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5692发布日期:2020-10-30 21:3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国水污染防治形势面临新的变化,总磷逐渐成为重点湖库、长江经济带地表水首要污染物,无机氮、磷酸盐成为近岸海域首要污染物,部分地区氮磷污染上升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成为影响流域水质改善的突出瓶颈。

氮磷污染来源较多,工矿企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等固定污染源氮磷排放仍是重要来源。长期以来,总氮、总磷未纳入国家污染物减排考核约束体系,不少地方重视不够,对工矿企业以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氮磷达标排放监测不力、监管不严,导致固定污染源氮磷排放存在底数不清、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存在一个企业污染一条河流的情况,造成富营养化的污染问题,因此,氮磷污染防治工作是现在的工作重点。

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虽然具有较好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问题:

1、对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不佳,出水排入环境水体依然可引起富营养化污染问题;

2、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原材料成本高的问题,使得污水处理成本较高,社会效益低。

3、现有污水处理滤渣不能很好的回收利用,浪费能源,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可以提高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避免富营养化污染问题;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可以回收利用污水处理中的滤渣,避免浪费,同时可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沉淀池,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出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与一次过滤器相连通;所述一次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输水管与二次过滤器相连通;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输水管与三次过滤器相连通;

所述一次过滤器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过滤精度为200目;所述过滤网为向下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二次过滤器内充填有第一滤料;所述第一滤料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布水器;所述第一布水器与第二输水管相连通;

所述三次过滤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有内筒;所述内筒的上端伸出外筒之外;所述内筒的下端固定在外筒的底壁上;所述内筒内充填有第二滤料;所述内筒筒壁位于外筒的部分均匀分布有若干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滤料的粒径;所述第二滤料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布水器,所述第二布水器与第三输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底部对应出水口处罩设有出水板,所述出水板为空心圆锥台结构;所述出水板上均与分布有若干个出水细孔。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过滤器的进水端设置在过滤网的下方;所述一次过滤器的出水端设置在过滤网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过滤器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一次过滤器的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排渣口下方与第一污泥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二次过滤器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二排渣口;所述第二排渣口与第二污泥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三排渣口;所述第三排渣口的上部为圆锥形管;所述第三排渣口大头端的内径与内筒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三排渣口与第三污泥池相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池通过第一输泥管与第一污泥池相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池还通过第二输泥管与第二污泥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储水室;所述外筒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储水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沉淀池上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电机连接;所述絮凝沉淀池的顶壁上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用于向絮凝沉淀池内添加混凝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三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泥管上设置有第一污泥泵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二输泥管上设置有第二污泥泵和第五阀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避免富营养化污染问题;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可以回收利用污水处理中的滤渣,避免浪费,同时可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絮凝沉淀池,101-搅拌器,102-电机,103-加料口,104-污水进口,2-一次过滤器,201-过滤网,202-第一排渣口,3-二次过滤器,301-第一布水器,302-第一滤料,303-第二排渣口,304-出水板,4-三次过滤器,401-第二布水器,402-外筒,403-内筒,404-第二滤料,405-第三排渣口,406-出水管,407-储水室,5-第一输水管,6-第一阀门,7-第一水泵,8-第一污泥池,9-第二污泥池,10-第三污泥池,11-第二输水管,12-第二阀门,13-第二水泵,14-第三输水管,15-第三阀门,16-第三水泵,17-第一输泥管,18-第一污泥泵,19-第四阀门,20-第二输泥管,21-第二污泥泵,22-第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絮凝沉淀池1、一次过滤器2、二次过滤器3、三次过滤器4;所述絮凝沉淀池1上设置有搅拌器101,所述搅拌器101与电机102连接;通过电机102驱动搅拌器101转动;所述絮凝沉淀池1的顶壁上设有加料口103;所述加料口103用于向絮凝沉淀池1内添加混凝剂,以便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

所述絮凝沉淀池1的出水端通过第一输水管5与一次过滤器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一次过滤器2用于过滤掉絮凝沉淀物;所述一次过滤器2内设置有过滤网201,所述过滤网201的过滤精度为200目;所述过滤网201为向下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一次过滤器2的进水端设置在过滤网201的下方;所述一次过滤器2的出水端设置在过滤网201的上方;所述一次过滤器2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一次过滤器2的锥形底部中心设置有第一排渣口202;所述第一排渣口202上设置有开关阀,以便于开启和关闭第一排渣口202;所述第一排渣口202下方与第一污泥池8相连通;所述第一污泥池8用于暂时储存一次过滤器2过滤后产生的絮凝沉淀物。

所述一次过滤器2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输水管11与二次过滤器3相连通;所述二次过滤器3内充填有第一滤料302;所述第一滤料302为具有吸附性的甘蔗渣滤料;所述甘蔗渣滤料可以吸附污水中的大部分氮、磷。

所述甘蔗渣滤料制作方法为:将甘蔗渣为原料,经水洗多次后,在烘箱中烘干粉碎后进行炭化,然后用水进行清洗并烘干,然后用polydadm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浸泡并烘干,即可得甘蔗渣滤料。

所述第一滤料30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布水器301;所述第一布水器301与第二输水管11相连通,所述第一布水器301使污水均匀的散布,提高过滤效率及效果。

所述二次过滤器3的底部对应出水口处罩设有出水板304,所述出水板304为空心圆锥台结构;所述出水板304上均与分布有若干个出水细孔,该出水细孔的大小以避免第一滤料302通过为准。

所述二次过滤器3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二次过滤器3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二排渣口303;所述第二排渣口303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第二排渣口303与第二污泥池9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泥池9用于回收二次过滤器3过滤后的滤料滤渣。

所述二次过滤器3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输水管14与三次过滤器4相连通;所述三次过滤器4包括外筒402,所述外筒402内设置有内筒403;所述内筒403的上端伸出外筒402之外;所述内筒403的下端固定在外筒402的底壁上;所述内筒403内充填有第二滤料404;所述第二滤料404可以进一步吸附污水中残留的氮磷;所述第二滤料404为陶粒滤料;所述内筒403筒壁位于外筒402的部分均匀分布有若干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滤料404的粒径;所述第二滤料40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布水器401,所述第二布水器401与第三输水管14相连通。

所述陶粒滤料主要由炉渣、火山岩、高岭土、石英砂等组成;所述陶粒滤料制作过程为:将炉渣粉碎后采用浸泡焙烘法,通过十二烷基甘油醚羧酸盐对炉渣进行处理;将火山岩、高岭土、石英砂破碎后按比例干混,得坯料;将上述坯料和处理后的炉渣用成球机制得坯球,然后将坯球高温烧结得陶粒滤料。

所述外筒402和内筒403之间形成储水室407;所述外筒402的侧壁底部设有出水管406,所述出水管406与储水室407相连通;所述出水管406上设置有开关阀。

所述外筒402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三排渣口405;所述第三排渣口405的上部为圆锥形管;所述第三排渣口405大头端的内径与内筒403的内径相同,以便于滤渣的排出。

所述第三排渣口405与第三污泥池10相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池10用于回收三次过滤器4过滤后的滤渣。

所述第三污泥池10通过第一输泥管17与第一污泥池8相连通;所述第三污泥池10还通过第二输泥管20与第二污泥池9相连通;以便于将第一污泥池8和第二污泥池9内的滤渣输送到第三污泥池10内,进行统一回收,方便进行堆肥处理。

为了便于污水和沉淀物的输送,所述第一输水管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和第一水泵7;所述第二输水管1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2和第二水泵13;所述第三输水管14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5和第三水泵16;

所述第一输泥管17上设置有第一污泥泵18和第四阀门19;所述第二输泥管20上设置有第二污泥泵21和第五阀门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向絮凝沉淀池1的污水中加入混凝剂进行絮凝处理,待不再产生新的絮凝沉淀时,将产生絮凝沉淀的污水通过第一水泵7泵入一次过滤器中进行第一次过滤,将絮凝沉淀留在一次过滤器2的底部;一次过滤后的污水泵入二次过滤器3内,经第一布水器301均匀散布到第一滤料302内,进行第二次过滤,过滤掉污水中的大部分淡氮磷;二次过滤后的污水依次经过出水板304、第三输水管14进入到三次过滤器4内,并有第二布水器401均匀分散到第二滤料内,进行第三次过滤,对污水中残留的氮磷进一步过滤,得到满足排放标准的出水。

一次过滤器2过滤后的沉淀物通过第一污泥池收集,并通过第一输泥管17送入到第三污泥池中;二次过滤器3的滤料滤渣通过第二污泥池回收,并通过第二输泥管20送入第三污泥池中;三次过滤器4的滤料滤渣直接回收至第三污泥池,三次过滤得到的滤渣进行统一回收,进行堆肥处理。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避免富营养化污染问题;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可以回收利用污水处理中的滤渣,避免浪费,同时可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