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9034发布日期:2021-06-08 16:2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绿色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房屋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绿色建筑。


背景技术:

2.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以及雨水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3.相关的绿色建筑会在屋顶设置水池用来收集雨水,收集到的雨水能够用来浇花、冲马桶或者饲喂宠物。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上述绿色建筑仅收集了雨水,未对雨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导致雨水的使用范围较小,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绿色建筑能够对雨水进行进一步地净化处理,扩大雨水的使用范围,节约水资源,本申请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绿色建筑。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绿色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绿色建筑,包括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的屋顶设有水池和过滤箱,过滤箱位于水池一侧,过滤箱和水池之间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中部设有阀门,导流管与过滤箱连通的一端位于过滤箱的顶板,过滤箱的底部连通有水管,水管的另一端贯穿屋顶进入室内;过滤箱内部中空,过滤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内分别滑动配合有第一抽屉和第二抽屉,第一抽屉内设有絮凝剂层,第二抽屉内设有活性炭层,第一抽屉和第二抽屉的底板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池收集并静置雨水,雨水中的杂质沉入水池底部得到初步净化,水池内的雨水经导流管进入过滤箱内,絮凝剂层对雨水进行物理吸附,之后雨水穿过第一通孔并穿过活性炭层,活性炭层对雨水进行化学吸附,雨水穿过第二通孔进入水管内,最后,纯净的雨水经水管进入室内使用;由于絮凝剂层和活性炭层的更换周期不同,当需要单独更换絮凝剂层或活性炭层时,从过滤箱内拉出第一抽屉或第二抽屉即可更换,而不需要整体更换絮凝剂层和活性炭层,本绿色建筑提高了雨水的净化程度,扩大了雨水的使用范围,节约了水资源。
8.优选的:所述第一抽屉的前板和第二抽屉的前板分别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抽屉的前板朝向过滤箱的一侧以及第二抽屉的前板朝向过滤箱的一侧均固设有第一主密封层,过滤箱在朝向第一主密封层的位置固设有第一副密封层,第一主密封层与第一副密封层相互贴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抽屉和第二抽屉均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一抽屉的前板和第二抽屉的前板分别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能够增加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密封性;相互贴合的第一主密封层和第一副密封层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密封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密封层和第一副密封层的断面均呈锯齿状,当第一抽屉和第二抽屉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一主密封层与第一副密封层互相咬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主密封层和第一副密封层设置为锯齿状能够增加第一主密封层和第一副密封层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效果。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抽屉的前板朝向过滤箱的一侧固设有第一弹性卡接件,第一弹性卡接件靠近过滤箱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卡接头,在朝向第一弹性卡接件的过滤箱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当第一抽屉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一弹性卡接件完全插入第一插槽内且第一卡接头与第一限位槽卡接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抽屉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一弹性卡接件完全插入第一插槽内,第一卡接头能够自动进入第一限位槽内与第一限位槽卡接配合;第一弹性卡接件通过第一卡接头与第一限位槽的卡接配合提高了第一抽屉位于过滤箱内的稳定性;当需要拉出第一抽屉时,稍微用力向过滤箱外部拉动第一抽屉,第一弹性卡接件产生变形,第一卡接头从第一限位槽内退出,此时第一抽屉能够从第一开口内拉出。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抽屉的前板朝向过滤箱的一侧固设有第二弹性卡接件,第二弹性卡接件靠近过滤箱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卡接头,在朝向第二弹性卡接件的过滤箱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当第二抽屉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二弹性卡接件完全插入第二插槽内且第二卡接头与第二限位槽卡接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抽屉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二弹性卡接件完全插入第二插槽内,第二卡接头能够自动进入第二限位槽内与第二限位槽卡接配合;第二弹性卡接件通过第二卡接头与第二限位槽的卡接配合提高了第二抽屉位于过滤箱内的稳定性;当需要拉出第二抽屉时,稍微用力向过滤箱外部拉动第二抽屉,第二弹性卡接件产生变形,第二卡接头从第二限位槽内退出,此时第二抽屉能够从第二开口内拉出。
16.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侧面开设有止水口,止水口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止水口的内壁开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槽内滑动配合有用以封堵止水口的挡水板,位于第三限位槽外部的挡水板的侧面与止水口的内壁抵接,挡水板与第三限位槽的槽底之间固接有弹簧;止水口滑动配合有止水板,止水板远离止水口的一端固设有挡板,当止水板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挡板与过滤箱的外壁贴合且覆盖止水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从过滤箱内拉出第二抽屉更换活性炭层时,使挡水板滑动至第三限位槽内,将止水板插入止水口内并向过滤箱内继续推动止水板直至止水板的侧面均与过滤箱的内壁抵接,挡板此时覆盖封堵止水口,提高止水口的密封性,在更换第二抽屉的过程中,止水板能够暂时阻挡第一抽屉内的雨水直接进入水管内,保证雨水净化的质量;当活性炭层更换完毕,将第二抽屉完全推入过滤箱内后,从过滤箱内抽出止水板,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挡水板能够自动复位封堵止水口。
18.优选的:所述挡板朝向过滤箱的一侧固设有第二主密封层,过滤箱朝向挡板的一侧固设有第二副密封层,第二主密封层和第二副密封层的断面均呈锯齿状,当止水板完全
将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二主密封层与第二副密封层相互咬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止水板完全进入过滤箱内时,第二主密封层与第二副密封层相互贴合,提高了止水口的密封性;将第二主密封层和第二副密封层均设置为锯齿状,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止水口的密封性。
20.优选的:所述挡水板与止水口的内壁相贴合的侧面均固设有密封片。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水板封堵止水口时,密封片提高了止水口的密封性。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第一抽屉和第二抽屉,能够单独更换絮凝剂层和活性炭层,降低了净化雨水的成本;
24.2.通过设置止水板,更换第二抽屉内的活性炭层时,止水板能够暂时阻挡第一抽屉内的雨水直接进入水管内,保证雨水净化的质量;
25.3.通过设置挡水板,当止水板从止水口内抽出时,挡水板能够自动封堵止水口。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体现絮凝剂层和活性炭层的爆炸图;
28.图3体现第一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体现第一弹性卡接件的局部剖视图;
30.图5是体现第二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体现第二弹性卡接件的局部剖视图;
32.图7是体现凹槽的过滤箱的剖视图;
33.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34.图中,1、楼体;2、水池;3、过滤箱;31、支架;32、第一开口;321、第一滑槽;33、第二开口;331、第二滑槽;34、第一插槽;341、第一限位槽;35、第二插槽;351、第二限位槽;36、止水口;361、凹槽;362、第三限位槽;363、滑动槽;37、挡水板;371、拨杆;372、弹簧;373、密封片;38、第二副密封层;4、第一抽屉;41、第一凸条;42、第一通孔;43、第一弹性卡接件;431、第一卡接头;44、絮凝剂层;5、第一主密封层;51、第一副密封层;6、第二抽屉;61、第二凸条;62、第二通孔;63、第二弹性卡接件;631、第二卡接头;64、活性炭层;7、止水板;71、挡板;72、第二主密封层;8、导流管;81、阀门;9、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雨水收集及净化的绿色建筑,包括楼体1,楼体1的屋顶固设有水池2和过滤箱3,过滤箱3位于水池2一侧;水池2和过滤箱3之间连通有导流管8,导流管8与水池2的连通处位于水池2高度方向的中部,导流管8与过滤箱3的顶板的中心处连通,导流管8上固设有阀门81;过滤箱3的底部连通有水管9,水管9的另一端贯穿屋顶进入室内;水池2收集雨水并静置雨水,水池2内中上部的较干净的雨水经导流管8进入过滤箱3内,过滤箱3对雨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纯净的雨水经水管9进入室内使用。
37.参照图2和图3,过滤箱3的底部固设有支撑过滤箱3的支架31,支架31远离过滤箱3
的一端与屋顶固接;过滤箱3内部中空,过滤箱3的一侧开设有水平的第一开口32,第一开口32靠近过滤箱3的顶端,第一开口32的两竖直内壁与过滤箱3的竖直内壁齐平,过滤箱3的两竖直内壁均开设有正对的且水平的第一滑槽321,第一滑槽321贯穿第一开口32的两竖直的内壁并与第一开口32连通,第一开口32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抽屉4,第一抽屉4的两侧板的外壁均固设有水平的第一凸条41,第一凸条41与第一滑槽321滑动配合;第一抽屉4完全进入过滤箱3后,第一抽屉4的前板与过滤箱3的竖直外壁贴合且覆盖第一开口32;第一抽屉4内设有对雨水进行物理吸附的絮凝剂层44,第一抽屉4的底板开设有多个供雨水透过的第一通孔42;当絮凝剂层44需要更换时,从过滤箱3内拉出第一抽屉4即可更换新的絮凝剂层44。
38.参照图4,第一抽屉4的前板在朝向过滤箱3的一侧固设有水平的第一弹性卡接件43,第一弹性卡接件43具有弹性,第一弹性卡接件43靠近第一抽屉4前板的底部,第一弹性卡接件43远离第一抽屉4前板的一端固设有竖直向上凸起的第一卡接头431,过滤箱3的外壁朝向第一弹性卡接件43处开设有第一插槽34,第一插槽34的上内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41,第一抽屉4进入过滤箱3时,第一弹性卡接件43逐渐插入第一插槽34内,第一卡接头431靠近第一限位槽341的一端设置为倾斜的斜面状,倾斜方向为由第一卡接头431向第一限位槽341的方向倾斜,便于第一弹性卡接件43插入第一插槽34内,第一插槽34的上内壁对第一卡接头431施加作用力使第一弹性卡接件43变形,当第一抽屉4完全进入过滤箱3后,第一卡接头431卡入第一限位槽341内且第一弹性卡接件43恢复初始形状,第一卡接头431与第一限位槽341的卡接配合提高了第一抽屉4位于过滤箱3内部的稳定性。
39.参照图2和图5,开设第一开口32的过滤箱3的外壁开设有水平的第二开口33,第二开口33的尺寸等于第一开口32的尺寸,第二开口33靠近过滤箱3的底端,第二开口33的两竖直内壁与过滤箱3的竖直内壁齐平,过滤箱3的两竖直内壁均开设有正对的且水平的第二滑槽331,第二滑槽331贯穿第二开口33的两竖直的内壁并与第二开口33连通,第二开口33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抽屉6,第二抽屉6的两侧板的外壁均固设有水平的第二凸条61,第二凸条61与第二滑槽331滑动配合;第二抽屉6完全进入过滤箱3后,第二抽屉6的前板与过滤箱3的竖直外壁贴合且覆盖第二开口33;第二抽屉6内设有对雨水进行化学吸附的活性炭层64,第二抽屉6的底板开设有多个供雨水透过的第二通孔62;当活性炭层64需要更换时,从过滤箱3内拉出第二抽屉6即可更换新的活性炭层64。
40.参照图6,第二抽屉6的前板在朝向过滤箱3的一侧固设有水平的第二弹性卡接件63,第二弹性卡接件63具有弹性,第二弹性卡接件63靠近第二抽屉6前板的底部,第二弹性卡接件63远离第二抽屉6前板的一端固设有竖直向上凸起的第二卡接头631,过滤箱3的外壁朝向第二弹性卡接件63处开设有第二插槽35,第二插槽35的上内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51,第二抽屉6进入过滤箱3时,第二弹性卡接件63逐渐插入第二插槽35内,第二卡接头631靠近第二限位槽351的一端设置为倾斜的斜面状,倾斜方向为由第二卡接头631向第二限位槽351的方向倾斜,便于第二弹性卡接件63插入第二插槽35内,第二插槽35的上内壁对第二卡接头631施加作用力使第二弹性卡接件63变形,当第二抽屉6完全进入过滤箱3后,第二卡接头631卡入第二限位槽351内且第二弹性卡接件63恢复初始形状,第二卡接头631与第二限位槽351的卡接配合提高了第二抽屉6位于过滤箱3内部的稳定性。
41.参照图2,第一抽屉4的前板以及第二抽屉6的前板朝向过滤箱3的一侧均固设有第一主密封层5,过滤箱3在朝向第一主密封层5处固设有第一副密封层51,第一抽屉4和第二
抽屉6完全进入过滤箱3后,第一主密封层5与第一副密封层51抵接,提高了第一开口32和第二开口33的密封性;第一主密封层5和第一副密封层51的断面均为互相咬合的锯齿状,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
42.参照图2和图7,过滤箱3的侧壁开设有水平的止水口36,止水口36位于第一开口32和第二开口33之间,过滤箱3的内壁开设有水平的凹槽361,凹槽361正对止水口36且与止水口36的尺寸相同,止水口36内滑动配合有止水板7,止水板7位于过滤箱3内的一端插入凹槽361内;当抽出第二抽屉6更换活性炭层64时,将止水板7沿止水口36插入凹槽361内使止水板7完全覆盖第一抽屉4,减少第一抽屉4内的雨水未经活性炭层64的化学吸附直接进入水管9内;止水板7位于过滤箱3外部的一端固设有竖直的挡板71,止水板7完全进入过滤箱3内后,挡板71与过滤箱3的外壁贴合且覆盖止水口36,挡板71朝向过滤箱3的一侧固设有第二主密封层72,过滤箱3的外壁朝向第二主密封层72处固设有第二副密封层38,第二主密封层72和第二副密封层38的断面均呈锯齿状且能够互相咬合,提高了止水口36的密封性。
43.参照图7和图8,止水口36的底部开设有竖直的第三限位槽362,第三限位槽362内滑动配合有挡水板37,挡水板37与第三限位槽362的槽底之间固设有弹簧372,弹簧372自然状态时,挡水板37的一部分位于第三限位槽362外部,另一部分位于第三限位槽362内,且位于第三限位槽362外部的挡水板37的三个侧面与止水口36的三个内壁抵接封堵止水口36,垂直于竖直面的挡水板37的四个侧面均固设有密封片373,密封片373能够提高止水口36密封性,过滤箱3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三限位槽362贯通的竖直的滑动槽363,挡水板37的一侧固设有拨杆371,拨杆371与滑动槽363滑动配合,借助拨杆371能够更加轻松滑动挡水板37。
44.参照图2和图8,抽出第二抽屉6更换活性炭层64之前,借助拨杆371使挡水板37滑进第三限位槽362内,将止水板7沿止水口36插入凹槽361内,此时能够进行活性炭层64的更换,更换完毕后,将第二抽屉6推入过滤箱3内,抽出止水板7,在弹簧372弹力的作用下,挡水板37能够自动复位封堵止水口36。
4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下雨后,水池2能够收集并静置雨水,水池2中上部较干净的雨水经导流管8流入过滤箱3内,雨水依次穿过絮凝剂层44和活性炭层64,絮凝剂层44和活性炭层64分别对雨水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最后,雨水的纯净度得到提高,雨水经水管9进入室内被使用;当需要更换絮凝剂层44时,抽出第一抽屉4即能够方便地更换絮凝剂层44;当需要更换活性炭层64时,借助拨杆371将挡水板37滑至第三限位槽362内,将止水板7经止水口36插入过滤箱3内并使止水板7的一端插入凹槽361内,从过滤箱3内抽出第二抽屉6更换活性炭层64,更换完毕后将第二抽屉6推入过滤箱3内,抽出止水板7,挡水板37能够自动复位封堵止水口36。
4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