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子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转子多为动力机械和工作机械中的主要旋转部件,转子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清理操作,现有常见的清理方式都是人工操作,转子通过输送线运输过来,操作者将转子取下,手动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再放回输送线,其工作效率低,需要大量人工操作。虽然也有一些清理线圈的设备,但其清理结构简单,清理效果不理想,不能达到更好的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能够达到更好的清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架、固定环、转筒、手柄、第二支架、限位箍、毛刷、摆动机构和滑座;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平行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连线,所述第二支架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
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内侧转动设置有转筒,转筒正对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插设转子轴一端的插槽,转筒上还设有手柄;
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设有限位箍,转子轴的另一端转动插设在限位箍内;
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同一侧的底座上表面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垂直于第一滑槽;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滑座上设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上设有分别正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的毛刷。
进一步,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推动框、推杆、支撑杆、滑环、弹簧、凸轮、电机第三支架;
所述推动框为竖直设置的长方形框体结构,推动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上滑动套设有滑环,滑环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滑座上;所述滑环与推动框之间的推杆上还套设有弹簧,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推动框的中心点处设有凸轮,推动框的上边和下边与推动框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轮的凸出部与推动框的中心点的距离,推动框的左边和右边与推动框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凸轮的凸出部与推动框的中心点的距离,以使得凸轮转动推动推动框左右移动;所述滑座上还固定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上设有电机,电机与凸轮连接。
进一步,所述推杆为伸缩杆。
进一步,所述固定环内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套设在转筒上。
进一步,所述限位箍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下卡箍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上卡箍与下卡箍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箍内侧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套设在转子轴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固定设有卡环,所述限位箍的内表面设有与卡环配合使用的卡槽,且卡环在卡槽内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上螺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第一滑块并抵在第一滑槽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滑座的底部设有用于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螺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第二滑块并抵在第二滑槽的底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的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撑转子轴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第一支架顶端设有转动的转筒,转子轴的一端插在转筒内,第二支架的顶端设有限位箍,转子轴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限位箍内,转动转筒,可以实现转子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转动。滑座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滑座上设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上设有分别正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的毛刷。在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转动的同时毛刷能够实现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的清理,而且毛刷设置在摆动机构上,模拟人手来回移动毛刷的过程,实现了对线圈的动态清理,清理效果更好。另外,第二支架和滑座的位置可以根据线圈的尺寸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广。通过该清理装置可以无需人工清理,工作效率提高,且清理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动机构包括推动框、连接在推动框左右两侧的推杆、设置在推动框内的凸轮,毛刷连接在推杆的端部。当凸轮转动,凸轮的凸出部会向右或向左推动推动框,进而实现毛刷左右移动对线圈进行清理。推杆上还套设有弹簧,为推动框提供了回复力。另外,推杆可以设置为伸缩杆,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两个毛刷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支架;3-固定环;4-第一轴承;5-转筒;6-插槽;7-手柄;8-第二支架;9-限位箍;10-卡槽;11-第二轴承;12-卡环;13-转子轴;14-第一滑槽;15-第一滑块;16-毛刷;17-摆动机构;18-滑座;19-第二滑槽;20-推动框;21-推杆;22-支撑杆;23-滑环;24-弹簧;25-凸轮;26-电机;27-第三支架;28-第二滑块;29-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支架2、固定环3、转筒5、手柄7、第二支架8、限位箍9、毛刷16、摆动机构17和滑座18;
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8相对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架2固定在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有第一滑槽14,且第一滑槽14平行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8之间的连线,所述第二支架8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4内;
所述第一支架2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环3,固定环3内侧转动设置有转筒5,转筒5正对第二支架8的一侧设有用于插设转子轴13一端的插槽6,转筒5上还设有手柄7;
所述第二支架8的顶端设有限位箍9,转子轴13的另一端转动插设在限位箍9内;
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8的同一侧的底座1上表面设有第二滑槽19,第二滑槽19垂直于第一滑槽14;所述滑座18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19内,滑座18上设有摆动机构17,摆动机构17上设有分别正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的毛刷16。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机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清理装置的底座1上设有用于支撑转子轴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8,且第一支架2顶端设有转动的转筒5,转子轴13的一端插在转筒5内,第二支架8的顶端设有限位箍9,转子轴13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限位箍9内,转动转筒5,可以实现转子轴13转动,进而带动转子轴13上的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转动。滑座18滑动设置在底座1上,滑座18上设有摆动机构17,摆动机构17上设有分别正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的毛刷16。
转动转筒5,使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转动,同时分别正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的毛刷16实现对转子上线圈和转子下线圈的清理。而且毛刷16设置在摆动机构17上,可以模拟人手来回移动毛刷的过程,实现了对线圈的动态清理,清理效果更好。另外,第二支架8和滑座18的位置可以根据线圈的尺寸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广。通过该清理装置可以无需人工清理,工作效率提高,且清理效果更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所述摆动机构17包括推动框20、推杆21、支撑杆22、滑环23、弹簧24、凸轮25、电机26第三支架27;
所述推动框20为竖直设置的长方形框体结构,推动框20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21,推杆21上滑动套设有滑环23,滑环23通过支撑杆22固定在滑座18上;所述滑环23与推动框20之间的推杆21上还套设有弹簧24,推杆2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毛刷16;所述推动框20的中心点处设有凸轮25,推动框20的上边和下边与推动框20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轮25的凸出部与推动框20的中心点的距离,推动框20的左边和右边与推动框20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凸轮25的凸出部与推动框20的中心点的距离,以使得凸轮25转动推动推动框20左右移动;所述滑座18上还固定设有第三支架27,第三支架27上设有电机26,电机26与凸轮25连接。
具体的,所述推杆21为伸缩杆。
摆动机构17包括推动框20、连接在推动框20左右两侧的推杆21、设置在推动框20内的凸轮25,毛刷16连接在推杆21的端部。当凸轮25转动,凸轮25的凸出部会向右或向左推动推动框20,如图3所示,进而实现毛刷左右移动对线圈进行清理。推杆21上还套设有弹簧24,为推动框提供了回复力。另外,推杆21可以设置为伸缩杆,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两个毛刷之间的距离。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环3内设有第一轴承4,且第一轴承4套设在转筒5上。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箍9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下卡箍与第二支架8固定连接,上卡箍与下卡箍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所述限位箍9内侧套设有第二轴承11,第二轴承11套设在转子轴13上;所述第二轴承11的外周固定设有卡环12,所述限位箍9的内表面设有与卡环12配合使用的卡槽10,且卡环12在卡槽10内转动。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支架8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滑块15,第一滑块15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4内;所述第一滑块15上螺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第一滑块15并抵在第一滑槽14的底部。
示例性的,所述滑座18的底部设有用于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19内的第二滑块28,第二滑块28上螺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栓29,第二螺栓29穿过第二滑块28并抵在第二滑槽19的底部。
转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29可以实现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28位置的固定,即固定第二支架8和滑座18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