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的药剂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治理是指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来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过程。
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治理河道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物化方法,生态湿地修复法,调水方法等。其中调水方法是将污染水体从该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虽然见效快,但并未真正解决问题;生态湿地修复法对环境的友好性最佳,但所需的生态湿地要求很大,净化效率低,多数情况下不具备此条件;而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物化方法。物化方法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进行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降解、吸收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在物化方法中需要投加各类药剂,与化工领域的投料不同,河道水体体积很大,若单点投药则很难保证药剂均匀分散,若多点投药又较为繁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开发一种分散性更好,且能够在行进过程中沿途投药的设备,则有望缓解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的药剂投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河道治理液体药剂不便于投加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投加方式很难保证液体药剂在河道中均匀分散。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的药剂投加装置,包括支架,药箱,液泵,输入管,输出管,弧形段,喷头,半圆板,轴承,主轴,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扇叶,风扇罩,其中,在支架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药箱和液泵,液泵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连接至药箱,在液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在输出管上具有弧形段,在弧形段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喷头,半圆板固定连接在支架前侧,弧形段固定连接在半圆板前侧;在支架上固定连接有轴承,主轴连接在轴承上,在主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一主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从动轮传动连接,第一从动轮与液泵内部的叶轮传动连接,第二主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第二从动轮与扇叶传动连接,扇叶位于半圆板前方,在半圆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风扇罩,弧形段及扇叶均被笼罩于风扇罩和半圆板之间。
作为优选,在支架上还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主轴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在支架的底端连接若干脚轮。
作为优选,还包括船舶,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船舶上,所述船舶贴近一侧河岸线向前行驶,所述扇叶朝向另一侧河岸线。
作为优选,输出管的内径不超过输入管内径的1/3。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支架用于承载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药箱用于容纳药液;液泵用于将药箱中的药液泵出,药液在液泵的驱动下,从药箱依次经由输入管、液泵、输出管、弧形段,最终到达喷头喷出;弧形段为输出管的一部分,用于承载喷头,之所以设计这样一段弧形段,是为了确保若干喷头沿圆弧走向分布,从而与风扇的圆形形状相匹配;输出管的内径需明显小于输入管的内径,以确保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管中液体流速较快,以满足喷射要求;喷头为常规的多孔结构,用于使喷出的药液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半圆板用于承载弧形段及风扇罩;轴承用于承载主轴,主轴在外设的电机驱动下旋转,从而使其上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随之旋转;第一主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一从动轮传动连接,第一从动轮与液泵内的叶轮连接在同一根转轴上(该转轴贯穿泵壳处需做机械密封),因此当主轴旋转时会驱动液泵工作;第二主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第二从动轮与扇叶连接在同一根转轴上,因此当主轴旋转时会驱动扇叶旋转;基于这种原理,当主轴旋转时,液泵和扇叶同时工作,使药液在喷出的同时,得到扇叶的吹送,从而均匀分散至前方的河道中;风扇罩用于对喷头及扇叶起到笼罩、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的药剂投加装置。该技术方案摒弃了单点投加或多点投加的常规模式,为液体药剂设计了喷射、吹送机构,从而实现了药剂在河面上的均匀分散。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利用液泵将药箱中的液体药剂泵送至输出管中,在输出管末端设计一段弧形段,并在其上均布喷头,喷头前方设置扇叶,从而使喷出的药液随即得到风扇吹送,进而均匀分散至前方的河道中;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单一主轴上固结了两个主动轮,分别与液泵叶轮以及扇叶传动,从而使喷射动作与吹送动作同步进行,确保了装置运行的有效性。本实用新型可搭载于船舶上,船舶沿河道一侧向前行进,扇叶朝向河道另一侧吹送,从而在行进过程中完成药液投加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图;
图2是当去除风扇罩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是当去除风扇罩和药箱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
1、支架2、药箱3、液泵4、输入管
5、输出管6、弧形段7、喷头8、半圆板
9、轴承10、主轴11、第一主动轮12、第二主动轮
13、第一从动轮14、第二从动轮15、扇叶16、风扇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的药剂投加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支架1,药箱2,液泵3,输入管4,输出管5,弧形段6,喷头7,半圆板8,轴承9,主轴10,第一主动轮11,第二主动轮12,第一从动轮13,第二从动轮14,扇叶15,风扇罩16,其中,在支架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药箱2和液泵3,液泵3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4连接至药箱2,在液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5,在输出管5上具有弧形段6,在弧形段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喷头7,半圆板8固定连接在支架1前侧,弧形段6固定连接在半圆板8前侧;在支架1上固定连接有轴承9,主轴10连接在轴承9上,在主轴10上分别连接有第一主动轮11和第二主动轮12,第一主动轮11通过皮带与第一从动轮13传动连接,第一从动轮13与液泵3内部的叶轮传动连接,第二主动轮12通过皮带与第二从动轮14传动连接,第二从动轮14与扇叶15传动连接,扇叶15位于半圆板8前方,在半圆板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风扇罩16,弧形段6及扇叶15均被笼罩于风扇罩16和半圆板8之间。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支架1用于承载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药箱2用于容纳药液;液泵3用于将药箱2中的药液泵出,药液在液泵3的驱动下,从药箱2依次经由输入管4、液泵3、输出管5、弧形段6,最终到达喷头7喷出;弧形段6为输出管5的一部分,用于承载喷头7,之所以设计这样一段弧形段6,是为了确保若干喷头7沿圆弧走向分布,从而与风扇的圆形形状相匹配;输出管5的内径需明显小于输入管4的内径,以确保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管5中液体流速较快,以满足喷射要求;喷头7为常规的多孔结构,用于使喷出的药液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半圆板8用于承载弧形段6及风扇罩16;轴承9用于承载主轴10,主轴10在外设的电机驱动下旋转,从而使其上的第一主动轮11和第二主动轮12随之旋转;第一主动轮11通过皮带与第一从动轮13传动连接,第一从动轮13与液泵3内的叶轮连接在同一根转轴上(该转轴贯穿泵壳处需做机械密封),因此当主轴10旋转时会驱动液泵3工作;第二主动轮12通过皮带与第二从动轮14传动连接,第二从动轮14与扇叶15连接在同一根转轴上,因此当主轴10旋转时会驱动扇叶15旋转;基于这种原理,当主轴10旋转时,液泵3和扇叶15同时工作,使药液在喷出的同时,得到扇叶15的吹送,从而均匀分散至前方的河道中;风扇罩16用于对喷头7及扇叶15起到笼罩、保护作用。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的药剂投加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支架1,药箱2,液泵3,输入管4,输出管5,弧形段6,喷头7,半圆板8,轴承9,主轴10,第一主动轮11,第二主动轮12,第一从动轮13,第二从动轮14,扇叶15,风扇罩16,其中,在支架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药箱2和液泵3,液泵3的输入端通过输入管4连接至药箱2,在液泵3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管5,在输出管5上具有弧形段6,在弧形段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喷头7,半圆板8固定连接在支架1前侧,弧形段6固定连接在半圆板8前侧;在支架1上固定连接有轴承9,主轴10连接在轴承9上,在主轴10上分别连接有第一主动轮11和第二主动轮12,第一主动轮11通过皮带与第一从动轮13传动连接,第一从动轮13与液泵3内部的叶轮传动连接,第二主动轮12通过皮带与第二从动轮14传动连接,第二从动轮14与扇叶15传动连接,扇叶15位于半圆板8前方,在半圆板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风扇罩16,弧形段6及扇叶15均被笼罩于风扇罩16和半圆板8之间。其中,在支架1上还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主轴10传动连接。在支架1的底端连接若干脚轮。还包括船舶,支架1固定连接在所述船舶上,所述船舶贴近一侧河岸线向前行驶,所述扇叶15朝向另一侧河岸线。输出管5的内径不超过输入管4内径的1/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