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余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2578发布日期:2021-07-09 11:3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余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餐余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厨余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源,不同于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易腐烂,易产生异味,并滋生细菌。因此,如何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进行果蔬类厨余餐余垃圾处理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餐余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
4.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餐余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上下分布的预处理装置和发酵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主体、分离辊、支架和进料装置,主体为对应设置在支架上的筒状结构,主体包括进料腔、分离腔和出料腔,所述主体内设有依次贯穿进料腔、分离腔和出料腔的第一主轴,第一主轴置于进料腔部分设有螺旋导料板,第一主轴置于分离腔部分设有分离辊,第一主轴置于出料腔部分设有螺旋导料板,主体内部设有对应分离腔的筛筒,所述筛筒两端通过若干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缓冲弹簧连接在主体内壁,主体底部设有对应筛筒的出浆缺口和对应出料腔的出渣嘴;进料腔侧部对应连接进料装置;发酵装置设置于预处理装置下方,包括箱体、搅拌机构和支脚,箱体内部设有搅拌仓,所述搅拌仓底部为弧形面,箱体两端通过转动副对应装配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主轴和搅拌叶片,第二主轴通过转动副对应装配在搅拌仓两端,所述搅拌叶片通过力臂连接在主轴上;所述出浆缺口对应连通箱体顶部。
5.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主轴上设有对应力臂的穿孔,力臂中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主轴之间设有挤压弹簧,力臂末端设有对应穿孔的限位螺母。
6.作为优选地,箱体底部设有支脚,所述支脚包括支撑座、轮体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螺栓固连箱体底部,支撑座两侧向下伸出有连接部连接环形支撑体,支撑体侧部伸出有耳板对应装配轮体;支撑座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套管,套管内部螺纹装配有支撑柱,支撑柱底部设有插孔。
7.作为优选地,所述分离辊包括对应套接主轴的两组套管、分离板和连接柱,套管外壁设有不少于两组固定板,两套管之间的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连接柱侧壁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设有与连接柱相匹配的分离板间隔布置于连接柱上,相邻两分离板之间设有隔套,所述连接柱两端通过螺母旋紧挤压固定板、分离板和隔套。
8.作为优选地,套管侧部设有向内挤压主轴的挤压螺栓;分离板上设有对应套接连接柱的穿孔,穿孔内沿设有伸入条形槽的限位凸起。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对应设有第一盖板。
9.有益技术效果:搅拌仓内加入降解菌株,设置搅拌机构,通过搅拌对内部果蔬垃圾
进行充分搅拌发酵,保证有机物降解效率;设置支脚,利用支脚进行移动,保证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预处理装置预处理后的垃圾为泥状,便于进行发酵处理,破碎后的有机物发酵效率高。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装置结构简图;
11.图2为支脚结构简图。
12.图中1主体、2第一主轴、3连接柱、4分离板、5缓冲弹簧、6套管、7隔套、8箱体、9搅拌仓、10力臂、11挤压弹簧、12搅拌叶片、13出料口、14支脚、141支撑座、142支撑体、143轮体、144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3.一种餐余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参见图1-2:包括上下分布的预处理装置和发酵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主体1、分离辊、支架和进料装置,主体1为对应设置在支架上的筒状结构,主体1包括进料腔、分离腔和出料腔,所述主体1内设有依次贯穿进料腔、分离腔和出料腔的第一主轴2,第一主轴2置于进料腔部分设有螺旋导料板,第一主轴2置于分离腔部分设有分离辊,第一主轴2置于出料腔部分设有螺旋导料板,主体1内部设有对应分离腔的筛筒,所述筛筒两端通过若干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缓冲弹簧5连接在主体1内壁,主体1底部设有对应筛筒的出浆缺口和对应出料腔的出渣嘴;进料腔侧部对应连接进料装置;发酵装置设置于预处理装置下方,包括箱体8、搅拌机构和支脚14,箱体8内部设有搅拌仓9,所述搅拌仓9底部为弧形面,箱体8两端通过转动副对应装配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二主轴和搅拌叶片12,第二主轴通过转动副对应装配在搅拌仓9两端,所述搅拌叶片12通过力臂10连接在主轴上;所述出浆缺口对应连通箱体8顶部。
14.搅拌仓9内加入降解菌株,设置搅拌机构,通过搅拌对内部果蔬垃圾进行充分搅拌发酵,保证有机物降解效率;设置支脚14,利用支脚14进行移动,保证本装置使用的便捷性,预处理装置预处理后的垃圾为泥状,便于进行发酵处理,破碎后的有机物发酵效率高。
15.所述第二主轴上设有对应力臂10的穿孔,力臂10中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主轴之间设有挤压弹簧11,力臂10末端设有对应穿孔的限位螺母。支撑柱144通过挤压弹簧11进行限位,能够有效保证搅拌叶片12时刻对搅拌仓9内壁产生挤压力,保证搅拌过程中有机物不会附着在搅拌仓9内壁。
16.箱体8底部设有支脚14,所述支脚14包括支撑座141、轮体143和支撑柱144,所述支撑柱144通过螺栓固连箱体8底部,支撑座141两侧向下伸出有连接部连接环形支撑体142,支撑体142侧部伸出有耳板对应装配轮体143;支撑座141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套管6,套管6内部螺纹装配有支撑柱144,支撑柱144底部设有插孔。通过环形支撑体142连接轮体143,环形支撑体142中部设有螺纹装配的支撑柱144,通过插孔内插入力臂10进行旋动,当支撑柱144向下旋动抵触地面时,形成支撑体142,保证本装置稳定的放置于地面上,保证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17.所述分离辊包括对应套接第一主轴2的两组套管6、分离板4和连接柱3,套管6外壁设有不少于两组固定板,两套管6之间的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柱3连接,连接柱3侧壁设有沿
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设有与连接柱3相匹配的分离板4间隔布置于连接柱3上,相邻两分离板4之间设有隔套7,所述连接柱3两端通过螺母旋紧挤压固定板、分离板4和隔套7。通过隔套7进行分离板4数量和位置调整。固定板或分离板4上设有对应套接连接柱3的穿孔,穿孔内沿设有伸入条形槽的限位凸起。
18.分离辊通过分离板4将无机物搅碎后通过筛筒导出底部出浆嘴,通过螺旋导料板将垃圾中包含的例如骨头、无机物等向前导向出渣口导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预处理后的垃圾为泥状,便于进行发酵处理,破碎后的有机物发酵效率高。
19.套管6侧部设有向内挤压主轴的挤压螺栓;分离板4上设有对应套接连接柱3的穿孔,穿孔内沿设有伸入条形槽的限位凸起。所述箱体8底部设有出料口13,出料口13对应设有第一盖板。
20.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管、第一电机、导料轴和螺旋导料板,所述进料管内部设有导料轴,导料轴下端伸出进料管对应连接第一电机,所述导料轴外壁设有对应进料管的螺旋导料板,进料管上端伸出进料腔,下端设有连通其内腔的进料嘴。主轴侧壁设有对应挤压螺栓的条形槽,对套管6进行限位,避免套管6转动。同时能够根据需要对分离辊位置进行调整。
21.所述第二主轴伸出箱体8对应连接第二电机。第一主轴2伸出主体1对应连接第三电机。箱体8侧部设有延伸至搅拌仓9的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外侧对应铰接有第三盖板。箱体8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有第二盖板。若干搅拌叶片12通过支撑臂对应等距装配在第二主轴上,所述搅拌叶片12在第二主轴轴向投影方向环形阵列分布。保证对搅拌仓9内垃圾搅拌的均匀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