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9414发布日期:2021-02-03 18:0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为矩形,外形差,占地面积大。传统的生活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发酵池(一般包括厌氧池、好氧池等需要微生物进行发酵),而污泥中有很多微生物,因此常常需要把污泥提升到发酵池中。
[0003]
传统生活污水处理污泥提升是采用潜污泵提升,由于潜污泵容易堵塞,因此潜污泵需要采用大功率的电机,但是相对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大功率电机的潜污泵设备利用率很低,能耗大,效率低;同时设备容易腐蚀、堵塞、卡死,运行维护不方便,成本高。
[0004]
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对污水多采用直接经沉淀处理排放,这样处理的水质不达标,处理后的水质还是很差、水质不稳定;或者少量采用mbr膜过滤,采用mbr膜过滤虽然水质能达标,污水处理的较为干净,但是采用mbr膜过滤生活污水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清水池、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顺次呈环状分布在清水池周围,其中,厌氧池上设有污水进口,厌氧池和缺氧池相互连通,缺氧池和好氧池相互连通,好氧池和沉淀池相互连通,沉淀池和清水池相互连通。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导流口连通,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导流口连通,所述好氧池和沉淀池之间通过设置第三导流口连通,所述沉淀池和清水池之间通过设置第四导流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第三导流口、第四导流口依次由高到低呈阶梯式设置。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池内设有隔板将好氧池分为与缺氧池连通的一级好氧池和与沉淀池连通的二级好氧池,隔板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得一级好氧池和二级好氧池连通用的第五导流口;所述第一导流口、第二导流口、第三导流口处、第五导流口处分别设有生物浮球格栅;所述厌氧池上在与污水进口相对的位置上设有进水格栅。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用于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反喷回流到缺氧池内的污泥提升系统,所述污泥提升系统包括设置在沉淀池底部的气室,气室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通过用的单向阀门,气室通过污泥提升管与缺氧池连通,气室通过风管与设置在设备间内的压缩风机连接;设备间设置在厌氧池和沉淀池之间;所述污泥提升管上连接有与一级好氧池连通的第一出泥管以及与污泥池连通的第二出泥管;所述气室的截面
尺寸为污泥提升管的横截面的1.5-10倍。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间内设有用于向一级好氧池和二级好氧池内鼓风曝气用的鼓风曝气系统,所述鼓风曝气系统包括设置在一级好氧池内的若干第一出气喷头、二级好氧池内的若干第二出气喷头,若干第一出气喷头通过第一输气管和压缩风机连接,若干第二出气喷头通过第二输气管和压缩风机连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池内设有纤维束过滤系统,所述纤维束过滤系统包括设置在第四导流口下方的对污水起过滤作用的纤维束,在清水池内设有压紧机构,在清水池上设有动力机构,压紧机构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对纤维束进行压紧,实现经纤维束过滤后的清水和过滤渣的分离。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上活动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固定在清水池内部,下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下固定板和清水池的底部形成了储水腔,上活动板通过绳索与动力机构连接,纤维束的底部固定在下固定板上,纤维束的顶部固定在上活动板上。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固定在清水池的顶部,导向杆底部固定在下固定板上,上活动板滑动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杆上,且导向块固定设置在上活动板上。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清水池外的顶部,且动力机构为提升机,所述提升机通过绳索与上活动板连接;在提升机的上部设有上限位开关,在提升机的下部设有下限位开关,在所述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所对应的绳索上设有限位挡块。
[0016]
进一步的,在所述储水腔内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通过进风管与设备间内的压缩风机相连;所述储水腔上连接有清水出管和出渣管,所述清水出管的进水口靠近下固定板设置,出渣管的进口设置在过滤池的底壁上。
[001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传统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为矩形,外形差,占地面积大,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型圆筒结构,圆周方向布置各处理池,中心筒为清水池加纤维束过滤;即节省了空间,又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0019]
2、传统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没有采用纤维束过滤;本实用新型采用纤维束过滤,相比采用直接经沉淀处理排放,出水水质稳定,易达标;相比采用mbr膜过滤处理,在出水水质达标前提下,成本低,运行不堵塞,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运行不堵塞,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
[0020]
3、本装置在沉淀池的底部设置了气室,污泥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单向阀门进入气室,气室内又通过风管通入压缩空气,气室内的污泥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压入污泥提升管,分别输送到缺氧池、一级好氧池和污泥池内。在气室压缩空气集中作用下,出水出泥量大,效率高,效果好。避免了传统的污泥提升采用潜污泵容易堵塞以及功耗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展开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俯视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污泥提升系统的示
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纤维束过滤系统的示意图。
[0025]
图中标记:1-厌氧池,2-缺氧池,3-一级好氧池,4-二级好氧池,5-隔板,6-沉淀池,7-设备间,8-清水池,9-进水格栅,10-生物浮球格栅,11-潜污泵,12-管道,13-第一出气喷头,14-第二出气喷头,15-第一输气管,16-第二输气管,17-气室,18-风管,19-污泥提升管,20-第一出泥管,21-第二出泥管,22-压缩风机,23-提升机,24-上限位开关,25-限位挡块,26-绳索,27-下限位开关,28-导向杆,29-导向块,30-上活动板,31-纤维束,32-下固定板,33-出风管,34-清水出管,35-出渣管,36-进风管,37-第一导流口,38-第二导流口,39-第三导流口,41-第四导流口,42-第五导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7]
实施例1:
[0028]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圆筒形的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清水池8、缺氧池2、厌氧池1、好氧池和沉淀池6,所述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沉淀池6顺次呈环状分布在清水池8周围,其中,厌氧池1上设有污水进口,厌氧池1和缺氧池2相互连通,缺氧池2和好氧池相互连通,好氧池和沉淀池6相互连通,沉淀池6和清水池8相互连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沉淀池6顺次连接组成的闭合图形不仅仅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矩形或椭圆形等等。
[002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1和缺氧池2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导流口37连通,所述缺氧池2和好氧池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导流口38连通,所述好氧池和沉淀池6之间通过设置第三导流口39连通,所述沉淀池6和清水池8之间通过设置第四导流口41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口37、第二导流口38、第三导流口39、第四导流口41依次由高到低呈阶梯式设置。呈阶梯式设置是为了使得水依靠自身的重力即可从上一池流向下一池中。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内设有隔板5将好氧池分为与缺氧池2连通的一级好氧池3和与沉淀池6连通的二级好氧池4,隔板5的底部设有用于使得一级好氧池3和二级好氧池4连通用的第五导流口42;所述第一导流口37、第二导流口38、第三导流口39处、第五导流口42处分别设有生物浮球格栅10;所述厌氧池1上在与污水进口相对的位置上设有进水格栅9。进水格栅9对污水中的塑料等其他悬浮物杂质进行过滤。在厌氧池1、缺氧池2、一级好氧池3和二级好氧池4中均投入有悬浮生物填料球,为了防止悬浮生物填料球随着水流向下游的池中,因此设置了生物浮球格栅10对其进行阻挡。
[0031]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6内设有用于将沉淀池6底部的污泥反喷回流到缺氧池2内的污泥提升系统,所述污泥提升系统包括设置在沉淀池6底部的气室17,气室17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沉淀池6底部的污泥通过用的单向阀门,气室17通过污泥提升管19与缺氧池2连通,气室17通过风管18与设置在设备间7内的压缩风机22连接;设备间7设置在
厌氧池1和沉淀池6之间;所述污泥提升管19上连接有与一级好氧池3连通的第一出泥管20以及与污泥池连通的第二出泥管21;所述气室17的截面尺寸为污泥提升管19的横截面的1.5-10倍。
[0032]
本装置在沉淀池6的底部设置了气室17,污泥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单向阀门进入气室17,气室17内又通过风管18通入压缩风机22产生的压缩空气,气室17内的污泥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压入污泥提升管19,分别输送到缺氧池2、一级好氧池3和污泥池内。在气室17压缩空气集中作用下,出水出泥量大,效率高,效果好。结构简单,不复杂,不容易堵塞、卡死,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提升管19的出口端、第一出泥管20、第二出泥管21上分别设有阀门;可以通过阀门调节污泥的用量。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间7内设有用于向一级好氧池3和二级好氧池4内鼓风曝气用的鼓风曝气系统,所述鼓风曝气系统包括设置在一级好氧池3内的若干第一出气喷头13、二级好氧池4内的若干第二出气喷头14,若干第一出气喷头13通过第一输气管15和压缩风机22连接,若干第二出气喷头14通过第二输气管16和压缩风机22连接。通过鼓风曝气系统向一级好氧池3、二级好氧池4进行曝气处理,增加氧气,使得污水中可生化有机物被好氧菌分解为无机物。
[0035]
同时,在一级好氧池3中,设有反硝化回流系统,所述反硝化回流系统包括潜污泵11和管道12,通过潜污泵11将部分一级好氧池3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2,使得污水中的大分子的有机物被水解酸化甲烷化的更加彻底。
[0036]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水池8内设有纤维束31过滤系统,所述纤维束31过滤系统包括设置在第四导流口41下方的对污水起过滤作用的纤维束31,在清水池8内设有压紧机构,在清水池8上设有动力机构,压紧机构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对纤维束31进行压紧,实现经纤维束31过滤后的清水和过滤渣的分离。
[003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上活动板30和下固定板32,所述下固定板32固定在清水池8内部,下固定板32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下固定板32和清水池8的底部形成了储水腔,上活动板30通过绳索26与动力机构连接,纤维束31的底部固定在下固定板32上,纤维束31的顶部固定在上活动板30上。所述绳索26优选为钢丝绳。
[0038]
在本实施例中,上活动板30依靠自身的重力下降对纤维束31进行压缩,使得纤维束31处于密实状态,将待过滤的水中的清水挤走,而过滤渣则留在纤维束31内。而上活动板30上升则通过动力机构带动钢丝绳实现。如此反复操作实现污水的连续过滤。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导向杆28,所述导向杆28的顶部固定在清水池8的顶部,导向杆28底部固定在下固定板32上,上活动板30滑动设置在导向杆28上;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导向块29,所述导向块29滑动设置在导向杆28上,且导向块29固定设置在上活动板30上。通过设置导向杆28和导向块29可以使得上活动板30在上升或下降时更加平稳。
[00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清水池8外的顶部,且动力机构为提升机23,也可以采用工业用电动推杆实现。所述提升机23通过绳索26与上活动板30连接;在提升机23的上部设有上限位开关24,在提升机23的下部设有下限位开关27,在所述上限位开关24和下限位开关27所对应的绳索26上设有限位挡块25。所述限位挡块25与上限位开关24接触
或者限位挡块25和下限位开关27接触,均能使得提升机23停止工作。
[0041]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水腔内设有出风管33,所述出风管33通过进风管36与设备间7内的压缩风机22相连;所述储水腔上连接有清水出管34和出渣管35,所述清水出管34的进水口靠近下固定板32设置,出渣管35的进口设置在过滤池的底壁上。
[0042]
系统运行过滤时,提升机23带动钢丝绳及上活动板30到达下限位位置,即钢丝绳上的限位挡块25碰触到下限位开关27,纤维束31处于密实状态,清水出管34开启出水,出渣管35关闭。如此反复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提升机23带动钢丝绳及上活动板30上行到上限位位置,即钢丝绳上的限位挡块25碰触到上限位开关24,上活动板30带动纤维束31处于松散状态,同时清水出管34关闭,出渣管35开启出过滤渣。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在排出过滤渣时,是需要工作一段时间才出过滤渣。通过在第四导流口41通入大量的高压清水进行冲洗,使得纤维束31内的过滤渣随着水流冲洗掉,通过下固定板32上的漏水孔进入储水腔内,然后通过出渣管35流走。
[0044]
为了实现更好的出过滤渣的效果,在所述储水腔内设有出风管33,所述出风管33通过进风管36与设备间7内的压缩风机22相连。压缩风机22开启给出风管33鼓风,对纤维束31进行鼓风,一般是2-20s,加强纤维束31震荡,便于其提高清渣效果,缩短清渣时间,提高设备效率。系统延时(5-60min)完成清渣,进入过滤状态。
[004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水出管34的进水口靠近下固定板32设置,出渣管35的进口设置在过滤池的底壁上。过滤后的清水是先通过下固定板32上的漏水孔储存在储水腔内,清水出管34的进水口靠近下固定板32设置的好处是使得储水腔内的水存储到一定的高度时才会通过清水出管34流走,而在清水达到这个高度的过程中,储水腔内的水会再次进行沉淀,确保通过清水出管34流走的水是再次经过过滤沉淀的,而清水出管34进水口下部的水则通过清洗过滤渣时从出渣管35流走。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