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实验室用试管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4891发布日期:2020-12-29 09:5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实验室用试管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室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化学实验室用试管清洗机。



背景技术:

化学实验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实验、有机、无机、物化实验等,无论是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以及大学相关化工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化学实验都是学业考核的指标之一,而试管作为化学实验的常备器具,也是在进行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器具之一。由于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有着自身的性质,因此,在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经常要对使用后的试管进行清洗。

目前,最为常见的清洗方式是人工手持试管刷,将试管刷的刷头插入试管内对试管的内壁进行清洗,该种清洗方式费时费力,而且人工清洗在一定时间内,对试管内壁的清洗频率较低,难以确保清洗效果,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清洗效果好、使用方便的试管清洗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学实验室用试管清洗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手持试管刷对试管进行清洗时的费时费力以及难以确保清洗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化学实验室用试管清洗机,包括主管和副管,所述主管的表面固定有刮洗件,所述副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主管的第一端并与所述主管螺纹连接,所述副管通过第二端插入储液盒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储液盒与刮洗件之间设有可转动地套设于副管上的封盖,所述封盖内开设有与试管内部连通的导出腔,所述封盖与所述储液盒之间通过壳体固定,壳体内固定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设于所述副管表面的第二齿轮,所述储液盒上连接有引入管,所述封盖上连接有与所述导出腔连通的引出管。

优选的,所述导出腔位于所述封盖内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引出管与所述封盖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封盖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储液盒与所述副管第二端的连接处向外凸出有管状部。

优选的,所述管状部内设有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副管第二端上的可转动的叶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副管第二端上的与所述副管同轴的螺纹套以及开设于叶轮的轮轴表面与螺纹套螺纹连接的螺牙。

优选的,在所述封盖的一端开设用于试管管口插入的凹槽,将试管封闭。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壁边缘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固定有硅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试管清洗机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清洗试管时,清洗液从储液盒经过副管和主管并由试管的管底进入试管,随着清洗液的不断导入,清洗液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最终经过导出腔由引出管排出,以此形成一个循环,使得干净的清洗液不断导入试管,试管内的清洗液和被清洗产生的污渍不但导出试管,提高清洗效果。

(2)清洗试管时,副管通过连接件带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时会为进入试管内的清洗液加压,使得清洗液在试管内可更加稳定的由下而上的流动,防止清洗液在试管内上下窜动,使得清洗产生的污渍在试管内保持由下而上的运动被导出试管,提高污渍离开试管的效率,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主管、2-副管、3-刮洗件、4-储液盒、41-管状部、5-封盖、6-导出腔、7-壳体、8-马达、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引入管、12-引出管、13-连接件、131-固定片、132-螺纹套、14-叶轮、15-凹槽、16-硅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学实验室用试管清洗机,包括主管1和副管2,主管1的表面固定有刮洗件3。相对具体地,所述刮洗件3包括呈“u”字形的清洗棉以及将清洗棉固定在主管1上的连接片,连接片与清洗棉之间通过魔术贴粘接,所述连接片有两个,两个连接片与清洗棉之间的连接处位于清洗棉的两侧内壁上,两个连接片之间具有与主管1尺寸相配合的间隙,用于主管1插入。

主管1相对于其第一端的另一端为第二端,主管1的第二端开口并与清洗棉接触,副管2的第一端插入主管1的第一端并与主管1螺纹连接,相对具体地,副管2第一端的外表面与主管1第一端的内表面设有相适配的螺纹,优选地,副管2与主管1的旋紧方向与主管1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主管1转动时,主管1与副管2不会松脱,保障对试管有效清洗。

副管2通过第二端插入储液盒4,储液盒4与刮洗件3之间设有可转动的套设于副管2上的封盖5,具体的,封盖5的中心处开设有与副管2相适配的通孔,副管2贯穿通孔从而将封盖5套在副管2上,封盖5内开设有导出腔6,具体的,导出腔6由开设在封盖5朝向刮洗件3的一侧面的其中一侧向内凹陷形成,该凹陷与试管内部连通。

封盖5与储液盒4之间通过壳体7固定,壳体7内固定有马达8,相对具体地,马达8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7的内壁上,壳体7上开设有用于马达8的电源线穿过的走线孔,方便为马达8供电,马达8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与设置于副管2表面的第二齿轮10相啮合。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齿轮9的轮径小于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与副管2之间螺纹连接,其中,第二齿轮10中心处开设有螺纹槽,副管2表面设有与螺纹槽相配合的螺牙。

储液盒4上连接有引入管11,引入管11与储液盒4内腔连通,使得储液盒4内的气压与外界环境相同,利于储液盒4内的清洗液向试管内流动,封盖5上连接有与导出腔6连通的引出管12,引出管12将溢满试管的清洗液导出试管,进而使得清洗液在试管内由下而上的不断循环流动。

本方案在工作过程中:

第一步:将刮洗件3通过试管的开口插入试管内,并利用封盖5将试管开口封闭;

第二步:通过引入管11向储液盒4内导入清洗液,然后启动马达8,马达8运行后通过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带动副管2转动,副管2带动主管1同步转动,此时,主管1还带动刮洗件3转动;

第三步:清洗液从储液盒4内依次经过副管2和主管1进入试管内,随着清洗液的不断进入,清洗液会在试管内由下而上的不断充满试管,在此过程中,刮洗件3在转动时,清洗棉会不断的对试管内壁进行清洗,而清洗产生的污渍会随着清洗液由下而上的运动被带走,并经过导出腔6进入引出管12中被排出试管;

由上述过程可知,干净的清洗液被不断的导入试管内,而对试管进行清洗之后的清洗液会携带污渍被不断的排出试管,以此形成干净清洗液对试管不断循环清洗的过程,清洗效果好,并且,清洗过程由马达8驱动刮洗件3转动,无需人工手动清洗,并且整个清洗机结构紧凑、形成可手持的一体式状态,便于使用。

导出腔6位于封盖5内的一侧,使得封盖5对清洗液具有向导出腔6一侧导流的作用,方便试管内由下而上溢满的清洗液携带污渍更好的进入导出腔6,有利于清洗液携带污渍更好的离开试管,提高清洗效果。

引出管12与封盖5的连接处位于封盖5的侧面,使得清洗液携带污渍溢满试管进入导出腔6之后会更好的进入到引出管12内,尤其在试管清洗完成之后,将清洗机连通试管整体呈现出试管口朝下的状态,此时,试管内的清洗液连同污渍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经过导出腔6进入引出管12内被排出,更加方便使用,尤其在此过程中,清洗液携带污渍的排出过程依然呈现出由试管管底向开口一端的流动过程,与清洗过程中清洗液溢满试管的过程相同,进而提高清洗效果。

储液盒4与副管2第二端的连接处向外凸出有管状部41,更加有利于储液盒4内的清洗液进入副管2内,从而进入试管内,具有导流的效果。

如图2所示,管状部41内设有通过连接件13固定在副管2第二端上的叶轮14,在副管2转动过程中会带动叶轮14转动,叶轮14转动时会对清洗液向试管内导流提供推动力,为进入试管内的清洗液增加压力,提高清洗液在试管内由下而上流通的动力,防止清洗液进入试管之后缺乏动能导致位于试管内的清洗液上下窜动,确保污渍更好的被清洗液排出,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相对具体地,连接件13包括通过固定片131固定在副管2第二端上的与副管2同轴的螺纹套132以及开设于叶轮14的轮轴表面与螺纹套132螺纹连接的螺牙,使得叶轮14方便拆卸。

通过在封盖5的一端开设用于试管管口插入的凹槽15,将试管封闭,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将试管的开口端插入凹槽15内即可方便的实现对试管的封闭,更加便于使用,并且对试管的封闭效果更好。

凹槽15内壁边缘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固定有硅胶圈16,利用硅胶圈16的形变效果,更好的对试管进行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