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7495发布日期:2020-12-08 13:3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内的水一但被污染,危害很大,沿河道整个流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河道内的水是处于流动状态的,污染流域面积较大,治理难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河道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内河道水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包括拦截网、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拦截网、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沿水流方向依次横向设置于河道中,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之间为处理区;所述拦截网的高度超出水面高度,拦截网的底面距河床底部1米;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间距为2米,溢流孔的直径为30-50cm;所述外理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和生物浮床,所述生物浮床的底部为镂空的壳体,壳体内装有生物填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通风管和位于河岸上的风机,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封闭,通风管的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通风管从河道的一侧进入河床底部,并一直延伸至河道的另一侧,所述通风管上排布有多个曝气口。

优选地,所述曝气口上螺纹连接有曝气头,所述曝气头包括通气管和护盖,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曝气口,另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向外的凸起部,所述护盖的边缘设置有一圈对应该凸起部的卡环,并通过该卡环从外部活动套设于所述通气管上,所述护盖可沿通气管上下活动;所述护盖的表面开设有一圈曝气孔,当护盖压住通气管时,所述曝气孔刚好抵在通气管上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护盖背离通气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半球形的网罩。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网罩的孔径为1-2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上设置有自动闸门。

本实用新型所述处理区的底部布有沉水植物群落。

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浮床通过绳索栓在所述第一隔墙上,且生物浮床的下方为所述曝气装置的曝气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拦截网的孔径为5-6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河水先经过拦截网初步过滤后进入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这间的处理区,河水从墙体上的溢流孔通过,控制孔间距和尺寸,保证处理区内水体缓慢通过,经过外理区内曝气来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助于水中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由厌氧向耗氧转变,形成河道水体自然富氧系统,生物浮床底部由镂空壳体装载生物填料,有效除去水体中的污染物。

2、曝气时,气体经曝气头的通气管冲出,在水压下护盖被向上冲起,曝气孔打开,冲出的气泡经过外部网罩的微孔切割成微气泡,气泡小而多,充氧效率更高,网罩设为半球形,保证气泡尽可能细而多,且能从各个方向出气,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城市河道治理系统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5的城市河道治理系统示意图;

图3是曝气头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曝气头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河道;2、第一隔墙;3、第二隔墙;4、拦截网;5、曝气装置;6、生物浮床;7、沉水植物群落;8、河床;9、自动闸门;10、溢流孔;51、风机;52、通风管;53、曝气头;531、通气管;5311、螺纹;5312、凸起部;532、护盖;5321、卡环;5322、曝气孔;533、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城市河道治理系统,包括拦截网4、第一隔墙2和第二隔墙3,所述拦截网4、第一隔墙2和第二隔墙3沿水流方向依次横向设置于河道1中,所述第一隔墙2和第二隔墙3之间为处理区;所述拦截网4的高度超出水面高度,拦截网4的底面距河床2底部1米;所述第一隔墙2和第二隔墙3沿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溢流孔10,所述溢流孔10的间距为2米,溢流孔10的直径为30cm;所述外理区内设置有曝气装置5和生物浮床6,所述生物浮床6的底部为镂空的壳体,壳体内装有生物填料。

河水先经过拦截网,拦截水面上大的漂浮物和油性物质,初步过滤后的河水进入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这间的处理区,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由混凝土浇筑河床得到,密封性好,仅从墙体上的溢流孔通过,控制孔间距和尺寸,保证处理区内水体缓慢通过,经过外理区内曝气来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助于水中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由厌氧向耗氧转变,形成河道水体自然富氧系统;生物浮床为可漂浮体,底部由镂空壳体装载生物填料,有效除去水体中的污染物。拦截网的底面距河床底部1米,在拦截水面浮游垃圾的同时,可以让水底的河沙自由交换。镂空的壳体为金属网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溢流孔10的直径为40cm。

所述拦截网的孔径为5.5cm。

所述曝气装置5包括通风管52和位于河岸上的风机51,所述通风管52的一端封闭,通风管52的进风口连接所述风机51的出风口;所述通风管52从河道的一侧进入河床底部,并一直延伸至河道的另一侧,所述通风管52上排布有多个曝气口。从河床底部大范围曝气,效率更高。

采用的风机为罗茨风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如图3-4所示,所述曝气口上螺纹连接有曝气头53,所述曝气头53包括通气管531和护盖532,所述通气管531的一端连接所述曝气口,另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向外的凸起部5312,所述护盖532的外缘设置有一圈对应该凸起部5312的卡环5321,并通过该卡环5321从外部活动套设于所述通气管531上,所述护盖532可沿通气管531上下活动;所述护盖532的表面开设有一圈曝气孔5322,当护盖532压住通气管531时,所述曝气孔5322刚好抵在通气管531上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护盖532背离通气管531的一端密封连接有半球形的网罩533。

所述网罩可通过卡接或者螺纹与护盖连接,连接处设置橡胶圈来保持密封性。

曝气时,气体经通气管冲出,在水压下护盖被向上冲起,曝气孔打开,冲出的气泡经过外部网罩的微孔切割成微气泡,气泡小而多,充氧效率更高;当停止曝气护盖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压住通气管的出气口,曝气孔刚好抵在通气管上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水体中的河沙进入通气管而造成堵塞。网罩与护盖的连接处可设置橡胶圈来保证密闭性,网罩设为半球形,保证气泡尽可能细而多,且能从各个方向出气,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

所述网罩533的孔径为1-2mm。实现微孔曝气。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隔墙2和第二隔墙3上设置有自动闸门9,便于洪汛时放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溢流孔10的直径为50cm。

所述拦截网的孔径为6cm。

所述处理区的底部布有沉水植物群落7。搭配黑藻类沉水植物群落,与生物菌除污相辅相成,提升水体透明度。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溢流孔10的直径为30cm。

所述拦截网的孔径为5cm。

所述生物浮床6通过绳索栓在所述第一隔墙2上,且生物浮床6的下方为所述曝气装置5的曝气位置。

限制生物浮床的位置在曝气位置上方,在生物浮床下方间隙曝气,形成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更有利于水体中氮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分解。

本实用新型未提及的连接方式为常规的焊接、铆接或者螺纹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