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5873发布日期:2021-04-06 12:2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属于无氧水制作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科技的逐步发达,越来越多的行业对无氧水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而现有市场上通过热力除氧或药剂除氧这两种方法获得无氧水;1、热力除氧:热力除氧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几种除氧方式中比较理想的除氧方法。热力除氧还必须在高位布置一个笨重的水箱,造成基建投资增大,设计安装操作不方便,而且自耗汽量大;2、na2so3除氧:在配制250mg/l的5%亚硫酸钠(na2so3)溶液,可加入适量的氯化钴(cocl2)做催化剂,这种方法的基建投资小,运行操作简单,但是除氧效果不可靠,增加除氧水的含盐量,不得不加大排污,造成热量和水量的损失,因此从经济性和合理性上看,此法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物理、对环境友好、占地少、重量轻、可移动,轻松扩容,耗能较低,而且具有同时除去液体中氧和二氧化碳的优点,设备经过设定循环次数,出水溶解氧可低于1ppb,二氧化碳可低于1000ppb的脱气膜法无氧水制作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包括进水端、第二过滤器、温控装置、真空泵、制氮机、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三级脱气单元、四级脱气单元、出水端、若干管道,所述进水端与第二过滤器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过滤器通过管道与温控装置相连,所述温控装置与一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一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与二级脱气单元串连,所述二级脱气单元与三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三级脱气单元与四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四级脱气单元通过管道与出水端连通,所述真空泵通过管道与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三级脱气单元、四级脱气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真空泵上设有排气部件,所述制氮机通过管道与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三级脱气单元、四级脱气单元分别连通。

进一步而言,所述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三级脱气单元以及四级脱气单元均采用的是膜接触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一级脱气单元与二级脱气单元间设有第一手动球阀,所述二级脱气单元与三级脱气单元间设有第二手动球阀,所述三级脱气单元与四级脱气单元间设有第三手动球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第二过滤器7间设有压力变送器、第一电动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过滤器与一级脱气单元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温控装置。

进一步而言,连通所述真空泵与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三级脱气单元、四级脱气单元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表。

进一步而言,连通所述制氮机与一级脱气单元、二级脱气单元、三级脱气单元、四级脱气单元的管道上设有气体过滤器。

进一步而言,所述膜接触器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隔板、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滤芯,所述滤芯是由若干中空纤维及一根集水管组成,若干中空纤维环设于所述集水管周围。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具有纯物理、无污染、操作便捷、占地面积小、可轻松扩容、耗能较低,而且具有同时除去液体中氧和二氧化碳的优点,设备出水溶解氧可低于1ppb,二氧化碳可低于1000ppb,而且运行稳定,脱气膜是洁净材料,安全的脱出工艺,无氧水通过脱气膜脱氧不会带入细菌以及空气污染物,可应用于食品、医药.树脂工艺品、电子、半导体等多种行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膜接触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中空纤维结构图。

图中标号:1、进水端;2、第四手动球阀;3、进水止回阀;4、水泵;5、第一过滤器;6、压力变送器;7、第二过滤器;8、水压表;9、第五手动球阀;10、转子流量计;11、微压传感器;12、水阀;13、水箱;14、真空泵;15、真空表;16、制氮机;17、第六手动球阀;18、第一电动阀;19、气体过滤器;20、转子流量计;21、进气隔膜阀;22、压力表;23、出水端;24、总止回阀;25、第七手动球阀;26、第二电动阀;27、第八手动球阀;28、第三电动阀;29、第九手动球阀;30、第四电动阀;31、第十手动球阀;32、第五电动阀;33、第一止回阀;34、第二止回阀;35、第三止回阀;36、一级脱气单元;37、第一手动球阀;38、二级脱气单元;39、第二手动球阀;40、三级脱气单元;41、第三手动球阀;42、四级脱气单元;50、中空纤维;51、集水管;52、外壳;54、温控装置;5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无氧水制作设备,包括进水端1、第二过滤器7、温控装置54、真空泵14、制氮机16、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出水端23、若干管道,所述进水端1与第二过滤器7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过滤器7通过管道与温控装置54相连,所述温控装置54与一级脱气单元36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一级脱气单元36通过管道与二级脱气单元38串连,所述二级脱气单元38与三级脱气单元40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三级脱气单元40与四级脱气单元4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四级脱气单元42通过管道与出水端23连通,所述真空泵14通过管道与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分别连通,所述真空泵14上设有排气部件,所述制氮机16通过管道与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分别连通。

本实施例中,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以及四级脱气单元42均采用的是膜接触器。

本实施例中,一级脱气单元36与二级脱气单元38间设有手动球阀37。

本实施例中,二级脱气单元38与三级脱气单元40间设有手动球阀39。

本实施例中,三级脱气单元40与四级脱气单元42间设有手动球阀41。

本实施例中,一级脱气单元36与二级脱气单元38进气管道之间设有手动球阀33。

本实施例中,二级脱气单元38与三级脱气单元40进气管道之间设有手动球阀34。

本实施例中,三级脱气单元40与四级脱气单元42进气管道之间设有手动球阀35。

本实施例中,进水端1与第二过滤器7间设有电动阀3,为了以防电动阀3损坏,在进水端1与第二过滤器7间还设有第四手动球阀2。

本实施例中,进水端1与第二过滤器7间设有压力变送器6。

本实施例中,进水端1与第一过滤器5间设有水泵4。

本实施例中,在进水管道上设有温控装置54,其主要目的是将进膜前的水温加热并保持在30℃左右,起到将膜除氧的效率达到最好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5与一级脱气单元36间设有转子流量计10。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5与一级脱气单元36间设有微压传感器11。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5与一级脱气单元间36设有第五手动球阀9。

本实施例中,真空泵14与水箱13通过管道相连。

本实施例中,连通真空泵14与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的管道上设有真空表15。

本实施例中,连通制氮机16与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的管道上设有气体过滤器19。为控制制氮机16对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的进气,制氮机16上设有第一电动阀18,为了以防第一电动阀18损坏,在管道上还设有第六手动球阀17。

本实施例中,连通制氮机16与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的管道上设有进气隔膜阀21。

本实施例中,连通制氮机16与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的管道上设有转子流量计20,为了随时观测氮气的压力值,还会在连通制氮机16与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表22。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除氧水的回流,在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与出水端23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总止回阀24。

本实施例中,一级脱气单元36与出水端23间设有第二电动阀26,为了能够实现除氧水的循环系统,在一级脱气单元36与出水端23间还设有第七手动球阀25。

本实施例中,二级脱气单元38与出水端23间设有第三电动阀28,为了能够实现除氧水的循环系统,在二级脱气单元38与出水端23间还设有第八手动球阀27。

本实施例中,三级脱气单元40与出水端23间设有第四电动阀30,为了能够实现除氧水的循环系统,在三级脱气单元40与出水端23间还设有第九手动球阀29。

本实施例中,四级脱气单元42与出水端23间设有第五电动阀32,为了能够实现除氧水的循环系统,在四级脱气单元42与出水端23间还设有第十手动球阀31。

本实施例中,以一级脱气单元36为例,膜接触器包括外壳52、设于外壳内的隔板55、设于外壳52内的滤芯,滤芯是由若干中空纤维50及一根集水管51组成,若干中空纤维50环设于集水管51周围。

本实施例中,膜接触器内的中空纤维50表面分布有若干疏松孔洞。

本实施例中,膜接触器内的每根中空纤维50的表面经过疏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改进于:使用时,经过预处理的水从进水端1进入,经过水泵4增压后进入过滤器7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后的水会流向温控装置54经过温度调节的水(将水温调节到适合脱气膜最佳工作状态,使氧脱出率达到最佳的效果)流向一级脱气单元36,在一级脱气单元36内去除氧气后的水流入二级脱气单元38中进行二次脱气,在二级脱气单元38内去除氧气后的水再次流入三级脱气单元40中进行三次脱气,在三级脱气单元40内去除氧气后的水最后流入四级脱气单元42中进行最后一次脱气;在这个过程中,真空泵14保持开启,从而将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抽真空,使两者成为处于负压状态;同时真空泵14也将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从水中分离出的氧气抽出,并将氧气经过真空泵14的排气部件排出,从而保证时刻将整个体系内的氧气排出。

本申请文件的温控装置54的目的是将水温调节到适合脱气膜工作的最佳状态,起到将氧脱出率达到最高的作用。

本申请文件中采用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以及四级脱气单元42串连使用,利用循环系统,除氧水设定多次循环,出水溶解氧可低于1ppb。

本申请文件的制氮机14的目的是实现氮气吹扫功能,因为在真空度很高的状态下,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以及四级脱气单元42内的气体流动性较差,氧分子附着在中空纤维50的内壁上不进行流动,从而降低除氧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制氮机16向一级脱气单元36、二级脱气单元38、三级脱气单元40、四级脱气单元42内加入微量氮气吹扫,可以提高气体流动性,从而大幅提高除氧效果。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以及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