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杀菌装置、热水器及用水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水处理过程中,通常利用氯气与水接触的方式实现对水的消毒杀菌。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使水中残留有部分氯元素,从而导致使用者在长期饮用该方式处理的水或长期利用该方式处理的水洗浴时,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菌装置、热水器及用水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菌装置,包括:
端盖,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水口和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槽;
端壳,与端盖连接,端壳包括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中形成有流道,流道通过第一腔体与出水口连通;第二腔体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卡槽;
套筒,设置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流道位于套筒的内部;
杀菌灯,设置在第二腔体中,杀菌灯的光线可照射到流道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遮光垫,第二卡槽中设置有第二密封遮光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端壳的一端与端盖连接,端壳的另一端形成进水口,进水口与第二腔体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靠近进水口的一端内壁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位于呈环形的第二卡槽的内侧,进水口通过容纳槽上的第一导流口与流道连通,杀菌灯与容纳槽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杀菌灯与容纳槽之间设置有遮光罩,遮光罩的形状与容纳槽相适配;遮光罩背离进水口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上设置的第二导流口与第一导流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槽中设置的第二密封遮光垫与遮光罩一体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靠近进水口的一端内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向中部延伸的导流板,各导流板围成容纳槽,进水口还通过各导流板之间的间隙与流道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杀菌灯沿端壳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流道中,杀菌灯的一端与容纳槽连接,杀菌灯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的内壁形成的插槽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杀菌灯包括光源部和透光罩,透光罩罩设在光源部的外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插槽中设置有第三密封遮光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杀菌灯包括led灯珠和透光罩,透光罩罩设在led灯珠的外部,led灯珠容置在容纳槽中且朝向流道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的内壁或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不透光反射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水流传感器,设置在端壳中,水流传感器与杀菌灯电连接,杀菌灯根据水流传感器的水流检测信号控制光源部的开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流道中液体的流向与出水口的液体流向垂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端壳远离端盖的一端设置有法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靠近端壳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插槽部和第二定位槽部;端壳靠近端盖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凸块,凸块与第一插槽部和第二定位槽部相适配,在凸块经由第一插槽部滑入第二定位槽部时,端盖与端壳扣合。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水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意实施方式中的杀菌装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
热水器本体,包括加热装置和输水管,输水管与加热装置连接;
上述第一方面任意实施方式中的杀菌装置,与输水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包括进水管,杀菌装置竖直设置在热水器本体的内部下方,从端壳的进水口流入的水被竖直向上输送至端盖的出水口,端盖的出水口与进水管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包括出水管,杀菌装置竖直设置在热水器本体的内部下方,从端壳的进水口流入的水竖直向下流至端盖的出水口,端盖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套筒由于设置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因此套筒内部形成的流道能够完全与外部隔绝。并且,由于杀菌灯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流道中,因此流经流道的液体可以被杀菌灯的光线照射且不会与杀菌灯直接接触,有效解决了液体渗入杀菌灯的漏电问题、产生设备损坏问题的发生,以及避免了杀菌灯与液体接触对其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发生。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遮光罩与第二密封遮光垫的连接结构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遮光罩与第二密封遮光垫的连接结构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容纳槽的结构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容纳槽的结构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图。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图。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与管路的连接结构图。
图12示出根据另一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1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1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15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16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17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18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19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20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21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图。
图22示出根据另一本申请实施例杀菌装置的结构图。
图2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水路的结构图。
图2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电热水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杀菌装置;7-过滤网;11-端盖;
12-端壳;111-出水口;112-第一腔体;
113-第一卡槽;121-第二腔体;122-流道;
123-第二卡槽;2-套筒;3-杀菌灯;
41-第一密封遮光垫;42-第二密封遮光垫;127-进水口;
124-容纳槽;43-遮光罩;431-环形凸台;
432-第二导流口;51-滑槽;52-凸块;
511-第一插槽部;512-第二定位槽部;125-导流板;
126-间隙;114-插槽;31-光源部;
32-透光罩;44-第三密封遮光垫;6-法兰;
300-进水管;400-出水管;500-第一杀菌灯;
311-进水端;312-出水端;421-出水端;
422-透光端;600-水流传感器;41-导流螺旋结构;
420-转动部;430-霍尔开关;423-叶轮;
424-支架;31-控制部;700-管接头;
51-进水口;52-出水口;6-壳体;
32-固定座;800-垫圈;23-辅助透光口;
900-第二杀菌灯;90-螺旋导流部;1000-壳体;
101-换热器;102-燃烧器;103-排烟罩;
104-进水管路;105-出水管路;106-杀菌装置;
200-热水器本体;210-加热装置;220-输水管;
221-进水管;222-出水管;211-燃烧器;
212-换热器;2000-恒温阀;2100-第一输水口;
2200-第二输水口;2300-第三输水口;2400-第四输水口;
3000-电热水器;3100-热水器本体;3200-防电墙罩体;
3300-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菌装置100,该杀菌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端盖11和端壳12。
端盖11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水口111和第一腔体112。第一腔体112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卡槽113。
出水口111在端盖11上的设置位置,出水口111的口径大小、口径形状等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腔体112可以理解为端盖11的内侧壁所形成的空间。第一内腔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端盖11的形状结构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端壳12与端盖11连接。端壳12包括第二腔体121,第二腔体121中形成有流道122,流道122通过第一腔体112与出水口111连通。第二腔体121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卡槽123。
流道122可以理解为是杀菌装置100内任一部件的结构所形成的空间。例如,任一部件的内腔、孔洞等均可以作为流道122。流道122还可以理解为是端壳12中用于输送液体的单独部件,或是设置在端壳12中其他部件内的一个单独部件。第二内腔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端盖11的形状结构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端盖11与端壳12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端盖11与端壳12可拆卸地连接,进而便于将端壳12内部的器件取出进行更换维修,以及便于对端壳12内进行清洁。端盖11和端壳12的形状结构、尺寸和材料等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杀菌装置100的进水口127和出水口111的相对位置、口径大小、口径形状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杀菌装置100还包括套筒2和杀菌灯3,套筒2设置在第一卡槽113与第二卡槽123之间,流道122位于套筒2的内部。杀菌灯3设置在第二腔体121中,杀菌灯3的光线可照射到流道122中。杀菌灯3的光线可照射到流道122中可以理解为,杀菌灯3设置在流道122的外部,杀菌灯3照射的光线可以通过第二腔体121透射到流道122中。还可以理解为杀菌灯3设置在流道122中,杀菌灯3照射的光线直接照射到流道122内部。
杀菌灯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杀菌灯3,只要能够实现穿透第二腔体121对流道122内的液体进行照射杀毒即可。例如,杀菌灯3可以采用紫外线灯或汞灯。
本申请实施例的套筒2由于设置在第一卡槽113与第二卡槽123之间,因此套筒2内部形成的流道122能够完全与外部隔绝。并且,由于杀菌灯3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流道122中,因此流经流道122的液体可以被杀菌灯3的光线照射且不会与杀菌灯3直接接触,有效解决了液体渗入杀菌灯3的漏电问题、产生设备损坏问题的发生,以及避免了杀菌灯3与液体接触对其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发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卡槽113中设置有第一密封遮光垫41。通过第一密封遮光垫41不仅可以将套筒2与第一卡槽113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流道122中流经的水泄露,还可以格挡和吸收杀菌灯3照射的光线,避免杀菌灯3光线长期照射第二腔体121内部,使第二腔体121内部老化或被腐蚀。
第二卡槽123中设置有第二密封遮光垫42。通过第二密封遮光垫42不仅可以将套筒2与第二卡槽123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流道122中流经的水泄露,还可以格挡和吸收杀菌灯3照射的光线,避免杀菌灯3光线长期照射第二腔体121内部,使第二腔体121内部老化或被腐蚀。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密封遮光垫41和第二密封遮光垫42可以采用硅胶垫。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端壳12的一端与端盖11连接,端壳12的另一端形成进水口127,进水口127与第二腔体121连通。进水口127用于将外界的待杀菌液体输送至端壳12的流道122中。
进水口127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水口127与出水口111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水口127、出水口111以及流道122中的水流流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进水口127可以与流道122的水流方向一致,而出水口111的水流方向垂直于流道122的水流方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腔体121靠近进水口127的一端内壁形成有容纳槽124,容纳槽124用于支撑杀菌灯3,使得杀菌灯3能够通过容纳槽124稳固的设置在端壳12中,不会受水流冲击产生晃动进而与端壳12内部发生磕碰损坏。容纳槽124位于呈环形的第二卡槽123的内侧,进水口127通过容纳槽124上的第一导流口与流道122连通,杀菌灯3与容纳槽124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杀菌灯3与容纳槽124之间设置有遮光罩43,遮光罩43的形状与容纳槽124相适配。遮光罩43背离进水口127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台431(如图3和图4所示),环形凸台431上设置的第二导流口432与第一导流口连通。
遮光罩43用于格挡和吸收杀菌灯3照射的光线,避免杀菌灯3光线通过容纳槽124长期照射到第二腔体121内部,使第二腔体121内部老化或被腐蚀。遮光罩43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遮光罩43可以采用硅胶或其他可吸收光的材料制成。
第二导流口432与第一导流口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为了便于进水口127的液体顺畅的流入到流道122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432。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导流口432沿周向间隔设置在环形凸台431上。第一导流口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容纳槽124上。
在一个示例中,为了使得进水口127流入的水顺畅的流入到第一导流口中,可以在进水口127靠近容纳槽124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导流流道1231。进而使得液体经由导流流道1231能够顺畅的经由第一导流口流入到流道122中,提高液体输送率,使得更多的液体能够被杀菌消毒。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第二卡槽123中设置的第二密封遮光垫42与遮光罩43一体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腔体112靠近端壳12的内壁上设置有滑槽51,滑槽5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插槽114部511和第二定位槽部512。端壳12靠近端盖11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凸块52,凸块52与第一插槽114部511和第二定位槽部512相适配,在凸块52经由第一插槽114部511滑入第二定位槽部512时,端盖11与端壳12扣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槽51和凸块52的配合,不仅可以实现端盖11与端壳12的可拆卸连接,还可以使得端盖11和端壳12的连接更为牢固,不会受到流道122中水流的撞击影响而逐渐脱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腔体121靠近进水口127的一端内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向中部延伸的导流板125,各导流板125围成容纳槽124,进水口127还通过各导流板125之间的间隙126与流道122连通。
通过间隙126可以使得进水口127中的一部分液体能够通过间隙126流入到流道122中,进而缓解第一导流口的输送压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输水效率以及使得进水口127中的液体能够稳流的输送至流道122中,避免流道122中的水流过于湍急对杀菌灯3产生撞击造成杀菌灯3损坏的问题出现。
导流板125的设置数量以及导流板125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杀菌灯3沿端壳1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流道122中,杀菌灯3的一端与容纳槽124连接,杀菌灯3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112的内壁形成的插槽114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插槽114与容纳槽124相对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杀菌灯3包括光源部31和透光罩32,透光罩32罩设在光源部31的外部。透光罩32内壁形成封闭空间,防止液体进入与杀菌灯3的光源部31接触。透光罩32的一端与容纳槽124连接,杀菌灯3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112的内壁形成的插槽114连接。通过容纳槽124可以使得杀菌灯3稳固的设置在端壳12中,从而避免杀菌装置100产生震动时,杀菌灯3与端壳12的内壁发生磕碰造成损坏。
透光罩32的一端形状与容纳槽124相适配,透光罩32的另一端形状与插槽114相适配。光源部31设置在透光罩32中,且光源部31的电源线延伸至杀菌装置100的外部,以使其与外部电源连接,实现对光源部31的供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插槽114中设置有第三密封遮光垫44。通过第三密封遮光垫44不仅可以将透光罩32与插槽114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流道122中流经的水泄露,还可以格挡和吸收杀菌灯3照射的光线,避免杀菌灯3光线长期照射第一腔体112内部,使第二腔体121内部老化或被腐蚀。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密封遮光垫44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杀菌灯3包括led灯珠和透光罩32,透光罩32罩设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的外部,led灯珠容置在容纳槽124中且朝向流道122设置(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led灯珠的数量和led灯珠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一个示例中,透光罩32的材质以及透明度可以根据杀菌灯3的杀菌光线的类型进行选择和调整,能够保证杀菌光线穿过透光罩32照射到流道122内的液体即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121的内壁或套筒2的内壁设置有不透光反射层。不透光反射层用于阻挡杀菌灯3发出的杀菌光线穿透或被吸收,并且能够使照射到第二腔体121的内壁或套筒2的内壁上的杀菌光线反射回,从而使反射回的杀菌光线对流道122中流经的液体再次进行消毒杀菌。通过杀菌光线的反复反射,流道122中可以形成强度极强的光场,有效提高液体的杀菌效率和杀菌质量。
不透光反射层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杀菌灯3的杀菌光线的类型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在杀菌光线为紫外线光的情况下,不透明反射层可以由铝箔材料制成。不透光反射层可以是形成于内壁的涂层,也可以是包覆在内壁上的薄型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水流传感器,设置在端壳12中,水流传感器与杀菌灯3电连接,杀菌灯3根据水流传感器的水流检测信号控制光源部31的开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流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进水口127。在水流传感器检测到进水口127中有液体流过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杀菌灯3开启或通过控制杀菌灯3工作的控制单元间接控制杀菌灯3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水流传感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水流量的任意传感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水流传感器设置在进水口127处,因此可以快速检测进水口127中是否有水流过,从而及时有效的控制杀菌灯3在最初有液体流入杀菌装置100时即可开始对液体进行杀菌光线的照射。并且,由于水流传感器直接或间接的与杀菌灯3电连接,因此可以实现对杀菌灯3的有效控制。在有水流入杀菌装置100时则开启杀菌灯3,在没有水流入杀菌装置100时则关闭杀菌灯3,实现杀菌灯3的即开即用,使杀菌装置100能够达到能源节约。
在一个示例中,水流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进水口127中。由于水流传感器设置在进水口127中而非外部,因此可以减少水流传感器与在进水口127上的不必要连接点,从而解决了水流传感器与在进水口127外部连接时由于连接不牢靠产生漏水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流传感器包括导流部、转动部和检测部。导流部设置在进水口127中,导流部用于使进水口127中进入的水产生涡流,从而使水能够驱动转动部转动。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进水口127中且远离进水口127的进水端,转动部在转动时会在周围产生磁场。检测部的检测端设置在进水口127中且靠近叶轮,用于感应转动部周围的磁场变化,并在检测到磁场时直接或间接地向杀菌灯3发送检测信号,以使杀菌灯3能够开启,从而对流道122中的水进行杀菌光线的照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流部包括沿周向均布的多个流线型通道,各流线型通道形成导流螺旋结构,从而使经过导流部的水能够形成涡流。转动部包括叶轮和支架,支架设置在进水口127中,叶轮与支架转动连接。检测部采用霍尔开关。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2所示,水流传感器还可以设置在端盖11的出水口111中。水流传感器可以与出水口111所连接的外部设备或端壳12中的杀菌灯3电连接。外部设备可以根据水流传感器的水流检测信号控制自身功能的开启或关闭。杀菌灯3可以根据水流传感器的水流检测信号控制光源部31的开闭。
在一个示例中,水流传感器包括转子42和霍尔开关430(霍尔元件)。转子42设置在出水口111中。霍尔开关430设置在出水口111的外部且与转子42连接。当有水流经出水口111时,水能够驱动转子42在出水口111中转动。转子42在转动时会在周围产生磁场。霍尔开关430用于感应转子42周围的磁场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光源部31或外部设备开闭。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安装方式和使用需求的不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进水口127也可以作为出水口使用,出水口111也可以作为进水口使用。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进水口127和出水口111的名称并非是对输水口用途的限定。
例如,如图22所示,端盖11的出水口111可以作为进水口,端壳12的进水口127可以作为出水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流道122中液体的流向与出水口111的液体流向垂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图6至8所示,端壳12远离端盖11的一端设置有法兰6。通过法兰6可以便于与外部其他管路设备进行连接。法兰6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法兰6连接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在进水口127和/或出水口111设置过滤网7。过滤网7用于过滤流经流道122内的液体中的杂质。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100。杀菌装置100可以设置在用水设备的进水管、出水管或任意输水管路上。用水设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用水设备可以包括壁挂炉、水龙头、净水设备、饮水机等。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如图9、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2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热水器本体200包括加热装置210和输水管220,输水管220与加热装置2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水器可以理解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或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其他类型的热水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220包括进水管221,杀菌装置竖直设置在热水器本体的内部下方,从壳体的进口端流入的水被竖直向上输送至壳体的出口端,壳体的出口端与进水管221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220包括出水管222,杀菌装置竖直设置在热水器本体的内部下方,从壳体的进口端流入的水竖直向下流至壳体的出口端,壳体的进口端与出水管222连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杀菌装置竖直设置在热水器本体的内部下方,壳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位于远离热水器本体的内部底面的大体同一平面位置,从壳体的进口端流入的水竖直向下流送至套筒的封闭端后,竖直向上反向流至壳体的出口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220包括进水管221,进水管221与壳体的出口端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220包括出水管222,出水管222与壳体的进口端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所示,当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时,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器211、换热器212、输水管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燃烧器211与换热器212连接,换热器212与输水管连接,杀菌装置与输水管连接。
燃烧器211和换热器212可以采用现有热水器中的任意燃烧器和换热器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输水管可以为燃气热水器中的任意输水管路,例如进水管、出水管、连接管等。
杀菌装置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燃气热水器的结构、大小以及容积进行选择和调整,只要能够实现利用杀菌装置对燃气热水器中的流入或流出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即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热水器为电热水器时,热水器可以包括外壳、内胆、加热管、阻垢装置、进水管、出水管。内胆设置在外壳中,加热管设置在内胆中,用于对内胆中的水进行加热。阻垢装置设置在内胆中,用于对内胆中的水进行除水垢处理。进水管和出水管插置在内胆中。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可以与进水管连接,也可以与出水管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杀菌装置与延伸至外壳外部的进水管进行连接,用于对待经由进水管流入到内胆中的水进行杀菌消毒。杀菌装置还可以与延伸至外壳外部的出水管进行连接,用于对电热水器的内胆加热后流出供用户使用的热水进行杀菌消毒。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杀菌装置的进口端与热水器的进水口接头230连接。杀菌装置的出口端与第一管路240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管路240与杀菌装置内的流道平行设置,且水流方向相反。第一管路240的出水口与第二管路250的进水口连接,第二管路250的出水口与水泵或阀门连接,进而将杀菌装置杀菌消毒后的水输入到热水器的加热装置中。第二管路250与第一管路240平行设置,且水流方向相反。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杀菌装置,该杀菌装置包括:进水管300、出水管400以及第一杀菌灯500。
进水管300具有进水端311和出水端312。进水端311用于输入外部设备流入的待消毒杀菌的水。出水端312用于将待消毒杀菌的水输送至出水管400的出水端421中。
需要说明的是,进水管300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进水管300可以采用直管、u型管或弯管。
出水管400具有出水端421和透光端422。进水管300的出水端312插置在出水管400中。出水管400的管壁上设置有不透光反射层。出水端312用于将第一杀菌灯500消毒杀菌后的水输送出杀菌装置。透光端422用于使第一杀菌灯500发出的杀菌光线能够照射进出水管400和进水管300中,从而实现对出水管400和进水管300中的水进行消毒杀菌。出水管400上的不透光反射层用于阻挡第一杀菌灯500发出的杀菌光线穿透出水管400的管壁或被管壁吸收,并且能够使照射到出水管400管壁上的杀菌光线反射回出水管400中,从而使反射回的杀菌光线对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中的水再次消毒杀菌。
需要说明的是,出水端421可以理解为出水管400上敞口的一端。透光端422可以理解为出水管400上封闭的一端。透光端422的材质以及透明度可以根据第一杀菌灯500的杀菌光线的类型进行选择和调整,能够保证杀菌光线穿过透光端422即可。出水端312在出水管400中的插置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不透光反射层可以是形成于出水管400的内管壁或外管壁上的涂层,也可以是包覆在出水管400的内管壁或外管壁上的薄型结构。不透光反射层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第一杀菌灯500的杀菌光线的类型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在杀菌光线为紫外线光的情况下,不透明反射层可以由铝箔材料制成。
第一杀菌灯500设置在出水管400的外部,且第一杀菌灯500与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的位置对应。第一杀菌灯500与透光端422的位置对应可以理解为第一杀菌灯500的设置位置与透光端422的位置相对应,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杀菌灯500发出的杀菌光线的照射方向与透光端422的位置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杀菌灯5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杀菌灯,只要能够实现对水进行照射杀毒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出水管400的管壁上设置有不透光反射层,因此第一杀菌灯500通过透光端422照射进出水管400内的杀菌光线可以持续对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内的水进行杀菌消毒,不会轻易被出水管400的管壁将光线吸收从而降低杀菌光线的强度,可以有效提高杀菌消毒的效率和质量。并且,由于第一杀菌灯500设置在出水管400的外部,因此可以避免水与管路之外的其他器件直接接触,降低了水消毒杀菌后被二次污染的问题。
进水管300、出水管400以及第一杀菌灯500三者的位置关系和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杀菌灯500照射的光线可以透过透光端422并对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中的水进行杀菌即可。
例如,如图12所示,进水管300两端敞口,出水管400一端敞口一端封闭。进水管300的两个敞口端分别形成进水端311和出水端312。出水管400的敞口端形成出水端421,出水管400的封闭端形成透光端422。进水管300插置在出水管400中,且进水管300的中轴线与出水管400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第一杀菌灯500设置出水管400的封闭端外部且位于出水管400的中轴线上。
又如,如图13所示,进水管300两端敞口,出水管400一端敞口一端封闭。进水管300的两个敞口端分别形成进水端311和出水端312。出水管400的敞口端形成出水端421,出水管400的封闭端形成透光端422。进水管300的出水端312插置在出水管400中,且进水管300的中轴线与出水管400的中轴线大体上垂直或呈一定夹角。第一杀菌灯500设置出水管400的封闭端外部且位于出水管400的中轴线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杀菌装置还包括水流传感器600,水流传感器600与进水管300连接。水流传感器600用于检测进水管300中的水流以生成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用于控制第一杀菌灯500开闭。在水流传感器600检测到进水管300中有水流过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控制第一杀菌灯500开启或通过控制第一杀菌灯500工作的控制单元间接控制第一杀菌灯500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水流传感器6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水流量的任意传感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水流传感器600设置在进水管300处,因此可以快速检测进水管300中是否有水流过,从而及时有效的控制第一杀菌灯500在最初有水流入杀菌装置时即可开始对水进行杀菌光线的照射。并且,由于水流传感器600直接或间接的与第一杀菌灯500电连接,因此可以实现对第一杀菌灯500的有效控制。在有水流入杀菌装置时则开启第一杀菌灯500,在没有水流入杀菌装置时则关闭第一杀菌灯500,实现第一杀菌灯500的即开即用,使杀菌装置能够达到能源节约。
在一个示例中,水流传感器600可以设置在进水管300中。由于水流传感器600设置在进水管300中而非与进水管300外部连接,因此可以减少水流传感器600与进水管300上的不必要连接点,从而解决了水流传感器600与进水管300外部连接时,由于连接不牢靠产生漏水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流传感器600包括导流部、转动部和检测部。导流部设置在进水管300中且靠近进水管300的进水端311,导流部用于使进水管300中进入的水产生涡流,从而使水能够驱动转动部转动。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进水管300中且远离进水管300的进水端311,转动部在转动时会在周围产生磁场。检测部的检测端设置在进水管300中且靠近叶轮,用于感应转动部周围的磁场变化,并在检测到磁场时向第一杀菌灯500或控制第一杀菌灯500工作的控制单元发送检测信号,以使第一杀菌灯500能够开启,从而对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中的水进行杀菌光线的照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5、图16所示,导流部包括沿周向均布的多个流线型通道,各流线型通道形成导流螺旋结构41,从而使经过导流部的水能够形成涡流。转动部420包括叶轮423和支架424,支架设置在进水管300中,叶轮与支架转动连接。检测部采用霍尔开关4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5、图16所示,第一杀菌灯500包括控制部31,控制部31可以直接与水流传感器600的检测部电连接,或通过控制单元与水流传感器600的检测部电连接。控制部31用于控制第一杀菌灯500开启,从而通过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向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中照射杀菌光线。控制部31还可以用于检测第一杀菌灯500的工作情况,例如,第一杀菌灯500是否损坏、第一杀菌灯500是否因漏水产生短路、第一杀菌灯500是否能够响应水流传感器600或控制单元的控制正常开闭等。
在一个示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杀菌灯500的使用安全性,第一杀菌灯500采用低电压进行控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杀菌灯500包括至少一个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灯珠,led灯珠朝向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设置,从而实现在led灯珠点亮时可以通过透光端422向出水管400和进水管300中照射杀菌光线。led灯珠的数量和led灯珠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杀菌灯500可以采用汞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进水管300的出水端312与透光端422的位置对应。出水端312与透光端422的位置对应可以理解为出水端312的中心与透光端42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也可以理解为出水端312的中心能够投影到透光端422的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出水端312与透光端422的位置对应,因此第一杀菌灯500的杀菌光线通过透光端422后至少可以照射到进水管300的出水端312中,从而对进水管300中流至出水端312出的水在为流入出水管400中前,预先进行消毒杀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进水管300的出水端312的端口朝向与出水管400的出水端421的端口朝向相反,从而可以增加水从进水管300流入并从出水管400中流出的时间,使得第一杀菌灯500能够对流入杀菌装置的水进行更久时间的照射,从而达到最佳的消毒杀菌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水管300的出水端312的端口可以延伸至靠近透光端422的位置,从而增加透光端422透过的杀菌光线对出水端312流出的水的照射面积,进一步的提升对水的杀菌消毒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水管300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制成。透光材料制成的进水管300使得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透过的杀菌光线可以穿透进水管300,以及使得经由出水管400的不透光反射层反射的杀菌光线可以穿透进水管300,从而使得进水管300中流经的水可以被杀菌光线充分的消毒杀菌。
在一个示例中,为了保证杀菌效果,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可以采用相同的透光材料制成。
在一个示例中,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5至图18所示,杀菌装置还包括管接头700。管接头700可以包括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进水口51与进水管300的进水端311连接,出水口52与出水管400的出水端421连接。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的布置位置、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的结构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需要与进水口51和出水口52连接的外部管路的布置位置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一个示例中,流量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进水口51或进水管300的进水端311中。
在一个示例中,管接头700的进水口51插置在出水口52中,进水口51的外管壁与出水口52的内管壁之间形成有与出水口52连通的环空,从而使从出水端421流出的水经过环空后能够顺利的从管接头700的出水口52流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5至图18所示,杀菌装置还包括壳体6。壳体6套置在出水管400的外部,壳体6的敞口端与管接头70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杀菌灯500通过固定座32与壳体6连接,且第一杀菌灯500位于壳体6的封闭端与透光端422之间。通过壳体6和管接头700形成的保护壳可以将进水管300、出水管400以及第一杀菌灯500罩设在其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6和管接头700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壳体6与管接头700可以通过螺纹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进行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5至图18所示,杀菌装置还包括垫圈800。垫圈800设置在第一杀菌灯500与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之间。垫圈800用于防止第一杀菌灯500与出水管400产生磕碰,并且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有效保护第一杀菌灯500,提高第一杀菌灯500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出水管400还包括辅助透光口23和第二杀菌灯900。辅助透光口23设置在出水管400的管壁上且靠近出水管400的出水端421,第二杀菌灯900设置在出水管400的外部,且第二杀菌灯900与辅助透光口23的位置对应。辅助透光口23出不设置不透光反射层,从而保证第二杀菌灯900照射的杀菌光线可以进入到出水管400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出水端421位置设置有辅助透光口23和第二杀菌灯900,因此第二杀菌灯900的杀菌光线可以对待流出出水管400的出水端421的水进行有效的照射,使得水流出杀菌装置前能够被充分有效的消毒杀菌。并且,当进水管300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时,杀菌光线还可以经由出水管400照射到进水管300的相应位置中,从而对进水管300中待流出出水端312的水进行消毒杀菌。
在一个示例中,进水管300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出水管400的管壁设置有不透光反射层。第一杀菌灯500和出水管400的透光端422设置在与进水管300的出水端312相对应的位置。第二杀菌灯900和辅助透光口23设置在出水管400靠近出水端421的管壁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水管300的进水端311设置第一杀菌灯500,在出水管400的出水端421设置第二杀菌灯900,可以实现对进入杀菌装置的水和待流出杀菌装置的水进行两次消毒杀菌。并且,由于进水管300可透光,出水管400不可透光且能够反射光线,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杀菌灯500和第二杀菌灯900的杀菌光线可以充分的照射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中的水,从而实现对进入到杀菌装置中的水进行高效的消毒杀菌。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杀菌灯900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第一杀菌灯500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例如,水流传感器600在检测到有水通过进水管300时,第二杀菌灯900也可以通第一杀菌灯500一同开启进行照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杀菌装置还包括螺旋导流部90。螺旋导流部90采用透光材料制成。螺旋导流部90沿进水管300的长度方向绕设在出水端312的外部,且与出水管400的内侧管壁连接,从而在进水管300与出水管400之间形成螺旋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形成的螺旋流道可以增加从进水管300中进入的水在出水管400中的停留时间。并且由于螺旋导流部90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因此杀菌光线可以穿过螺旋导流部90,从而对流经螺旋导流部90的水进行充分的消毒杀菌。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杀菌装置可以设置在用水设备的进水管、出水管或任意输水管路上。用水设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用水设备可以包括壁挂炉、水龙头、净水设备、饮水机等。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壳体,壳体中设置有燃烧器、换热器、输水管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燃烧器与换热器连接,换热器与输水管连接,杀菌装置与输水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包括与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路,杀菌装置水平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下方,且杀菌装置的进水管与进水管路的进口段连通。由于杀菌装置水平设置,因此可以使得进水管路中的水能够从水平方向顺畅的流入杀菌装置中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能够从水平方向顺畅的流出杀菌装置,提高了杀菌装置对进水管路中流入的水的杀菌效率。并且,由于杀菌装置与进水管路的进口段连通,因此可以使得水在刚流入燃气热水器后即可被消毒杀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输水管包括与换热器的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路,杀菌装置水平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下方,且杀菌装置的进水管与出水管路的出口段连通。由于杀菌装置水平设置,因此可以使得出水管路中的水能够从水平方向顺畅的流入杀菌装置中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能够从水平方向顺畅的流出杀菌装置,提高了杀菌装置对出水管路中流入的水的杀菌效率。并且,由于杀菌装置与出水管路的出口段连通,因此可以使得水在流出燃气热水器之前可被消毒杀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杀菌装置具有两个,一个杀菌装置与进水管路的进口段连通,另一个杀菌装置与出水管路的出口段连通,从而使得流入燃气热水器和流出燃气热水器的水均能够被消毒杀菌,有效提升了燃气热水器所流出的水的安全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燃气热水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杀菌装置的水流传感器和/或第一杀菌灯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杀菌灯和/或水流传感器动作。控制器还可以为第一杀菌灯和/或水流传感器供电。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燃气热水器可以包括壳体1000,以及设置在壳体1000中的换热器101、燃烧器102、排烟罩103、进水管路104、出水管路105和杀菌装置106。杀菌装置106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的结构。杀菌装置106可以设置在进水管路104和/或出水管路105上。进水路管104与换热器101的进水端连接,出水管路105与换热器101的出水端连接。排烟罩103设置在换热器101的排烟侧,燃烧器102设置在换热器101的进烟侧。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0、换热器101、燃烧器102、排烟罩103、进水管路104和出水管路105的结构形状以及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热水器的结构形状和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路结构,如图23所示,包括恒温阀20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100。恒温阀2000包括混水腔和多个输水口,各输水口均与混水腔连通。恒温阀2000的第一输水口与杀菌装置100的端壳12上的进水口127连通或与端盖11上的出水口111连通。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3所示,杀菌装置100的端盖11上的出水口111用作进水,端壳12上的进水口127用作出水。恒温阀2000的第一输水口2100与端壳12的进水口127连通,用于将杀菌装置100杀菌后的水输送至混水腔中。恒温阀2000的第二输水口2200与外部设备(例如,热水器、厨宝等)的进水口连接,用于将杀菌装置100杀菌后的水经由混水腔输送至外部设备中。恒温阀2000的第三输水口2300与外部设备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将外部设备输出的水输入到混水腔中。恒温阀2000的第四输水口2400用于与外部输水管路连接,用于将杀菌装置100输入到混水腔中的水以及外部设备输入到混水腔中的水一同输送至外部输水管路中。
其中,第二输水口2200输入到外部设备中的水可以为冷水,外部设备输入到第三输水口2300中的水可以是热水,外部输水管路可以是用户所需使用的用水管,用于根据用户需要输出热水、冷水或温水。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23所示,杀菌装置100的端盖11上的出水口111用作出水,端壳12上的进水口127用作进水。恒温阀2000的第四输水口2400用于与外部输水管路连接,用于将外部输水管输入的水输送至混水腔中。恒温阀2000的第二输水口2200与外部设备(例如,热水器、厨宝等)的进水口连接,用于将外部输水管输入的水经由混水腔输送至外部设备中。恒温阀2000的第三输水口2300与外部设备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将外部设备输出的水输入到混水腔中。恒温阀2000的第一输水口2100与端壳12上的进水口127连通,用于将外部输水管输入到混水腔中的水以及外部设备输入到混水腔中的水一同输送至端壳12上的进水口127中,进而使得杀菌装置100能够对进水口127输入的水进行杀菌,以便经由端盖11的出水口111输出的水为杀菌消毒后的安全用水。
其中,第二输水口2200输入到外部设备中的水可以为冷水,外部设备输入到第三输水口2300中的水可以是热水,外部输水管路输送至混水腔中的水可以是冷水。第一输水口2100输送至杀菌装置100中的可以是热水、冷水或温水,具体温度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调节。
在一个示例中,若恒温阀2000上还设置有其他输水口,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其他输水口封闭。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杀菌装置100。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4所示,电热水器3000包括热水器本体3100和防电墙罩体3200。热水器本体3100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恒温阀2000连通。恒温阀2000与杀菌装置100的进水口127或出水口111连通。恒温阀2000和杀菌装置100均设置在防电墙罩壳3200中。
在一个示例中,杀菌装置100水平设置。杀菌装置100通过安装架3300与热水器本体3100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杀菌装置100的端盖11上的出水口111用作进水,端壳12上的进水口127用作出水。恒温阀2000的第一输水口2100与端壳12的进水口127连通,用于将杀菌装置100杀菌后的水输送至混水腔中。恒温阀2000的第二输水口2200与电热水器3000的进水管连接,用于将杀菌装置100杀菌后的水经由混水腔输送至电热水器3000中。恒温阀2000的第三输水口2300与电热水器3000的出水管连接,用于将电热水器3000输出的热水输入到混水腔中。恒温阀2000的第四输水口2400用于与外部输水管路连接,用于将杀菌装置100输入到混水腔中的水以及外部设备输入到混水腔中的水一同输送至外部输水管路中。
需要说明的是,电热水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电热水器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