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9943发布日期:2021-05-07 19:5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污水中的油脂会附着在排污管道内壁上,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固态氧化油脂,时间久了,固态的氧化油脂与其他固体污物就会堵塞排污管道。而这种现象在废水流量波动比较大且间歇性较强的场所比较常见,如农村、比较分散的老旧小区以及规模较小的精细化工厂。为了确保排污管道长时间的畅通,通常需要对含油污水进行一定的除油处理。对于含油量较高的含油污水,通常采用静置的方式实现油水分离,即将油层通过溢出的方式转送至其他处理机构内进行处理,而污水会进行进一步处理。对于含油较少的含油污水,通常会采用絮凝法。但上述两种方法对于农村、比较分散的老旧小区以及规模较小的精细化工厂而言,则显得占地面积太大,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利用油水分离箱收集市政污水和工业污水中的油污,同时利用连通器将油污封闭在油水分离箱内,使得油水分离在一个油水分离箱内完成,从而使得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可以小型化,解决了油水分离设备占地面积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包括油水分离箱,所述油水分离箱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油水分离箱内部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出水管出水端与u形连通器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且所述u形连通器底部位于所述出水管进水端上方;所述油水分离箱底壁上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截止阀。

上述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第一侧壁上,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第三侧壁上。

上述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所述油水分离箱第二侧壁内壁和第四侧壁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板,位于同一个所述油水分离箱侧壁上的两个导向板相互平行且围成一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浮块,所述浮块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第二侧壁内壁和第四侧壁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浮块底部设有半封闭槽,所述半封闭槽槽口朝向所述油水分离箱第一侧壁;当含油污水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箱后,含油污水进入所述半封闭槽内,当所述油水分离箱第一侧壁与所述浮块之间的含油污水量增加至所述浮块所受浮力使所述浮块浮起,含油污水经所述浮块与所述油水分离箱底部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浮块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第三侧壁之间。

上述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所述半封闭槽为圆柱形槽;所述半封闭槽深度与所述浮块厚度之比为2:3~4:5。

上述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所述u形连通器包括第一竖管、竖向扩管、横管和第二竖管,所述出水管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竖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竖管出水端与所述竖向扩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竖向扩管出水端与所述横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横管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竖管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横管位于所述出水管进水端的上方。

上述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所述竖向扩管内径为所述第一竖管内径的2~5倍。

上述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所述横管内径为所述第二竖管内径1~1.5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利用连通器底部高于出水管进水端使得油水分离箱内保留一部分水,从而避免含油污水静置后产生的油层经出水管流出。而利用浮块的阻挡作用可以避免浮块与油水分离箱第一侧壁之间的油层进入浮块与油水分离箱第三侧壁之间,实现了含油污水的二次静置分离,不仅可以避免油层经出水管流出,同时降低经出水管流出的污水中含油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的浮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水分离箱;2-进水管;3-出水管;4-导向板;5-浮块;6-半封闭槽;7-u形连通器;8-第一竖管;9-竖向扩管;10-横管;11-第二竖管;12-排污管;13-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紧凑型自动化油水分离设备,包括油水分离箱1,所述油水分离箱1侧壁上设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进水管2和所述出水管3分别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内部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出水管3出水端与u形连通器7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且所述u形连通器7底部位于所述出水管3进水端上方;所述油水分离箱1底壁上设有排污管12,所述排污管12上设有截止阀13。其中,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一侧壁上,所述出水管3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三侧壁上。

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二侧壁内壁和第四侧壁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导向板4,位于同一个所述油水分离箱1侧壁上的两个导向板4相互平行且围成一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浮块5,所述浮块5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二侧壁内壁和第四侧壁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浮块5底部设有半封闭槽6,所述半封闭槽6槽口朝向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一侧壁;当含油污水经所述进水管2进入所述油水分离箱1后,含油污水进入所述半封闭槽6内,当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一侧壁与所述浮块5之间的含油污水量增加至所述浮块5所受浮力使所述浮块5浮起,含油污水经所述浮块5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底部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浮块5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三侧壁之间。其中,所述半封闭槽6为圆柱形槽;所述半封闭槽6深度与所述浮块5厚度之比为2:3~4:5。

将含油污水中的固体废物过滤出去之后,将含油污水经所述进水管2导入所述油水分离箱1内,含油污水进入到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一侧壁与所述浮块5之间的间隙内之后,一部分含油污水流入所述半封闭槽6内,当含油污水的注入量能够使所述浮块5浮起时,含油污水可以经过所述浮块5下端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底部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浮块5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三侧壁之间。其中,所述半封闭槽6使得含油污水进到所述浮块5的下方,从而便于所述浮块5的上浮。如果不设置所述半封闭槽6,采用密度比较大的材质制作所述浮块5,则会出现含油污水先从所述浮块5上方溢流到所述浮块5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三侧壁之间,然后当所述浮块5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三侧壁之间的含油污水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述浮块5才能浮起,这就会使一部分油污经所述出水管3流出;而采用密度较小的材质制作所述浮块5,所述浮块5则无法起到阻挡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一侧壁与所述浮块5之间的油污流到所述浮块5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第三侧壁之间的作用。而设置了所述半封闭槽6的作用,含油污水对所述浮块5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则会经由所述半封闭槽6内的水体传递给所述浮块5,当这个压力超过所述浮块5自身重力和所受摩擦力之和时,所述浮块5则会浮起,从而实现了所述浮块5下方液体流通通路的打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连通器7包括第一竖管8、竖向扩管9、横管10和第二竖管11,所述出水管3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竖管8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第一竖管8出水端与所述竖向扩管9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竖向扩管9出水端与所述横管10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横管10出水端与所述第二竖管11进水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横管10位于所述出水管3进水端的上方。其中,所述竖向扩管9内径为所述第一竖管8内径的3.6倍,所述横管10内径为所述第二竖管11内径1.3倍。所述竖向扩管9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第二竖管11出液端与下一环节进水端之间的落差较大导致所述油水分离箱1内油污层被抽出的情况出现,即如果没有所述竖向扩管9,当所述第二竖管11内的水快速流出后会产生一段负压区,负压区会导致油污层被吸入所述出水管3内并经由所述第一竖管8、所述横管10和所述第二竖管11流出,直至所述出水管3进水口暴露在空气内,而所述竖向扩管9的存在,消除了负压区带来的影响,可以有效地避免油污层进入所述出水管3内。

滤后含油污水经过本实用新型的除油处理,可以除去90%的漂浮油和悬浮油滴。而当所述油水分离箱1内积存的油污量达到一定量后,打开所述截止阀13并将所述浮块5位置调高,则所述油水分离箱1内的油污可以经所述排污管12排出。

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小型化,又能够保证除油效果,宜于对农村、分散型老旧小区以及小规模精细化工厂产生的市政污水或工业污水中的含油污水进行除油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