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7521发布日期:2021-02-05 17:0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通风柜。


背景技术:

[0002]
通风柜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通用设备,它可以使实验人员在进行化学实验或者用易挥发的试剂配制溶液等污染性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时,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通风柜通常置于试验台的上表面,为了减少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气体溢出至通风柜外,通风柜靠近操作位置的一侧通常设有上下移动的透明玻璃门,当实验过程中产生有毒气体时,可通过关闭透明玻璃门以减少有毒气体溢出,同时可通过透明玻璃门观察实验过程的具体情况以便于对试验进行实时调控。但当通风柜内在进行加热试验时,容易使得通风柜内的温度升高,造成透明玻璃门上出现水雾,实验人员难以观察到通风柜内的实验情况,以致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通风柜,通过改进通风柜结构,能够清理实验过程中玻璃门上的水雾,保证对实验的有效监控,避免发生实验危险。
[0004]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通风柜,包括上柜体和下柜体。所述上柜体内设有试验台,所述上柜体的前端设有能上下提拉的玻璃门。所述上柜体内还设有用于清洁所述玻璃门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沿所述上柜体两侧对称设置的竖向滑槽,所述竖向滑槽内共同设有与之动密封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设有能抵接到所述玻璃门上的清洁刷。所述上柜体的下端部还设有用于清理所述清洁刷的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与位于所述下柜体内的废液箱连接。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动密封设置的竖向滑槽与滑动件避免了滑动件滑动过程中有毒气体从竖向滑槽内逸出;通过滑动件的上下移动带动清洁刷上下移动,进而对玻璃门上的水雾进行清理,保证实验人员透过玻璃门监控实验的进行,避免实验危险的发生,提高实验安全性;再通过集水组件及时清理清洁刷上的水雾,保证清洁刷的反复使用的清洁效果。
[0006]
进一步来说,所述滑动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竖向滑槽动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竖向滑槽动密封连接;所述杆体的中心处还穿设有能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杆体并形成位于所述上柜体外侧的手持部。通过手持部及转轴的设置便于移动杆体,同时通过转轴的转动能带动手持部转动至任一角度,便于实验人员操作手持部。
[0007]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柜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手持部的固定钩。在清洁组件非使用状态时,可通过固定钩固定柱手持部,以避免杆体移动。
[0008]
进一步来说,所述清洁刷包括固接在所述杆体下端的刷柄,所述刷柄的一侧设有
用于清洁所述玻璃门的清洁海绵。
[0009]
进一步来说,所述集水组件包括挤压槽、压板、收集管。所述挤压槽开设在所述试验台靠近所述玻璃门的一端,所述压板竖向固接在所述挤压槽内,其内侧设有供所述清洁海绵抵靠的挤压面。所述收集管位于所述挤压槽的下端,其靠近所述挤压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挤压槽连通的漏斗形开口,另一端与所述废液箱连接。当清洁海绵移动至挤压槽内时,驱动清洁海绵向压板的方向移动,直至清洁海绵抵压到挤压面上,清洁海绵吸收的水份沿着挤压面流入到收集管内,进而进入到废液箱内。
[0010]
进一步来说,所述竖向滑槽靠近所述玻璃门的一侧下端部还设有与之连通的挤压滑槽;当所述杆体沿着所述挤压滑槽移动时,所述清洁海绵能沿着所述挤压槽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通过挤压滑槽的设置为杆体驱动清洁海绵向压板方向移动提供了可能。
[0011]
进一步来说,所述试验台上还设有向所述挤压槽下斜的引流板。通过引流板的设置能将试验台上的废液引流到挤压槽内,方便对废液的收集。
[0012]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柜体远离所述玻璃门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对上下设置的固定架,每个固定架上均设有竖直放置的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限定形成一号吸风口,位于下方的所述导流板与试验台之间限定形成二号吸风口。通过一号吸风口、二号吸风口可对不同高度的气体进行吸收,进一步提高了吸风的效率。
[0013]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柜体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集气罩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上设有与所述集气罩连通的排气孔;位于上方的所述导流板上固接有倾斜设置的上封板,所述上封板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固接在所述上顶板上。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9]
图中:
[0020]
1-上柜体;11-试验台;12-玻璃门;13-固定钩;14-引流板;15-上顶板;2-下柜体;21-废液箱;31-竖向滑槽;311-挤压滑槽;32-清洁刷;321-刷柄;322-清洁海绵;33-杆体;331-转轴;332-手持部;41-挤压槽;42-压板;43-收集管;431-漏斗形开口;51-固定架;52-导流板;53-上封板;6-集气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2]
实施例
[0023]
参见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通风柜,包括上柜体1和下柜体2。所
述上柜体1内设有试验台11,所述上柜体1的前端设有能上下提拉的玻璃门12。所述上柜体1内还设有用于清洁所述玻璃门12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沿所述上柜体1两侧对称设置的竖向滑槽31,所述竖向滑槽31内共同设有与之动密封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设有能抵接到所述玻璃门12上的清洁刷32。所述上柜体1的下端部还设有用于清理所述清洁刷32的集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与位于所述下柜体2内的废液箱21连接。
[0024]
通过动密封设置的竖向滑槽31与滑动件避免了滑动件滑动过程中有毒气体从竖向滑槽31内逸出;通过滑动件的上下移动带动清洁刷32上下移动,进而对玻璃门12上的水雾进行清理,保证实验人员透过玻璃门12监控实验的进行,避免实验危险的发生,提高实验安全性;再通过集水组件及时清理清洁刷32上的水雾,保证清洁刷32反复使用的清洁效果。
[0025]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5所示,所述滑动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杆体33。所述杆体33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竖向滑槽31动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竖向滑槽31动密封连接。所述杆体33的中心处还穿设有能转动的转轴331,所述转轴331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杆体33并形成位于所述上柜体1外侧的手持部332。所述上柜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手持部332的固定钩13。在清洁组件非使用状态时,可通过固定钩13固定住手持部332,以避免杆体33移动。当需要使用清洁组件时,手持手持部332并转动转轴331,使手持部332脱离固定钩13,此时,握住手持部332并向下拉动,转轴331带动杆体33沿着竖向滑槽31下移,清洁刷32抵接在玻璃门12上并清理掉玻璃门12上的水雾。通过手持部332及转轴331的设置便于移动杆体33,同时通过转轴331的转动能带动手持部332转动至任一角度,便于实验人员操作手持部。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刷32包括固接在所述杆体33下端的刷柄321,所述刷柄321的一侧设有用于清洁所述玻璃门12的清洁海绵322。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集水组件包括挤压槽41、压板42、收集管43。所述挤压槽41开设在所述试验台11靠近所述玻璃门12的一端,所述压板42竖向固接在所述挤压槽41内,其内侧设有供所述清洁海绵322抵靠的挤压面。所述收集管43位于所述挤压槽41的下端,其靠近所述挤压槽4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挤压槽41连通的漏斗形开口431,另一端与所述废液箱21连接。
[0028]
所述竖向滑槽31靠近所述玻璃门12的一侧下端部还设有与之连通的挤压滑槽311;当所述杆体33沿着所述挤压滑槽311移动时,所述清洁海绵322能沿着所述挤压槽41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压板42的方向移动。
[0029]
当杆体33移动至竖向滑槽31的最下端时,向上柜体1的前端方向拉动手持部332,使得杆体33进入到挤压滑槽311内,此时,清洁海绵322移动至挤压槽41内,驱动杆体33沿着挤压滑槽311移动,清洁海绵322随之向压板42的方向移动,直至清洁海绵322抵压到挤压面上,清洁海绵322吸收的水份沿着挤压面流入到收集管43的漏斗形开口431内,进而进入到废液箱21内。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试验台11上还设有向所述挤压槽41下斜的引流板14。通过引流板14的设置能将试验台11上的废液引流到挤压槽41内,方便对废液的收集。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上柜体1远离所述玻璃门12的内壁上还设有一对上下设置的固定架51,每个固定架51上均设有竖直放置的导流板52;两个所述导流板52之间限定形成一号吸风口,位于下方的所述导流板52与试验台11之间限定形成二号吸风
口。通过一号吸风口、二号吸风口可对不同高度的气体进行吸收,进一步提高了吸风的效率。
[0032]
具体的,所述上柜体1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集气罩6的上顶板15,所述上顶板15上设有与所述集气罩6连通的排气孔;位于上方的所述导流板52上固接有倾斜设置的上封板53,所述上封板53远离所述导流板52的一端固接在所述上顶板15上。所述导流板52、上封板53与所述上柜体1内壁之间限定形成上行的风流路径。
[0033]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