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2199发布日期:2021-07-06 19:3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我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不断增加,含重金属污染土中污染物主要包括汞、砷、镉、铜、镍和铅等重金属;被污染的土壤修复非常重要,随之而来的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的不断发展。由于被污染的土壤中存在很多板结土块,板结土块中的重金属不易分离出来,因此土壤修复装置通常具备破碎功能。
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0252785a)在2019年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系统,包括破碎机构、筛分磁选机构、搅拌机构、电解机构和反应机构等;该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系统及工艺,采用物理吸附、电解技术和化学技术三步逐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处理,进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效果。但是土壤中通常会掺杂有石块、金属块或其它不能够降解的块状物,直接将这样的土壤进行破碎,一方面较硬的块体会对破碎机构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破碎后的杂物更难被清理出来;而且电解后的混合液体,不易直接排出,排出时容易携带泥浆,不利于后续化学沉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至少设有一对侧板,所述侧板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池、振动筛分池、第二搅拌池和电解池;所述第一搅拌池内设有第一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搅拌池的下方设有若干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对应所述振动筛分池的入口设置;所述振动筛分池的中部设有电磁筛分网,所述振动筛分池的底部设有过滤出料口并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池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池内设有第二搅拌组件,所述第二搅拌池的第二出料口对应所述电解池的入口设置;所述电解池的侧壁设有滤网罩,所述滤网罩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出水管至化学沉淀池,所述电解池的底部或侧壁设有排泥口。
7.本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搅拌池、所述振动筛分池、所述第二搅拌池和所述电解池的设置,能够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现场修复,能够将土壤中的杂物、重金属和石块等分离出来,特别是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土壤能够直接排放到现场。
8.工作时,将待修复的土壤直接投入到所述第一搅拌池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在水和第一搅拌组件的作用下,土壤被软化和分散,土壤中包裹的大块杂物(如石块、金属块、金属颗粒等)逐渐与土壤泥浆分离;将土壤泥浆和分离的大颗粒杂物一同流放至所述振动筛分
池中,在振动电机和电磁筛分网的双重作用下,石块、金属块和具有磁性的金属颗粒将被分离在电磁筛分网上;土壤泥浆将继续被排放到第二搅拌池中,在第二搅拌组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散和稀释,达到分散的要求后排放至电解池中,在电解的作用下,将土壤泥浆中的重金属电解出来;初步沉淀后在水泵的作用下将清液抽至化学沉淀池中,对清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和沉淀;处理好的泥土可以排放至现场。
9.所述第一搅拌池的设置避免通过破碎机将土壤直接进行破碎,减少土壤中石块及金属块对破碎机械的损害,而且能够减少破碎后石块及金属块的再处理难度;
10.所述电磁筛分网的网孔尺寸为粗孔,减少对土壤泥浆流动的影响,主要是将土壤泥浆中大块的杂物分离,同时通过磁性的方式去除一部分磁性金属;所述过滤出料口能够对土壤泥浆进行进一步的过滤。
11.所述电解池中的滤网罩能够过滤泥浆,所述水泵能够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清液排放至化学沉淀池中。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横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池内的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上错开的设有若干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池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搅拌池和所述侧板并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侧板的侧壁上。
1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旋转,所述第一搅拌轴带动所述搅拌桨在所述第一搅拌池内旋转,对所述第一搅拌池内的土壤进行搅拌分散,所述搅拌桨在水的作用下能够将结块的土壤化开,将土壤搅拌成泥浆后排入所述振动筛分池内;运转后可以边加土壤边加水,同时向外排土壤泥浆。
14.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筛分池的侧壁或底部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筛分池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螺接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侧板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设有斜肋板;所述过滤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之间。
15.所述振动电机能够带动整个所述振动筛分池振动,以提高筛分和磁选的效果;所述弹性支撑件既能够连接支撑所述振动筛分池,也能够起到减振缓冲的作用,避免振动传导至所述侧板上;所述弹性支撑件可以为弹簧减振器,数量为多个。
1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出料口内设有第二筛分网。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池内的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上设有若干分散桨;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第二搅拌池并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第二搅拌池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口错开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
1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搅拌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分散桨旋转,进一步搅拌和分散土壤泥浆,所述第二搅拌轴的旋转速度高于所述第一搅拌轴的旋转速度,以得到更好的泥浆,有利于后续的重金属电解。
19.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池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对称的设有电极,所述滤网罩设置在所述电极的上方、或者设置在所述电解池的另两个内壁上。
20.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罩具有法兰边,所述法兰边螺接在所述电解池的内壁上,所述水泵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支架螺接在所述电解池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滤网罩内。
21.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沉淀池内添加有化学试剂。所述化学试剂可以为增效剂、洛合
剂等。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过滤出料口、所述排泥口和所述出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搅拌池的上部为敞口结构,所述第二搅拌池、所述电解池和所述振动筛分池的上部为敞口结构或带盖板结构。
23.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为整板结构或者框架结构。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搅拌池、所述振动筛分池、所述第二搅拌池和所述电解池的设置,能够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现场修复,能够将土壤中的杂物、重金属和石块等分离出来,特别是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土壤能够直接排放到现场;2、所述第一搅拌池的设置避免通过破碎机将土壤直接进行破碎,减少土壤中石块及金属块对破碎机械的损害,而且能够减少破碎后石块及金属块的再处理难度;3、所述电磁筛分网的网孔尺寸为粗孔,减少对土壤泥浆流动的影响,主要是将土壤泥浆中大块的杂物分离,同时通过磁性的方式去除一部分磁性金属;所述过滤出料口能够对土壤泥浆进行进一步的过滤;4、所述电解池中的滤网罩能够过滤泥浆,所述水泵能够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清液排放至化学沉淀池中。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的电解池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的第一搅拌池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底座;2、侧板;3、第一搅拌池;4、振动筛分池;5、第二搅拌池;6、电解池;7、化学沉淀池;8、第一搅拌组件;801、第一搅拌轴;802、搅拌桨;803、第一驱动电机;9、第一出料口;10、电磁筛分网;11、过滤出料口;12、第二筛分网;13、振动电机;14、弹性支撑件;15、支撑板;16、第二搅拌组件;1601、第二搅拌轴;1602、分散桨;1603、第二驱动电机;17、第二出料口;18、电极;19、出水管;20、排泥口;21、滤网罩;2101、法兰边;22、水泵;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至少设有一对侧板2,所述侧板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池3、振动筛分池4、第二搅拌池5
和电解池6;所述第一搅拌池3内设有第一搅拌组件8,所述第一搅拌池3的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9,所述第一出料口9对应所述振动筛分池4的入口设置;所述振动筛分池4的中部设有电磁筛分网10,所述振动筛分池4的底部设有过滤出料口11并对应所述第二搅拌池5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池5内设有第二搅拌组件16,所述第二搅拌池5的第二出料口17对应所述电解池6的入口设置;所述电解池6的侧壁设有滤网罩21,所述滤网罩21内设有水泵22,所述水泵22连接出水管19至化学沉淀池7,所述电解池6的底部设有排泥口20。
34.本现场重金属土壤修复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搅拌池3、所述振动筛分池4、所述第二搅拌池5和所述电解池6的设置,能够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现场修复,能够将土壤中的杂物、重金属和石块等分离出来,特别是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土壤能够直接排放到现场。
35.工作时,将待修复的土壤直接投入到所述第一搅拌池3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在水和第一搅拌组件8的作用下,土壤被软化和分散,土壤中包裹的大块杂物(如石块、金属块、金属颗粒等)逐渐与土壤泥浆分离;将土壤泥浆和分离的大颗粒杂物一同流放至所述振动筛分池4中,在振动电机13和电磁筛分网10的双重作用下,石块、金属块和具有磁性的金属颗粒将被分离在电磁筛分网10上;土壤泥浆将继续被排放到第二搅拌池5中,在第二搅拌组件16的作用下进一步分散和稀释,达到分散的要求后排放至电解池6中,在电解的作用下,将土壤泥浆中的重金属电解出来;初步沉淀后在水泵22的作用下将清液抽至化学沉淀池7中,在化学沉淀池7对清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和沉淀;处理好的泥土可以排放至现场。
36.所述第一搅拌池3的设置避免通过破碎机将土壤直接进行破碎,减少土壤中石块及金属块对破碎机械的损害,而且能够减少破碎后石块及金属块的再处理难度;
37.所述电磁筛分网10的网孔尺寸为粗孔,减少对土壤泥浆流动的影响,主要是将土壤泥浆中大块的杂物分离,同时通过磁性的方式去除一部分磁性金属;所述过滤出料口11能够对土壤泥浆进行进一步的过滤。
38.所述电解池6中的滤网罩21能够过滤泥浆,所述水泵22能够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清液排放至化学沉淀池7中。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组件8包括横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池3内的第一搅拌轴801,所述第一搅拌轴801上错开的设有若干搅拌桨802;所述第一搅拌轴8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池3的内壁通过轴承座和轴承活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搅拌池3和所述侧板2并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80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03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侧板2的侧壁上。
4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03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轴801旋转,所述第一搅拌轴801带动所述搅拌桨802在所述第一搅拌池3内旋转,对所述第一搅拌池3内的土壤进行搅拌分散,所述搅拌桨802在水的作用下能够将结块的土壤化开,将土壤搅拌成泥浆后排入所述振动筛分池4内;运转后可以边加土壤边加水,同时向外排土壤泥浆。
41.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筛分池4的侧壁设有振动电机13,所述振动筛分池4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弹性支撑件14,所述弹性支撑件14螺接安装在支撑板15上,所述支撑板15与所述侧板2连接并在两者之间设有斜肋板;所述过滤出料口1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5之间。
42.所述振动电机13能够带动整个所述振动筛分池4振动,以提高筛分和磁选的效果;所述弹性支撑件14既能够连接支撑所述振动筛分池,也能够起到减振缓冲的作用,避免振
动传导至所述侧板上;所述弹性支撑件14为市售的型号为ztd型的阻尼弹簧减振器,数量为多个。
4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出料口11内设有第二筛分网12。
4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组件16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池5内的第二搅拌轴1601,所述第二搅拌轴1601上设有若干分散桨1602;所述第二搅拌轴1601的下端部穿过所述第二搅拌池5并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60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03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第二搅拌池5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料口17错开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03倾斜的设置。
4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03驱动所述第二搅拌轴1601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分散桨1602旋转,进一步搅拌和分散土壤泥浆,所述第二搅拌轴1601的旋转速度高于所述第一搅拌轴801的旋转速度,以得到更好的泥浆,有利于后续的重金属电解。
46.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池6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对称的设有电极18,两侧的电极18的极性相反;所述滤网罩21设置在所述电极18上方的侧壁上。
47.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罩21具有法兰边2101,所述法兰边2101螺接在所述电解池6的内壁上,所述水泵22安装在支架23上,所述支架23螺接在所述电解池6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滤网罩21内。
48.进一步的,所述化学沉淀池7内添加有化学试剂。所述化学试剂可以为增效剂、洛合剂等。
4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口9、所述第二出料口17、所述过滤出料口11、所述排泥口20和所述出水管19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搅拌池3、所述第二搅拌池5、所述电解池6和所述振动筛分池4的上部均为敞口结构;所述侧板2为框架结构。
50.实施例二:
5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布置结构的滤网罩。
52.如图3所示,所述滤网罩21设置在所述电解池6的另两个内壁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不与电极18产生位置干涉。
53.实施例三:
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布置结构的第一出料口。
55.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出料口9为三个,中部的为喇叭口状,为主要的出料口;两侧的出料口为向内倾斜的设置,有利于第一搅拌池3内两侧的土壤泥浆向下流淌。
5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