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便携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的设计改善了家庭自来水的水质,使得家庭自来水经过净水器的净化后可直接用于饮用,去除了大部分自来水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降低了用户对桶装水的购买频次及购买成本,长时间使用可节省一笔不晓得开支,且通过净水器的净化相较于不清楚洁净程度的桶装水,用户可更放心使用。
但目前的家用净水器的尺寸太大不方便随身携带,当用户外出、在野外等无法饮用到较为纯净的水时,便会饮用水质较差的水,用户在饮用水质较差的水后容易导致身体不适,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便携的净水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简易便携的净水器,包括桶体、活塞、第一滤层、第二滤层、第三滤层及第四滤层,所述桶体包括位于相对两端的入水口及出水口,所述第一滤层、第二滤层、第三滤层及第四滤层沿入水口到出水口的方向上顺次设置在桶体中,所述活塞的形状、大小与桶体内径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活塞设置在桶体中且位于第一滤层与入水口之间,所述出水口开设在桶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简易便携的净水器还包括用于封盖住入水口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桶体在入水口的外侧开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盖体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与桶体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简易便携的净水器还包括出水管及用于封盖住出水管的第二盖体,所述出水管固定设置在桶体外侧并与出水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盖体与出水管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简易便携的净水器还包括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呈中空的管状,所述环形挡板在截面上的形状、大小与桶体在截面上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环形挡板固定设置在桶体外并远离入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盖体到桶体的底部最大的距离小于环形挡板到桶体的底部最大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简易便携的净水器还包括两个塑料杯及两个用于夹持塑料杯的卡爪,两所述卡爪固定设置在桶体的底部,所述卡爪的尺寸小于塑料杯的尺寸,两个所述塑料杯在不使用时分别被两个卡爪夹持。
优选地,所述卡爪到桶体的底部最大的距离小于环形挡板到桶体的底部最大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层、第二滤层、第三滤层及第四滤层设置在桶体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简易便携的净水器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活塞远离第一滤层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层为pp棉滤层,所述第二滤层为颗粒活性炭滤层,所述第三滤层为空纤超滤膜滤层,所述第四滤层为后置活性炭滤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便携的净水器具有如下优点:
将原有的两层式净水器简化成一体式,便于携带,且不具备多个外露的滤瓶,可有效防止在携带过程中因刮蹭而导致滤瓶损坏而失去过滤效果的情况的产生;四重过滤使得净化效果较佳,能够满足用户将水质较差的水如河水净化后的饮用;活塞的设置用于用户将水灌进桶体之后对水增加压力,以便水可快速净化以便于饮用;第一盖体的设置可保护桶体内的水体不会轻易倾倒出及防止桶体内的水被外界污染。
出水管的设置用于净化后的水的流出以便用户饮用,第二盖体的设置用于防止桶体内净化后的水在不需要时流出,也可使桶体内净化后的水进行存储以便需要饮用时旋拧开出水。
环形挡板可用于与地面接触使得简易便携的净水器得以立于地面,还可保护出水管、第二盖体、塑料杯及卡爪不会轻易被外界物体刮蹭到,降低因出水管、第二盖体、塑料杯及卡爪被刮蹭坏而造成的损失。
第一滤层、第二滤层、第三滤层及第四滤层设置在桶体的中间位置,使得桶体中可存储大约桶体容积一半的净化后的水,有利于用户下一次需要饮用时的饮用;把手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对活塞施加较稳定的力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施加力不均匀而导致滤层因压力过大而损坏的可能性,用户与把手接触面较大,也便于施加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简易便携的净水器除塑料杯与卡爪部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简易便携的净水器的塑料杯与卡爪的平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简易便携的净水器;11、桶体;12、第一盖体;13、出水管;14、第二盖体;15、多层过滤部;16、活塞;18、环形挡板;19、塑料杯;20、卡爪;111、入水口;112、出水口;151、第一滤层;152、第二滤层;153、第三滤层;154、第四滤层;2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便携的净水器10,包括桶体11、第一盖体12、出水管13、第二盖体14、多层过滤部15、活塞16、第二盖体14、环形挡板18、两个塑料杯19及两个卡爪20,桶体11包括位于相对两端的入水口111及出水口112,出水口112开设在桶体11的底部,第一盖体12与桶体11位于入水口111的一端螺纹连接,出水管13固定设置在桶体11外侧并与出水口112管路连通,第二盖体14与出水管13螺纹连接,多层过滤部15设置在桶体11中,活塞16设置在桶体11中并位于入水口111与多层过滤部15之间,环形挡板18固定设置在桶体11外并远离入水口111的一端,卡爪20固定设置在桶体11的底部,两个塑料杯19在不使用时分别被两个卡爪20夹持。
卡爪20的设置使得塑料杯19在不使用可较为稳定地固定于简易便携的净水器10之上,且塑料杯19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安装至卡爪20中,且拆卸下来时也容易恢复呈原状。优选地,卡爪20的尺寸小于塑料杯19的尺寸,如此,塑料杯19置入卡爪20中后会因恢复原状而提供抵紧力给卡爪20,使得卡爪20较为牢固地固定住塑料杯19。其中一塑料杯19用于将待净化的水舀至桶体11,另一塑料杯19用于用户从出水管13处接水饮用,给用户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多层过滤部15包括第一滤层151、第二滤层152、第三滤层153及第四滤层154,第一滤层151、第二滤层152、第三滤层153及第四滤层154沿入水口111到出水口112的方向上顺次设置在桶体11中。优选地,第一滤层151为pp棉滤层,第二滤层152为颗粒活性炭滤层,第三滤层153为空纤超滤膜滤层,第四滤层154为后置活性炭滤层。其中,第一滤层151用于过滤待过滤的水中如河水中的颗粒杂质;第二滤层152用于对待过滤的水进行脱色、除异味及去除有机物;第三滤层153用于去除待过滤的水中的细菌、胶体、铁锈等有害物质;第四滤层154主要用于改善水的口感。经过多层过滤部15的过滤,使得过滤后的水相较于待过滤的水具有更高的纯净程度,用户在饮用时可较少概率因水质问题而生病,利于解渴及饮水健康。
进一步地,简易便携的净水器10还包括把手21,把手21固定设置在活塞16远离第一滤层151的一端。
优选地,活塞16的形状、大小与桶体11内径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具体地,活塞16设置在第一滤层151与入水口111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盖体12用于封住入水口111,第一盖体12开设有内螺纹,桶体11在入水口111一端的外侧开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第一盖体12与桶体11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螺纹连接实现连接。
优选地,环形挡板18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其在截面上的形状、大小与桶体11在截面上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具体地,第二盖体14在连接在出水管13处时到桶体11的底部最大的距离小于环形挡板18到桶体11的底部最大的距离;卡爪20到桶体11的底部最大的距离小于环形挡板18到桶体11的底部最大的距离,如此在简易便携的净水器10立在外界平台处时,环形挡板18既能保持简易便携的净水器10的平稳,也会保护第二盖体14、卡爪20不会轻易与外界物体接触到,使得出水管13、第二盖体14、卡爪20不易被刮蹭掉。
优选地,第一滤层151、第二滤层152、第三滤层153及第四滤层154设置在桶体11的中间位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便携的净水器具有如下优点:
将原有的两层式净水器简化成一体式,便于携带,且不具备多个外露的滤瓶,可有效防止在携带过程中因刮蹭而导致滤瓶损坏而失去过滤效果的情况的产生;四重过滤使得净化效果较佳,能够满足用户将水质较差的水如河水净化后的饮用;活塞的设置用于用户将水灌进桶体之后对水增加压力,以便水可快速净化以便于饮用;第一盖体的设置可保护桶体内的水体不会轻易倾倒出及防止桶体内的水被外界污染。
出水管的设置用于净化后的水的流出以便用户饮用,第二盖体的设置用于防止桶体内净化后的水在不需要时流出,也可使桶体内净化后的水进行存储以便需要饮用时旋拧开出水。
环形挡板可用于与地面接触使得简易便携的净水器得以立于地面,还可保护出水管、第二盖体、塑料杯及卡爪不会轻易被外界物体刮蹭到,降低因出水管、第二盖体、塑料杯及卡爪被刮蹭坏而造成的损失。
第一滤层、第二滤层、第三滤层及第四滤层设置在桶体的中间位置,使得桶体中可存储大约桶体容积一半的净化后的水,有利于用户下一次需要饮用时的饮用;把手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对活塞施加较稳定的力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施加力不均匀而导致滤层因压力过大而损坏的可能性,用户与把手接触面较大,也便于施加作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