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10513发布日期:2021-06-18 16:2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利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渐受到生活和工业废物的污染,由于市政及工业污水管道落后老化的以及管理不善,很多生活和工业垃圾、废水被排入河道,此类废物一般含有大量氮、磷元素,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迅速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并在水底腐烂导致水体恶化,进而造成水体黑臭,不仅损害了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冲击。

近年来,在城市建成区内,为了保障河道景观效果和水体质量,很多城市会采用建设橡胶坝蓄水,再通过长期的人工打捞及多种其他的维护措施结合来进行水质保障,不仅项目投资高,而且运维工作量大,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所以现有的技术需要一种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的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能够在小范围内实现曝气增氧,垃圾拦截,水质净化,防水蓄水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包括:中部坝体、前端坝体、格栅、曝气管孔、通气孔、生态浮岛、吸附填料箱、螺栓孔、微孔曝气管、放水口、隔板,所述中部坝体、前端坝体为上开口的盒状结构,中部坝体、前端坝体两侧设有梯形板结构的支撑板;所述的前端坝体前端设置有一方孔结构的放水口,放水口前端覆盖有一格栅,格栅为横截面为凵形的拉伸结构,格栅的高度大于放水口的高度,格栅两侧和放水口两侧连接,使格栅和放水口之间形成一间隙,间隙内设有一隔板紧贴在前端坝体前侧;所述中部坝体、前端坝体下部设有曝气管孔,所有的中部坝体、前端坝体的曝气管孔内共同贯穿有一微孔曝气管,所述中部坝体、前端坝体内置有吸附填料箱,吸附填料箱的上方放置有生态浮岛。

优选的,所述格栅上设有等间距的条形孔,条形孔的间隙为十毫米,可初步拦截水体中的大颗粒漂浮垃圾,并通过放置隔板,控制坝前水位。

优选的,所述中部坝体和前端坝体两端的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六组通气孔,可为部坝体和前端坝体内部的吸附填料箱上的微生物提供气体交换。

优选的,所述生态浮岛为中空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生态浮岛上表面至少分布有十六个的种植孔,装满水生植物后可利用自身的中空结构保持浮力。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填料箱为长方体结构框架,吸附填料箱上设有细密的孔位,吸附填料箱内填充有负载好氧微生物的聚合物载体或天然载体;该天然载体是由改性沸石、麦饭石、鹅卵石、页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微孔曝气管为tpu材质,其上均匀分布有零点五毫米直径的曝气微孔。

优选的,所述中部坝体和前端坝体两端的支撑板上设有至少四组螺栓孔,两个中部坝体之间或者中部坝体和前端坝体之间通过设置橡胶垫片再通过螺栓孔贯穿螺栓紧密固定,以达到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吸附填料箱底部设有供微孔曝气管穿透的凹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中部坝体的数量可根据河道实际宽度自由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坝体设置有格栅,可初步拦截水中较大垃圾,既可以将垃圾拦截以便集中处理,又可以防止大颗粒垃圾对坝体内部结构的堵塞。

②吸附填料箱和生态浮岛的设立,使吸附填料箱和生态浮岛可通过好氧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对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每块生态浮岛和吸附填料箱均可独立安装并取出维护更换,降低了后续维护工作难度。

③通过微孔曝气管的设立可以在小范围内为水体实现曝气增氧。

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浮岛为中空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具有耐酸碱,抗氧化,抗uv的特点,种上水生植物的浮岛可随坝体内水位自动升降,保证水生植物存活的同时也能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持续净化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的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中部坝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前段坝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吸附填料箱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生态浮岛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微孔曝气管示意图。

图中:中部坝体1、前端坝体2、格栅3、曝气管孔4、通气孔5、生态浮岛6、吸附填料箱7、螺栓孔8、微孔曝气管9、放水口10、隔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块化低流量河道生态蓄水坝,包括:中部坝体1、前端坝体2、格栅3、曝气管孔4、通气孔5、生态浮岛6、吸附填料箱7、螺栓孔8、微孔曝气管9、放水口10、隔板11,所述中部坝体1、前端坝体2为上开口的盒状结构,中部坝体1、前端坝体2两侧设有梯形板结构的支撑板;所述的前端坝体2前端设置有一方孔结构的放水口10,放水口10前端覆盖有一格栅3,格栅3为横截面为凵形的拉伸结构,格栅3的高度大于放水口10的高度,格栅3两侧和放水口10两侧连接,使格栅3和放水口10之间形成一间隙,间隙内设有一隔板11紧贴在前端坝体2前侧;所述中部坝体1、前端坝体2下部设有曝气管孔4,所有的中部坝体1、前端坝体2的曝气管孔4内共同贯穿有一微孔曝气管9,所述中部坝体1、前端坝体2内置有吸附填料箱7,吸附填料箱7的上方放置有生态浮岛6。

所述格栅3上设有等间距的条形孔,条形孔的间隙为十毫米,可初步拦截水体中的大颗粒漂浮垃圾,并通过放置隔板11,控制坝前水位。

所述中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两端的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六组通气孔5,可为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内部的吸附填料箱7上的微生物提供气体交换。

所述生态浮岛6为中空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生态浮岛6上表面至少分布有十六个的种植孔,装满水生植物后可利用自身的中空结构保持浮力。

所述的吸附填料箱7为长方体结构框架,吸附填料箱7上设有细密的孔位,吸附填料箱7内填充有负载好氧微生物的聚合物载体或天然载体;该天然载体是由改性沸石、麦饭石、鹅卵石、页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微孔曝气管9为tpu材质,其上均匀分布有零点五毫米直径的曝气微孔。

所述中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两端的支撑板上设有至少四组螺栓孔8,两个中部坝体1之间或者中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之间通过设置橡胶垫片再通过螺栓孔8贯穿螺栓紧密固定,以达到防水效果。

所述吸附填料箱7底部设有供微孔曝气管9穿透的凹形缺口。

所述中部坝体1的数量可根据河道实际宽度自由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创新点为模块化和多功能,其中模块化体现在每个中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吸附填料箱7,生态浮岛6均可独立设置,根据不同河道的宽度、水质情况、治理目标等因素进行自由搭配以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拼装中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时先将前端坝体2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再将中部坝体1通过螺栓和密封垫片与前端坝体2紧密固定,再中部坝体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中部坝体1和中部坝体1之间以此类推完成整个河道水坝的安装;然后将微孔曝气管9从中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的曝气管孔4内穿过并与岸边的风机进行连接,此时即可开始蓄水;蓄水时,使用隔板11在放水口10处进行隔档,通过前端坝体2前的水压使隔板11紧贴前端坝体2以达到隔水效果,待完成蓄水任务后,可将负载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填料箱7放入中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再将种植好的生态浮岛6放入水中,通气孔5可为部坝体1和前端坝体2内部的吸附填料箱7上的微生物提供气体交换,此时即可运行风机开始曝气;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蓄水坝的基础上增加了垃圾拦截,水质净化,增氧曝气和景观提升的效果,吸附填料箱7和生态浮岛2可通过好氧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对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每块生态浮岛6和吸附填料箱7均可独立安装并取出维护更换,降低了后续维护工作难度,在需要放水作业时,从放水口10处抽离隔板11即可从放水口10排水,格栅3用于垃圾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