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铸件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5519发布日期:2021-03-26 21:0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铸件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吸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铸件粉尘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高耐磨铸件在大的冲击磨料磨损条件下使用时具有很强的加工硬化能力,同时兼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以及生产工艺易于掌握等优点,因此,目前它仍然是高耐磨铸件中用量最大的一种,高耐磨铸件在使用前需要将其表面的粉尘进行去除,现有的粉尘吸收装置取装置虽然可以供人们的使用,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3.传统上的粉尘吸收装置结构较为简单,无法将吸尘口进行伸缩,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对高耐磨铸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尽可能将粉尘较多的位置调节至吸尘口进行清理,费时费力,同时现有的粉尘吸收装置将风尘吸入装置内部后,粉尘会在装置内部弥漫,一时间无法全部进行沉淀,不便于工作人员将粉尘同一收集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铸件粉尘吸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铸件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端的一端安装有箱体,且箱体内部的下方横向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底端的箱体左侧安装有贯穿箱体的第一水管,所述箱体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集水槽,且集水槽的底端均匀安装有喷头,所述集水槽的右侧安装有贯穿箱体顶端的第四水管,所述箱体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水箱,且水箱左侧的箱体顶端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水箱左侧的第二水管,且第一水泵的输入端与第一水管的顶端连接,所述水箱远离第一水泵一侧的箱体顶端安装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的输入端安装有贯穿水箱右侧的第三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第四水管的顶端连接,所述箱体右侧的上方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箱体右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限行机构,所述箱体正面的下方安装有控制面板,且箱体右侧的基座顶端横向安装有第二限行机构,所述第二限行机构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板,且活动板顶端靠近箱体的一端倾斜铰接有连接柱,所述活动板顶端远离连接柱的一端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吸尘气泵,所述吸尘气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箱体右侧的伸缩管。
6.优选的,所述基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刹车片。
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工作人员通过万向轮对该装置任意进行移动。
8.优选的,所述滤网的两侧均安装有卡块,所述箱体内部两侧靠近卡块的一端均安装有与卡块相互匹配的卡槽,所述滤网通过卡块与卡槽之间的配合与箱体构成可拆卸安装机构。
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卡槽与卡块之间的配合快速对滤网进行拆
卸。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行机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位于箱体的右侧,且限位槽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其相互匹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端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且限位块的正面与连接柱的顶端铰接。
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电动推杆推动限位块在限位槽上方进行移动从而对连接柱进行推动。
12.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和连接柱之间夹角的活动范围为10—75
°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掌控连接柱的活动范围从而对活动板的位置进行改变。
14.优选的,所述第二限行机构包括滑槽和滑块,所述滑槽位于基座的顶端,且滑槽顶端的左侧安装有与其相互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与活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活动板通过滑槽与滑块之间的配合进行稳定移动。
16.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的上方均通过合页安装有门体,且门体内侧的边缘处安装有密封垫。
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防止粉尘通过门体的缝隙中溢出。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利用电动推杆推动限位块在限位槽上方进行运动,随即限位块通过伸缩管将活动板通过滑槽与滑块之间的配合进行左右移动,随即吸尘气泵跟随活动板进行运动,便于对活动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对高耐磨铸件上方的不同位置处进行除尘工作,省时省力;
20.(2)利用第二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源通过水箱抽出,并通过第四水管将水源导入集水槽内部,再通过喷头对水源进行喷洒,便于将弥漫在箱体内部的粉尘快速沉淀至滤网上方,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将粉尘进行统一收集;
21.(3)利用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水管将水源进行抽出,再通过第二水管将水源重新导入水箱内部,方便对水源多次进行使用,便于环保。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第一水管;2、第一水泵;3、第二水管;4、集水槽;5、喷头;6、第三水管;7、水箱;8、第二水泵;9、第四水管;10、电动推杆;11、第一限行机构;1101、限位槽;1102、限位块;12、连接柱;13、伸缩管;14、吸尘气泵;15、安装架;16、万向轮;17、活动板;18、第二限行机构;1801、滑槽;1802、滑块;19、基座;20、卡块;21、箱体;22、滤网;23、卡槽;24、门体;25、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耐磨铸件粉尘吸收装置,包括基座19,基座19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16,且万向轮16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刹车片,基座19顶端的一端安装有箱体21,且箱体21内部的下方横向安装有滤网22,滤网22的两侧均安装有卡块20,箱体21内部两侧靠近卡块20的一端均安装有与卡块20相互匹配的卡槽23,滤网22通过卡块20与卡槽23之间的配合与箱体21构成可拆卸安装机构,滤网22底端的箱体21左侧安装有贯穿箱体21的第一水管1,箱体21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集水槽4,且集水槽4的底端均匀安装有喷头5,集水槽4的右侧安装有贯穿箱体21顶端的第四水管9,箱体2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水箱7,且水箱7左侧的箱体21顶端安装有第一水泵2,第一水泵2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水箱7左侧的第二水管3,且第一水泵2的输入端与第一水管1的顶端连接,水箱7远离第一水泵2一侧的箱体21顶端安装有第二水泵8,且第二水泵8的输入端安装有贯穿水箱7右侧的第三水管6,第二水泵8的输出端与第四水管9的顶端连接,箱体21右侧的上方安装有电动推杆10,且箱体21右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限行机构11,箱体21正面的下方安装有控制面板25,箱体21正面的上方均通过合页安装有门体24,且门体24内侧的边缘处安装有密封垫,且箱体21右侧的基座19顶端横向安装有第二限行机构18,第二限行机构18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板17,第二限行机构18包括滑槽1801和滑块1802,滑槽1801位于基座19的顶端,且滑槽1801顶端的左侧安装有与其相互匹配的滑块1802,滑块1802的顶端与活动板17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活动板17顶端靠近箱体21的一端倾斜铰接有连接柱12,第一限行机构11包括限位槽1101和限位块1102,限位槽1101位于箱体21的右侧,且限位槽1101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其相互匹配的限位块1102,限位块1102的顶端与电动推杆10的输出端连接,且限位块1102的正面与连接柱12的顶端铰接,活动板17和连接柱12之间夹角的活动范围为10—75
°
,活动板17顶端远离连接柱12的一端通过安装架15安装有吸尘气泵14,吸尘气泵14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箱体21右侧的伸缩管13。
29.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万向轮16将该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处,接通电源,然后工作人员可操作控制面板25控制开启吸尘气泵14,利用吸尘气泵14将粉尘通过伸缩管13吸入箱体21内部,吸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操作控制面板25控制开启电动推杆10,利用电动推杆10推动限位块1102在限位槽1101上方进行运动,随即限位块1102通过伸缩管13将活动板17通过滑槽1801与滑块1802之间的配合进行左右移动,随即吸尘气泵14跟随活动板17进行运动,便于对活动板17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对高耐磨铸件上方的不同位置处进行除尘工作,省时省力,当粉尘进入箱体21内部无法一时间进行沉淀,工作人员可操作控制面板25控制开启第二水泵8,利用第二水泵8将水箱7内部的水源通过水箱7抽出,并通过第四水管9将水源导入集水槽4内部,再通过喷头5对水源进行喷洒,便于将弥漫在箱体21内部的粉尘快速沉淀至滤网22上方,并且水源会穿过滤网22落至箱体21底部,随即工作可操作控制面板25控制开启第一水泵2,利用第一水泵2通过第一水管1将水源进行抽出,再通过第二水管3将水源重新导入水箱7内部,方便对水源多次进行使用,便于环保,
最后工作人员可打开门体24通过卡槽23与卡块20之间的配合将滤网22拆卸,然后将粉尘去除即可。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内容。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