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1370发布日期:2021-03-19 11:0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许多城市生活区及公园等公共场所为了水体生态修复和人文景观的需要,通常采用预先将菌剂活化再人工喷洒的方式进行水体修复,不仅难以有效的利用菌剂,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人工建造的具有装饰性的喷泉,一般不能满足水体修复的需要。喷泉下方的池水一般为循环利用的死水,水体自净能力差,易受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黑发臭,这不仅影响喷泉的使用效果,还会污染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提供一种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以实现水体净化修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用于对水体进行修复,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包括:

支架;

菌剂容纳箱,安装于所述支架且位于水面之下,所述菌剂容纳箱具有多个镂空孔;

菌剂,位于所述菌剂容纳箱内;

至少一个喷水头,固定于所述菌剂容纳箱的上方且位于水面之上;

管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水口和至少一个第一出水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喷水头一一对应连接;及

水泵,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水面之下,所述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菌剂包括固定化菌剂颗粒和碳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菌剂容纳箱的底板和/或侧板为网孔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菌剂容纳箱通过竖向设置的丝杆安装于所述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菌剂容纳箱的上方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浮体,所述水泵穿过所述菌剂容纳箱和部分所述浮体,所述管路结构穿过部分所述浮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浮体的上方且与所述浮体固定连接的顶部箱体,所述至少一个喷水头突出于所述顶部箱体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还包括:多个景观灯,所述多个景观灯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部箱体表面的至少一个射灯,和/或,固定于所述浮体周侧的至少一个灯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部箱体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泵和所述多个景观灯电连接,并控制所述水泵和所述多个景观灯的开关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还包括:为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多个景观灯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包括固定于所述顶部箱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和/或,固定于所述顶部箱体内的蓄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配置为通过绳索与位于水面之下的安装载体固定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在工作时,在水泵的增压作用下,菌剂容纳箱附近经过活化的高浓度菌剂溶液被持续吸入管路结构,经由喷水头喷出后再次落入水池中,以此产生水体的循环流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水体氧溶解量,减少因水体厌氧恶臭导致的水生生物死亡,而且,可以使菌剂容纳箱中的菌剂快速作用于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溶有菌剂的水体在通过喷水头喷出时可以与空气充分地接触,这样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氧溶解量,从而更有利于菌剂的繁殖。相比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方案利用喷水头的喷洒作用,可以省去人工定期对菌剂进行活化然后手动喷洒的过程,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实现水体长效生态修复的功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可以实现水体的净化修复,且修复效率较高,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当然,实施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景观水体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换水、机械过滤、化学药剂混凝处理、外循环净化处理等。人工换水需要对水池进行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且浪费大量的新鲜水资源。机械过滤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介质对水体进行过滤,以达到除去水中悬浮物、降低水体浊度的目的,由于机械过滤无法分离水中溶解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尤其是水中的氨、氮、磷、藻类等污染物质,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水体水质。化学药剂混凝处理不仅需要建造成本高昂的混凝反应沉淀池及混凝搅拌设备,还会产生大量化学混凝剂形成的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外循环净化处理需要在水池外构建各种污水处理没施,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运行过程能耗高,运行管理复杂,难于推广。

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该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可以实现水体净化修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耗能较少,成本低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例如“上”、“下”、“顶”、“底”等关于方位的描述均是以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的通常使用状态作为参照的。两个部件之间的“固定”既可以为直接连接,也可以为通过其它居间部件的间接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用于对水体进行修复,包括:

支架21;

菌剂容纳箱22,安装于支架21且位于水面10之下,菌剂容纳箱22具有多个镂空孔220;

菌剂23,位于菌剂容纳箱22内;

至少一个喷水头24,固定于菌剂容纳箱22的上方且位于水面10之上;

管路结构25,包括第一进水口和至少一个第一出水口,该至少一个第一出水口与前述至少一个喷水头24一一对应连接;及

水泵26,包括第二进水口261和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261位于水面10之下,第二出水口连接第一进水口。水泵26用于通过管路结构25向前述至少一个喷水头24供送经过活化的菌剂溶液。

根据喷水头24的数量不同,管路结构25的具体结构形式也不相同。例如,当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喷水头时,管路结构应包括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两个第一出水口,即,包括两个出水支路,两个第一出水口一一对应的连接两个喷水头。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在工作时,在水泵26的增压作用下,菌剂容纳箱22附近经过活化的高浓度菌剂溶液被持续吸入管路结构25,经由喷水头24喷出后再次落入水池中,以此产生水体的循环流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水体氧溶解量,减少因水体厌氧恶臭导致的水生生物死亡,而且,可以使菌剂容纳箱22中的菌剂23快速作用于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溶有菌剂的水体在通过喷水头24喷出时可以与空气充分地接触,这样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氧溶解量,从而更有利于菌剂的繁殖。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菌剂容纳箱22可以将菌剂23随水流的活动限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保护菌剂,防止其被水生动物大量吞食,提升菌剂23的繁衍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菌剂23持续发挥修复水体的作用,从而提高对水体修复的效率。

相比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方案利用喷水头的喷洒作用,可以省去人工定期对菌剂进行活化然后手动喷洒的过程,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实现水体长效生态修复的功能。因此,使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可以实现水体的净化修复,且修复效率较高,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菌剂23为固定化菌剂颗粒。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菌剂23为碳源。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菌剂23包括固定化菌剂颗粒和碳源两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菌剂容纳箱22可以为一次性菌剂容纳箱22。当菌剂容纳箱22中的菌剂活性降低至不足以修复水体时,需要更换菌剂容纳箱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菌剂容纳箱22上设计有菌剂投放窗口(图中未示出),可以定期通过菌剂添加窗口向菌剂容纳箱22内投放菌剂,从而保障菌剂供应,使菌剂能够连续且高效的修复水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菌剂容纳箱22的底板和侧板均为网孔板,网孔板包括多个上述镂空孔220,这样更有利于菌剂溶于水体,从而进一步提升菌剂对水体的修复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菌剂容纳箱22也可以仅侧板采用网孔板。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菌剂容纳箱22也可以仅底板采用网孔板。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菌剂容纳箱22通过竖向设置的丝杆27安装于支架21。丝杆27可以将螺母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螺杆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得,菌剂容纳箱22相对支架21的安装高度可调,并且调节精度较高。采用该实施例设计,可以根据水面10的高低情况,通过调节螺母来灵活调整菌剂容纳箱22相对水面10的位置,进而使菌剂容纳箱22完全浸没于水中,使菌剂充分发挥其效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水泵26的第二出水口与管路结构25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水泵26的第二进水口261伸入水面10之下。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管路结构的长度设计,水泵26的第二进水口261也可以靠近水底。这样,当水体循环流动时,可以将含氧量相对更低的池底水提升至空气中进行溶氧,以增加水体的氧溶解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1配置为通过绳索50(例如钢丝绳或不锈钢链)与位于水面10之下的安装载体(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即,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采用软固定方式与安装载体固定,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略有移动。其中,安装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水池的池壁和/或池底。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整体不依附于任何安装载体,即,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通过自身结构和/或材料的设计实现自由漂浮于水中。

基于上述设计需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还包括:位于菌剂容纳箱22的上方且与支架21固定连接的浮体28。浮体28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浮体28内部具有密封空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浮体28也可以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泡沫材料。

在浮体28的浮力作用下,一方面,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可以较为稳定的漂浮于水中,不易因外力而剧烈摇摆或倾翻,另一方面,通过对浮体28的设计,可以使菌剂容纳箱22始终浸没于水中,从而充分发挥菌剂的效用。

在该实施例中,水泵26穿过菌剂容纳箱22和部分浮体28,管路结构25穿过部分浮体28。该设计使得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外观简洁、美观,更能契合喷泉造景需求。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还包括:位于浮体28的上方且与浮体28固定连接的顶部箱体29,前述至少一个喷水头24突出于顶部箱体29的上表面。顶部箱体29的具体形状不限,可以根据实际造景需要进行设计。在一个实施例中,顶部箱体29大致呈图中所示的球冠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于造景需求,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还包括多个景观灯,该多个景观灯包括固定于顶部箱体29表面的至少一个射灯30,例如led射灯,和/或,固定于浮体28周侧的至少一个灯带31,例如led灯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还包括:固定于顶部箱体29内的控制装置32,如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控制装置32与水泵26以及多个景观灯电连接,并控制水泵26和多个景观灯的开关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加强对内部电子器件的防护,顶部箱体29为防水密封箱体。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2控制水泵26每间隔2个小时启动工作30分钟,这样,既考虑了菌剂在水中的活化时间,又满足了一定的造景需求。

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2控制前述多个景观灯在夜晚7点至11点处于开启状态,在其它时间段则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通过水池中设计的线缆从市电取电。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2还包括:用于为控制装置32和多个景观灯供电的电源,电源包括固定于顶部箱体29表面的太阳能电池33,和/或,固定于顶部箱体29内的蓄电池34。该电源设计方式,可以避免池底复杂布线,更加经济和安全,尤其是使用太阳能电池33供电时,用电成本更低。

综上,使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化原位修复设备可以实现水体的净化修复,且修复效率较高,从而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