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1764发布日期:2021-03-19 12: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物理预处理:首先将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废盐溶液,依次加入混凝剂、吸附剂后进行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取澄清的滤液备用;

步骤二:化学氧化:将物理预处理后的滤液转移至反应釜内,加入ph调节剂使滤液呈酸性后依次加入氧化剂和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除去废盐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步骤三:蒸发结晶:将经过化学氧化后的废盐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浓缩,作为离子膜烧碱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废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0%~30%,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吸附剂为氨氮吸附剂,搅拌时间为30~120min,静止时间为5~10min;步骤二中ph调节剂为稀盐酸,氧化剂为臭氧、次氯酸钠、双氧水、高锰酸钾中的一种,催化剂为氧化铜、氯化铜、氧化铁、二氧化锰中的一种或多种,在150-220℃温度下反应30~120min,除去废盐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混凝剂选用聚合硫酸铁,步骤二中氧化剂选用双氧水,催化剂选用氧化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在180℃温度下进行反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一:将废盐溶解于水中,形成质量浓度8.0%~30%的废盐溶液;

工序二:将聚合硫酸铁配成0.5%~1.0%的溶液,备用;

工序三:控制聚合硫酸铁和废盐溶液体积配料比为1:100~200,一次性投入聚合硫酸铁,控制搅拌速度200r/min搅拌10~30s,此为凝聚阶段;然后控制搅拌速度150r/min搅拌6min后调节搅拌速度60r/min搅拌4min,此为絮凝阶段;再将搅拌速度降到20r/min搅拌10~30min;

工序四:控制氨氮吸附剂和废盐的质量配料比1:15~30,一次性加入氨氮吸附剂,反应温度25℃~60℃,反应时间30~120min,搅拌速度100~150r/min,反应完毕后静置5~10min,此为沉降阶段;

工序五:取澄清滤液进行下一步化学氧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一:将步骤一得到的澄清滤液转移至反应釜内,加入稀盐酸,维持ph在3.0~5.5;

工序二:一次性加入双氧水至反应釜内,用量为废盐溶液化学需氧量的1~3倍;

工序三:一次性加入氧化铜至反应釜内,用量为废盐质量的0.01%~0.1%;

工序四:反应釜升温至180℃,反应釜的转速为80~200r/min,反应时间30~120min,除去废盐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后进行下一步蒸发结晶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蒸发结晶前通过过滤分离回收催化剂,母液再进行蒸发结晶,蒸发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作为溶解下一批废盐的原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采用一种搅拌装置进行物理预处理,搅拌装置包括包括机架、传输带、丝杠副、混合机构和回收机构,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箱和混合单元,混合箱包括箱体和盖体,盖体上设有通孔以及周向布置于通孔且与通孔连通的孔洞;丝杠副包括螺杆和螺母座,螺母座上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与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

回收机构包括回收外箱、回收内箱和回收盒,回收外箱与螺杆固定连接,回收内箱设置于回收外箱内,回收外箱和混合箱均呈圆台状,混合箱和回收外箱错位相对设置,且混合箱和回收外箱通过传输带连接,混合箱能与回收外箱接触且混合箱能与回收内箱连通;回收内箱上设置有过滤孔,回收内箱和回收外箱之间形成环形腔,环形腔的底部设有排泄孔,回收盒位于排泄孔下方;

混合单元包括混合杆和若干搅拌杆,混合杆转动且滑动设置于机架上,搅拌杆与混合杆铰接,混合杆与通孔滑动连接,混合杆上固定有滑杆,滑杆滑动设置于孔洞内,搅拌杆位于滑杆下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无害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盐无害化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物理预处理:首先将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废盐溶液,依次加入混凝剂、吸附剂后进行混合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取澄清的滤液备用;步骤二:化学氧化:将物理预处理后的滤液转移至反应釜内,加入pH调节剂使滤液呈酸性后依次加入氧化剂和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除去废盐中难降解的有机物;步骤三:蒸发结晶:将经过化学氧化后的废盐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浓缩,作为离子膜烧碱的原料。采用本技术方案时,便于低成本、无污染、高收益地处理工业废盐。

技术研发人员:杨李宁;林辉荣;赵静;左姣;陈国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中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