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式提高高盐废水蒸发塘蒸发速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8525发布日期:2020-10-20 11:3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滑轨式提高高盐废水蒸发塘蒸发速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滑轨式提高高盐废水蒸发塘蒸发速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发展现代煤化工的积极性日渐高涨。煤化工项目的选址大多靠近煤炭资源产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水资源缺乏,地表水环境容量有限,目前煤化工项目大多采用废水“零排放”方案。所谓“零排放”,就是通过超滤、反渗透、蒸发结晶等处理工艺将废水进行浓缩,而后将浓缩后的高盐废水(含盐量约150000~200000mg/l)送至蒸发塘进行自然蒸发,废水中盐分析出变为固态盐,从而做到无废水排入外环境。

然而,大多数蒸发塘由于各种原因,对蒸发速率估算偏乐观。在实际的蒸发过程中,光照条件、降水、冬季结冰等因素均会对蒸发有不利影响。部分蒸发塘设计深度较深,蒸发塘液体表面热量迅速被液面下冷水带走,无法升温快速蒸发,实际蒸发速率远小于设计蒸发速率,导致蒸发塘内的废水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液位,库容逼近设计容量,增大了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滑轨式提高高盐废水蒸发塘蒸发速率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塘蒸发速率慢,无法满足煤化工企业正常生产的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滑轨式提高高盐废水蒸发塘蒸发速率的装置,包括漂浮体,所述漂浮体上设置有横向的刚性支柱;所述刚性支柱上设置有弧形的蒸发板,所述蒸发板由刚性支柱向上方延伸;所述蒸发板的凹面侧设置有吸热材料层,所述吸热材料层的表面为凸凹面;

所述蒸发板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位于蒸发板的上方;两所述滑动轨道之间可滑动地设置有水刷,所述水刷与吸热材料层接触;

所述蒸发板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弧形端板,所述弧形端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所述蒸发板的凸面侧的低端处设置有下转轴,所述蒸发板的凸面侧的高端处设置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与可驱动其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上转轴与下转轴之间绕设有两条转动带,两条转动带分别位于两侧的弧形端板处;每条转动带位于上转轴和下转轴上侧的部分抵靠在上弧形板的下侧;每条转动带位于上转轴和下转轴下侧的部分抵靠在下弧形板的下侧;

所述转动带上设置有推动卡,所述推动卡由上弧形板的侧面延伸至蒸发板的上方并抵靠在水刷的端部的侧下方;所述滑动轨道的上端高于上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体包括一对浮筒。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支柱共有两根,两根刚性支柱连接在两浮筒之间,且两根刚性支柱互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板跨设在两根刚性支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支柱上设置有刚性支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设置于刚性支架上,所述上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刚性支架上;

所述下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刚性支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蒸发板上,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也设置于蒸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为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板与刚性支柱之间设置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使用方便;通过置于液面上的蒸发板,可以减少与下层水体的换热,一直维持较高温度的蒸发板使得由水刷带来的废水得以快速蒸发,充分利用夏季或者日照条件充足的时间,以局部带动整体,提高了蒸发塘内废水的蒸发速率。本实用新型可以整体漂浮在蒸发塘液面之上,无需对现有蒸发塘进行改造。由漂浮体控制,不会受到液面高低的影响。可以根据蒸发塘的体积来选择刚性支柱上蒸发板的数量,灵活性强。由于水刷的反复清刷作用,蒸发板上不会产生盐垢积累,可避免盐垢影响到蒸发板的效率。凹凸不平的吸热材料层有利废水的驻留,同时增加了蒸发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一个蒸发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一个蒸发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漂浮体;2、刚性支柱;3、蒸发板;4、固定支架;5、滑动轨道;6、水刷;7、上弧形板;8、下弧形板;9、下转轴;10、上转轴;11、吸热材料层;12、蒸发塘;13、转动驱动装置;14、转动带;15、推动卡;16、延伸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轨式提高高盐废水蒸发塘蒸发速率的装置,包括漂浮体1,所述漂浮体1上设置有横向的刚性支柱2。本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体1包括一对浮筒,所述刚性支柱2共有两根,两根刚性支柱2连接在两浮筒之间,且两根刚性支柱2互相平行设置。

所述刚性支柱2上设置有弧形的蒸发板3,所述蒸发板3由刚性支柱2向上方延伸;所述蒸发板3的凹面侧设置有吸热材料层11,所述吸热材料层11的表面为凸凹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板3跨设在两根刚性支柱2之间。且所述蒸发板3与刚性支柱2之间设置固定支架4,可以加强蒸发板3的强度。这里,弧形的蒸发板3对应的圆心角为45°,即蒸发板3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圆环状。

参见图3和图4,所述蒸发板3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滑动轨道5,所述滑动轨道5位于蒸发板3的上方,所述滑动轨道5与蒸发板3以相同的弧度弯曲延伸。两所述滑动轨道5之间可滑动地设置有水刷6,所述水刷6与吸热材料层11接触。

所述蒸发板3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弧形端板,所述弧形端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弧形板7和下弧形板8。所述蒸发板3的凸面侧的低端处设置有下转轴9,所述蒸发板3的凸面侧的高端处设置有上转轴10,所述上转轴10与可驱动其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13连接。所述上转轴10与下转轴9之间绕设有两条转动带14,两条转动带14分别位于两侧的弧形端板处。每条转动带14位于上转轴10和下转轴9上侧的部分抵靠在上弧形板7的下侧;每条转动带14位于上转轴10和下转轴9下侧的部分抵靠在下弧形板8的下侧;则在上弧形板7和下弧形板8的限制作用下,转动带14整体形成弧形。

所述转动带14上设置有推动卡15,所述推动卡15由上弧形板7的侧面延伸至蒸发板3的上方并抵靠在水刷6的端部的侧下方。所述滑动轨道5的上端高于上转轴10。则当转动驱动装置13带动上转轴10转动时,同时带动下转轴9和转动带14转动,则转动带14通过推动卡15带动水刷6沿着滑动轨道5向上移动。而当水刷6移动至高于上转轴10时,推动卡15从水刷6的下方滑过并随着转动带14转回至下转轴9侧,同时,水刷6失去支撑力而自由回落至下转轴9处。

本实施例利中,所述上转轴10和下转轴9均可转动地设置于蒸发板3上,所述转动驱动装置13也设置于蒸发板3上;这里,转动驱动装置13设置于一延伸架16上,该延伸架16经第一转轴的下方穿过转动带14的间隙后固定在蒸发板3上。这种设置结构相对简单。也可以在所述刚性支柱2上设置刚性支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13设置于刚性支架上,所述上转轴10可转动地设置于刚性支架上;所述下转轴9可转动地设置于刚性支柱2上。无论是哪种安装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转动驱动装置13可驱动上转轴10和下转轴9转动即可。这里,所述转动驱动装置13为电机。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本实施例置于蒸发塘12中,由于漂浮体1的浮力作用,本实施例整体漂浮于蒸发塘12液面之上。电机驱动上转轴10转动,同时带动下转轴9和转动带14转动,则转动带14通过推动卡15带动水刷6沿着滑动轨道5向上移动。而当水刷6移动至高于上转轴10时,推动卡15从水刷6的下方滑过并随着转动带14转回至下转轴9侧,同时,水刷6失去支撑力而自由回落至下转轴9处。然后,推动卡15再次带动水刷6向上移动至滑动轨道5的顶端,实现水刷6的反复滑动;水刷6不断的将废水带到蒸发板3上。由于蒸发板3的凹面设有吸热材料层11,经过阳光照射后可快速升温;而且由于蒸发板3置于液面之上,防止了蒸发板3与蒸发塘12内的水体换热,使蒸发板3一直保持在较高温度。由水刷6带到蒸发板3上的废水可以迅速蒸发。废水不断的通过水刷6被带到蒸发板3上,使蒸发过程持续进行。蒸发塘12中的废水由于蒸发而减少,本实施例随着液面下降而下降,持续对废水进行处理。本实施例解决了煤化工企业现有蒸发塘12蒸发速率低带来的企业持续运行与蒸发塘12难以继续受纳废水的问题,通过漂浮于液面之上的蒸发板3可以减少热量向深层水体传热,充分利用夏季或者日照条件充足的时间使废水得以快速蒸发。利用漂浮体1和刚性支柱2的设计,使本实施例作为一个整体漂浮在蒸发塘12液面上,蒸发效果不受蒸发塘12液面高低的影响。可以根据蒸发塘12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蒸发板3的数量,在保证蒸发效果的前提下节约运行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