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1864发布日期:2020-09-29 09:1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清洗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是一种用于清洗钻头的辅助装置,其在自动化清洗装置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包括多组连接管、加压机和高压喷枪,多组连接管的右端与加压机的左端相连接,多组连接管的左端与高压喷枪的右端相连接,加压机右端与水源相连接;现有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使用时,首先打开加压机,之后通过多组连接管将加压后的水输送至高压喷枪的内部,之后通过高压喷枪将水喷出,对钻头进行清洗即可;现有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使用中发现,通过高压喷枪将水喷出,对钻头进行清洗,导致操作人员的劳动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第一进水管将水是送至多组高压喷头的内部,再通过固定架的滑道使多组高压喷头上下移动,对钻头进行自动清洗,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量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包括多组连接管、加压机和高压喷枪,多组连接管的右端与加压机的左端相连接,多组连接管的左端与高压喷枪的右端相连接,加压机右端与水源相连接;还包括清洗箱、固定架、多组高压喷头和第一进水管,清洗箱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固定架的底端与清洗箱的内部底端相连接,并且固定架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滑道,多组高压喷头均通过固定板与固定架的滑道滑动连接,第一进水管的左端与清洗箱的右端相连接,并且第一进水管通过连接软管与多组高压喷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底座、转动台和三组卡齿,第一底座的底端与清洗箱的内部底端相连接,转动台的底端与第一底座的顶端转动连接,三组卡齿均安装于转动台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水箱、漏斗、排污管、循环泵和第二进水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并且水箱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水箱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漏斗的底端与水箱的进水口相连接,漏斗的顶端与清洗箱的底端相连接,并且漏斗与清洗箱的内部相通,排污管的顶端与水箱的排污口相连接,循环泵的左端与水箱的右端相连接,并且循环泵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装置,循环泵的左端设置有过滤板,第二进水管的底端与循环泵的顶端相连接,第二进水管的顶端与第一进水管的底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照明灯,照明灯的顶端与清洗箱的内部顶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箱门、第一合页、第二合页和把手,箱门通过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固定于清洗箱的前端,把手的后端与箱门的前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操控板和显示屏,操控板的后端与水箱的前端相连接,显示屏固定于操控板的前端,并且操控板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操控板内部的控制系统分别与转动台、循环泵和照明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托运环、第二托运环、第三托运环和第四托运环,第一托运环、第二托运环、第三托运环和第四托运环的底端与清洗箱的顶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和第五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顶端均与水箱的底端相连接,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四底座和第五底座的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底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钻头放置于清洗箱的内部,再通过第一进水管将水是送至多组高压喷头的内部,再通过固定架的滑道使多组高压喷头上下移动,对钻头进行自动清洗,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清洗箱;2、固定架;3、高压喷头;4、第一进水管;5、第一底座;6、转动台;7、卡齿;8、水箱;9、漏斗;10、排污管;11、循环泵;12、第二进水管;13、照明灯;14、箱门;15、第一合页;16、第二合页;17、把手;18、操控板;19、显示屏;20、第一托运环;21、第二托运环;22、第三托运环;23、第四托运环;24、第一支架;25、第二支架;26、第三支架;27、第四支架;28、第二底座;29、第三底座;30、第四底座;31、第五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包括多组连接管、加压机和高压喷枪,多组连接管的右端与加压机的左端相连接,多组连接管的左端与高压喷枪的右端相连接,加压机右端与水源相连接;还包括清洗箱1、固定架2、多组高压喷头3和第一进水管4,清洗箱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固定架2的底端与清洗箱1的内部底端相连接,并且固定架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滑道,多组高压喷头3均通过固定板与固定架2的滑道滑动连接,第一进水管4的左端与清洗箱1的右端相连接,并且第一进水管4通过连接软管与多组高压喷头3相连接;将钻头放置于清洗箱1的内部,再通过第一进水管4将水是送至多组高压喷头3的内部,再通过固定架2的滑道使多组高压喷头3上下移动,对钻头进行自动清洗,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底座5、转动台6和三组卡齿7,第一底座5的底端与清洗箱1的内部底端相连接,转动台6的底端与第一底座5的顶端转动连接,三组卡齿7均安装于转动台6的顶端;通过三组卡齿7将钻头固定于转动台6的顶端,之后通过转动台6,使钻头转动,提高装置的清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水箱8、漏斗9、排污管10、循环泵11和第二进水管12,水箱8的内部设置有空腔,并且水箱8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水箱8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漏斗9的底端与水箱8的进水口相连接,漏斗9的顶端与清洗箱1的底端相连接,并且漏斗9与清洗箱1的内部相通,排污管10的顶端与水箱8的排污口相连接,循环泵11的左端与水箱8的右端相连接,并且循环泵11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装置,循环泵11的左端设置有过滤板,第二进水管12的底端与循环泵11的顶端相连接,第二进水管12的顶端与第一进水管4的底端相连接;打开循环泵11将水箱8内部的水通过第二进水管12排入至第一进水管4的内部,再通过漏斗9将水与污泥排入至水箱8的内部,再通过循环泵11将水箱8内部的水抽出,反复循环,之后通过排污管10将污泥排出,减少装置对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照明灯13,照明灯13的顶端与清洗箱1的内部顶端相连接;打开照明灯13,通过照明灯13照亮清洗箱1的内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箱门14、第一合页15、第二合页16和把手17,箱门14通过第一合页15和第二合页16固定于清洗箱1的前端,把手17的后端与箱门14的前端相连接;通过把手17打开箱门14,将钻头放入清洗箱1的内部,然后关闭箱门14,减少清洗箱1内部的水渍飞至装置的外部,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操控板18和显示屏19,操控板18的后端与水箱8的前端相连接,显示屏19固定于操控板18的前端,并且操控板18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操控板18内部的控制系统分别与转动台6、循环泵11和照明灯13相连接;通过安装操控板18,使转动台6、循环泵11和照明灯13得到集中控制,降低装置的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托运环20、第二托运环21、第三托运环22和第四托运环23,第一托运环20、第二托运环21、第三托运环22和第四托运环23的底端与清洗箱1的顶端相连接;通过安装第一托运环20、第二托运环21、第三托运环22和第四托运环23,使装置的搬运简单化,提高装置搬运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第三支架26、第四支架27、第二底座28、第三底座29、第四底座30和第五底座31,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第三支架26和第四支架27的顶端均与水箱8的底端相连接,第二底座28、第三底座29、第四底座30和第五底座31的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第三支架26和第四支架27的底端相连接;通过安装第一支架24、第二支架25、第三支架26、第四支架27、第二底座28、第三底座29、第四底座30和第五底座31,使装置高于地面,减少地面的潮气对装置的腐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其在工作时,首先通过把手17打开箱门14,将钻头放置于转动台6的顶端,之后通过三组卡齿7使钻头固定于转动台6的顶端,然后通过操控板18打开转动台6,使转动台6转动,之后通过操控板18打开循环泵11,将水箱8内部的水通过第二进水管12排入至第一进水管4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一进水管4将水是送至多组高压喷头3的内部,再通过固定架2的滑道使多组高压喷头3上下移动,对钻头进行自动清洗,之后再通过漏斗9将水与污泥排入至水箱8的内部,再通过循环泵11将水箱8内部的水抽出,反复循环,之后通过排污管10将污泥排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井钻探钻头清洗装置的循环泵11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