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9772发布日期:2021-01-15 11:4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加药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污染是日益严峻的问题,其中污水处理众多环境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如果污水不能被完全净化就直接排放,会重新进入到地球的水循环系统中,破坏生态环境之外,污水也会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而自动加药装置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行业中的一种投加装置,它实现了干粉投加,溶药,药液投加一体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通过向污水中自动投放药液,提高了水处理效果,但是目前水处理设备中,投放的药液和污水混合效果一般,从而降低了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投放的药液和污水混合效果一般,从而降低了水处理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罐顶连通有自动加药器,所述混合罐内连接有混合机构;

所述混合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混合罐的内罐顶中心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轴壁上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轴的轴壁上通过传动杆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气管,且导气管的两端穿过轴承座并向外延伸,所述导气管的上端为密封结构,所述混合罐的罐底中心处通过第一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剖面为t型的导气盘,且导气盘为中空结构,所述导气管的下端连通导气盘的上端设置,所述导气盘的竖直内管壁上通过第二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输气管,且输气管的下端穿过导气盘并向混合罐的下方延伸,且输气管的内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导气管的管壁上均匀等距的开设有若干个导气孔,且导气孔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远离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混合罐对应滑块位置的内罐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滑槽,所述滑块远离轴承座的一端穿过滑槽的槽口并向滑槽内延伸,且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散热片,且散热片上涂有散热涂料。

优选的,所述混合罐的箱顶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混合罐靠近箱底一端位置的箱壁上连通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外管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混合罐的外罐壁上。

优选的,所述混合罐的罐壁上沿竖直方向镶嵌有透明的观察板。

优选的,所述滑块远离轴承座的一端开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设有滚动的滚珠,所述滚珠远离滚动槽槽底的一端穿过滚动槽的槽口设置,且所述滚珠滚动连接在滑槽的槽底。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远离混合罐的一端连接有法兰盘,且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滚珠的球径大于滚动槽槽口的槽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通过设置驱动电机、搅拌轴、螺旋叶片、传动杆、轴承座、导气管、第一密封轴承、导气盘、第二密封轴承、输气管、风机、导气孔和单向阀组成混合机构,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混合罐内,通过自动加药器将药剂加入到混合罐的污水中,启动驱动电机和风机,驱动电机通过搅拌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对污水和药剂进行混合,搅拌轴转动时通过传动杆带动轴承座和轴承座内的导气管以搅拌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导气管在以搅拌轴为中心进行转动时,导气管在转动时带动导气盘在混合罐的第一密封轴承内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二密封轴承使得导气盘转动时输气管可以保持不转动,风机将外界的空气输入到导气盘中,再通过导气管上导气孔和单向阀导入混合罐内的污水和药剂混合物中,空气上浮的过程中使得混合物发生翻滚,浮出混合物液面的空气再通过进水管排出,加快污水和药剂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水处理效果。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加快污水和药剂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的导气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罐、2自动加药器、3驱动电机、4搅拌轴、5螺旋叶片、6传动杆、7轴承座、8导气管、9滚动槽、10滚珠、11第一密封轴承、12导气盘、13第二密封轴承、14输气管、15风机、16导气孔、17单向阀、18滑块、19滑槽、20散热片、21进水管、22出水管、23支撑杆、24观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自动加药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混合罐1的罐顶连通有自动加药器2,混合罐1内连接有混合机构;

混合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固定连接在混合罐1的内罐顶中心处,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搅拌轴4,搅拌轴4的轴壁上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5,搅拌轴4的轴壁上通过传动杆6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轴承座7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气管8,且导气管8的两端穿过轴承座7并向外延伸,导气管8的上端为密封结构,混合罐1的罐底中心处通过第一密封轴承11转动连接有剖面为t型的导气盘12,且导气盘12为中空结构,导气管8的下端连通导气盘12的上端设置,导气盘12的竖直内管壁上通过第二密封轴承13转动连接有输气管14,且输气管14的下端穿过导气盘12并向混合罐1的下方延伸,且输气管14的内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风机15,导气管8的管壁上均匀等距的开设有若干个导气孔16,且导气孔16内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7,通过单向阀17使得混合管1内污水无法穿过导气孔16进入到导气管8中,污水通过进水管21进入到混合罐1内,通过自动加药器2将药剂加入到混合罐1的污水中,启动驱动电机3和风机15,驱动电机3通过搅拌轴4带动螺旋叶片5转动,对污水和药剂进行混合,搅拌轴4转动时通过传动杆6带动轴承座7和轴承座7内的导气管8以搅拌轴4为中心进行转动,导气管8在以搅拌轴4为中心进行转动时,导气管8在转动时带动导气盘12在混合罐1的第一密封轴承11内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二密封轴承13使得导气盘12转动时输气管14可以保持不转动,风机15将外界的空气输入到导气盘12中,再通过导气管8上导气孔16和单向阀17导入混合罐1内的污水和药剂混合物中,空气上浮的过程中使得混合物发生翻滚,浮出混合物液面的空气再通过进水管21排出,加快污水和药剂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水处理效果。

轴承座7远离传动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8,混合罐1对应滑块18位置的内罐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滑槽19,滑块18远离轴承座7的一端穿过滑槽19的槽口并向滑槽19内延伸,且滑块18滑动连接在滑槽19中,轴承座7受力发生转动时,轴承座7带动滑块18在滑槽19中同步转动,使得轴承座7受力运动的更加稳定。

驱动电机3的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散热片20,且散热片20上涂有散热涂料,通过散热片20提高对驱动电机3的散热效果。

混合罐1的箱顶连通有进水管21,污水通过进水管21进入混合罐1,混合罐1靠近箱底一端位置的箱壁上连通有出水管22,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管22排出混合罐1。

输气管14的外管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l”型支撑杆23,支撑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混合罐1的外罐壁上,通过支撑杆23对输气管14的位置的固定。

混合罐1的罐壁上沿竖直方向镶嵌有透明的观察板24,通过观察板24对混合罐1内的液体进行实时观察。

滑块18远离轴承座7的一端开设有滚动槽9,滚动槽9内设有滚动的滚珠10,滚珠10远离滚动槽9槽底的一端穿过滚动槽9的槽口设置,且滚珠10滚动连接在滑槽19的槽底,滑块18在滑槽19内转动时可以带动滚珠10在滑槽19的槽底滚动,使得滑块18在滑槽19内转动的更加稳定。

进水管21远离混合罐1的一端连接有法兰盘,便于与其它设备连接,且出水管22上安装有阀门,通过阀门控制出水管22的开关。

滚珠10的球径大于滚动槽9槽口的槽径,防止滚珠10滑出滚动槽9。

本实用新型中,污水通过进水管21进入到混合罐1内,通过自动加药器2将药剂加入到混合罐1的污水中,启动驱动电机3和风机15,驱动电机3通过搅拌轴4带动螺旋叶片5转动,对污水和药剂进行混合,搅拌轴4转动时通过传动杆6带动轴承座7和轴承座7内的导气管8以搅拌轴4为中心进行转动,导气管8在以搅拌轴4为中心进行转动时,导气管8在转动时带动导气盘12在混合罐1的第一密封轴承11内进行同步转动,通过第二密封轴承13使得导气盘12转动时输气管14可以保持不转动,风机15将外界的空气输入到导气盘12中,再通过导气管8上导气孔16和单向阀17导入混合罐1内的污水和药剂混合物中,空气上浮的过程中使得混合物发生翻滚,浮出混合物液面的空气再通过进水管21排出,加快污水和药剂的混合效果,从而提高了水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