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格或四格矩形池体,分别为第一格室、第二格室、第三格室(、第四格室),第一格室内含有泥水进水管及连接的一个升流式厌氧布水器,所述abr反应器还包括集水槽、折流隔墙、导流板、导流斜坡、泥沙排除管和末端集水渠;各相邻格室间通过折流隔墙形成至多三个降流式通道;运行时,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流经方向依次为第一格室→第二格室→第三格室(→第四格室),并通过降流式通道联通形成各主体格室为升流式流向,其中的第一格室有进水进泥,最后格室有混合液出流,各格室均有上部集水槽和底部泥沙排除管,除第一格室外其余各格室均有导流板和导流斜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流式厌氧布水器向下喷射布水,依靠池底反射形成均匀上升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流式厌氧布水器包括位于中部的大口径三通,该三通的中心三通口朝上与进水管对接,另外两水平出口各连接一个水平四通,该四通的另外三个分支出口分别连接一对朝下的小口径三通和一个水平的中等口径三通,中等口径三通两侧水平连接两个朝下的中小口径三通,每个小口径三通和中小口径三通的出水口均连接喷嘴,喷嘴均朝池底喷射,池底与喷嘴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扩散锥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格室的水面处设置有多根平行的集水槽,均匀密集地收集上升水流,各格室集水槽的根数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隔墙与池体隔墙之间形成的降流式通道,其降流式通道宽度与升流式格室宽度之比为1∶6~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除所述第一格室外其余各格室均有一个导流板和两个导流斜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格室底层的泥沙排除管布置在中心偏下游位置,且与导流板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复合abr反应器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混合液向下布水:待处理污水与来自外回流污泥管的外回流活性污泥一起,经进水管从池中心垂直向下进入升流式厌氧布水器内,然后分多点向池底均匀喷射布水,被池底反射后形成第一格室的整体均匀上升流,而外回流活性污泥则来自该污水处理厂后续工段二沉池的污泥泵房;进水和外回流活性污泥混合后成为混合液,与池内已有的厌氧污泥一起进行第一阶段的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和常规厌氧反应;
步骤2、推流反应:第一格室的上升流,经水面相互平行的多根集水槽收集,汇流到第一格室的池壁与折流隔墙之间形成的降流下行通道成为下向流,经第一个导流板和第一个导流斜坡之间的倾斜通道平缓改变流向,然后从第二格室的斗形池底再次改变流向成为上升流;在第二格室的水面多根平行集水槽的均匀集水作用下,形成第二格室的整体均匀上升流;依此类推,水流在第三格室甚或最后格室都将形成整体均匀上升流,沿途均与池内已有厌氧污泥一起进行第二阶段的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和常规厌氧反应;
步骤3、末端上部出流:在最后格室的水面处,混合液被多根平行的集水槽收集并汇入到末端集水渠,此时完成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和常规厌氧反应,之后,再进入后道工序继续进行缺氧/好氧等生化处理过程,最终实现高效率的脱氮除磷和有机污染物去除目标,实现污水的高品质净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