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染源生物膜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污水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有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没备和生物流化床等。
膜组件安装在膜支架上,在长时间进行污水处理的使用过程中,膜组件表面极易粘附污物而受到污染,导致膜通量降低,甚至膜堵塞,进而导致产水能力下降。针对此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曝气冲刷、清水反冲洗、药水浸泡除污等,但清洗后的膜组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再次进行清洗。而频繁的清洗膜组件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增加了维护时间,并且对膜组件损害极大,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染源生物膜预处理装置,其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慢速微摆,使膜组件不易粘附污染物,延长清理周期,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染源生物膜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部中空,箱体顶部左侧连通设置有进水仓,进水仓内壁设置有四组支撑块,四组支撑块顶部放置有格栅,进水仓左侧连通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处于格栅上方,箱体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连通设置有固定口,每组所述固定口处均设置有机械密封,还包括膜支架、驱动杆、转动杆和保护箱,所述膜支架上设置有多组膜组件,每组所述膜组件顶部均设置有与膜组件内腔连通的软管,膜支架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左转轴和右转轴,左转轴和右转轴分别与两组所述机械密封可转动连接,所述保护箱安装在箱体左侧,保护箱内部中空且保护箱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左转轴左端沿开口伸入至保护箱内部,左转轴左端设置有齿轮,保护箱内底部设置有减速电机和轨道,减速电机左端输出端设置有驱动盘,轨道上滑动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驱动杆后端与齿条前端轴连接,驱动杆前端设置有驱动孔,所述转动杆右端穿过驱动孔然后与驱动盘左侧壁边缘区域连接,箱体内底部设置有曝气管。
优选的,进水仓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盖板,盖板顶部设置有u型把手。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l型销,保护箱前侧壁连通设置有第一检修口,第一检修口处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第一门体,第一门体前侧壁设置有第一锁紧环,保护箱前侧壁设置有第二锁紧环,所述第一l型销穿过第一锁紧环和第二锁紧环。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l型销,保护箱左侧壁连通设置有第二检修口,第二检修口处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第二门体,第二门体左侧壁设置有第三锁紧环,保护箱左侧壁设置有第四锁紧环,所述第二l型销穿过第三锁紧环和第四锁紧环。
优选的,所述轨道端面形状呈圆弧形。
优选的,驱动孔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动杆与轴承中部连接。
优选的,格栅顶部设置有两组u型杆。
优选的,箱体顶部连通设置有稳压口,稳压口处设置有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曝气管输入端与外界气源连通,污水沿进水管经格栅初步过滤后进入到箱体内部,在长时间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曝气管产生的气泡以及往复摆动的多组膜组件,与箱体内的污水产生摩擦晃动,使膜组件不易粘附污染物,净化后水沿软管流出至下一工序,延长清理周期,提高使用寿命,保证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驱动杆、转动杆、保护箱、齿轮、减速电机、轨道、驱动盘、齿条和轴承的连接示意左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膜支架、膜组件和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轨道和齿条的左视图;
附图中标记:1、箱体;2、进水仓;3、支撑块;4、格栅;5、进水管;6、机械密封;7、膜支架;8、驱动杆;9、转动杆;10、保护箱;12、膜组件;13、软管;14、左转轴;15、右转轴;16、齿轮;17、减速电机;18、轨道;19、驱动盘;20、齿条;21、曝气管;22、盖板;23、第一l型销;24、第一门体;25、第一锁紧环;26、第二锁紧环;27、轴承;28、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染源生物膜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中空,箱体1顶部连通设置有稳压口,稳压口处设置有滤网28,稳压口用于稳定箱体1内部压力,滤网28减少杂质进入到箱体1内部,箱体1顶部左侧连通设置有进水仓2,进水仓2顶部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盖板22,盖板22顶部设置有u型把手,正常使用时,关闭盖板22,减少杂质进入到进水仓2内部,进水仓2内壁设置有四组支撑块3,四组支撑块3顶部放置有格栅4,进水仓2左侧连通设置有进水管5,进水管5处于格栅4上方,格栅4顶部设置有两组u型杆,定期打开盖板22,握住两组u型杆取出格栅4对格栅4内部杂质进行清理,箱体1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连通设置有固定口,每组固定口处均设置有机械密封6,还包括膜支架7、驱动杆8、转动杆9和保护箱10,膜支架7上设置有多组膜组件12,每组膜组件12顶部均设置有与膜组件12内腔连通的软管13,膜支架7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左转轴14和右转轴15,左转轴14和右转轴15分别与两组机械密封6可转动连接,保护箱10安装在箱体1左侧,保护箱10内部中空且保护箱10右侧壁连通设置有开口,还包括第一l型销23,保护箱10前侧壁连通设置有第一检修口,第一检修口处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第一门体24,第一门体24前侧壁设置有第一锁紧环25,保护箱10前侧壁设置有第二锁紧环26,第一l型销23穿过第一锁紧环25和第二锁紧环26,第一门体24需打开时,使第一l型销23脱离第一锁紧环25和第二锁紧环26,然后打开第一门体24即可,随后可在第一检修口处对电机等进行维护,还包括第二l型销,保护箱10左侧壁连通设置有第二检修口,第二检修口处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第二门体,第二门体左侧壁设置有第三锁紧环,保护箱10左侧壁设置有第四锁紧环,第二l型销穿过第三锁紧环和第四锁紧环,第二门体需打开时,使第二l型销脱离第三锁紧环和第四锁紧环,然后打开第二门体即可,随后可在第二检修口处对保护箱10内部部件进行维护,左转轴14左端沿开口伸入至保护箱10内部,左转轴14左端设置有齿轮16,保护箱10内底部设置有减速电机17和轨道18,减速电机17左端输出端设置有驱动盘19,轨道18上滑动设置有与齿轮16啮合的齿条20,轨道18端面形状呈圆弧形,减小齿条20滑动时的摩擦力,防止轨道18与齿条20发生脱离,驱动杆8后端与齿条20前端轴连接,驱动杆8前端设置有驱动孔,转动杆9右端穿过驱动孔然后与驱动盘19左侧壁边缘区域连接,驱动孔处设置有轴承27,转动杆9与轴承27中部连接,轴承27提高多组膜组件12微摆时的稳定性,箱体1内底部设置有曝气管21,在两组机械密封6的作用下,膜支架7、齿轮16、左转轴14、右转轴15以及多组膜组件12等均可发生转动,齿条20沿轨道18滑动,在减速电机17、轨道18、驱动盘19和转动杆9等的相互配合下,减速电机17转动使齿条20发生前后向往复位移,从而减速电机17转动使多组膜组件12发生慢速微摆,曝气管21输入端与外界气源连通,污水沿进水管5经格栅4初步过滤后进入到箱体1内部,在长时间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曝气管21产生的气泡以及往复摆动的多组膜组件12,与箱体1内的污水产生摩擦晃动,使膜组件12不易粘附污染物,净化后水沿软管13流出至下一工序,延长清理周期,提高使用寿命,保证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染源生物膜预处理装置,其在工作时,稳压口用于稳定箱体1内部压力,滤网28减少杂质进入到箱体1内部,第一门体24需打开时,使第一l型销23脱离第一锁紧环25和第二锁紧环26,然后打开第一门体24即可,随后可在第一检修口处对电机等进行维护,第二门体需打开时,使第二l型销脱离第三锁紧环和第四锁紧环,然后打开第二门体即可,随后可在第二检修口处对保护箱10内部部件进行维护,在两组机械密封6的作用下,膜支架7、齿轮16、左转轴14、右转轴15以及多组膜组件12等均可发生转动,齿条20沿轨道18滑动,在减速电机17、轴承27、轨道18、驱动盘19和转动杆9等的相互配合下,减速电机17转动使齿条20发生前后向往复位移,从而减速电机17转动使多组膜组件12发生慢速微摆,曝气管21输入端与外界气源连通,污水沿进水管5经格栅4初步过滤后进入到箱体1内部,定期打开盖板22,握住两组u型杆取出格栅4对格栅4内部杂质进行清理,在长时间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曝气管21产生的气泡以及往复摆动的多组膜组件12,与箱体1内的污水产生摩擦晃动,使膜组件12不易粘附污染物,净化后水沿软管13流出至下一工序,延长清理周期,提高使用寿命,保证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染源生物膜预处理装置,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焊接、铆接或其他常见机械方式,其中可滑动/转动固定即为滑动/转动状态下不脱落,密封连通即两连接件连通的同时进行密封,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上述所有用电模块及用电器均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相互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且控制模块为其常见自带模块,故均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染源生物膜预处理装置,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