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9627发布日期:2021-05-19 02:2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活污水是城市发展中的产物,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其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湖海中。生活污水中大量的污染物质会加重受纳水体的污染物质,造成水体水质恶化,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
3.但是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大多采用地面式处理装置,污水处理工艺复杂,且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高,同时处理时也带来了噪音干扰,且处理过程中,大多采用单次厌氧处理,处理效果不佳,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进水口、出水口、沉淀机构、厌氧处理机构和过滤区,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罐体两侧并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沉淀机构包括初次沉淀区和沉淀发酵区,所述进水口与初次沉淀区内部连通,所述初次沉淀区上端开设后第一检查口,所述初次沉淀区和沉淀发酵区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水管,所述第一过水管一端延伸至初次沉淀区内部,且第一过水管另一端延伸至沉淀发酵区上端一侧,所述厌氧处理机构包括第一厌氧处理区、第二厌氧处理区和第三厌氧处理区,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第二厌氧处理区和第三厌氧处理区排列设置,且第一厌氧处理区、第二厌氧处理区和第三厌氧处理区依次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第二厌氧处理区和第三厌氧处理区内部均设有弹性填料,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靠近第一厌氧处理区的下方,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二厌氧处理区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厌氧处理区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靠近第二厌氧处理区的上方,所述第二厌氧处理区和第三厌氧处理区通过第二开口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发酵区与第一厌氧处理区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水管,所述第二过水管位于沉淀发酵区上方一侧,所述第二过水管一端延伸至沉淀发酵区内部,所述第二过水管另一端位于弹性填料上方。
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区上开设有第二检查口,所述过滤区底端一侧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过滤区通过第三开口与第三厌氧处理区连通,所述过滤区内部设有过滤架,所述过滤架上端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活性炭和超滤膜。
10.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延伸至厌氧处理机构内部,所
述排气管上设有压力表和电磁阀。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厌氧处理区、第二厌氧处理区和第三厌氧处理区,且第一厌氧处理区、第二厌氧处理区和第三厌氧处理区依次连通,可以使污水依次经过三个厌氧处理区进行逐级处理,且厌氧处理区内设有的弹性填料为微生物附着的介质,可以使污水中的微生物充分与填料接触,保证处理效果好。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初次沉淀区和沉淀发酵区,可以使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沉积,保证沉淀效果好,可以使沉淀后的污水厌氧处理效果好,且通过设置过滤区,可以利用活性炭和超滤膜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净化,保证净化处理效果好,便于使用。
14.(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无动力输出,节约动力能源,且整体采用地埋式,运行过程中无异味,无噪声,同时节约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罐体;2、进水口;3、出水口;4、第一检查口;5、第二检查口;6、排气管;7、压力表;8、电磁阀;9、初次沉淀区;10、沉淀发酵区;11、第一厌氧处理区;12、第二厌氧处理区;13、第三厌氧处理区;14、弹性填料;15、第一开口;16、第二开口;17、第三开口;18、过滤架;19、过滤组件;20、第一过水管;21、第二过水管;22、活性炭;23、超滤膜;24、过滤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进水口2、出水口3、沉淀机构、厌氧处理机构和过滤区24,所述进水口2和出水口3分别位于罐体1两侧并与罐体1内部连通,所述沉淀机构包括初次沉淀区9和沉淀发酵区10,所述进水口2与初次沉淀区9内部连通,所述初次沉淀区9上端开设后第一检查口4,所述初次沉淀区9和沉淀发酵区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水管20,所述第一过水管20一端延伸至初次沉淀区9内部,且第一过水管20另一端延伸至沉淀发酵区10上端一侧,所述厌氧处理机构包括第一厌氧处理区11、第二厌氧处理区12和第三厌氧处理区13,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11、第二厌氧处理区12和第三厌氧处理区13排列设置,且第一厌氧处理区11、第二厌氧处理区12和第三厌氧处理区13依次连通。
22.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11、第二厌氧处理区12和第三厌氧处理区13内部均设有弹性填料14,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11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15,所述第一开口15靠近第一厌氧处
理区11的下方,所述第一厌氧处理区11通过第一开口15与第二厌氧处理区12连通,可以使经过第一厌氧处理区11处理后的污水直接进入到第二厌氧处理区12内进行二次厌氧处理。
23.所述第二厌氧处理区12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16,所述第二开口16靠近第二厌氧处理区12的上方,所述第二厌氧处理区12和第三厌氧处理区13通过第二开口16连通,可以使经过第二厌氧处理区12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第三厌氧处理区13内进行三次厌氧处理,保证厌氧处理效果好。
24.所述沉淀发酵区10与第一厌氧处理区11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水管21,所述第二过水管21位于沉淀发酵区10上方一侧,所述第二过水管21一端延伸至沉淀发酵区10内部,所述第二过水管21另一端位于弹性填料14上方,可以将沉淀发酵区10内沉淀发酵后的污水通过第二过水管21导入第一厌氧处理区11内进行处理。
25.所述过滤区24上开设有第二检查口5,所述过滤区24底端一侧开设有第三开口17,所述过滤区24通过第三开口17与第三厌氧处理区13连通,所述过滤区24内部设有过滤架18,所述过滤架18上端设有过滤组件19,所述过滤组件19包括活性炭22和超滤膜23,通过设置过滤区24,可以使经过三次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过滤区24进行过滤,利用活性炭22和超滤膜23进行最终的过滤净化,保证水处理效果好。
26.所述罐体1上设有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一端延伸至厌氧处理机构内部,所述排气管6上设有压力表7和电磁阀8可以通过压力表7贯穿罐体1内气体的压力,当压力值较高时,可以通过打开电磁阀8进行减压工作,保证工作稳定。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进水口2将污水加入到初次沉淀区9内进行沉淀,初次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一过水管20进入到沉淀发酵区10内部,利用沉淀发酵进行二次沉淀并发酵,然后通过第二过水管21将沉淀发酵后的上清液送入到第一厌氧处理区11内进行厌氧处理,污水中的微生物充分与第一厌氧处理区11内的弹性填料14接触,并附着在弹性填料14上,经过第一厌氧处理区11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开口15进入到第二厌氧处理区12内,初次厌氧处理后的污水充分与第二厌氧处理区12内的弹性填料14接触,进行二次厌氧处理,二次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二开口16进入到第三厌氧处理区13内,进行第三次厌氧处理,通过第一厌氧处理区11、第二厌氧处理区12和第三厌氧处理区13依次连通,可以使污水依次经过三个厌氧处理区进行逐级处理,且厌氧处理区内设有的弹性填料14为微生物附着的介质,可以使污水中的微生物充分与填料接触,保证处理效果好,三次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三开口17进入到过滤区24,并通过活性炭22和超滤膜23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出水口3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污水处理效果好,且整体采用埋地式,运行过程中无异味,无噪声,无动力输出,节约动力能源,同时节约人力资源,便于使用。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