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6524发布日期:2021-09-18 00:1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除尘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芯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机构。


背景技术:

2.在进行极片的冲切裁断作业后,通常需要去除极片上的粉尘、金属屑等杂质,以避免影响后续所制成的电芯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循环性能。对此,相关行业内通常先通过毛刷将极片上的粉尘等杂质刷离,随后再通过负压吸尘的方式实现除尘。然而,极片在裁切后的边缘材料通常较不稳定,导致极片在被毛刷刷过时易出现二次脱粉,即易形成新的粉尘;此外,毛刷并不能有效地将粉尘全部刷离,且毛刷本身又容易被粉尘所污染;因而,现有对极片进行除尘的方案存在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除尘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尘机构,包括:
5.运输组件,用于带动极片移动;
6.除尘组件,设于运输组件的附近,运输组件带动极片移动至靠近除尘组件位置时,除尘组件通过静电吸附极片面向其的侧面上的杂质。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运输组件稳定地带动至少一个待除尘的极片经过除尘组件,随后再通过除尘组件隔空通过静电吸附极片面向除尘组件的侧面上的杂质,基于此,不仅可有效实现极片的除尘作业,且由于除尘组件不与极片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避免造成极片出现二次脱粉的情况,能够避免形成新的粉尘,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使得除尘机构具有较佳的除尘效果。
8.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组件包括呈环状设置的除尘带、用于使除尘带的外表面附有静电的静电发生器、用于驱动除尘带循环转动的除尘驱动轮,以及与除尘驱动轮共同支撑除尘带的除尘支撑轮。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除尘驱动轮和除尘支撑轮支撑于除尘带的内侧以使除尘带张紧,随后通过除尘驱动轮驱动除尘带循环转动,以使除尘带循环经过静电发生器和待除尘的极片,基于此,除尘带可循环经过静电发生器,以使得除尘带的外表面能够在经过待除尘的极片前补充附着静电,从而可便于除尘带在经过待除尘的极片时具有充足的静电以实现吸附极片上的杂质的作业,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
10.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组件还包括用于去除除尘带的静电的除电发生器,以及用于去除除尘带的外表面的杂质的除尘结构,其中,静电发生器、除电发生器和除尘结构沿除尘带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除尘带经过极片且已吸附极片上的杂质的基础上,先通过使除尘带经过除电发生器,以通过除电发生器去除除尘带外表面的静电,以解除静电对
杂质的吸附效果,随后再使除尘带经过除尘结构,以通过除尘结构去除除尘带的外表面的杂质,基于此,可净化除尘带的外表面,使得再度经过静电发生器的除尘带的外表面恢复干净,可避免除尘带因杂质而受污染,从而可便于除尘带能够持续吸附极片上的杂质,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
12.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组件还包括设于除尘带背离运输组件的一侧的除尘壳体,静电发生器、除电发生器和除尘结构均设于除尘壳体和除尘带之间。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除尘壳体对静电发生器、除电发生器、除尘结构和除尘带进行防护,以保障静电发生器、除电发生器、除尘结构和除尘带的使用性能,且相应延长静电发生器、除电发生器、除尘结构和除尘带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在除尘带吸附极片的杂质后,对因各种原因而从除尘带的外表面飞散而出的杂质进行格挡和收集,从而可避免杂质污染生产车间的环境,避免对极片造成新的污染,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
14.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壳体设有与除尘结构对位设置的除尘口,除尘组件还包括通过除尘口吸附杂质的负压吸尘器。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负压吸尘器基于除尘口吸附由除尘结构从除尘带上去除的杂质,以及由除尘壳体所收集的杂质,从而可实现杂质的最终清理,且能够有效避免杂质污染生产车间的环境,避免对极片造成新的污染,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
16.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带呈三角环设置,除尘带与除尘壳体围合形成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相对的第二腔室,静电发生器设于第一腔室,除电发生器和除尘结构设于第二腔室。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除尘带将除尘壳体划分为相对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使得静电发生器与除电发生器和除尘结构相对隔离,基于此,可有效避免由除尘结构从除尘带的外表面去除的杂质扩散至静电发生器周侧,从而可有效避免除尘带的外表面在重新被附上静电时因扩散的杂质而被污染,从而利于保障除尘带在经过待除尘的极片时其外表面的清洁度,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
18.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结构为毛刷。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除尘结构通过刷扫的方式以去除除尘带的外表面所积累的杂质,可利于减少除尘带的外表面的杂质残留,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
20.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带为履带。
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除尘带的外表面将具有众多的凹槽结构,基于此,可便于除尘带在吸附极片上的杂质后,通过其外表面的凹槽结构对杂质进行收集,即便于集尘,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质飞扬的风险,即降低对极片造成新污染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的除尘效果。
22.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输组件包括呈环状设置的运输带、用于使运输带负压吸附极片的负压发生器、用于驱动运输带循环转动的运输驱动轮,以及与运输驱动轮共同支撑运输带的运输支撑轮。
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运输驱动轮和运输支撑轮支撑于运输带的内侧,以
使运输带张紧,随后通过负压发生器吸附极片,使极片相对运输带固定,避免极片散落,随后再通过运输驱动轮驱动运输带循环转动,基于此,运输组件可稳定地带动极片经过除尘组件,以便于除尘组件对极片进行除尘作业,且能够避免对极片的性能造成任何损伤,从而可保障并提高除尘机构的使用性能。
24.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输带为皮带。
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运输带与极片相抵接的表面相对平整,从而可提高运输带与极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运输带对极片的稳定效果和运输效果,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机构的正视图。
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0.100
’‑
极片;
31.100

运输组件,110

运输带,120

运输驱动轮,130

运输支撑轮;200

除尘组件,210

除尘带,220

静电发生器,230

除尘驱动轮,240

除尘支撑轮,250

除电发生器,260

除尘结构,270

除尘壳体,280

负压吸尘器,201

第一腔室,202

第二腔室。
32.图中未示出:负压发生器,除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35.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尘机构,包括运输组件100和除尘组件200,运输组件100用于带动极片100’移动;除尘组件200设于运输组件100的附近,运输组件100带动极片100’移动至靠近除尘组件200位置时,除尘组件200通过静电吸附极片100’面向其的侧面上的杂质。
3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运输组件100能够稳定地带动至少一个待除尘的极片100’移动,并能够使各极片100’依次经过除尘组件200。在靠近除尘组件200位置,极片100’的其中一侧面与运输组件100抵接,而另一侧面则面向除尘组件200设置,此时,与运输组件100间隔设置的除尘组件200,将隔空通过静电对极片100’面向除尘组件200的侧面上的杂质进行吸附,以实现对极片100’的该侧面的除尘作业。其中,上述杂质包括粉尘、金属屑等杂质。
37.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翻转极片100’的基础上,一个除尘机构基本仅对极片100’的一侧面进行除尘作业,而极片100’与运输组件100相抵接的侧面则暂未完成除尘作
业。因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除尘机构,以实现对极片100’的各侧面的除尘作业。
38.综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运输组件100稳定地带动至少一个待除尘的极片100’经过除尘组件200,随后再通过除尘组件200隔空通过静电吸附极片100’面向除尘组件200的侧面上的杂质,基于此,不仅可有效实现极片100’的除尘作业,且由于除尘组件200不与极片100’直接接触,从而可有效避免造成极片100’出现二次脱粉的情况,能够避免形成新的粉尘,从而利于保障并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使得除尘机构具有较佳的除尘效果。
39.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除尘组件200包括呈环状设置的除尘带210、用于使除尘带210的外表面附有静电的静电发生器220、用于驱动除尘带210循环转动的除尘驱动轮230,以及与除尘驱动轮230共同支撑除尘带210的除尘支撑轮240。
4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除尘驱动轮230和除尘支撑轮240支撑于除尘带210的内侧以使除尘带210张紧,随后通过除尘驱动轮230驱动除尘带210循环转动,以使除尘带210循环经过静电发生器220和待除尘的极片100’,基于此,除尘带210可循环经过静电发生器220,以使得除尘带210的外表面能够在经过待除尘的极片100’前补充附着静电,从而可便于除尘带210在经过待除尘的极片100’时具有充足的静电以实现吸附极片100’上的杂质的作业,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
41.其中,除尘带210的循环转动方向与极片100’的运输方向同向,以便于除尘带210可靠地实现对极片100’上的杂质的吸附作业。
42.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除尘组件200还包括用于去除除尘带210的静电的除电发生器250,以及用于去除除尘带210的外表面的杂质的除尘结构260,其中,静电发生器220、除电发生器250和除尘结构260沿除尘带210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
4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静电发生器220、除电发生器250和除尘结构260沿除尘带210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由于仅位于静电发生器220和除电发生器250之间的除尘带210表面附有静电,因而,仅位于静电发生器220和除电发生器250之间的部分除尘带210能够对极片100’上的杂质进行吸附作业。
4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除尘带210经过极片100’且已吸附极片100’上的杂质的基础上,先通过使除尘带210经过除电发生器250,以通过除电发生器250去除除尘带210外表面的静电,以解除静电对杂质的吸附效果,随后再使除尘带210经过除尘结构260,以通过除尘结构260去除除尘带210的外表面的杂质,基于此,可净化除尘带210的外表面,使得再度经过静电发生器220的除尘带210的外表面恢复干净,可避免除尘带210因杂质而受污染,从而可便于除尘带210能够持续吸附极片100’上的杂质,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
45.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除尘组件200还包括设于除尘带210背离运输组件100的一侧的除尘壳体270,静电发生器220、除电发生器250和除尘结构260均设于除尘壳体270和除尘带210之间。
4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除尘壳体270对静电发生器220、除电发生器250、除尘结构260和除尘带210进行防护,以保障静电发生器220、除电发生器250、除尘结构260和除尘带210的使用性能,且相应延长静电发生器220、除电发生器250、除尘结构260和
除尘带21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在除尘带210吸附极片100’的杂质后,对因各种原因而从除尘带210的外表面飞散而出的杂质进行格挡和收集,从而可避免杂质污染生产车间的环境,避免对极片100’造成新的污染,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
47.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除尘壳体270设有与除尘结构260对位设置的除尘口(图中未示出),除尘组件200还包括通过除尘口(图中未示出)吸附杂质的负压吸尘器280。
4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负压吸尘器280基于除尘口(图中未示出)吸附由除尘结构260从除尘带210上去除的杂质,以及由除尘壳体270所收集的杂质,从而可实现杂质的最终清理,且能够有效避免杂质污染生产车间的环境,避免对极片100’造成新的污染,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
49.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除尘带210呈三角环设置,除尘带210与除尘壳体270围合形成第一腔室201和与第一腔室201相对的第二腔室202,静电发生器220设于第一腔室201,除电发生器250和除尘结构260设于第二腔室202。
5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除尘驱动轮230和除尘支撑轮240的设置数量总和为3,即设有两个除尘驱动轮230和一个除尘支撑轮240,或设有一个除尘驱动轮230和两个除尘支撑轮240,以便于使除尘带210张紧并形成三角环。
5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除尘带210将除尘壳体270划分为相对隔离的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以使得静电发生器220与除电发生器250和除尘结构260相对隔离,基于此,可有效避免由除尘结构260从除尘带210的外表面去除的杂质扩散至静电发生器220周侧,从而可有效避免除尘带210的外表面在重新被附上静电时因扩散的杂质而被污染,从而利于保障除尘带210在经过待除尘的极片100’时其外表面的清洁度,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
52.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除尘结构260为毛刷。
5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除尘结构260通过刷扫的方式以去除除尘带210的外表面所积累的杂质,可利于减少除尘带210的外表面的杂质残留,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
54.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除尘带210为履带。
5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除尘带210的外表面将具有众多的凹槽结构,基于此,可便于除尘带210在吸附极片100’上的杂质后,通过其外表面的凹槽结构对杂质进行收集,即便于集尘,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杂质飞扬的风险,即降低对极片100’造成新污染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保障除尘机构对极片100’的除尘效果。
56.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运输组件100包括呈环状设置的运输带110、用于使运输带110负压吸附极片100’的负压发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运输带110循环转动的运输驱动轮120,以及与运输驱动轮120共同支撑运输带110的运输支撑轮130。
57.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运输带110上具有众多小孔,负压发生器(图中未示出)通过各小孔对极片100’产生负压吸附力,以实现吸附极片100’,避免极片100’散落。
5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运输驱动轮120和运输支撑轮130支撑于运输带110的内侧,以使运输带110张紧,随后通过负压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吸附极片100’,使极片
100’相对运输带110固定,避免极片100’散落,随后再通过运输驱动轮120驱动运输带110循环转动,基于此,运输组件100可稳定地带动极片100’经过除尘组件200,以便于除尘组件200对极片100’进行除尘作业,且能够避免对极片100’的性能造成任何损伤,从而可保障并提高除尘机构的使用性能。
59.请参阅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运输带110为皮带。
6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运输带110与极片100’相抵接的表面相对平整,从而可提高运输带110与极片1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运输带110对极片100’的稳定效果和运输效果,利于进一步提高除尘机构的使用性能。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