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吸尘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1347发布日期:2021-06-01 23:5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吸尘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吸尘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按其原理可分为容积型压缩机与速度型压缩机,容积型又分为:往复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速度型压缩机又分为:轴流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和混流式压缩机,输入、输出功率,性能系数,制冷量,启动电流、运转电流、额定电压、频率,气缸容积,噪音等,衡量一种压缩机的性能,主要从重量、效率和噪音三个方面的比较,另外,在产品定型及生产中发生可能影响产品性能的重大变化时,连续生产满一年或时隔一年以上再生产时,以及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均必须进行型式试验。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压缩机装置,而现有的压缩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吸尘装置,且吸尘性能不够高效,压缩机在使用中产生的废屑,无法自动清理,还需要使用者人工进行清理,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继而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保障不了使用者的利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吸尘式压缩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压缩机装置缺少吸尘装置,且吸尘性能不够高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吸尘式压缩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螺纹套的一侧贯穿第一框体并延伸至第一框体的外侧,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螺纹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侧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所述正反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贯穿第二框体并延伸至第二框体的外侧,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尘管,吸尘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尘机,吸尘管的一侧连通有排尘软管,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排尘软管远离吸尘管的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框体2远离连接块6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8,开关18的电性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有开关18,方便使用者开启和关闭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二螺纹套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9,第二框体7内腔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9相适配的滑槽20,滑块19与滑槽20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滑块19,提高了第二螺纹套12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二螺纹套12移动时发生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滑槽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21,弹性块2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通过设置有弹性块21,减小了滑块19与第二框体7之间的碰撞,同时保护了滑块19和第二框体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螺纹套5远离连接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22,第一框体2的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22相适配的滑轨23,滑轮22与滑轨23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滑轮22,提高了第一螺纹套5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螺纹套5移动时发生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正反螺纹杆11的外侧套设有限位板24,限位板24的顶部与底部和第二框体7的内腔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限位板24,可以限制第二螺纹套12移动的位置,防止移动距离过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框体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5,定位块25的内圈与排尘软管16的外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定位块25,防止排尘软管16发生脱落损坏,有效的延长了排尘软管16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吸尘机和吸尘管的配合使用,使用者通过开关开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通过丝杆和第一螺纹套带动连接块和第二框体移动,第二框体带动压缩盘工作,第二电机通过蜗杆和蜗轮带动正反螺纹杆转动,正反螺纹杆通过第二螺纹套和支撑杆带动吸尘管和吸尘机移动,吸尘机将料屑通过吸尘管和排尘软管快速吸入水箱,解决了现有的压缩机装置缺少吸尘装置,且吸尘性能不够高效,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开关,方便使用者开启和关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滑块,提高了第二螺纹套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二螺纹套移动时发生晃动;通过设置有弹性块,减小了滑块与第二框体之间的碰撞,同时保护了滑块和第二框体。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滑轮,提高了第一螺纹套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螺纹套移动时发生晃动;通过设置有限位板,可以限制第二螺纹套移动的位置,防止移动距离过大;通过设置有定位块,防止排尘软管发生脱落损坏,有效的延长了排尘软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框体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第一框体;3、第一电机;4、丝杆;5、第一螺纹套;6、连接块;7、第二框体;8、第二电机;9、蜗杆;10、蜗轮;11、正反螺纹杆;12、第二螺纹套;13、支撑杆;14、吸尘管;15、吸尘机;16、排尘软管;17、水箱;18、开关;19、滑块;20、滑槽;21、弹性块;22、滑轮;23、滑轨;24、限位板;25、定位块;26、压缩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吸尘式压缩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框体2,第一框体2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4,丝杆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5,第一螺纹套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远离第一螺纹套5的一侧贯穿第一框体2并延伸至第一框体2的外侧,连接块6远离第一螺纹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框体7,第二框体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9,蜗杆9的外侧啮合连接有蜗轮10,蜗轮10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11,正反螺纹杆1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12,第二螺纹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底部贯穿第二框体7并延伸至第二框体7的外侧,支撑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尘管14,吸尘管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尘机15,吸尘管14的一侧连通有排尘软管16,工作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7,排尘软管16远离吸尘管14的一端贯穿水箱17并延伸至水箱17的内腔。

其中,第一框体2远离连接块6的一侧安装有开关18,开关18的电性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有开关18,方便使用者开启和关闭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螺纹套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9,第二框体7内腔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9相适配的滑槽20,滑块19与滑槽20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滑块19,提高了第二螺纹套12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二螺纹套12移动时发生晃动;滑槽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块21,弹性块21的数量设置为四个,通过设置有弹性块21,减小了滑块19与第二框体7之间的碰撞,同时保护了滑块19和第二框体7。

其中,第一螺纹套5远离连接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22,第一框体2的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22相适配的滑轨23,滑轮22与滑轨23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滑轮22,提高了第一螺纹套5移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螺纹套5移动时发生晃动;正反螺纹杆11的外侧套设有限位板24,限位板24的顶部与底部和第二框体7的内腔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限位板24,可以限制第二螺纹套12移动的位置,防止移动距离过大;第二框体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5,定位块25的内圈与排尘软管16的外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定位块25,防止排尘软管16发生脱落损坏,有效的延长了排尘软管16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开关18开启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使第一电机3开始运转,第一电机3运转的时候会带动丝杆4进行转动,丝杆4开始转动,丝杆4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一螺纹套5进行移动,第一螺纹套5开始移动,第一螺纹套5移动的时候会通过连接块6带动第二框体7进行移动,第二框体7开始移动,第二框体7移动的时候会带动压缩盘26进行工作,同时第二电机8开始运转,第二电机8运转的时候会带动蜗杆9进行转动,蜗杆9开始转动,蜗杆9转动的时候会带动蜗轮10进行转动,蜗轮10开始转动,蜗轮10转动的时候会带动正反螺纹杆11进行转动,正反螺纹杆11开始转动,正反螺纹杆11转动的时候会带动第二螺纹套12进行移动,第二螺纹套12通过支撑杆13带动吸尘管14和吸尘机15进行移动,吸尘机15将料屑吸入通过吸尘管14和排尘软管16进行水箱17,快速吸尘,综上所述,从而达到使压缩机增加吸尘装置,且能高效吸尘,压缩机在使用中产生的废屑,可以自动清理,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力,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继而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保障了使用者的利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