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5481发布日期:2020-10-09 18:3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冶金类中水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



背景技术:

湖泊与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但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频繁出现,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浮游植物过量生长(藻华现象)及整个水体生态平衡改变的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和由其导致的藻类泛滥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周边环境,甚至威胁自然生态系统,寻求高效的、安全的、低能耗控制藻华的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除藻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物理除藻、化学除藻或生物除藻。化学方法包括投加药剂法、粘土絮凝法、预氧化法及活性炭法等,但其对水生生态的破坏较大。生物除藻虽然生态安全性较好,但其治理周期较长,治理效果缓慢;物理法虽存在治理效果不彻底的问题,但因其见效快、操作简便,还是常被采纳,如cn206375731u涉及的风能供电,超声波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也有如cn206751463u涉及的太阳能供电,紫外线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还有如cn206666189u涉及的风能供电,紫外线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还有如cn206666192u涉及的太阳能供电,超声波除藻的方式;以及如cn206799209u涉及的多种供电形式,超声波和植物带除藻的方式等等。

但常见的结构在使用中还是暴露出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避免现有的常见结构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持续治理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包括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机构和用于除藻的超声波发射器;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于竖向支架的上端并通过竖向支架连接在生态浮床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逆变器与下方的蓄电池电连接;在竖向上,太阳能电池板与逆变器之间设有水平遮板以用于保护逆变器和蓄电池,水平遮板连接于生态浮床上;所述生态浮床上还设有喷泉泵和食藻虫网框,所述喷泉泵的进水管管口低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抽水,喷泉泵的喷水口朝向远离蓄电池的方向;所述食藻虫网框连接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以便食藻虫的寄居生长并用于除藻;所述生态浮床下方还连接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和喷泉泵以供电。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连接于食藻虫网框上,呈挂帘式结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的下端连接有防浮坠物。

进一步地,所述喷泉泵设于生态浮床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遮板通过竖向支架连接于生态浮床上。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浮床由至少三个浮床单体组成,所有浮床单体呈周向均布设置,每个浮床单体上均设有喷泉泵、竖向支架以及其上端对应的太阳能电池板,所有竖向支架和水平遮板相连以形成整体结构,所有太阳能电池板均通过逆变器电连接至蓄电池,逆变器、蓄电池和超声波发射器位于生态浮床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喷泉泵位于浮床单体上位于远离蓄电池的一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在生态浮床和超声波除藻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和生物的除藻方式;通过喷水泵,抽起后喷回水体,增加水动力,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可帮助微生物和植物生长,还起到一定脱氮、除磷和除臭味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造景功能;食藻虫网框连接于生态浮床的下表面可以让食藻虫寄居和生长,并利用其起到除藻功效,生态浮床下方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在水体中作为生态基,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这样,多方式结合,避免现有的常见结构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可取得更好的持续治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通过自带的供电系统向超声波发射器和喷泉泵供电,保持清洁、节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能保障整个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治理使用;浮床单体体积小巧,便于运输,适于现场装配。

附图说明

图1-具体实施例的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的侧视图;

图2-具体实施例的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生态浮床1,竖向支架2,太阳能电池板3,水平支架4,逆变器5,蓄电池6,刚性件7,超声波发射器8,水平遮板9,食藻虫网框10,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喷泉泵12,防浮坠物13,浮床单体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2,具体实施例的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包括生态浮床1,所述生态浮床1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机构和用于除藻的超声波发射器8;所述太阳能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3,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设于竖向支架2的上端并通过竖向支架2连接在生态浮床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逆变器5与下方的蓄电池6电连接;在竖向上,太阳能电池板3与逆变器5之间设有水平遮板9以用于保护逆变器5和蓄电池6,水平遮板9连接于生态浮床1上;所述生态浮床1上还设有喷泉泵12和食藻虫网框10,所述喷泉泵12的进水管管口低于生态浮床1的下表面以便抽水,喷泉泵12的喷水口朝向远离蓄电池6的方向;所述食藻虫网框10连接于生态浮床1的下表面以便食藻虫的寄居生长并用于除藻;所述生态浮床1下方还连接有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蓄电池6电连接所述超声波发射器8和喷泉泵12以供电。

实施例的太阳能悬浮式超声波生态除藻装置,在生态浮床1的植物带(图中未示出,一般生态浮床1上都种植有包含一种或多种植物的植物带)和超声波除藻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和生物的除藻方式;通过喷水泵,抽起后喷回水体,增加水动力,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可帮助微生物和植物生长,还起到一定脱氮、除磷和除臭味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造景功能;食藻虫网框10连接于生态浮床1的下表面可以让食藻虫寄居和生长,并利用其起到除藻功效,生态浮床1下方连接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可以是直接连接于生态浮床1,也可以是连接于食藻虫网框10,其在水体中作为生态基,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这样,多方式结合,避免现有的常见结构治理、除藻的方式单一,功能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可取得更好的持续治理效果。通过自带的供电系统向超声波发射器8和喷泉泵12供电(必要时可增设储电池),保持清洁、节能的优点。

其中,所述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连接于食藻虫网框10上,呈挂帘式结构,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的下端连接有防浮坠物13。

这样,便于制造,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连接于食藻虫网框10上成为一体,再组装到生态浮床1上,便于制造或改造。防浮坠物13可进一步保障活性碳纤维生态膜11的使用效果,使其随水流摆动但不至于漂浮到水面上来,水体中,污水经过膜而被处理。

其中,所述喷泉泵12设于生态浮床1的上表面。

这样,便于设置,也让喷起的水可以在空中经过的时间更长,延长与空气接触置换氧气的时间,提高效果。

其中,所述水平遮板9通过竖向支架2连接于生态浮床1上。这样可以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浮床1由四个浮床单体100组成,所有浮床单体100呈周向均布设置,即按环状布置,每个浮床单体100上均设有喷泉泵12、竖向支架2以及其上端对应的太阳能电池板3,所有竖向支架2和水平遮板9相连以形成整体结构,所有太阳能电池板3均通过逆变器5电连接至蓄电池6,逆变器5、蓄电池6和超声波发射器8位于生态浮床1的中部以便保护和除藻;实施时,可以是小型结构,附在生态浮床1内边沿,大型结构的也可通过类似水平遮板9的水平支架4作为承重件实现必要的支撑,蓄电池6和超声波发射器8之间可通过刚性件7连接,以便调节超声波发射器8至合适的高低位置;喷泉泵12位于浮床单体100上位于远离蓄电池6的一侧。

这样,即使生态浮床1上的增设部件增多,重心上移,环形的生态浮床1也能保障整个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保证长时间治理使用。

太阳能发电机构的太阳能电池板3,可以选择圆形、方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额为方形,其输出功率为100w-300w,每日产电量能够使整个装置正常运行100min-180min;蓄电池6优选48v蓄电池6;超声波发射器8的超声波强度在10khz-20mhz之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