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8734发布日期:2021-01-08 11:13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好氧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好氧池。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技术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其原理是在好氧池内培养有大量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里有很多能净化水质的微生物,通过在好氧池内曝气提供微生物生长必需的氧气,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污水经过好氧池得到净化之后,在后续的二沉淀池把活性污泥沉淀之后才能得到达标的出水。为了维持活性污泥池的污泥浓度,污泥经过二沉池浓缩之后,回流至活性污泥池。由此带来几个问题:

(1)二沉池的占地面积较大,需要增加较多的占地面积,而土地紧张的污水处理厂(站)无法提供场地。

(2)污泥的回流需要污泥回流泵,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不节能。

(3)很多污水处理厂(站)面临水量增加、出水水质提标改造等问题,但受困于无法提供多余的场地,且上述装置改造费时长,成本高。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简单、高效、占地少的好氧池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占地少的好氧池。既能实现去除有机物,又能实现污泥沉淀和污泥回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好氧池,包括:

含活性污泥的生物反应区,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供氧装置,给所述生物反应区采用曝气供氧;

沉淀区,具有泥水分离区用以进行泥水分离;

位于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生物反应区之间的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流道;

污水进入所述生物反应区,所述供氧装置对所述生物反应区进行曝气供氧时,使得所述生物反应区的泥水混合液经所述流道流入所述沉淀区,经所述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清水流出,污泥流入所述生物反应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好氧池,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区,借助供氧装置给所述生物反应区进行曝气供氧,生物反应区内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所述供氧装置对所述生物反应区进行曝气供氧时,使得所述生物反应区的泥水混合液经所述流道流入所述沉淀区,借助沉淀区的泥水分离区进行泥水分离,清水流出,污泥流入所述生物反应区。既能实现去除有机物,又能实现污泥沉淀和污泥回流。避免二沉池的设计,占地少,可有效的节约土地,节约造价,且整体结构简单,制备和应用均方便。

较佳地,所述供氧装置包括鼓风机和曝气器,所述鼓风机借助所述曝气器给所述生物反应区供氧。

较佳地,所述第二隔离板包括上隔离板及相连的下隔离板,所述上隔离板与所述第一隔离板之间设有配水槽,所述第一隔离板的底部与所述下隔离板之间设有开口。

较佳地,所述上隔离板与所述第一隔离板平行设置,所述上隔离板的底部向下倾斜且朝所述第一隔离板方向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下隔离板。

较佳地,所述下隔离板与所述好氧池的池壁围成污泥斗,泥水分离后,污泥流入所述污泥斗后流向所述生物反应区。

较佳地,所述下隔离板的底部距离所述好氧池的池壁设有间隙以形成回流部,用于污泥从所述污泥斗流入所述生物反应区。

较佳地,所述沉淀区设有清水槽及与所述清水槽连通的出水管,泥水分离后清水流入所述清水槽,并借助所述出水管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好氧池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好氧池100,生物反应区10,流道20,配水槽21,开口23,供氧装置30,鼓风机31,曝气器33,沉淀区50,泥水分离区51,清水槽53,出水管55,污泥斗57,隔离部70,第一隔离板71,上隔离板72,第二隔离板73,下隔离板74,回流部7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好氧池100包括生物反应区10、供氧装置30、沉淀区50、隔离部70。生物反应区10内含活性污泥,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供氧装置30给生物反应区10采用曝气供氧;沉淀区50具有泥水分离区51用以进行泥水分离;隔离部70位于沉淀区50与生物反应区10之间,隔离部70包括第一隔离板71和第二隔离板73,第一隔离板71和第二隔离板73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流道20,该流道20可供生物反应区10的泥水混合物流向沉淀区50;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区10,供氧装置30对生物反应区10进行曝气供氧时,使得生物反应区10的泥水混合液经流道20流入沉淀区50,经沉淀区50进行泥水分离,清水流出,污泥流入生物反应区10。进一步,沉淀区50设有清水槽53及与清水槽53连通的出水管55,泥水分离后清水流入清水槽53,并借助出水管55流出。优选地,清水槽53设置在泥水分离区51的上方。

请继续参考图1,供氧装置30包括鼓风机31和曝气器33,鼓风机31借助曝气器33给生物反应区10供氧。具体地,鼓风机31设置在好氧池100外部,曝气器33设置在好氧池100内部且位于生物反应区10的底部。生物反应区10内含有大量的活性污泥,鼓风机31通过曝气器33为生物反应区10提供活性污泥生长必须的氧气,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区10得到净化处理。可以理解的是,曝气器33为生物反应区10提供的氧气的同时,空气自然上升,会产生一个气升动力,让生物反应区10的液位h1比沉淀区50的液位h2要高,会让泥水混合液自然进入流道20,从而到达沉淀区50,利用多余的曝气风量实现污泥沉淀和污泥自动力回流,无需额外动力,高效节能。

请继续参考图1,第二隔离板73包括上隔离板72及相连的下隔离板74,上隔离板72与第一隔离板71之间设有配水槽21,第一隔离板71的底部与下隔离板74之间设有开口23。配水槽21和开口23形成供泥水混合液流通的流道20。进一步,上隔离板72与第一隔离板71平行设置,上隔离板72的底部向下倾斜且朝第一隔离板71方向的一侧延伸形成下隔离板74。上隔离板72与下隔离板74呈一体结构时可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板71从好氧池100的顶部向底部开始延伸,竖直延伸至一定高度,且与下隔离板74之间有一段距离以形成开口23。泥水混合液经开口23流出后在下隔离板74上方的泥水分离区51进行泥水分离,在泥水分离区51设有斜管或填料,可提高泥水分离效果。更进一步,下隔离板74与好氧池100的池壁围成污泥斗57,泥水分离后,污泥流入污泥斗57后流向生物反应区10。更进一步,下隔离板74的底部距离好氧池100的池壁设有间隙以形成回流部77,用于污泥从沉淀区50流入生物反应区10。泥水分离后,污泥下降至污泥斗57,并得到浓缩后通过回流部77重新返回生物反应区10继续参加反应。污泥不会在污泥斗57累积,可在高污泥浓度的条件下运行,有机物去除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1,详细阐述本申请的好氧池100工作原理:

鼓风机31通过曝气器33为生物反应区10提供活性污泥生长必须的氧气,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区10,生物反应区10内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同时,曝气器33为生物反应区10提供的氧气的同时,空气自然上升,会产生一个气升动力,让生物反应区10的液位h1比沉淀区50的液位h2要高,会让泥水混合液自然进入流道20,即泥水混合液经过配水槽21从开口23流出,泥水混合液经开口23流出后在下隔离板74上方的泥水分离区51进行泥水分离。泥水分离后,污泥下降至污泥斗57,并得到浓缩后通过回流部77重新返回生物反应区10继续参加反应。清水往上流至清水槽53后,汇集到出水管55后出水,或者进入下一道污水处理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好氧池100,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区10,借助供氧装置30给生物反应区10进行曝气供氧,生物反应区10内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供氧装置30对生物反应区10进行曝气供氧时,使得生物反应区10的泥水混合液经流道20流入沉淀区50,借助沉淀区50的泥水分离区51进行泥水分离,清水流出,污泥流入生物反应区10。既能实现去除有机物,又能实现污泥沉淀和污泥回流。避免二沉池的设计,占地少,可有效的节约土地,节约造价,且整体结构简单,制备和应用均方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