,人工水草填料11有利于浮游藻类的附着和吸引浮游动物、虾等停留,为螺蛳13提供充足饵料,并提高生物多样性,金鱼藻17苗卡在正方形网格中,密度适中,再将下隔
离网9固定于生态礁石主体2内部,金鱼藻17能有效抑制蓝藻,易于悬浮于水体中,在透明度低的水体中,有利于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光能,一方面吸纳污染物,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保证食藻类水生动物的饵料。
[0029]
如图1、3所示,通过控制吊环4、气囊6将生态礁石主体2平稳地放入水中,固定装置15将其固定在水体底部,通过曝气装置14调节水体溶解氧,防水灯3的光照给予金鱼藻17足够光源,投放一定比例螺蛳13和青鱼12,生态礁石外壳1的凹槽18、孔隙19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提供生长、繁殖、躲藏的空间,吸引更多水生浮游生物停留,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藏身之处,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及金鱼藻17充分吸收污染水体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为螺蛳13提供食物来源,青鱼12捕食螺蛳13,有效的防止螺蛳13过度繁殖,当青鱼12数量过多,采取人工捕捞,提高了物质利用的效率,还可增加经济效益,生态礁石外壳1上预留的孔洞10,孔洞10的直径为12cm,方便青鱼12、螺蛳13等水生动物进出,上隔离网8、下隔离网9防止青鱼12的游动对设备的破坏,其材质为不锈钢钢丝,不锈钢钢丝直径0.3cm,网眼大小为4cm
×
4cm。
[0030]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案例,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根据本发明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