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5115发布日期:2021-08-13 16:1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隔油分离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在城市生活和餐饮中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隔油,需要对隔油进行分离,现有的分离设备不够便捷,分离效率低,分离效果差,因此急需一种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解决废水中隔油分离不便捷,效率低,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包括浮体,所述浮体上端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端与第二导油管连通,所述连接体周围环绕连通有第一导油管,所述第一导油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吸油盘,所述吸油盘底面设有吸油孔,所述吸油盘周围设有吸油槽,所述吸油盘底面还环形设置有浮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优选的,所述吸油孔呈矩阵设置在吸油盘的底面,所述吸油孔设置不同孔径大小。吸油孔的设置实现对隔油的吸入吸盘,不同孔径的吸油孔设置便于对不同粘连程度的隔油都能快速吸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第一导油管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吸油盘与连接管相对转动连接。一导油管与连接体之间通过球型结构连接,第一导油管与连接体之间相对转动并连通。球型结构中部开设通孔,实现第一导油管和连接体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第一导油管与连接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并连通,使吸油效果更好,吸油效率更高,能够随水面进行角度调节,保证吸盘始终浮在油面上。

优选的,所述吸油盘与连接管相通,所述连接管与第一导油管相通,所述第一导油管与连接体相通,所述连接体与第二导油管相通,所述第二导油管通过软管与吸油泵相连,所述吸油泵与油桶相通。吸油泵产生吸力使油通过吸油盘的吸油孔和吸油槽吸入吸盘,然后通过连接管进入第一导油管,之后经过连接体,再通过第二导油管进入吸油泵,最后吸入油桶中,进而实现对废水中隔油的分离。

优选的,所述浮板呈矩阵环形设置在吸油盘底面。呈矩阵设置浮板,保持浮板设置的对称性,对称设置,能够保证吸油盘较好的漂浮效果。

优选的,所述浮板和浮体均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设置能够保证其具有较大的浮力,提高吸油的效率和效果,浮体的设置保证整个装置浮在油面上,浮板的设置能够保证吸油盘较好的漂浮效果,进而能够较好的对水面隔油进行吸油。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油管与连接体之间通过球型结构连接,第一导油管与连接体之间相对转动并连通。球型结构中部开设通孔,实现第一导油管和连接体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第一导油管与连接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并连通,使吸油效果更好,吸油效率更高,能够随水面进行角度调节,保证吸盘始终浮在油面上。

优选的,所述吸油盘内部为中空结构。吸油盘设置中空结构,一方面能够保证其浮力较大,便于漂浮,因为隔油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多漂浮于表面,因此较大的浮力,减少吸油盘的下沉,进而保证更好的吸油效果和吸油效率。

优选的,所述吸油槽呈矩阵环形设置在吸油盘周围边缘。在吸油盘的四周开设吸油槽,其目的是为了保重当吸油盘下沉时,仍然能够吸掉四周的隔油,其能够实现对表面隔油四周的吸油,其吸油更加高效,吸油效果更好,实现彻底的吸油,即使吸盘由于重力下沉时,仍能保证较好的吸油效果。

优选的,所述吸油盘与连接管之间通过球型结构连通并相对转动。球型结构的设置便于实现在浮板的作用下,吸油盘会随着水面的波动及角度随之适应性的改变,进而能够保证浮板和吸油盘紧贴油面,球型结构中部开设通孔,实现吸盘和连接管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吸油盘与连接管之间的相对转动并连通,使吸油效果更好,吸油效率更高,能够保证吸盘始终浮在油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浮体的设置保证整个装置漂浮,通过浮板的设置,实现吸油盘较好的漂浮效果,通过球型结构连接,保证了吸油盘较好的漂浮角度和适应性调节,通过吸油盘、连接管、第一导油管、连接体、第二导油管依次连通,并通过软管与吸油泵连通,并与油桶连通,实现高效、便捷的从废水中分离隔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在图1-图5中,浮体1;第一导油管2;第二导油管3;吸油盘4;浮板5;吸油孔6;吸油槽7;连接体8;连接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活餐饮废水隔油分离装置,包括浮体1,所述浮体1上端设有连接体8,所述连接体8上端与第二导油管3连通,所述连接体8周围环绕连通有第一导油管2,所述第一导油管2通过连接管9连接有吸油盘4,所述吸油盘4底面设有吸油孔6,所述吸油盘4周围设有吸油槽7,所述吸油盘4底面还环形设置有浮板5。

吸油孔6呈矩阵设置在吸油盘4的底面,所述吸油孔6设置不同孔径大小。吸油孔6的设置实现对隔油的吸入吸盘,不同孔径的吸油孔6设置便于对不同粘连程度的隔油都能快速吸入。连接管9与第一导油管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吸油盘4与连接管9相对转动连接。一导油管与连接体8之间通过球型结构连接,第一导油管2与连接体8之间相对转动并连通。球型结构中部开设通孔,实现第一导油管2和连接体8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第一导油管2与连接体8之间的相对转动并连通,使吸油效果更好,吸油效率更高,能够随水面进行角度调节,保证吸盘始终浮在油面上。

吸油盘4与连接管9相通,所述连接管9与第一导油管2相通,所述第一导油管2与连接体8相通,所述连接体8与第二导油管3相通,所述第二导油管3通过软管与吸油泵相连,所述吸油泵与油桶相通。吸油泵产生吸力使油通过吸油盘4的吸油孔6和吸油槽7吸入吸盘,然后通过连接管9进入第一导油管2,之后经过连接体8,再通过第二导油管3进入吸油泵,最后吸入油桶中,进而实现对废水中隔油的分离。浮板5呈矩阵环形设置在吸油盘4底面。呈矩阵设置浮板5,保持浮板5设置的对称性,对称设置,能够保证吸油盘4较好的漂浮效果。

浮板5和浮体1均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设置能够保证其具有较大的浮力,提高吸油的效率和效果,浮体1的设置保证整个装置浮在油面上,浮板5的设置能够保证吸油盘4较好的漂浮效果,进而能够较好的对水面隔油进行吸油。第一导油管2与连接体8之间通过球型结构连接,第一导油管2与连接体8之间相对转动并连通。球型结构中部开设通孔,实现第一导油管2和连接体8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第一导油管2与连接体8之间的相对转动并连通,使吸油效果更好,吸油效率更高,能够随水面进行角度调节,保证吸盘始终浮在油面上。

吸油盘4内部为中空结构。吸油盘4设置中空结构,一方面能够保证其浮力较大,便于漂浮,因为隔油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多漂浮于表面,因此较大的浮力,减少吸油盘4的下沉,进而保证更好的吸油效果和吸油效率。吸油槽7呈矩阵环形设置在吸油盘4周围边缘。在吸油盘4的四周开设吸油槽7,其目的是为了保重当吸油盘4下沉时,仍然能够吸掉四周的隔油,其能够实现对表面隔油四周的吸油,其吸油更加高效,吸油效果更好,实现彻底的吸油,即使吸盘由于重力下沉时,仍能保证较好的吸油效果。吸油盘4与连接管9之间通过球型结构连通并相对转动。球型结构的设置便于实现在浮板5的作用下,吸油盘4会随着水面的波动及角度随之适应性的改变,进而能够保证浮板5和吸油盘4紧贴油面,球型结构中部开设通孔,实现吸盘和连接管9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吸油盘4与连接管9之间的相对转动并连通,使吸油效果更好,吸油效率更高,能够保证吸盘始终浮在油面上。连接体8为圆柱状,内部中空,具有较厚的壁厚。

通过浮体1的设置保证整个装置漂浮,通过浮板5的设置,实现吸油盘4较好的漂浮效果,通过球型结构连接,保证了吸油盘4较好的漂浮角度和适应性调节,通过吸油盘4、连接管9、第一导油管2、连接体8、第二导油管3依次连通,并通过软管与吸油泵连通,并与油桶连通,实现高效、便捷的从废水中分离隔油。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