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装制药污泥自动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8715发布日期:2020-12-22 10:4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桶装制药污泥自动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桶装制药污泥自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制砖、焚烧等,污泥焚烧处理法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目前最为推崇的是将污泥与煤混合制成污泥水煤浆进行焚烧,污泥处理彻底,省去污泥干化处理,又充分利用了污泥中大量有机物的能量热值。

化学合成类制药产生较严重污染的原因是合成工艺比较长、反应步骤多,每道工序提取物只占原料消耗的极少量,往往只有几个百分点,辅助性原料等却占原料消耗的绝大部分,这些原料大部分转化为“三废”,因而“三废”产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制药污泥。制药污泥成分复杂,不仅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还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风险大;如何妥善处理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诸多种类污泥处理中,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工业污泥以及制药厂污泥较难处理。制药厂不同阶段产生的废水主要成分不同,生产不同药品产生的污水水质也不同,因而最终形成的污泥成分各异,不太容易把控,有很大部份属于危废污泥,所以,目前制药污泥处理的难度很大。

由于化学合成制药的原料主要为糖类、淀粉之类的有机物,多道工序需加热,下机的制药污泥粘度极高,会很快自行结团而难以将其分离,更是加大了制药污泥的处理难度。目前,下机的制药污泥采用一次性塑料桶装,送至污泥处理场所统一处理。污泥处理场所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人工采用简单的传统工具经切割撞击将污泥团连同塑料桶大卸八块,再分别捣碎,费时费力,处理场所又脏又臭,工作环境及其恶劣,处理成本高昂,处理效果又很不好。所以,目前制药污泥处理是制药行业与污水污泥处理行业的一大技术难题,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理技术,处理不尽的制药污泥又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引发社会矛盾冲突,所以,制药污泥处理还是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调度关注迫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包括料桶、料桶传送装置、卸料装置、粉碎装置、储料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桶桶底开设桶底孔,桶底孔配置有桶底盖;所述料桶传送装置依次包括上桶台、卸料台、卸桶台,所述卸料台设置在主机架上,包括至少1个可放置1个料桶的工位,所述卸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卸料台左右两侧的桶底盖开关机构与依托主机架设置在卸料台工位上方的卸料转子机构及用于喷水的通水喷淋口。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卸料台依次包括4个工位,可同时排列放置4个料桶,所述卸料转子机构包括设置在卸料台4个工位上方的4个卸料转子,依次为钻孔螺旋转子、三角螺旋转子、清根螺旋转子、清涮转子,各卸料转子各自固定套装在其转轴上,转轴各自配置液压马达、减速机、升降液压缸、双圆柱导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由液压马达驱动旋转,由升降液压缸驱动上下移动,升降液压缸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上端;各卸料转子上方的主机架上分别设置所述通水喷淋口。

所述料桶为由金属制成的加设有加固框架的框架料桶,包括光桶与加固框架,料桶桶底向外凸出呈倒圆台形,所述桶底孔开设在桶底中央;桶底外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横销轴,桶底盖可在其自重作用下绕横销轴转动而实现桶底孔打开;桶底外壁的另一侧对称设置2个角尺转杆锁住机构,角尺转杆锁住机构包括形如角尺的角尺转杆与设置在桶底外壁的固定竖销轴,角尺转杆角部开孔装在固定竖销轴上,角尺转杆包括外侧杆与内侧杆;所述卸料台在第1个工位左侧对称地固定设置2个用于拨动行进中的料桶桶底角尺转杆内侧杆的开盖竖杆,在第4个工位右侧对称地固定设置2个用于拨动行进中的料桶桶底角尺转杆外侧杆的关盖竖杆。

所述桶底盖上对称设置2个斜坡小凸台,角尺转杆可绕竖销轴转动而实现将桶底盖锁住与放开;加固框架为12条相当于围绕光桶的立方体的12条边框;其中位于下端内外2条边框位于最下端,是运行时用于在辊轮上滑行与卸料时将料桶定位固定的功能边框,下端左右2条边框略高于内外2条边框,下端左右2条边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中央开孔,料桶桶底向外凸出部卡装在固定板中央孔中,料桶上端边沿卡在加固框架上端4条边框上。

所述卸料台包括沿主机架前后两侧对称设置的2组辊轮组,每组辊轮组由多个辊轮组成,安装在一根槽钢条的槽中;槽钢条水平固定在主机架上,槽钢条上设置挡板条;每组辊轮沿槽钢条均匀排列设置,由伺服电机驱动,每个辊轮同轴并列设置有2个链轮,各个辊轮依次传递动力;至少其中一侧,配夹紧油缸实现料桶的定位夹紧。

所述钻孔螺旋转子的螺旋为直径接近桶底孔直径的等径螺旋;所述三角螺旋转子的螺旋上端外径接近桶壁内径,下端外径接近桶底孔直径;所述清根螺旋转子的螺旋为直径接近桶壁内径的等径螺旋;所述清涮转子设置沿轴周向均布的至少2扇形如窗框的清涮框,清涮框的外侧设置钢丝刷。

所述卸料台下面设置接料仓,接料仓下面对称设置2台粉碎机作为粉碎装置;所述接料仓呈v形,其上端承接位于工作台上各料桶的桶底孔,下端对称开设2个出料孔连接2台粉碎机的进料口;所述接料仓设置加热管,通热水加热。

所述上桶台设置多个主动长辊筒,叉车上桶的对面侧设置定位挡板,上桶台右侧设有料桶定位油缸和位置传感器。

所述卸桶台包括前后两侧对称设置的2组辊轮组,每组辊轮组由多个辊轮组成,安装在一根槽钢条的槽中,所述卸桶台包括斜坡段与水平段。

所述储料泵送装置包括储料箱与设置其旁的浆料输送泵,每台粉碎机的出料口连接储料箱,浆料输送泵的进口连接储料箱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包括料桶传送装置、卸料装置、粉碎装置、储料泵送装置,料桶桶底开设桶底孔,桶底孔配置有桶底盖;所述料桶传送装置依次包括上桶台,卸料台、卸桶台,卸料台依次包括4个工位,可同时排列放置4个料桶,卸料装置包括依托主机架设置在卸料台左右两侧的桶底盖开关机构与设置在卸料台上方的卸料转子机构及通水喷淋口;在水喷淋下,使用不同形状的螺旋转子从上至下转动或压迫桶装污泥,迫使打下的污泥从桶底孔落下;解决了桶装结团污泥卸泥难题。输送至粉碎机粉碎污泥至目标颗粒,同时与喷淋水一起混合成污泥浆。经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处理后,可与煤混合制成污泥水煤浆进行焚烧,污泥处理彻底,省去污泥干化处理,又充分利用了污泥中大量有机物的能量热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框架料桶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框架料桶底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框架料桶的光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框架料桶的框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整体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整体背面示意图。

图7为处理系统主机架、卸料台、接料仓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8为卸料台滚轮设置与接料仓示意图。

图9为上桶台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卸桶台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封闭状态示意图。

图13为钻孔螺旋转子、三角螺旋转子、清根螺旋转子、转动刷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桶装污泥卸料过程形状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图1至图14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如图5、图11所示,包括料桶1、料桶传送装置、卸料装置、粉碎装置、储料泵送装置,料桶1桶底开设桶底孔2,桶底孔2配置有桶底盖3;料桶传送装置依次包括上桶台,卸料台、卸桶台,卸料台依次包括4个工位,可同时排列放置4个料桶1,卸料装置包括依托主机架设置在卸料台左右两侧的桶底盖开关机构与设置在卸料台上方的卸料转子机构及通水喷淋口。

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使用配套的加设有加固框架的金属料桶,简称为框架料桶,可以反复使用。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料桶1为由金属制成的加设有加固框架12的框架料桶,包括光桶11与加固框架12,均宜用不锈钢制作。料桶1桶底向外凸出呈倒圆台形,桶底孔2开设在桶底中央。光桶11直径与高度近0.9m左右,空桶重量260公斤,正常装料300公斤,满桶重量在560公斤左右,适用叉车搬运。

如图2所示,料桶1桶底外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横销轴13,桶底盖3可在其自重作用下绕横销轴13转动而实现桶底孔2打开。桶底外壁的另一侧对称设置2个角尺转杆14锁住机构,角尺转杆14锁住机构包括形如角尺的角尺转杆14与设置在桶底外壁的固定竖销轴15,角尺转杆14角部开孔装在固定竖销轴15上,角尺转杆14包括外侧杆16与内侧杆17。角尺转杆14可绕竖销轴转动而实现将桶底盖3锁住与放开;一旦放开,桶底盖可在其自重作用下绕横销轴转动而实现桶底孔打开。桶底盖3上对称设置2个斜坡小凸台19,使内侧杆锁住桶底盖时便于滑动,锁住也更可靠。加固框架12为12条相当于围绕光桶11的立方体的12条边框20;其中位于下端内外2条边框20位于最下端,是运行时用于在辊轮23上滑行与卸料时将料桶1定位固定的功能边框,下端左右2条边框20略高于内外2条边框20,下端左右2条边上设置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中央开孔,料桶1桶底向外凸出部卡装在固定板21中央孔22中,料桶1上端边沿卡在加固框架12上端4条边框20上。

如图5、图7、图8所示,卸料台在第1个工位左侧对称地固定设置2个用于拨动行进中的料桶1桶底角尺转杆14内侧杆17的开盖竖杆18,在第4个工位右侧对称地固定设置2个用于拨动行进中的料桶1桶底角尺转杆14外侧杆16的关盖竖杆35。2个关盖竖杆35之间可设置斜坡块36,以辅助卸完污泥的空料桶1提升移动至卸桶台。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包括主机架,主机架上设置卸料台,如图7所示,卸料台依次包括4个工位,可同时排列放置4个料桶1,如图11所示。如图5、图7、图8所示,卸料台包括沿主机架前后两侧对称设置的2组辊轮组,每组辊轮组由多个辊轮23组成,安装在一根槽钢条24的槽中;槽钢条24水平固定在主机架上,槽钢条24上设置挡板条25;每组辊轮23沿槽钢条24均匀排列设置,由伺服电机驱动,每个辊轮23同轴并列设置有2个链轮26,各个辊轮23依次传递动力。其中一侧,配夹紧油缸27实现料桶的定位夹紧,如图7、图8所示,图中选择在外侧槽钢条的外侧挡板条上佽设置8个夹紧油缸27。每个工位2个夹紧油缸27,料桶至各工位时,由油缸的伸缩头顶住料桶的外侧功能边框,而内侧的功能边框被内侧挡板条阻挡,从而将料桶夹紧定位。如图5、图9所示,上桶台设置多个主动长辊筒30,叉车上桶的对面侧设置定位挡板31,上桶台右侧设有料桶定位油缸32和位置传感器。上桶台由防爆电机加减速机驱动,通过链条实现驱动,双驱动链轮安装超越离合器,输送机提供人工遥控启动和限位开关停止功能。如图5、图10所示,卸桶台包括前后两侧对称设置的2组辊轮组,每组辊轮组由多个辊轮23组成,安装在一根槽钢条24的槽中,卸桶台包括斜坡段l1与水平段l2,方便叉车在水平段卸桶。所有段辊轮、辊筒均采用包胶辊,增加摩擦力,减少料桶1磨损,减少噪声。

如图5、图13所示,4个工位上方的卸料转子机构,依次为钻孔螺旋转子4、三角螺旋转子5、清根螺旋转6子、清涮转子7,各卸料转子各自固定套装在其转轴上,转轴各自配置液压马达8、减速机、升降液压缸9、双圆柱导轨10、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由液压马达8驱动旋转,由升降液压缸9驱动上下移动,升降液压缸9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上端;各卸料转子分别配置通水喷淋口。如图13所示,钻孔螺旋转子4的螺旋为直径接近桶底孔2直径的等径螺旋;三角螺旋转子5的螺旋上端外径接近桶壁内径,下端外径接近桶底孔2直径;清根螺旋转6子的螺旋为直径接近桶壁内径的等径螺旋;清涮转子7设置沿轴周向均布的至少2扇形如窗框的清涮框,清涮框的外侧设置钢丝刷。

如图5、图8所示,卸料台下面设置接料仓28,接料仓28下面对称设置2台粉碎机29作为粉碎装置;接料仓28呈v形,其上端承接位于工作台上各料桶1的桶底孔2,下端对称开设2个出料孔连接2台粉碎机29的进料口;接料仓28设置加热管,通热水加热。粉碎机29宜采用申请人制造的立式浆料粉碎机,详见中国专利文献cn110142109a。

如图5、图6所示,储料泵送装置包括储料箱33与设置其旁的浆料输送泵34,每台粉碎机29的出料口连接储料箱33,浆料输送泵34的进口连接储料箱33的下方。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由周围不锈钢墙板、检修门、进出料自动门、液压马达柔性护罩、接料仓等构成封闭空间,并由料桶顶部封条将工作空间分为上下两个区,防止物料和废水对料桶外围的污染。处理仓预留废气处理抽气接口与控制端口。

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工作过程,各通水喷淋口接通水源,利用叉车依次将装满污泥的料桶1放置在上桶台上,注意放置时需依靠定位挡板31与定位油缸32而放置,以达到设定的定位要求。每个料桶1由主动长辊筒30驱动依次向右移动,在移动至第1个工位前,遇到开盖竖杆18,开盖竖杆18拨动行进中的料桶1桶底角尺转杆14内侧杆17,角尺转杆14转动,桶底盖3打开。进入工位段时,由主机架前后两侧对称设置的2组辊轮组驱动,并在每个工位停留设定时间,每个工位停留时间由所在工位的2个夹紧油缸27实现料桶1的定位夹紧。在第1个工位停留时,钻孔螺旋转子4在水喷淋下,将桶装污泥钻穿,形成直径与桶底孔相当的惯穿孔。在第2个工位停留时,三角螺旋转子在水喷淋下扩钻惯穿孔,形成上端外径接近桶壁内径,下端外径接近桶底孔的v形孔。在第3个工位停留时,清根螺旋转子在水喷淋下扩钻v形孔,打下剩余的污泥。在第4个工位停留时,清涮转子7清刷料桶内壁,同时用喷淋水冲刷料桶内壁与底壁,以备下次重复使用。桶装污泥卸料过程形状变化如图14所示。所有卸下的污泥与喷淋水一起经接料仓28形成浆料,再进入粉碎机29粉碎,后进入储料箱33暂储,由浆料输送泵34输送走。经本实用新型桶装污泥自动处理系统处理后,可与煤混合制成污泥水煤浆进行焚烧,污泥处理彻底,省去污泥干化处理,又充分利用了污泥中大量有机物的能量热值。

本申请文件中左、右、前、后等所称方位,仅相对本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的表示便于表述而言,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