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9729发布日期:2021-04-09 12:5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粪池,具体是指一种防堵化粪池。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其底部是沉积污泥,表层是漂浮污泥,中间是悬浮污泥及污水。化粪池通常由隔墙分隔为两格化粪池或三格化粪池,隔墙上的过水洞口位于化粪池隔墙上,如果化粪池没有及时清掏,沉积物就会堵塞过水洞,造成化粪池堵塞,这就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因此,化粪池堵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化粪池堵塞的防堵化粪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堵化粪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且将池体内部分为一级厌氧室、二级厌氧室以及澄清室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开设在第一隔板上的第一隔板过水口,开设在第二隔板上的第二隔板过水口,所述第一隔板过水口上连接有第一清掏机构,第二隔板过水口上连接有第二清掏机构;所述第一清掏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隔板上且与第一隔板过水口连通的插槽,安装在第一隔板上的导轨,设置在导轨内且能沿导轨上下移动的滑板,连接在滑板下端的清掏板,以及连接在滑板上端的按压机构;所述滑板向上移动时,清掏板能插入到插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池体上的内筒,套设在内筒外侧的外筒,一端连接在外筒顶部、另一端贯穿内筒和池体的侧壁后与滑板连接的顶杆,设置在顶杆上的顶杆挡肩,以及套设在顶杆上且位于顶杆挡肩和池体的外壁之间的顶紧弹簧;所述外筒能沿内筒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清掏机构的结构与第一清掏机构的结构相同。

所述池体上设置有与一级厌氧室连通的进水管,与澄清室连通的出水管,以及与出水管连接的开关机构;开关机构位于池体内。

所述开关机构包括上端固定在池体内壁上的安装套,上端位于安装套内、下端连接有堵头的压杆,设置在压杆上的压杆挡肩,套设在压杆上且位于压杆挡肩和安装套顶部之间的压缩弹簧,以及设置在安装套两侧上的推动机构;所述压杆能上下移动。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套侧壁上的滑槽,一端贯穿滑槽后与压杆连接、另一端则连接有浮球的连杆;所述连杆能沿滑槽上下移动。

所述池体上设置有与一级厌氧室连通的一级厌氧室清掏口,与二级厌氧室连通的二级厌氧室清掏口。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过水口上设置有清掏机构,通过压按清掏机构的外筒,使顶杆推动滑板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清掏板向下移动,当松开外筒时,顶紧弹簧恢复,并使外筒、滑板、清掏板等部件复位,通过来回多次按压外筒即可对过水口上的沉积物进行清理,防止化粪池被堵塞。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开关机构,当澄清室内的液体达到设定位置时,浮球被推起,并带动压杆和堵头向上移动,堵头脱离出水管,出水管被打开,实现自动排水;当液位下降后,压缩弹簧复位并推动压杆和堵头向下移动,重新关闭出水管,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机构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机构安装的剖示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池体,2—进水管,3—出水管,4—一级厌氧室清掏口,5—二级厌氧室清掏口,6—按压机构,61—外筒,62—顶杆,63—顶杆挡肩,64—内筒,65—顶紧弹簧,7—开关机构,71—安装套,72—压缩弹簧,73—浮球,74—滑槽,75—压杆挡肩,76—连杆,77—压杆,78—堵头,8—一级厌氧室,9—第一隔板,10—二级厌氧室,11—第二隔板,12—澄清室,13—第一隔板过水口,14—第二隔板过水口,15—导轨,16—滑板,17—清掏板,18—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化粪池,包括池体1,该池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1,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1将池体1内部分为一级厌氧室8、二级厌氧室10以及澄清室12三个部分。第一隔板9上开设有第一隔板过水口13,第二隔板11上开设有第二隔板过水口14,通过第一隔板过水口13和第二隔板过水口14使一级厌氧室8、二级厌氧室10以及澄清室12相互连通。

所述池体1上设置有与一级厌氧室8连通的进水管2,与澄清室12连通的出水管3。

使用时,粪便从进水管2进入到一级厌氧室8进行沉淀、降解反应,反应后的污水及部分漂浮物则经第一隔板过水口13进入到二级厌氧室10进行第二次反应,经第二次反应后的污水经第二隔板过水口14进入到澄清室12中,澄清室12中的液体可经由出水管3排出。

所述池体1上设置有与一级厌氧室8连通的一级厌氧室清掏口4,与二级厌氧室10连通的二级厌氧室清掏口5。通过一级厌氧室清掏口4和二级厌氧室清掏口5对一级厌氧室8和二级厌氧室10内的沉淀物和漂浮物进行清理。当然,澄清室12上也可以设置清掏口,且清掏口上可设置端盖,此处不再说明。

为了防止第一隔板过水口13和第二隔板过水口14堵塞,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过水口13上连接有第一清掏机构,第二隔板过水口14上连接有第二清掏机构。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清掏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隔板9上且与第一隔板过水口13连通的插槽18,安装在第一隔板9上的导轨15,设置在导轨15内且能沿导轨15上下移动的滑板16,连接在滑板16下端的清掏板17,以及连接在滑板16上端的按压机构6。所述滑板16向上移动时,清掏板17能插入到插槽18中。

如图4所示,所述按压机构6包括内筒64,外筒61,顶杆62,顶紧弹簧65。具体的,该内筒64的下端固定在池体1的外侧壁上,外筒61的尺寸大于内筒64的尺寸,其套设在内筒64的外侧,并且外筒61能沿内筒64上下移动。顶杆6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外筒61的顶部、其下端依次贯穿内筒64和池体1的侧壁后与滑板16的上端固定连接。该顶杆62上设置有顶杆挡肩63,顶紧弹簧65则套设在顶杆62上,并且位于顶杆挡肩63和池体1的外壁之间。

当向下按压外筒61时,顶杆62向下移动,顶紧弹簧65被压缩,同时顶杆62推动滑板16沿导轨15向下移动。当松开外筒61时,顶紧弹簧65恢复,并推动滑板16、顶杆62以及外筒62复位。

该第二清掏机构的结构与第一清掏机构的结构相同,只是第二清掏机构上的插槽和导轨均设置在第二隔板11上,其用于对第二隔板过水口14进行清理,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说明。

长时间使用后,向下按压外筒61,顶杆62向下移动,顶紧弹簧65被压缩,同时,顶杆62推动滑板16沿导轨15向下移动,清掏板17也向下移动,从而封住第一隔板过水口13。当松开外筒61时,顶紧弹簧65恢复,并推动滑板16、顶杆62以及外筒62复位,来回多次按压外筒61,即可使清掏板17搅动第一隔板过水口13,防止第一隔板过水口13被堵塞。当清掏板17复位时,清掏板17是插入到插槽18内,此时清掏板17不会堵住第一隔板过水口13,如图5所示。当对第二隔板过水口14进行清理时,按压第二清掏机构,其方法如上所述,不再说明。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设置有开关机构7,所述开关机构7位于池体1内部,并且与出水管3连接,其用于自动打开和关闭出水管3。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开关机构7包括安装套71,压杆77,压缩弹簧72,推动机构。安装时,安装套71的上端固定在池体1的内壁上,压杆77的上端位于安装套71内、下端连接有堵头78,压杆77能沿安装套71上下移动。推动机构的数量为2个,分别位于安装套71的两侧,推动机构穿过安装套71的侧壁后与压杆77连接。该压杆77上设置有压杆挡肩75,压缩弹簧72套设在压杆77上,并且位于压杆挡肩75和安装套71顶部之间。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安装套71侧壁上的滑槽74,一端贯穿滑槽74后与压杆77连接、另一端则连接有浮球73的连杆76。所述连杆76能沿滑槽74上下移动。

使用时,当澄清室12内的液体达到设定位置时,浮球73浮起,并推动压杆77和堵头78向上移动,堵头78脱离出水管3,出水管3被打开,实现自动排水。当液位下降后,压缩弹簧72复位并推动压杆77和堵头78向下移动,堵头78堵塞出水管3,重新关闭出水管3,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排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